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8069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章《酸和碱》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第10单元《酸和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氢氧化钙俗称()

A.石灰石B.生石灰C.熟石灰D.石灰浆

2.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点燃2MgO+C,该反应属于()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3.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其中显碱性的食物是()

A.葡萄汁B.苹果汁C.牛奶D.鸡蛋清

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给液体加热B.

量取液体

C.

稀释浓硫酸D.

测溶液的PH

5.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

B.若C是单质、D为化合物,则A和B中一定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

C.若B是酸,则C和D一定有一种是盐

D.若A、B各取10g混合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6.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Fe2O3、Zn五种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A.硝酸铜B.稀盐酸C.稀硫酸D.二氧化碳

7.下列物质间的转变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2→CaCO3B.CuO→Cu(OH)2C.Na2CO3→NaOHD.Fe2O3→Fe

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Na+、Cl-、NO3-B.H+、K+、Cl-、HCO3-

C.Fe3+、Ba2+、Cl-、SO42-D.K+、NH4+、Cl-、OH-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铜粉(镁粉)

加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

B

FeSO4溶液(CuSO4)

加足量铁粉,过滤

C

CO(CO2)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

CaO(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A.AB.BC.CD.D

10.将一定量镁条放入过量的稀盐酸中,下列表示反应过程中变化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

11.小红同学自制成一种黄色的花汁,加入到不同试剂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试剂

稀盐酸

食盐水

蒸馏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颜色

绿

绿

小红依据上表信息进行如下实验:

(1)用该花汁去检验附近小化工厂排放的废水的酸碱性,显浅红色,则此废水显____________性。

(2)用该花汁测知家中花盆土壤显酸性,要改良该土壤可加入上表中的______。

(3)取5mL显红色的稀盐酸,然后逐滴滴加显绿色的石灰水至恰好反应,所得溶液颜色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12.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

(1)用铁制作铁锅是利用了铁的_____性,用铜丝制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_____性。

(2)“湿法炼铜”是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得到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锌和铜的合金,试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提示:

ZnCO3加热可分解为ZnO)。

13.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电镀或焊接前,常用稀硫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

(2)某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请勿食用”.生石灰起干燥作用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14.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是两种常见之物。

(1)用化学方法区别这两种固体,可以选择下列哪一种物质?

答:

A.白酒B.米醋C.纯净水D.酱油

(2)王军同学不慎在精盐中混入了少量纯碱,他想重新得到精盐,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说明另一方案不合理的理由:

15.

(1)下列关于氢氧化钡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2)碱能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这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用符号表示)。

(3)根据下图可以看出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4)请写出氢氧化钡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CO2反应;

②与Na2SO4溶液反应。

三、实验题

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生成的氢气中常混有少量水蒸气,可通过盛有_____的F装置除去水蒸气,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_____(填“①”或“②”)口通入。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

17.按如图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完成下列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______.

(2)若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若用装置C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4)利用已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______

要求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和现象

四、推断题

18.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

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白色沉淀,D为蓝色沉淀,甲为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部分生成物末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2)将溶液G与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E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渣E中一定含有_________,滤液F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

19.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1)甲俗称熟石灰,其化学式为_______。

(2)乙是一种可溶性盐,遇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己,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六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下列转化关系:

写出上图中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符合上图转化关系的物质丙的化学式是______,物质已具有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五、计算题

20.如图是实验室所用硫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据标签内容计算:

(1)用这种硫酸配制100g20%的稀硫酸,需要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精确到0.1);

(2)向49g20%的稀硫酸中滴加10%的氯化钡溶液,直到恰好完全反应。

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1.同学们在实验室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4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_。

(2)当pH=7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D

【解析】

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错误;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错误;C、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错误;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正确。

故选D。

点睛:

氢氧化钠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2.D

【解析】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点燃2MgO+C,该反应属于D.置换反应。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置换反应的概念。

3.D

【解析】

试题分析:

溶液显示碱性其PH值会大于7,而且数值越大,说明其碱性越强。

故选D.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

4.B

【解析】

A、液体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装置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5.C

【解析】

A、酸和碱反应会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比如: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就不是酸,错误;B、若C是单质、D为化合物,则A和B中不一定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如: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错误;C、酸能发生的反应有:

酸和碱生成盐和水;酸和活泼金属生成盐和氢气;酸和盐生成新的酸、新的盐;酸和金属氧化物生成盐和水;若B是酸,则C和D一定有一种是盐,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而本题A、B反应,不知道是否是按1:

1参与反应的,故生成的物质质量不一定是20g,错误。

故选C。

6.C

【解析】

试题分析:

稀硫酸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与氯化钡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所以应选C项。

考点:

物质间的反应

7.B

【解析】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正确;B、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错误;C、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正确;D、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转化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正确。

故选B。

点睛:

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的知识基础。

8.A

【解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H+、HCO3﹣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水和氨气,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点睛:

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9.D

【解析】

【详解】

A、Mg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氯化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方法正确;

B、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除去硫酸铜,再过滤除去铁和铜,能除去杂质,不引人新杂质,符号除杂原则,故方法正确;

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方法正确;

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而碳酸钙不溶于水,故加水溶解会反应掉氧化钙,不能除去碳酸钙,故不能除去杂质,故错误。

故选D。

【点睛】

除杂的过程中,不能与主体物质反应,不能引入新杂质。

10.D

【解析】

Mg+2HCl=MgCl2+H2↑

242

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质量的对比可知,每反应24份质量的镁,就会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从而使镁的质量不断减少,而溶液质量不断增加,因为酸是过量的,反应后镁没有剩余;镁反应不断消耗溶液中的酸,溶液的pH应不断增大;产生氢气的体积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增大,直到反应结束。

11.

