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导游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967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导游词.docx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导游词.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导游词.docx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导游词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导游词

 

列位团友,密斯们、老师们,各人好!

我是×××观光社的导游员××,接待各人来到的旅游胜地是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下面,我来给各人先容一下成吉思汗陵旅游区轮廓。

全球有名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东南部伊金霍洛旗的甘德尔草原上。

成吉思汗陵作为一座民族的丰碑,记实着蒙古民族沧桑的汗青和光辉灿烂的文化。

成吉思汗陵,人们每每简称之为成陵。

不外,这里要夸大一下,成吉思汗的“汗”要读作hán,可不能念成hàn哟。

他是蒙古国的可汗(kèhán)、大汗(hán),相等于华夏王朝的天子。

中国古代,从北魏时期活泼在大漠南北的柔然族首领称可汗起,往后北方游牧民族的最高首领便随着称可汗、大汗了。

成吉思汗(1162-1227)活了66虚岁。

成吉思汗,蒙古语寄义为“赖永生天之力而拥有四海的可汗(大汗)”。

传说,成吉思汗在率军征西夏时,途经鄂尔多斯。

他目击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是一块风水宝地,被瑰丽的天然景致所沉醉,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

手下正要拾起马鞭,被成吉思汗避免了,他自语道:

这里是“梅花鹿儿居住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鹤发老翁享乐之邦”。

并对阁下叮嘱道:

“我身后可葬于此处”。

成吉思汗归天后,输送其灵柩的灵车行至鄂尔多斯时,车轮溘然陷进沼泽地里,套上许多牛马都拽不出来。

护送灵车的将领追念起成吉思汗曾经说过的话,于是将其“毡包、身穿的衫子和一只袜子”安顿在这里,并举办供奉。

成吉思汗陵是“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国度4A级旅游景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景区和“世界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诲基地”。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以陵宫为焦点,由“三区”、“两道”、“八景”构成。

“三区”,即“文物掩护参观游览区”,以陵宫为焦点,占地10平方公里;“生态规复掩护区”,在焦点区的外层,环绕巴音昌呼格草原周围的梁地为界,占地20平方公里,在这个地区内真正实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况;外围为“视觉景观节制区”,占地50平方公里。

“两道”,即从“气壮江山”进口门景到成吉思汗陵宫的4公里长的“成吉思汗圣道”和环抱巴音昌呼格草原并毗连各景点的16公里长的“风光道”。

“八景”,即旅客勾当中心、旅客教诲中心、祭奠参观游览区、蒙古习惯村、神泉风光区、休闲度假中心、那达慕马术勾当中心和热气球俱乐部。

酷爱的伴侣,来到成吉思汗陵旅游区,起首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雄伟、壮观的“气壮江山”进口门景。

由高21米的成吉思汗手持苏勒德的跃马柱型雕像、阁下别离高18米和16米的山岩石壁、底部三层27级台阶、西边与山峰毗连的丘陵式墙壁等构成。

门景主体构筑是成吉思汗震撼天下之巨大壮举气派的缩影。

由进口门景往北展延的大道就是成吉思汗圣道和风光道。

我们可以沿着吉利的成吉思汗圣道和风光道旅行各个景点,最后到陵宫,拜谒成吉思汗陵。

穿过“气壮江山”门景就是壮观的“铁马金帐”群雕。

包罗385尊雕像、5座金帐,它以恢宏的气魄活跃地再现了成吉思汗率蒙古雄师出征时的景象。

抚玩完壮观的“铁马金帐”群雕,我们看到的是以休闲广场情势所示意的亚欧国界。

亚欧国界广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国界四角设有观图台,对象两侧各树立13面旗子。

