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拉电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166244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下拉电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上下拉电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上下拉电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上下拉电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上下拉电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下拉电阻.docx

《上下拉电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下拉电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下拉电阻.docx

上下拉电阻

上下拉电阻

目录

上下拉电阻

注意事项

为什么要使用上拉电阻

编辑本段

上下拉电阻

  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

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

下拉同理!

  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上下拉电阻:

  1、当CMOS电路驱动TTL电路时,如果CMOS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TTL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CMOS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上拉电阻

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高电平值。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MO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上拉电阻:

  就是从电源高电平引出的电阻接到输出

  1,如果电平用OC(集电极开路,TTL)或OD(漏极开路,CMOS)输出,那么不用上拉电阻是不能工作的,这个很容易理解,管子没有电源就不能输出高电平了。

  2,如果输出电流比较大,输出的电平就会降低(电路中已经有了一个上拉电阻,但是电阻太大,压降太高),就可以用上拉电阻提供电流分量,把电平“拉高”。

(就是并一个电阻在IC内部的上拉电阻上,让它的压降小一点)。

当然管子按需要该工作在线性范围的上拉电阻不能太小。

当然也会用这个方式来实现门电路电平的匹配。

编辑本段

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上拉电阻太大会引起输出电平的延迟。

(RC延时)

  一般CMOS门电路输出不能给它悬空,都是接上拉电阻设定成高电平。

  下拉电阻:

和上拉电阻的原理差不多,只是拉到GND去而已。

那样电平就会被拉低。

下拉电阻一般用于设定低电平或者是阻抗匹配(抗回波干扰)。

  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

  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

综合考虑

  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

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

编辑本段

为什么要使用上拉电阻

  一般作单键触发使用时,如果IC本身没有内接电阻,为了使单键维持在不被触发的状态或是触发后回到原状态,必须在IC外部另接一电阻。

  数字电路有三种状态:

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状态,有些应用场合不希望出现高阻状态,可以通过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的方式使处于稳定状态,具体视设计要求而定!

  一般说的是I/O端口,有的可以设置,有的不可以设置,有的是内置,有的是需要外接,I/O端口的输出类似与一个三极管的C,当C接通过一个电阻和电源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成为上C拉电阻,也就是说,该端口正常时为高电平;C通过一个电阻和地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称为下拉电阻。

上拉电阻是用来解决总线驱动能力不足时提供电流的。

一般说法是拉电流,下拉电阻是用来吸收电流。

 

一、定义:

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

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

下拉同理!

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二、上下拉电阻作用:

     1、提高電壓准位:

a.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b.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搞电平值。

     2、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3、N/Apin防靜電、防干擾:

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同時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4、电阻匹配,抑制反射波干扰:

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5、預設空閒狀態/缺省電位:

在一些CMOS输入端接上或下拉电阻是为了预设缺省电位.当你不用这些引脚的时候,这些输入端下拉接0或上拉接1。

在I2C总线等总线上,空闲时的状态是由上下拉电阻获得

   6.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

输入端如果是高阻状态,或者高阻抗输入端处于悬空状态,此时需要加上拉或下拉,以免收到随机电平而影响电路工作。

同样如果输出端处于被动状态,需要加上拉或下拉,如输出端仅仅是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

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三、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

   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

综合考虑

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

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

四、原理:

      上拉电阻实际上是集电极输出的负载电阻。

不管是在开关应用和模拟放大,此电阻的选则都不是拍脑袋的。

工作在线性范围就不多说了,在这里是讨论的是晶体管是开关应用,所以只谈开关方式。

找个TTL器件的资料单独看末级就可以了,内部都有负载电阻根据不同驱动能力和速度要求这个电阻值不同,低功耗的电阻值大,速度快的电阻值小。

但芯片制造商很难满足应用的需要不可能同种功能芯片做许多种,因此干脆不做这个负载电阻,改由使用者自己自由选择外接,所以就出现OC、OD输出的芯片。

由于数字应用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和截止区,对负载电阻要求不高,电阻值小到只要不小到损坏末级晶体管就可以,大到输出上升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就可,随便选一个都可以正常工作。

但是一个电路设计是否优秀这些细节也是要考虑的。

集电极输出的开关电路不管是开还是关对地始终是通的,晶体管导通时电流从负载电阻经导通的晶体管到地,截止时电流从负载电阻经负载的输入电阻到地,如果负载电阻选择小点功耗就会大,这在电池供电和要求功耗小的系统设计中是要尽量避免的,如果电阻选择大又会带来信号上升沿的延时,因为负载的输入电容在上升沿是通过无源的上拉电阻充电,电阻越大上升时间越长,下降沿是通过有源晶体管放电,时间取决于器件本身。

因此设计者在选择上拉电阻值时,要根据系统实际情况在功耗和速度上兼顾。

3.从IC(MOS工艺)的角度,分别就输入/输出引脚做一解释:

  1.对芯片输入管脚,若在系统板上悬空(未与任何输出脚或驱动相接)是比较危险的.因为此时很有可能输入管脚内部电容电荷累积使之达到中间电平(比如1.5V),而使得输入缓冲器的PMOS管和NMOS管同时导通,这样一来就在电源和地之间形成直接通路,产生较大的漏电流,时间一长就可能损坏芯片.并且因为处于中间电平会导致内部电路对其逻辑(0或1)判断混乱.接上上拉或下拉电阻后,内部点容相应被充(放)电至高(低)电平,内部缓冲器也只有NMOS(PMOS)管导通,不会形成电源到地的直流通路.(至于防止静电造成损坏,因芯片管脚设计中一般会加保护电路,反而无此必要).

2.对于输出管脚:

       1)正常的输出管脚(push-pull型),一般没有必要接上拉或下拉电阻.

      2)OD或OC(漏极开路或集电极开路)型管脚,

这种类型的管脚需要外接上拉电阻实现线与功能(此时多个输出可直接相连.典型应用是:

系统板上多个芯片的INT(中断信号)输出直接相连,再接上一上拉电阻,然后输入MCU的INT引脚,实现中断报警功能).

     其工作原理是: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OD型管脚内部的NMOS管关闭,对外部而言其处于高阻状态,外接上拉电阻使输出位于高电平(无效中断状态);当有中断需求时,OD型管脚内部的NMOS管接通,因其导通电阻远远小于上拉电阻,使输出位于低电平(有效中断状态).针对MOS电路上下拉电阻阻值以几十至几百K为宜.

(注:

此回答未涉及TTL工艺的芯片,也未曾考虑高频PCB设计时需考虑的阻抗匹配,电磁干扰等效应.)

     1,芯片引脚上注明的上拉或下拉电阻,是指设计在芯片引脚内部的一个电阻或等效电阻.设计这个电阻的目的,是为了当用户不需要用这个引脚的功能时,不用外加元件,就可以置这个引脚到缺省的状态.而不会使CMOS输入端悬空.使用时要注意如果这个缺省值不是你所要的,你应该把这个输入端直接连到你需要的状态.

     2,这个引脚如果是上拉的话,可以用于"线或"逻辑.外接漏极开路或集电极开路输出的其他芯片.组成负逻辑或输入.如果是下拉的话,可以组成正逻辑"线或",但外接只能是CMOS的高电平漏极开路的芯片输出,这是因为CMOS输出的高,低电平分别由PMOS和NMOS的漏极给出电流,可以作成P漏开路或N漏开路.而TTL的高电平由源极跟随器输出电流,不适合"线或".

     3,TTL到CMOS的驱动或反之,原则上不建议用上下拉电阻来改变电平,最好加电平转换电路.如果两边的电源都是5伏,可以直接连但影响性能和稳定,尤其是CMOS驱动TTL时.两边逻辑电平不同时,一定要用电平转换.电源电压3伏或以下时,建议不要用直连更不能用电阻拉电平.

    4,芯片外加电阻由应用情况决定,但是在逻辑电路中用电阻拉电平或改善驱动能力都是不可行的.需要改善驱动应加驱动电路.改变电平应加电平转换电路.包括长线接收都有专门的芯片.

 

 

需要用到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情况还蛮多的,画图比较麻烦。

上拉电阻:

就是从电源高电平引出的电阻接到输出

1,如果电平用OC(集电极开路,TTL)或OD(漏极开路,COMS)输出,那么不用上拉电阻是不能工作的,这个很容易理解,管子没有电源就不能输出高电平了。

2,如果输出电流比较大,输出的电平就会降低(电路中已经有了一个上拉电阻,但是电阻太大,压降太高),就可以用上拉电阻提供电流分量,把电平“拉高”。

(就是并一个电阻在IC内部的上拉电阻上,让它的压降小一点)。

当然管子按需要该工作在线性范围的上拉电阻不能太小。

当然也会用这个方式来实现门电路电平的匹配。

需要注意的是,上拉电阻太大会引起输出电平的延迟。

(RC延时)

一般CMOS门电路输出不能给它悬空,都是接上拉电阻设定成高电平。

下拉电阻:

和上拉电阻的原理差不多,只是拉到GND去而已。

那样电平就会被拉低。

下拉电阻一般用于设定低电平或者是阻抗匹配(抗回波干扰)。

 

关于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的疑问

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上拉电阻是啥意思?

我原先是学计算机编程的,对电路的术语不清楚,只知道高位代表1,低位代表0,

田SIR的V43板子里的原理图里的EA线,我看到是接VCC,知道是高位代表1,假如是线口接地的,就代表0,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但啥叫做上拉电阻?

比如P0.1口接上拉电阻,这句话的意思?

是不是就是说,读P0.1口的话,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