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书籍折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8067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书籍折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书籍折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书籍折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书籍折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书籍折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书籍折页.docx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书籍折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书籍折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书籍折页.docx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书籍折页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

姓名

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

构成种子植物的六大主要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第1课:

根里的“抽水机”

1、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

2、植物的根系通常有两类:

(直根系)和(须根系)。

3、直根系的特点是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许多短而细的(侧根),如(大豆)、(白菜)、(榕树)等。

4、须根系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着许多长度差不多的像(胡须)一样的根,像(玉米)、(水稻)、(甘蔗)等。

5、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主要是依靠(根系)从土壤里吸收的。

根系分布得越(深)、越(广),其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

6、根深扎土壤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7、根毛有什么作用?

答:

可以增加植物与土壤接触的面积,吸收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向茎和叶子输送,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8、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答:

(1)可以固定植物;

(2)可以吸收并输送水分和矿物质,供给植物生长。

9、草原上的根和沙漠中的根的分布特点与它们环境有什么关系?

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

沙漠中由于沙子松散又缺水,所以植物的根系都十分发达,有的尽可能往下伸展,有的尽可能向周围扩大,既可以较好地固定自己,又有利于自己充分吸收水分。

第2课:

茎里的“运输网”

1、植物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

此外,还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2、茎分(匍匐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

3、举例说明各种植物的茎的形态。

直立茎:

竹、白杨树、水稻、玉米、大豆、梧桐树;

缠绕茎:

四季豆、牵牛花、何首乌、豇豆;

攀缘茎:

黄瓜、丝瓜、葡萄、爬山虎、苦瓜、葫芦

匍匐茎:

草莓、马铃薯、甘薯

4、为什么树怕剥皮?

叶子能制造养分,这些养分是通过树皮向下运输到根部的。

如果把树皮都剥了,这条运输养分的通道就会中断,根部得不到营养就会“饿死”,而茎、叶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许多时候都会在(茎)上得到体现。

第3课:

叶里的“加工厂”

1、植物叶子排列的特点是(互不遮蔽)。

2、叶子的排列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叶片的作用?

答: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

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

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4、什么叫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根吸收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5、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答:

植物为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对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制造有机物;

(2)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3)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4)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自然界不能没有植物。

第4课:

花里的“育婴房”

1、完全花:

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如(白菜花),(木棉花)。

不完全花:

(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缺少某些部分的花,如(百合花)、(南瓜花)。

2、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

(1)花萼是花的最外一层,有保护幼花的作用。

(2)花冠由数片花瓣组成,可以保护雄蕊、雌蕊。

在虫媒花中,花瓣鲜艳的颜色起这吸引昆虫来传粉的作用。

而在风媒花中,花瓣很小或退化,以利于接受花粉。

(3)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上端有花药,里面有花粉。

(4)雌蕊位于花的中央,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内有胚珠,发育后成为种子,子房发育成熟后即为果实。

3、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雄蕊)和(雌蕊)起着重要的作用。

(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上,植物的新生命就会在(雌蕊的子房)这个“育婴房”孕育成长。

第5课:

果实里的新生命

1、(花瓣)、(雄蕊)在慢慢的枯萎,(子房)在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果实)。

2、植物的果实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具有共同点:

都有(果皮)和(种子)。

3、果实是由花的(子房)部分形成的。

4、果皮和种子各有什么作用?

答:

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

有的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

种子有传宗接代的作用。

5、课后题1:

这是一个种植了一些小草的密封小瓶——生态瓶。

如果把它放在阳光下,瓶子里的生物能生存一段时间吗?

答:

密封的生态瓶实际上是一个模拟的陆地生态系统,里面生长着绿色植物、小动物以及它们赖以生活的无机环境。

生态瓶是透光的,可让里面的植物得到阳光。

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跟无机环境之间,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瓶里的绿色植物,可利用瓶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并排出氧气;小动物可以使植物的枝叶,利用植物释放的氧气进行呼吸,并排出二氧化碳。

),所以,这个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一段时间。

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第6课:

酸奶的秘密

1、制酸奶的步骤:

答:

第1步:

准备材料及工具:

一盒新鲜牛奶和一瓶酸奶,勺子(用来盛取酸奶及搅拌),盛鲜牛奶和酸奶的晚,保温瓶。

第2步:

把鲜牛奶煮开,再凉至35℃左右。

第3步:

在牛奶中加入2勺酸奶,搅拌均匀。

第4步:

放入保温瓶中,保温10小时左右。

第5步:

把奶倒出来。

观察牛奶发生了什么变化。

2、“牛奶为什么能制成酸奶呢?