亚欧国界广场以坎坷错落和几种差异颜色示意出从大蒙古国至元朝时期的边境国界,包罗中国本土以及凌驾亚欧的四大汗国,是中国汗青上最大的边境国界。

在亚欧国界广场四角的石壁上别离镌刻着主题为“民族的但愿”、“敞开的国门”、“繁荣的大地”和“吉利的草原”组画。

接下来我们旅行的是以蒙古文成吉思汗的“汗”字为造型的蒙古汗青文化博物馆。

蒙古汗青文化博物馆分九个展厅,陈列了三部门内容,即“久长的汗青,好汉的民族”、“渺茫的草原,光辉灿烂的文化”、“不朽的业绩,永存的丰碑”。

这三部门内容突出了蒙古族的社会文化、成吉思汗的劳苦功高和鄂尔多斯汗青文化。

博物馆内展有206米长的巨幅油画,还设有汗青文化研究机构,使博物馆成为天下独树一帜的专门研究、陈列蒙古汗青文化的博物馆。

成吉思汗中心广场坐落在成吉思汗圣道的中心位置,是整个景区的次高点。

广场周围的台阶由六大六小平台和台阶构成,即每六级台阶上面有个小平台,共六个小平台,象征汗青伟人成吉思汗享年六十六岁。

广场中央挺立着两块高峻的丰碑,记实着成吉思汗兵马生活和震撼天下的汗青。

从中心广场到成吉思汗陵宫的圣道两旁的青松翠柏间直立着数十个高峻的雕塑,这些雕塑为蒙昔人崇敬的神兽雕像和成吉思汗的上将等人物雕像。

这些雕像有声有色,似乎是成吉思汗的卫士,气焰地捍卫在圣道两旁,将圣道衬托得肃静肃穆。

成吉思汗陵(八白室)旧址在成吉思汗中心广场北坡,圣道中央有一座白塔,这就是成吉思汗陵旧址符号。

成吉思汗陵迁至鄂尔多斯,最早是八个白色的毡包,行业知识,史称“八白室”。

成吉思汗陵于明英宗复辟的天顺年间(1457-1464)从黄河南岸迁徙至这里后,这块迂腐神奇的处所被称之为“伊金霍洛”(圣主的陵墓)。

1954年,在中央当局的眷注下,兴建成吉思汗陵,1956年新陵竣工,成吉思汗八白室迁徙至新陵。

人们为了眷念供奉成吉思汗八白室近500年的旧址,便成立了白塔,并举办供奉。

酷爱的伴侣,此刻展此刻列位面前的三个金碧光辉的灵包,就是全球有名的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由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过厅和西过厅六部门构成。

计划独树一帜,构筑艺术匠心独运。

整个陵宫如统一只冲天而飞的雄鹰,遨游在广漠的草原上,象征成吉思汗这位中华民族的好汉英雄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力。

成吉思汗陵宫正殿中央是高达4.3米的成吉思汗汉白玉雕像,雕像配景是广漠的成吉思汗凌驾欧亚的大帝国时期的边境图。

成吉思汗陵宫后殿,也称寝宫,安顿着三顶灵包,供奉着成吉思汗及三位皇后的灵柩,是成吉思汗八白室的重要构成部门。

在后殿南墙正中是一幅烧瓷壁画,是依据珍藏几百年的成吉思汗黄金家属图复制而成。

后殿尚有一幅“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壁画,展示了成吉思汗颠末费力奋战,终于同一蒙古各部,成立大蒙古国的隆重时势。

寝宫酥油灯长年不熄,是宽大蒙古族和旅客祭奠和拜谒成吉思汗的处所。

陵宫西殿内供奉着成吉思汗八白室构成部门吉劳(鞍辔)白室、胡日萨德格(弓箭)白室和宝日温都尔(圣奶桶)白室。

西殿壁画则展示了成吉思汗经验的“灭乃蛮之战”等重大变乱和十三世纪蒙古民族一些出发糊口习俗。

陵宫东殿里安顿着一座灵包,灵包内供奉着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和老婆额希哈屯的灵柩。

东殿壁画首要反应了成吉思汗“治国之道、治政之策”的政治头脑及迂腐的蒙古民族游牧糊口习俗等。

陵宫西过厅内陈列着成吉思汗时期的部门贵重的文物和“成吉思汗劳苦功高”壁画。

陈列有其时最先辈的铜制火炮,有元朝发给诸王或使臣的出格通行证——银制诏书牌和腰牌,有昔时阿拉伯地域刊行的马蹄形蒙古银币,有成吉思汗颁给丘处机及其门人免去差役、税赋和令丘处机掌管全国玄门的诏书碑文。

西过厅壁画则以成吉思汗降生、艰巨的少年期间、哲别归降、成立大蒙古国、成吉思汗伐金战争、西征花剌子模、诏请丘处机和对象方商业往来等图景,艺术地再现了成吉思汗生平的首要经验。

陵宫东过厅里陈列着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部门银制祭器和“成吉思汗子孙伟业”壁画。

东过厅壁画首要反应了忽必烈同一中国,元朝的社会、经济、科技、对社交流等环境,展示了成吉思汗子孙们的伟业以及多民族同一国度的繁荣情况。

一位旅游界的墨客拜谒成陵后作《成吉思汗陵怀古》诗二首,其一曰:

“弯弓嘣响落雕鹏,烈马风驰各处兵。

百国毡庐凭驻扎,千州铁骑任纵横;八方区域尊明主,一代天骄尚武功。

蒙古威名炳史册,千秋争颂大好汉。

”这首诗根基上客观地写出了游人对成吉思汗作为伟雄师事家、政治家汗青职位的必定与认同。

苏勒德祭坛是供奉成吉思汗势如破竹的哈日苏勒德(黑神矛)的台基。

蒙昔人把苏勒德看作是永生天赏给的神矛,从成吉思汗时期就开始祭奠。

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的祭祀,与成吉思汗灵包的祭祀一样,每年要进行月小祭、年祭和龙年大祭等多次祭祀。

在苏勒德祭坛,还供奉着成吉思汗胞弟哈萨尔的花神矛阿拉格苏勒德。

商更斡尔阁(珍藏)白室是成吉思汗八白室之一,存放着各类祭器和反应成吉思汗春季进行“查干苏鲁克大祭”时势的壁画。

成吉思汗祭奠文化展览馆用笔墨、图片、实物、声像等多种本领,体系地先容了成吉思汗祭奠文化的形成、担任和成长。

祭奠文化是蒙古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内容,也是鄂尔多斯蒙古民族文化的宝贝。

阿拉坦甘德尔敖包是为眷念成吉思汗而设立。

成吉恩汗陵建成后,每年夏历三月二十一的查干苏鲁克大祭的祭天典礼就在这里谨慎进行。

成吉思汗敖尔敦(行宫)坐落在成吉思汗陵东南,是仿成吉思汗称汗登位时的斡耳朵(宫殿)制作的,由一座蒙古包式金顶大殿、两座侧殿、选汗台、成吉思汗战车和蒙古包群构成。

那达慕马术勾当中心由跑马场、行为场构成,是为举行那达慕而成立。

平常,这里由内地牧民演出马术,并为旅客提供骑马、射箭、摔跤等娱乐勾当项目。

天骄大营是按照汗青记实的成吉思汗军事大营而仿造的。

由各类迂腐宫帐式构筑群构成,浮现大汗、大草原、大气魄特点。

这是按星级尺度制作的旅馆,在这里您可以品尝蒙古族风味食物、抚玩元代大型宫廷歌舞《圣地古韵》和鄂尔多斯民族歌舞《喜悦的鄂尔多斯》。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以名震寰宇、万众仰慕的成吉思汗陵为依托,以丰盛的汗青文化为内在,以浓烈的民族文化为特点,再现了成吉思汗波涛壮阔的业绩和蒙古族迂腐、丰盛的汗青文化。

现在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内有10个天下第一: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是天下公认的最大的蒙古族汗青文化旅游景区;天骄大营中的“全国第一包”是天下上最大的蒙古包;新竣工的气壮江山门是天下上最具蒙古族特色的“山”字型门景,该门景首要浮现的是成吉思汗开天辟地的巨大壮举;铁马金帐是天下上独一完备展示成吉思汗军阵行宫的大型实景雕塑群,再现了成吉思汗兵马生平,交战南北,凌驾欧亚,气魄磅礴,建设伟业的汗青画卷;亚欧国界是天下上最大的展示蒙古帝国凌驾亚欧的边境图;蒙古汗青文化博物馆是天下上独一保藏、展示、研究蒙古族汗青文化的博物馆;长达206米的《蒙古汗青长卷》油画是天下上最长的油画;蒙古汗青文化博物馆是天下上独一以蒙古笔墨(汗)为造型的构筑;达尔扈特人是天下上独一近800年下世代祭奠成吉思汗的守陵人;成吉思汗陵是天下上独一保存祭奠文化最完备的成吉思汗祭奠场合。

列位,下面是自由勾那时刻,各人可以旅行各个景点或介入景区的娱乐勾当,可是必然要留意安详,并保管好本身的珍贵物品。

感谢各人的共同!

