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验收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8605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验收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验收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验收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验收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验收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验收总结报告.docx

《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验收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验收总结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验收总结报告.docx

第一批国家中职示范校验收总结报告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验收总结报告

 

西北工业学校

2013年5月

 

第1部分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2011年1月,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的关心、支持下,我校被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确定为第一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

2011年7月25日被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复公布《西北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和《西北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任务书》(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和《任务书》),至此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1.1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1.1.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精神,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稳步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把学校建成具有示范性的中等职业教育基地、企业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石油化工行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1.1.2项目建设任务目标

全面完成“511”工程建设任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新的课程体系、完善实训条件、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创新“校企联动”体制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使学校成为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办出特色的示范,在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为陕西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1.1.3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为切实保证和做好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和项目管理工作需要,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西北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为国家示范校建设第一责任人,在领导小组下设立示范校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示建办)以及6个项目建设职能组(示范校建设组织机构、部门职责见《西北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制度汇编》)。

2、制度保障

制度的建设既保证学校示范校建设的顺利进行、规范示范建设者的行为,为学校示范建设保驾护航,又立足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和谐、稳定、长远发展。

我校制订了《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使用实施细则及会计核算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训基地建设暂行办法》、《校企合作制订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开发教材管理规定(草案)》、《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管理办法》等20项管理办法、规章制度(详见《西北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制度汇编》),将国家三部委、教育部有关文件和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实施方案》、《任务书》等汇编成《西北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指南》。

3、建设团队保障

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和两个特色项目建设将建设任务细分成241个子项目,确定了项目负责人,组建形成由学校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等98名人员组成的示范校建设工作团队,使建设项目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到人,项目建设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进行。

4、资金保障

两年建设期,中央财政投入项目建设总金额1120万元,另外,学校压缩经常性的弹性开支,调整好职工收入与建设投入的比例,学校投入180万元,资金全部到位。

1.1.3项目完成情况

按照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书》,建设目标为“511”建设工程,主要完成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办学体制机创新和校企合作,建设要点451个,100%完成。

学校计划项目建设要点完成情况见表1-1。

表1-1学校计划项目建设要点完成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要点

完成数

完成率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评价模式改革、专业教学资源库、实训条件建设等

196

196

100%

师资队伍

建设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兼职教师等

136

136

100%

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社会服务

81

81

100%

集团化办学

集团化办学滚利体制改革、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创新、制度框架建设、办学评价体系构建

25

25

100%

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网络管理系统

13

13

100%

合计

451

451

100%

1.1.4项目建设成效

经过国家示范校两年建设,我校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和两个特色项目建设已经顺利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同时拉动学校其它工作同步发展。

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色项目建设推动了学校集团化办学机制建设和数字化管理、网络教学的升级,提高了学校为区域经济建设、行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主要完成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建立了学校和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编写了20门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开发19门主要课程课件、完成5个专业教学资源库,新建、改建扩建实训室26个;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培养专业带头人9名、骨干教师23名、“双师型”教师29名和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26名;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建立管理制度、办法等39项,4家企业“订单”培养218名学员,完成1200多人次的社会培训及技能鉴定,相比原计划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第2部分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

央财重点支持5个专业建设,分别是化学工艺专业、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建设项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教学模式、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学生评价模式、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

现已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2.1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了课程体系,提高了教学质量

我校示范校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进行教材建设,创新学生评价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好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1.1任务完成情况

我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专业建设发展、学生从中受益、企业受用得利”为主旨,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主线,组织示范校建设人员通过对陕西省及周边地区、珠江三角洲等130余家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电气企业及IT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就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与企业相关人员深度交流,分析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明确了职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撰写调研报告39份,使原来不清晰的人才培养模式捋清了思路,形成了我校“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编写20门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色校本教材,创建了“三评合一”学生评价体系,开发教学软件,建立企业案例等内容的教学资源库,新建改建实训场所,改善实训条件、拓展实训功能,全面完成了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5个重点建设专业任务完成情况见表2-1。

表2-1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任务完成情况

项目名称

一级项目

项目建设内容

计划建设

任务数

完成

结果

完成率

化学工艺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结报告、完成项目化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报告、“三评合一”学会评价模式、课程体系、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软件、建立企业案例、新建扩建校内实训场所、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等。

42

42

100%

化工机械与设备

38

38

100%

电气技术应用

43

43

100%

数控技术应用

39

39

100%

计算机应用技术

33

33

100%

合计

195

195

100%

 