制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什么?

答:

这是因为在酸奶中,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乳酸菌在起作用。

乳酸菌是一种细菌,在合适的温度下,它能让牛奶变酸。

最关键的步骤——添加新鲜酸奶。

3、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答:

(1)把牛奶煮开,再凉至35℃。

(2)要添加适量的酸奶。

(3)放入保温瓶中,保温10小时左右。

(4)要注意卫生,注意安全。

4、细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又不属于动物的(微生物),身体结构(简单)。

在地球上。

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

5、每一个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个头十分(微小),如果想观察细菌,只能够借助(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6、(病毒)是目前为止所知的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的一类生物,比(细菌)还小得多。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利用这些细胞进行(繁殖)。

所以病毒可能会给受侵害的生物带来较大的影响。

人类的(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疾病就是由(病毒)所引起的。

第7课:

发面的学问

1、发面团实验步骤:

答:

第1步:

准备两个小盆,每两个小盆分别放100克面粉。

在其中一个小盆里加少许干酵母粉,另一个盆不加。

第2步:

在两个小盆里分别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第3步:

分别把两块面团充分地揉捏,直至面团成型,不再发黏为止。

第4步:

把揉好的面团分别放进两个盆里,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常温下放置。

2、发面团实验中,两块面团有什么不同?

答:

没有加酵母粉的面团,体积没有明显变化;按一下,较硬,切开后也没有那么多空隙;闻一闻,还是原来生面粉的气味。

加酵母粉的面团,体积发生明显的变化;按一下,面团很松软,切开观察有很多空隙;闻一闻,气味有点酸。

3、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

和细菌一样,(酵母菌)也不属于动物和植物,它属于另于一种生物——(真菌)。

酵母菌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

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

4、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到哪里去了?

答:

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起来,我们看到发起来的面团里面有空隙,这些空隙就是发酵时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占据的空间。

5、除了酵母菌外,(霉菌)、(蘑菇)等也属于真菌。

6、霉菌生长环境的共同点:

(潮湿)、(温暖)、(阴暗)。

7、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如何做好家里的防霉工作?

答:

防止霉菌生长的方法:

(1)保持干燥、

(2)降低温度、(3)阳光暴晒、(4)高温煮沸、(5)加糖或盐腌制。

8、蘑菇是一种大型的(真菌),有许多蘑菇是有毒的,特别是(色彩鲜艳)的蘑菇,一般都有毒。

9、绝大多数(细菌)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

真菌也一样,即有益于人类、有益于自然界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10、细菌和真菌有什么利与弊?

答:

有利的方面有:

人们可以利用细菌来生产药品和制作食品,生产腐殖质;

有弊的方面有:

细菌可以导致疾病。

11、课后题1小明去了一些面粉,加了一些清水后,把面粉揉成面团。

常温下放置两个小时后,面团却没有发起来。

这是为什么?

答:

小明的面团没有发起来,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没有往面粉里添加酵母粉。

在这个活动里,酵母粉是一种重要的材料,里面含有具有活性的酵母菌。

要靠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才能使面团膨胀起来。

第三单元:

奇妙的电与磁

第8课:

电路的研究

1、(灯泡)、(电池)、(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是一个简单电路。

2、让2个灯泡同时亮起来有两种连接方法——(并联)和(串联)。

并联灯泡(一样)亮,串联(不一样)亮。

3、除了我们常见的(手动开关)外,还有(声控开关)、(触摸开关)、(光控开关)和(红外线)开关等。

4、开关有什么作用?

答:

(1)用来接通或切断电路的,是电路中不可缺少的控制部件;

(2)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并能有效地节约能源。

5、能让灯泡发光的材料是容易(导电)的材料,如(回形针)、(铁片)等;不容易导电的材料不能令灯泡发光,如(橡皮擦)等。

6、为什么要安全用电?

答:

因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源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会有触电的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

所以要安全用电。

7、如何做到安全用电:

答:

(1)身体不要触及电器的带电部分;

(2)电线霉烂或电器破损时,应停止使用;

(3)不要湿手触摸电器,

(4)清洁电器时要断开电源;

(5)遇见不正常的放电或触电事故时,应先断开电源。

第9课:

有趣的磁现象

1、磁铁有哪些特性?