阴山南北广袤的草原,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聚居之地,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党项、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先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这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他们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同时也成为了他们艺术创作活动的重要题材,他们在露天的石壁、山崖或盘石上敲凿出了著名的“阴山岩画”,虽经千百年的日晒雨淋和风化侵蚀,许多岩画仍然清晰可见。

早在公元5世纪时,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在此发现了阴山岩画,他在著名的《水经注》中作了详细的记述,这些记载是世界上对阴山岩画最早的记录。

然而在其后的若干世纪里,再没有人去问津。

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才发现了几幅岩画。

对岩画的全面考察是从1976年开始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这一艺术宝库不断进行探索,并在深山幽谷中找到了千余幅各种内容的岩画。

现在,每年都有许多专家、学者和游人到包头北部阴山山脉中考察和参观,先后共发现岩画1万多幅,其中做过拍照和临摹的岩画有近千幅。

这些岩画不仅反映了阴山地区古代居民的信仰、美学观和世界观,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的游牧生活状况。

阴山岩画的内容很丰富,它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生活面貌。

岩画的题材广泛而庞杂,阴山岩画的动物题材占全部岩画的90%以上。

特别是鹿造型遗物的大量发现,除了可以证实它是一种为草原民族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题材外,还可能是一种意识形态反映。

大型石刻“鹿回头”为其代表作之一。

阴山岩画的题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艺术特色质朴、生动,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写实为基础,记录了人类童年及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

阴山岩画并不是对自然原封不动的照搬,作者往往把从生活中捕捉来的形象给予想象性的加工,把表现对象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并竭力突出作者的意图,因而使作品非常生动。

许多动物动感强烈,或引颈长嘶,或回首短鸣,或慢步缓行,或四蹄腾跃,或彼此含怒欲斗,有的相互舔吻亲昵。

作者为了强调某一事物,运用夸张、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突出作者表现的中心,如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斗争的图画,均在构图和比例上往往突出胜利者的形象,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阴山岩画的题材和分布地点有一定的规律性:

野生动物图像多出现在山巅岩石上;狩猎场面一般在山腰和山顶;神灵头像和天体星象几乎全部磨刻在山沟的垂直立壁或沟边坡岸的巨石上(原始人认为神灵居住在水流湍急之处)。

这些规律与作画时的社会生活环境、人们的认识水平是相一致的。

   阴山岩画大体分为四个时代:

第一代岩画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中期原始氏族部落的岩画。

这是岩画的鼎盛时期,数量多,分布广,制作认真;第二代岩画是春秋时期至两汉时期匈奴人的岩画;第三代岩画为中世纪岩画。

即北朝至唐代突厥人岩画和五代至宋代回鹘、党项人的岩画。

突厥人岩画数量较少,内容以表现家畜为主,其中山羊占有突出地位。

表现手法有抽象化、图像化的特征;回鹘岩画的突出特点是用铁刃画刻而成,线条细而浅,题材多为仿前代作品,并有少数植物图案和回鹘文字;党项人岩画大都是敲凿而成,做工粗糙但色泽新鲜,多如新作一般,并伴有西夏文字,其艺术特点是形象性很强;第四代岩画是元代以后蒙古族的作品,称为近代岩画。

岩画分敲凿岩画和颜料岩画两种。

颜料岩画为蒙古民族所特有,岩画内容除一部分反映生活、生产(如奔马、双峰驼、牧工图等)之外,多数是与喇嘛教有关的图案。

   阴山岩画的作画方式主要有敲凿法和磨刻法两种。

敲凿法是利用比画面石料硬度高的金属器或石器,在画面上打击成点,点连成画。

用敲凿法制成的岩画,线条深浅不一,疏密不均。

磨刻法亦称研磨法,用此法制成的岩画,痕深面光,断面呈“U”形。

此外,还有划刻法,即用金属工具划刻,其划痕细而浅,此类作品多为晚期作品。

  阴山岩画以其年代久远,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艺术精美,成为我国北方游牧民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是“举世罕见的珍贵古代民族文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研究阴山岩画,专家们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岩画从阴山深处取回,在包头市博物馆开辟了岩画馆进行专题展出,如果您有兴趣的话,可以一睹为快,您定会为古人深邃的艺术思想和作画技法而折服,惊叹于他们的伟大。

秦长城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固阳县城正北7公里处,请大家向两边的山坡上看,这条宛若游龙、蜿蜒于群山之中的石墙就是我们要参观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长城。

