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6245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docx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docx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3

新高考新教法

2010-01-032001

5cc149a20100glmn

五、夸张

(一)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二)作用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典型例题】

例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赏析题。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翰林修编杨慎(升庵)在《升庵诗话》(卷八)里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清朝人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对杨慎的意见作了反驳“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请结合这两则评论对《江南春绝句》的一、二两句意象及意境进行合理的赏析,200字左右。

例文一我不赞成杨慎的观点,我觉得何文焕的观点是正确的,诗贵在想象。

假如用杨慎的观点,用细节分析、科学剖析的话,那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不能成文啦,白发怎么能“三千丈”,“五尺”就不易啦!

“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来了,怎么才有“一枝”呢?

应改为“多枝”,那么还有意境、想象可言吗?

“十里蛙声出山泉”,为何光画蝌蚪就境界全出,因为画面富有想象力;“万绿丛中一点红”,为何脍炙人口,因为它对比鲜明,诗味盎然;“飞流直下三千尺”,为何流芳千古,因为它表现了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

诗贵在酿造想象的境界,欣赏者也要善于理解、玩味。

文学与科学在形象思维方面是具有天壤之别的。

例文二意境是诗的灵魂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大都是讲究意境的。

短短几行古诗,名家高手往往会创造出绝妙的艺术意境。

杜牧的《江南春》就是例子。

“千里”、“四百八十寺”等等跨越时空的词语,给我们创造出了“江南春色”的美好境界。

然而让杨慎一改就索然无味了。

倘若按照他的观点,还有诗吗?

“一唱雄鸡天下白”怎么讲得通呢?

“天下白”,难道没有“黑”的地方?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难道真是一千里路被冰覆盖?

诗贵在有意境,可以用夸张、渲染、烘托的手法。

“小桥流水人家”是用名词展现的意境,“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用夸张描绘的风采。

意境是由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的。

例文二何文焕的话说得有道理。

“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

因为所谓“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指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

诗人描写景物,不必拘泥于见闻,可以写意中的虚景,也可以把眼前的实景和意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

杜牧就是把自己的实感和想象揉合在一起,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

如果像杨慎说的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这两句诗写了七种意象。

莺啼是从听觉上感受的,春风是从触觉上感受的,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是从视觉上感受的。

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容易把读者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

静景动景构成对比,画面更加生动。

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

所有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规定情境相适应,统一构成意趣盎然的江南春图

例题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六、对偶

概念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举例

例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析】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

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例2“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七、设问

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

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1“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八、反问

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九、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考点上不常见,属于理解上的语言障碍。

详见“诗歌鉴赏——语言——疑难词句”部分。

 

十、列锦。

(一)定义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析】“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例2“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析】此联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二)作用(艺术效果)

1、凝炼美

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

例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析】这两句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

勒出一幅辽阔宏伟的图画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强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撕杀,从语法角度分析,诗人虽然剩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练,意境开阔。

2、简远美

所谓简远,是指选取那些具有概括性的事物,经过作家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凝聚丰富深广的思想

内容和情感。

例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析】 两句全部运用名词连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两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有对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挚爱,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的高大想象便凸现在读者面前,辞约而意丰,言近而旨远。

3、含蓄美

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受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例3《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析】诗篇书写的是恋人之间的离愁别恨,他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的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十一、迭字

迭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例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例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例4“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析】这里的拟声词就属于迭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析】同上。



         

 

第三节    表现手法

一、象征

(一)定义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二)条件与特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

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

 (三)作用

1、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例如《白杨礼赞》的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

这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

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

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

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例1“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导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例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屈原《离骚》)【析】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例3“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析】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

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或咏物诗。

例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二、联想和想象

(一)定义及举例

1、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2、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

(二)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