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838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最新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教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单位:

金陵寺镇崔巷小学

科目:

语文

班级:

四年级

执教:

赵小荣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基本情况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

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

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围绕“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开展探究活动。

安排了“植物的一生”、“翩翩雌与雄”、“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物质的变化”、“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六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4个活动。

第1单元 植物的一生 

根据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种植、观察、记录、整理信息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发现植物生长变化规律。

第2单元生生不息

教材以植物的繁殖与动物的繁殖、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两条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活动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

对于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探究方式以接受式探究为主。

第3单元位置与运动

通过观察、描述、游戏、实验、测量、统计分析等活动,引领学生发现:

描述物体位置时需要用到参照物、方位和距离3个因素;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用到参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

第4单元力与运动

首先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力无处不在;然后通过试验、游戏、测量、统计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弹力、重力、摩檫力。

第5单元物质的变化

首先在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变化分为可逆的变化与不可逆的变化的概念;然后指导学生认识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渗透化学变化的概念;最后,综合前面所学进行应用,同时渗透物质守恒的原理。

第6单元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

回顾本学期整理资料的活动,归纳总结整理资料的方法。

激励学生在后继的探究活动中继续应用这些方法整理信息。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各单元重点、难点

第1单元 植物的一生

教学重点:

通过种植、观察、记录、整理信息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发现植物生长变化规律。

  

第2单元生生不息

教学重点:

了解植物的繁殖与动物的繁殖、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活动了解生物繁殖的方式。

第3单元位置与运动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发现:

描述物体位置时需要用到参照物、方位和距离3个因素。

教学难点:

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用到参照物、位置、方向和快慢(速度)。

第4单元力与运动

教学重点:

通过试验、游戏、测量、统计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弹力、重力、摩檫力。

教学难点:

通过游戏、体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力无处不在。

第5单元物质的变化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变化分为可逆的变化与不可逆的变化的概念;然后指导学生认识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渗透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综合前面所学进行应用,同时渗透物质守恒的原理。

第6单元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

教学重点:

归纳总结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励学生在后继的探究活动中继续应用这些方法整理信息。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六、教学进度安排(每周2课时)

周次

预定进度

第一周

播撒希望的种子

第二周

小苗快快长

第三周

开花结果,花开花落为哪般

第四周

无心插柳柳成荫

第五周

翩翩雌与雄

第六周

科技发展话克隆

第七周

它在哪里

第八周

谁在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第九周

期中考试

第十周

它是这样运动的

第十一周

无处不在的力,弹簧和橡皮筋

第十二周

苹果落地的秘密

第十三周

巧推棋子

第十四周

变来变去的盐

第十五周

失去光泽的铜镜

第十五周

燃烧的蜡烛

第十六周

我们怎样整理信息

第十六周

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

1播撒希望的种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认真观察、记录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

2.会利用对比实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3.会正确播种,使自己的种子顺利萌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科学知识

1.了解种子的结构特征。

2.知道种子的萌发条件。

3.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种子萌发的视频资料、高大种子植物与其种子的对比图片、某种植物的果实;浸泡过的种子、放大镜、培养皿、镊子;黄豆和辣椒的种子。

学生准备:

不同植物的种子、花盆、透明玻璃杯。

课时分配

第1课时完成活动1与活动2的教学。

第2课时完成活动3与活动4的教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导入

春天,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里,让我们一同撒播希望的种子。

(板书课题)

二.活动:

搜集并认识种子

1、认识种子的多样性。

请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搜集的种子。

让学生感受到种子的多样性,教师可以适当指出。

2、认识种子的共同特征。

⑴激发观察兴趣。

学生观看一个过程:

一粒小小的种子逐渐长成参天的大树、结出香甜的果实。

为什么种子如此奇妙?

⑵观察大豆的种子。

●观察大豆种子之前,向学生讲解正确的解剖、观察方法。

●组织观察并填写记录表:

让学生猜想种子内部的每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观察种子记录表:

(用画图的方法描述自己的发现)

观察发现(图)

猜想将来它能长成植物的哪一部分

经过观察发现它原来是

植物的哪一部分

●描述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猜想。

观察其它植物的种子。

其他种子里面有相同的结构吗?

学生分组观察胚比较大的种子(绿豆、蚕豆)

总结种子的共同特征,即种子里面都有胚。

三、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师:

在上一个活动中你们对胚的各部分将发育成植物的哪一种器官进行了猜想,那么猜想是否正确呢?

可以怎么办?

(用种植的方法验证)那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方法一用于171班

●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每一个培养皿中的种子分别具有什么条件?

猜想哪个培养皿中的种子能够萌发?

和学生共同分析在不同环境下的种子:

一号种子暴露在空气中但是没有水;二号种子浸在水中但是隔绝了空气;三号、四号种子放置在湿润的环境中而且都能接触到新鲜的空气,但是三号放置在常温下,四号放置在寒冷的温度下。

四种不同的环境暗含两组对比试验:

第一组对比实验是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比较只有空气、只有水、又有空气又有水三种环境哪种环境适合种子萌发;第二组对比实验在同时具备空气和水的条件下,比较温度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影响。

最后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件。

●布置学生课下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

方法2用于其余三个班(学生探究法)

先组织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种子的萌发条件;再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组织同学课下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

组织学生总结种子萌发条件:

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基本条件。

 

第2课时

一.复习引疑

种子萌发需要哪三个条件?

请依据自己的经验说说怎样播种?

二.学习播种

●看教材第4页提供的图片,补充完善播种过程。

●组织学生亲自把植物种子播种到花盆里。

●学生讨论播种时我们是怎样为种子的萌发创造条件的?

垫瓦片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水分能够缓缓流出,又使泥土不会堵塞排水孔保证空气及水分的流通。

二.观察种子破土而出

师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知道种子在土壤里发生的变化呢?

怎样才能观察到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胚的各个部分分别发育成植物的哪一器官?

学生讨论找到方法:

把种子种在透明杯里。

布置学生回家完成实验,观察种子破土而出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完成活动1的记录表格,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待学生观察完过程后要特别提醒:

在玻璃杯里播种便于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但是由于杯子小,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把幼苗移植到花盆里。

本课教学反思:

 

2小苗快快长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管理好自己种植的植物,使其健康成长。

2.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能够随时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数据。

3.学会用绘制曲线图的方法整理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生命世界的神奇与伟大,体验种植的乐趣。

科学知识

通过观察小苗生长数据发现小苗生长规律。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组织学生交流种子萌发过程的记录。

适时提起的话题。

让学生感受有时猜想和事实之间是有差距的。

二.活动观察小苗的生长

1、课堂指导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小苗逐渐长大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观察内容。

其次,组织学生讨论观察方法。

教材第6页出示的观察方法是用直尺测量小苗的高度,数叶子的数量,用绘图纸(网格纸)测量叶子的大小、宽窄。

最后,提醒大家观察的同时要记录下观察数据。

2、课后观察、记录

注意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同时栽种一盆小苗,当小苗生长到某一阶段后,教师适时提醒同学观察、记录、交流小苗的生长数据。

鼓励学生在其余时间保持自由观察的兴趣。

注意:

整理数据的活动可以在小苗生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开花结果之前,结合本单元第3课内容进行教学。

三.拓展寻找植物生长的“证据”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寻找。

活动前讲清安全注意事项,给每个小组安排好观察场地,以便每一个学生都有合适观察的角度。

采用晋级制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与激情:

发现4个植物生长的“证据”为C级,发现5~7为B级,发现8个以上为A级。

 

本课教学反思:

 

开花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