秦长城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是秦大将蒙恬率军30万北抗匈奴而筑。

后来汉武帝又派卫青进行过修复,故又称秦汉长城,距今已有2200余年。

请大家随我从步道登城,边走边听我为您介绍。

秦长城西起狼山西端,东经武川县出大青山,在呼和浩特北郊红山口东侧与战国赵长城相接,在固阳境内横穿中部,蜿蜒于色尔腾山北坡上,长度约为120公里。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段秦长城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一段,它的修筑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墙体多以黑褐色厚石片垒砌,建于山峦的阳面半坡上,在石料丰富的山地一般为石筑,在低山、坡势较缓地带采用石土混筑方法,两侧垒砌石头,中间填以土石,山隘谷口及平川地带采用夯土建筑。

秦长城城墙最高处4.5米,顶宽2.8米,在城墙内侧,每隔千米有一座烽火台,也是用石块砌成,这就是烽燧遗址。

秦长城的烽燧与长城主体分离,位于长城内侧的山头,烽烽相望,颇为壮观。

可能有的游客已经发现了,在城墙的下面,隔一段就有一个方形的孔洞,它在长城上起什么作用呢?

对,这就是古人专门为长城设计的排水系统,可见这些戍边将士们不仅仅只会打仗,还懂建筑呢,真可谓是有勇有谋啊!

您随手拾起一块散落的砌城石片,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有一个或几个方形的孔,这就是有名的箭穿石。

相传是当年匈奴军队猛烈攻城的时候,万箭齐发留下的。

在固阳秦长城红石板沟段有一处豁口,相传就是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倒长城的地方。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地方蒙恬大将军的点将台,相传是当年秦大将蒙恬战前点兵列队迎战匈奴的地方。

站在这里,眺望巍峨的群山,壮观的城障,遥想始皇当年,狼烟四起,号角连天,一统天下,气度非凡。

不知是否能激起您浮想联翩?

金堑壕是我国古代金国所修筑的长城,又作金界壕、金长城。

据《金史》记载,天眷元年(1138年)以前,曾在东北路泰州境内筑堑壕一道,后又修筑了东北路、临潢路、西北路和西南路堑壕,并将其连成一线。

该堑壕东起呼伦贝尔市,西至固阳县大青山北侧,全长近2000公里。

经包头的金堑壕呈南北走向,全长70余公里。

在固阳县城东南方向7公里处明磴山北坡的堑壕是保存最完好的一段,长约10公里,堑壕上的土楞还清晰可见,高度为2~5米不等,每隔1~2公里处设有方形土墩围墙。

据说是金世宗为防御北方鞑靼(蒙古)的进攻而修筑,当时在达茂旗境内繁衍生息的汪古部就曾为金王朝守护堑壕,后降附蒙古军的。

到现在,还有以堑壕取名的村名和地名。

怀朔镇与两个皇帝在固阳县城东北方向35公里处有一古城,城垣明显,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墙周长4667米,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

在城内发现一座北魏时期的佛教殿堂遗址土窑,出土了全国罕见的泥塑佛像,并有铜菩萨塑像、石臼、陶罐等大量北魏时代的文物。

据考古专家考证,该古城就是北魏时北方六镇之一的怀朔镇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内蒙古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北魏古城遗址。

现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怀朔镇最早建于北魏始光年间(424~428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当时属朔州管辖。

北魏为保卫国都平城(今大同),在北方陆续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等国防六镇,其中怀朔镇被史家看作北魏之咽喉或六镇之首,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作用重大。

既可屯兵防范柔然等外敌入侵,又可发挥农业生产基地效应。

当时通往阴山南北的一条重要通道稒阳道(今包头昆都仑沟)就由其扼守。

当时,怀朔镇管辖范围大,统领五郡十三县,当时的镇将除统领怀朔镇军事外,还统领沃野、武川两镇的军事。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之父高欢(追尊为神武皇帝)从这里起家,北齐建立后从皇帝到大臣、将领几乎都是怀朔镇人,后又有怀朔镇乱世名将侯景灭南梁而自称汉帝(不久被部下刺杀)。

 

因此,怀朔镇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六镇之首。

 

北魏设置怀朔镇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及献文帝经常亲自带兵主动向柔然进攻;传说花木兰替父从军就曾驻防在这里;494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陪同北魏孝文帝专门来怀朔镇巡视达七天之久。

但如此重要的军事重镇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由于北魏朝廷日渐腐败,523年,发生了影响巨大的六镇起义。

后历经战乱,怀朔镇很快成了荒无人烟之地。

北魏永熙三年(537年)朔州内迁,怀朔镇废弃。

从建立到废弃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到今天,我们只能从遗迹中来想象当年怀朔镇的盛况规模、宏伟气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