2.1.2建设效果

1、创新学校“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发展需要。

(1)“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和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一起,确定了“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要相对接,校园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相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学生技能培养与基本素质提高相结合—“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要相对接。

确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宏观上是技能型人才培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即以行业企业需要为原则。

校园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相对接。

依托陕西化工职教集团优势,吸收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特别是石化企业。

石化企业的安全文化、环保文化、质量文化、服务文化以及企业精神必须“落户”校园,进入课堂,深入人心。

教学内容要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结合,但主要是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

各专业教学内容结合生产过程及典型工作任务,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分析研究,结合职业标准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开展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编写校本教材,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

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是实施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要求。

学生技能培养与基本素质提高相结合,学生基本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

企业家牛根生先生的著名观点“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是坚决不用”。

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技能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培养,使学生改变陋习,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素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3)“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规划

根据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体制,三年学制,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学年顶岗实习模式,我校实施“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规划是:

第一学年实现职业基本能力培养,第二年实现职业专项技能培养,第三年实现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见表2-2)。

表2-2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规划

实施时期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能力培养

职业基础能力

职业专项技能

职业综合能力

学习形式

校内

校内

校外

学习方式

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认识训练

专业核心课+拓展课+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综合实习(企业顶岗实习)

实践时期分配

2-4周

2-4月

8-10月

2、创立了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清晰,特色鲜明。

五个重点建设专业根据行业企业岗位需要和学校“两对接、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陕西延长兴化集团公司、陕西延长化建工程有限公司、陕西煤业渭河煤化集团公司、浙江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等省内外有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下,各专业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

邀请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教授、陕西延长兴化集团公司、陕西延长西北橡胶集团、陕西延长化建集团公司、陕西渭河煤化集团、咸阳彩虹集团、等行业企业几十位专家、技术人员参加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审定会等会议,对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校本教材等进行研讨、审定。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形成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方法,巩固专业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已完成,并已开始实施,目前进展顺利,学校2015届学生受益。

(1)化学工艺专业确定“校企共育、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育、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课程体系搭建和教材建设、承担企业技术秘密的教学任务,合作中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管理、服务等,将基础文化学习渗透到专业认知实习和专业通用能力培养过程中,专项学习领域渗透到校内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重点解决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适应“订单”及职业岗位的要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学做一体、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学做一体、四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采用边学边练、学做一体的教学手段,将不同的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安排在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进行学做合一的培养。

随着任务复杂程度的递增,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从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向综合技能递进。

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经历两年校内实训基地学、练、做合一,一年校外实训基地(企业)顶岗实习,将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不断递进的职业能力训练过程中,达到“四懂、三会”的专业培养目标,获得良好的岗位综合能力。

(3)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融合、工学交替、学做合一”

“校企融合,工学交替,学做合一”是指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聘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加入到制订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上,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相关职业技能融入到“专业基础技能”、“专业专项技能”、“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过程中。

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上,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能力要求,并借鉴行业企业认证的教学模块的教学内容制定。

在课程实施上,将电气行业相关工种所需的职业能力分解到课程项目教学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参与教学,由易到难按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能力要求进行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

既注重学生素质、技能的全面提升,又满足岗位职业资格取证要求。

(4)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对接,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对接,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认知→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能力递进”路径,并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融入企业元素,进行校企对接,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的逐步转变。

(5)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形成了“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相融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优化了课程体系,编写特色校本教材,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五个重点建设专业通过对省内外行业企业岗位能力的调研,系统分析行业的“职业活动”、生产过程,归纳出系列典型工作任务,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主导,参照行业技术标准,由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进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

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形成了5个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化学工艺专业构建了“重技能、活模块”的课程体系

专业建设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共同构建以化工生产过程、核心岗位要求为依据,满足职业需求为根本的“重技能、活模块”课程新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更加有利于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专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工资格证的获取。

◆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对于化工机械与设备工作过程以及机械、设备的检修、维护能力,与本专业获取化工检修钳工、化工检修焊工、化工检修管工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能力逐次递进的课程体系

按照“企业需求与学生技能培养并重”的原则,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我校教师和来自陕西延长兴化集团、陕西延长华特玻璃纤维有限公司、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秦岭电气公司等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围绕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能力逐次递进”的课程新体系。

课程体系以电气维修、运行电工为培养主线,以《电气控制与PLC》、《供配电运行与维护》课程等为核心,在职业素养形成+专业技能训练基础上,结合工学交替专业实践,可纵向延伸或横向发展。