答:

(1)有磁性,能吸引铁制的物体;

(2)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能指示方向。

2、磁铁中磁性最强的部位叫做(磁极),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磁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

3、两块磁铁的实验

相同的两个磁极(如S——S,N——N)靠近时会(互相排斥);不同的两个磁极(如S——N,N——S)靠近时会(互相吸引)。

4、为什么有时磁铁隔着物体仍能吸铁呢?

答:

在磁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磁场具有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就是磁力。

在磁场中,一些非铁磁性物质,如玻璃、纸、塑料等不被磁化,不产生磁力,不影响磁场的作用力。

所以,磁铁隔着一些物体如玻璃、纸片等仍能产生吸引力。

5、在生活生产中哪里运用了磁?

答:

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很广泛,如电冰箱门封、磁性跳棋、磁性擦窗器、门吸、磁性纱门、指南针、收音机、电视机等。

第10课:

指南针

1、磁铁有(指示方向)的特性:

N是指(北),S是指(南)。

2、指南针之所以能指南,是因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指南针指向的南极(或北极),就是地球磁场的北极(或南极),我们的祖先根据这一性质,发明了指南针——(司南),来测定方向。

第11课:

神奇的电磁铁

1、为什么电磁起重机能吸铁?

答:

因为电磁起重机里存在着线圈和铁芯。

在铁芯上绕上导线,通电后就变成了电磁铁。

通电时能吸住铁,断电时铁就会掉下。

2、电磁铁确实也出现与磁铁一样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现象,所以电磁铁也有(磁极)。

3、怎样让电磁起重机的“力气”更大?

答:

(1)增加线圈匝数;

(2)增大电流强度;

(3)既增加线圈匝数,又增大电流。

4、磁铁和电磁铁有哪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

相同点:

(1)都有两个磁极,具有磁力。

(2)都能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不同点:

电磁铁和磁铁都有磁性,但是磁铁的磁性能够长久保持,电磁铁只有在通电后才能够产生磁性。

5、课后题2:

用小卡片剪成小鱼的形状,在“小鱼”身上别上回形针。

讲“小鱼”放到盛着清水的杯子里,你能不弄湿手和工具,把“小鱼”从杯子里“钓”出来吗?

答:

(1)做一根磁的鱼竿,将带回形针的“小鱼”钓出来;

(2)用较大的磁铁,隔着玻璃杯把“小鱼”移出杯子。

 

第四单元:

各式各样的能量

第12课:

能量及其形式

1、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

2、能量有不同的形式:

如(声能)、(光能)、(热能)、(磁能)、(电能)、(潮汐能),还有风能、机械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

3、能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都有其重要性,缺一不可。

4、能量普遍存在。

假如缺少某种能量,世界会怎么样?

答:

能量多种多样,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如果缺少某种能量,我们的生活将会受到巨大的破坏。

5、核能:

物质是由极小的(原子)构成的。

当原子核发生改变时,就可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这种能量就是(核能)。

(核能)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效率高又不污染环境,是一种新型的能源。

第13课:

能量的转换

1、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实验的步骤:

准备材料:

一根轴、一个安装片的轮轴和六片叶片。

(1)把六片叶片分别插入轮轴中的凹槽中;

(2)把轴穿过轮轴中间的小孔。

小水轮就做成。

2、如何用水流让小水轮转动起来?

答:

可以把做好的小水轮架在水槽上,用一个下部带孔的容器装上水,让水流在一侧的叶片上,小水轮就回转动起来。

3、怎样能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答:

加大水流的高度、加快水流的速度、加大水流的流量、水倒在叶片的边缘等都可以使小水轮转动得更快。

4、发电实验步骤

(1)将棉线紧紧地缠绕在小发电机的轴上。

(2)将灯泡与发电机连成一个电路。

(3)试着用手转动轴,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再快速拉动棉线,使轴高速转动起来,观察灯泡。

5、水力发电站是如何发电的?

