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8209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备课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备课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备课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备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备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备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三、教学准备

1。

2学具:

书籍封面的图片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1出示情境。

教师:

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

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

“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

”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

同学们快帮帮她吧!

2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

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

教师:

谁读一读?

(预设)学生1:

语气平淡,没有突出“正好”。

学生2:

突出“正好”。

教师:

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学生1:

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学生2:

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

3揭示题。

教师:

玲玲该怎么选书呢?

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题:

解决问题。

(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

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

教师:

请你拿出第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

(预设)学生会出现不正确答案:

+7=12(元)或6+8=14(元)。

教师监控:

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

+7<13,说明有剩余;6+8>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

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

例如:

在算式+7=12(元)中,把换成6或者把7换成8。

 

《认识人民币》第时教学设计

 

在算式6+8=14(元)中,把6换成或者把8换成7。

 

《认识人民币》第时教学设计

 

教师:

有时我们不能一次就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试算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做“尝试──调整”策略。

2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方法。

教师:

谁说说你是怎样把13元正好花完的?

(预设)正确答案:

从组合方面想:

和8组成13,6和7组成13。

 

《认识人民币》第时教学设计

(2)

 

从分解方面想:

 

《认识人民币》第时教学设计

(2)

 

教师:

可以先选定一本书,然后再看看还剩几元钱,剩几元钱,就要买几元的书,这样就可以把13元正好全部用完。

板书:

先选定(几元的)──看剩余(几元)──再选择找对应数。

3在自主解决问题中尝试方法。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进行展示。

(预设)学生会用分解、组合、列加法算式、列减法算式、连线等方式表达思维过程。

4探究有序罗列的方法。

(1)先选定一本元的书,然后再去与其他书进行有序搭配。

 

《认识人民币》第时教学设计

(2)

 

教师:

这样就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答案。

(2)学生独立用搭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以6元为主进行搭配。

 

《认识人民币》第时教学设计

(2)

 

以8元为主进行搭配。

 

《认识人民币》第时教学设计

(2)

 

以7元为主进行搭配。

 

《认识人民币》第时教学设计

(2)

 

教师:

刚才我们通过不同的搭配方式,按照顺序先确定一本书,再与其他书进行搭配,凑成13元,用有序罗列的方法找到了所有搭配方案,而且不重复、不遗漏。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做“有序罗列”策略。

(三)拓展练习,提升思维

教师:

在书店玲玲遇到了小红,小红手里有20元钱,回家坐地铁需要4元,她把钱正好花完,最多可以买哪些书?

(1)再次理解“正好”的含义。

教师:

要帮助小红解决问题,需要思考哪些因素。

(预设)学生:

先要把回家乘地铁的4元钱留出,买书的钱是16元。

教师:

哪本书不能买?

(预设)学生:

20元的《格林童话》不能买,因为超过了16元。

(2)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等,写出算式之后,再用图摆一摆,帮助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3)猜一猜,逆向思考。

小红买书之后不小心将账单弄脏了,请你能帮她还原账单吗?

 

《认识人民币》第时教学设计

(2)

 

(预设)学生依据单价找书的名称;依据总价找到缺失的书价钱,并找到书的名字,最后修复账单。

小结: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依据条逐步推理出结果。

(四)回顾总结

1这节上,什么知识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策略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比如,一把锁只能用配套的钥匙开门,如果有很多把钥匙,那么哪一个是配套的钥匙呢?

我们通常会逐个尝试找到配套的钥匙,这个过程就是“尝试──调整”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