本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能力逐次递进的课程体系融通了维修电工、变配电室值班工、常用电机检修工、电子仪器装调工等资格证。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根据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广泛的企业调研,以职业领域分析为基础,从职业岗位标准入手,以典型工作任务凝练产生核心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设定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重新划分各个课程边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与车工、数控车工、铣工、数控铣工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岗位标准和广泛的市场调研,以职业领域分析为基础,从职业岗位标准入手,紧扣学生就业岗位群,针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凝练出核心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设定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构建了“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此课程体系实现了课证融通,可有利于学生考取OST认证。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与专业(工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统一,有利于学生获取相应专业(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使我校学生职业资格证获取率由原来的90%提高到现在的96%,使得双证书率提高到98%。

开发课程标准61门,其中核心课程标准15门,有力促进学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我校制订了《校企合作制订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开发教材管理规定(草案)》,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现代中职教育要加强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的对接,加强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加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加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加强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原则进行教材开发与建设,组建了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团队。

五个重点示范建设项目组和现已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项目课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作为课程改革成果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需求物化形式的教材,编写了《轻烃回收操作》、《化工管阀与维修》、《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电气控制与PLC》、《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等20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见表2-3),其主要特点是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部分内容首次引用企业新近的生产流程,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教材的编写在企业人员共同参与下完成,对教材初稿组织专家召开审核会议经过进行了审核后,再次修改完善,最终经过专家审定核稿完成。

校本教材在编写上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认知规律,多采用图识、标注;在整体设计上以工作任务编排为主线,由工作任务引出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同时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注重中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操作学习的实用性,使教师在教学中便于实现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现已经逐步投入教学使用。

对于学生获取相关专业(工种)资格证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的继续学习和职业研究。

表2-3校本教材开发一览表

序号

教材名称

特点

所属专业

1

轻烃回收操作

校本教材编写的项目来源于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紧扣课程标准,结合职业资格鉴定内容,由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共同完成;教学设计上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突出技能实践能力锻炼。

在教学实践中还将继续修订和完善。

化学工艺专业

2

化工DCS仿真操作

3

化工单元操作

4

化学反应器操作

5

化工产品检验

6

化工机器安装与维修

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

7

化工管阀维修

8

化工设备安装与维护

9

电气控制与PLC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

10

工厂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

11

单片机应用技术

12

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

13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14

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

15

铣工工艺学

16

数控铣工工艺与编程

17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18

办公自动化

19

平面设计与制作

20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指导

4、全面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校根据现有实训设施和新增设备,结合专业项目化课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置,进行了适应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布局,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构建了“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从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等四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平台,使实践教学条件在能力培养上形成体系,实现了“任务驱动”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该平台的建设为学校向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及教学科研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已经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个重点建设专业在“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基础上,根据各自专业教学特点建立相应的专业教学模式:

化学工艺专业为项目化教学和仿真教学、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为岗位教学、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为项目化教学、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项目化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案例教学和场景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模式(见表2-4),现已试点推行、实施。

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厚、积极性更高涨,对学生技能掌握有明显的提高,教学模式的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在陕西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职组)2012年参加三个项目获一等奖3个,同样三个项目在2013年提高到一等奖5个。

表2-4各专业教学模式

序号

专业名称

课程体系

试点班级

受益学生

试点效果

1

化学工艺专业

项目化教学和仿真教学

高级化工工专业1464、1566、

中专化学工艺1449、1551

195名

学生反应好,学习兴趣浓厚。

省级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2011年3个一等奖,2012年5个一等奖。

2012年化工设备维修3个三等奖;2013年化工设备维修3个二等奖;

2

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

岗位教学

中专化工机械与设备1439、1543、高级化工机械1510

94名

3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

项目化教学

中专电气1418、1519

82名

4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项目化教学

中专1413、1514

70名

5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案例教学

和场景教学

中专计算机1405、1506

68名

2、开展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月活动

我校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思路,每年举办一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月,积极备战省级、国家级学生技能大赛。

学校将技能竞赛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学校数量充足、设施齐全、师资精良的校内实训基地平台,全方位保障和全力推动学生技能竞赛的开展,在全校营造了学技能、用技能、赛技能的浓厚竞赛氛围,特别是经过两年示范校建设,参加技能竞赛学生成绩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举办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月对我校教学模式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1)以赛促学,激发了学生学技能的积极性

通过技能竞赛的组织、选拔和参加,达到激发广大学生学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的目的。

首先,参赛学生能够验证自己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砺练实践动手及创新创业能力。

技能竞赛所取得的成绩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进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最终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其次,把握参加竞赛的契机,不为竞赛而竞赛,而是为了促进学风建设,在学生中树立竞争意识、实践意识和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