水位差产生强大的水流→水流带动涡轮机叶片的转动→涡轮机叶片的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转动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

5、除了(水能)可以转换成电能外,还有(核能)、(风能)、(热能)、(太阳能)等都可以转换成电能。

6、各种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7、课后1:

请运用所学习的能量转换的知识,设计一个能量自给房屋。

设计的文字概述:

用风来发电、用水流来发电、用太阳能来提供热能等。

利用的能源:

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主要特点是:

能量互相转换,能源合理利用,清洁环保。

8、课本P77习题光能是如何转换成声能的?

答:

光能被植物转化成生物能储存在植物体内,生物能通过果实被孩子消化后转化成孩子体内的能源物质(如脂肪)储存起来。

然后脂肪释放出化学能转换成孩子运动的动能(脚踏车)带动发电机。

发电机转动转换成电能传给电热炉,电热炉把电能转换成热能把水壶里的水烧开,水蒸气冲出水壶口发声转换成声能。

第五单元:

变化着的地表

第14课:

大地的变迁

1、海里的贝壳怎么会出现在山上?

答:

因为大地进行过变迁,海洋与陆地发生变化。

2、(魏格纳)进行长期的研究,于1912年第一次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3、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答:

科学家认为,地球表层是由几个巨大板快组成的,这些板快缓慢地运动是大陆飘移的原因。

第15课:

大地的震动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

当破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裂缝)移动时,大地就会(晃动),这就是地震。

2、地层深处(岩石断裂)产生震动的地方就是(震源)。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是(震中),是震动最强烈的地方。

3、地震有什么危害?

答:

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大地震发生时,地面震动幅度有时可达数米,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种内使地貌发生改变,破坏道路和建筑物,使城市变成废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地震还可能引起海啸、山崩和火灾等,造成更大的破坏。

4、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

5、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如何紧急避险?

答:

(1)在室内,迅速逃避到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

(2)在室内,迅速躲到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家具蒡边、墙角等;

(3)在室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跑到空旷的地方;

(4)要保持冷静,多动脑筋,切记跳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第16课:

火山的喷发

1、(火山喷发)和地震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

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岩浆)、(气体)和(碎屑)等从火山口喷射出来。

2、火山喷发的过程是怎样?

答:

(1)岩石处于高温状态,部分融化成岩浆。

岩浆的温度比周围的岩石高、密度也较小,岩浆不断的向地表上升;

(2)岩浆沿着隆起造成的裂缝上升,随时向外迸发。

(3)一旦岩浆找到通达地表的途径,就会立刻喷出地表形成熔岩。

3、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熔岩流)。

此外,底层深处压力极大的气体会带着岩石碎块和无数细小碎屑冲上天空,形成危害极大的(火山灰云)。

4、说说火山的利与弊

答:

弊:

火山喷发还常常伴随或诱发地震、海啸、火灾、崩塌等灾害,更加剧了对建筑物、道路、桥梁、农田、森林和城市设施的毁坏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

利:

(1)火山灰中含有农作物所需的多种养分;

(2)火山喷发的气体可以制造硼酸、氨水和硫酸化合物等化工产品;

(3)把钻石等矿物带到地面;

(4)火山活动还伴随着丰富的地热,形成温泉;

(5)海底火山爆发,甚至会形成一个新的小岛。

 

第17课:

地表物质的迁移

1、岩石碎裂原因实验:

先取较薄的页岩,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然后突然投入冷水中。

注意:

岩石在酒精灯上不能加热过久,以免炸裂;岩石在投进烧杯的冷水里时不要碰到烧杯壁,投放时应尽量轻一些。

2、什么叫岩石的风化,影响风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岩石不断破碎的现象,就是岩石的风化。

影响风化的因素有:

(1)日夜气温高低变化;

(2)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结冰的时候,由于体积增大也会使岩石胀裂;

(3)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岩石的裂缝中生长,也会使岩石破碎。

3、泥沙搬家实验证明了水流使地表物质发生(迁移),有(搬运)作用。

4、一条大的河流一般分(上游)、(中游)、(下游)三个主要河段。

(上游)的水流很急,有棱角分明、高低不平的石头;(中游)比较宽阔,水流速度减慢,有体积较大、较圆滑的石头;(下游)水流速度缓慢,有被水冲下来的圆滑小石头。

5、石笋、钟乳石和石柱都是(石灰岩沉积物)形成的。

6、岛屿不断“长大”的原因?

答:

江河的泥沙搬运作用可以形成陆地。

所以在一些江河的入海口会形成一些岛屿或三角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