(1)酸

(2)草木灰水或石灰水(3)黄色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酸性溶液能使该花汁呈红色,碱性溶液能使该花汁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该花汁呈黄色。

废水使花汁变为浅红色,则此废水显酸性;要改良花盆中的酸性土壤,应加入碱性物质,上表中的草木灰水及石灰水均可;稀盐酸与石灰水恰好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此时所得溶液的颜色应为黄色。

12.导热导电Fe+CuSO4=Cu+FeSO4ZnCO3

ZnO+CO2↑2ZnO+C

2Zn+CO2↑或2Cu2O+C

4Cu+CO2↑

【解析】

【详解】

(1)由于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与导电性,所以铁可以制成铁锅,铜可以制成铜线;

(2)“湿法炼铜”是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

(3)800℃时,碳酸锌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CO3

ZnO+CO2↑;

碳具有还原性,碳与氧化锌反应生成锌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ZnO+C

2Zn+CO2↑;

碳和氧化亚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2O+C

4Cu+CO2↑。

13.

(1)Fe2O3+3H2SO4=Fe2(SO4)3+3H2O;

(2)CaO+H2O=Ca(OH)2

【解析】

试题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1)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故答案为:

(1)Fe2O3+3H2SO4=Fe2(SO4)3+3H2O;

(2)CaO+H2O=Ca(OH)2

14.

(1)B

(2)ANa2CO3+2HCl==2NaCl+CO2↑+H2O

(3)因为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引入了新杂质

【解析】

试题分析:

用化学方法区别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可以利用米醋,因为米醋是一种酸,会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两种方案中A合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因为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引入了新杂质,所以B不合适。

考点:

物质的鉴别实验方案的选择和评价

15.

(1)C

(2)OH-

(3)H++OH-==H2O(或氢离子和氢氧化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4)①CO2+Ba(OH)2==BaCO3↓+H2O

②Ba(OH)2+Na2SO4==BaSO4↓+2NaOH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碱与盐的反应要生成沉淀,故不是所有的碱都能与碳酸钠反应,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2)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由于碱能电离出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3)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4)氢氧化钡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是碳酸钡和水:

CO2+Ba(OH)2==BaCO3↓+H2O;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Ba(OH)2+Na2SO4==BaSO4↓+2NaOH。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6.长颈漏斗2KClO3

2KCl+3O2↑ 。

Zn+H2SO4=ZnSO4+H2↑浓硫酸②AE 。

【解析】

【详解】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长颈漏斗;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

2KCl+3O2↑;

(3)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同时生成硫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氢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为了使混合气体充分与浓硫酸接触,混合气体应从F装置的②处通入;

(4)根据“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可知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根据“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可知,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收集装置是E。

【点睛】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7.灰石

或大理石

、稀盐酸CO2+Ca(OH)2=CaCO3↓+H2O紫色石蕊试液在烧杯中放两支点燃的高度不同的蜡烛,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解析】

【详解】

实验室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石灰石

或大理石

、稀盐酸;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

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都会由下往上扩散使蜡烛熄灭,所以设计的实验为:

在烧杯中放两支点燃的高度不同的蜡烛,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故答案为:

(1)石灰石

或大理石

、稀盐酸;

(2)CO2+Ca(OH)2=CaCO3↓+H2O;

紫色石蕊试液;

在烧杯中放两支点燃的高度不同的蜡烛,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18.Ca(OH)2+Na2CO3===CaCO3↓+2NaOHFe、CuZnSO4

【解析】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

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能与水反应,所以A为氧化钙;B为氧化钙和水的反应生成物氢氧化钙;I能与氢氧化钙生成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I为碳酸钠,C为碳酸钙白色沉淀;D为蓝色沉淀,则D为氢氧化铜,G为含有铜离子的盐溶液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甲为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铁>铜;则锌先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剩余的硫酸铜再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反应后过滤,向滤渣E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滤纸中一定有铜、铁,滤液F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ZnSO4

点睛:

推断题的解题方法是找题眼,物质颜色、用途等,然后结合转化关系,利用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进行推断,最后再将推断的结果检查,看是否符合题中物质间的关系。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9.Ca(OH)2Na2CO3+2HCl=2NaCl+H2O+CO2↑Ca(OH)2+Na2CO3=CaCO3↓+2NaOHH2O灭火

【解析】

(1)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

Ca(OH)2;

(2)乙是一种可溶性盐,遇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己,则乙为碳酸盐,所以为碳酸钠,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此反应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3)由图可知甲+乙→丁+戊,戊+己→乙和丙,又因为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甲为氢氧化钙,乙为碳酸钠,己为二氧化碳,戊可以为氢氧化钠,丙为水,丁为碳酸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丙为H2O;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气体肥料等。

20.11.1ml3.1%

【解析】

【分析】

(1)使用98%的浓硫酸配制20%的稀硫酸需要进行加水稀释,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计算配制时所需要浓硫酸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浓硫酸的体积;

(2)由49g20%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氯化氢的质量,进一步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即可。

【详解】

解:

(1)设需要98%的硫酸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

100g×20%=x×98% ,解得:

x=20.4g;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

20.4g÷1.84g/cm3=11.1mL;

(2)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氢的质量为z,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m,

x=208g,m=23.3g,z=7.3g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3.1%。

答:

(1)需要98%的浓硫酸11.1mL;

(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1%。

21.Na+、H+0.8g3.9%

【解析】

(1)a点时氢氧化钠与氯化氢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钠,则该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为:

Na+、H+;

(2)根据图示可知,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16g,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g×5%=0.8g;

(3)解:

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58.5

16g×5%          x

解得:

x=1.17g,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3.9%,

答: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