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935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备课卡

教学内容

《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还包括习作2、练习2

本单元包括三篇讲读课文《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还包括习作2、练习2。

本单元围绕“正义必胜”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人物的内在品质。

知识

技能

1、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过程

方法

主要通过读书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

价值观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怀。

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悟人物的内在品质。

突破

重点

难点

多读感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通过读,多种形式的读,理解所表达的思想。

《卢沟桥烽火》、2课时

《半截蜡烛》、2课时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2课时

习作22课时

练习22课时

 

课时备课卡

课题

5、卢沟桥烽火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板9课题)

4、解题:

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

比喻什么?

“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

,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

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

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

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

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首先,以歌典《松花江上》作为背景音乐,配上教师激愤的讲述“九一八”事变,用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然后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由此揭题,理解“烽火”,再解题、读题。

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扫清阅读障碍。

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划出描写时间的词句,并指导学生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

通过不同层面要求的读。

估计学生能整体把握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反馈

(巩固练习)

“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作业布置

    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

    3、完成练习册。

板书

设计

 卢沟桥烽火

           我军           日寇

          英勇顽强         蛮横狼狈

教学反思

文本的解读,需要学生深入了解课文,透过文字看内涵,在丰富的内涵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学生在丰富的感悟中,在真切的体验中,提高了对文本解读的能力。

这种解读能力的培养,往往在细小的末节中,在不经意的思维中,在预设的意外中,这需要我们教师时时倾听学生意犹未尽的表述,当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开始迸射时,我们要呵护好这美丽的火花,让她绽放出绚丽的烟花。

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变得灵动的时候,体验变的真切的时候,情感变得敏锐的时候,许多精彩的解读就会应运而生了。

期间,或许有感悟的偏差,也许偏离了教学目标的设定,甚至可能与文本相脱离,但是这就是真实的课堂,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能时刻生成的课堂。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变得开阔,语言变得丰富,情感得到激发。

各种新鲜读到的见解就会喷涌而出。

课时备课卡

课题

5、卢沟桥烽火

课时

2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颂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

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

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

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

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

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

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

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军我军

仰马翻同仇敌忾

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

“天津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否调换位置?

为什么连用三个“!

”?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

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

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第二课时重点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明确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体会日本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

  课始,通过“谁能简要说说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复习文章主要内容。

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呢?

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对“蚕食”“妄图”等词的理解,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并配以地图以及了解“咽喉”在人体中的重要位置,使学生体会卢沟桥地理位置的极其重要。

  二、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憎感情。

  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其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国军民顽强抗击的场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反馈

(巩固练习)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作业布置

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

板书

设计

卢沟桥烽火

9.18事变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深夜

卢沟桥事变第二天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

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视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训练。

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学习此类教材的好途径。

课时备课卡

课题

6、半截蜡烛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

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

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师质疑:

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

2、提醒字形:

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

3、描红、临写3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提供句式:

当_________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回答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词义。

3、教师质疑:

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

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

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

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齐读。

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交流:

⑴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⑵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⑶办法巧妙。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家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得事,赞扬了勃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个故事是一场紧张激烈但又没有硝烟的战斗。

在教学过程,我紧紧围绕“蜡烛”展开教学,紧扣情感这个线索,让学生身临其境。

教学反馈

(巩固练习)

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

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

妙在哪里?

作业布置

续编故事: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板书

设计

燃 吹 点燃 端 夺 拿

点 熄 重新 走 回 上楼

教学反思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握母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培育孩子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唤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两点的强烈关注和准确把握。

因此不管东南西北风,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两点不放松。

一、深入解读:

凭借文本,悟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因为是语文,因为是母语,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并非零起点。

像《半截蜡烛》,孩子读过一两遍后普 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甚至他们的爱国精神。

因此教师就应该基于这样的起点来实施课堂教学。

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确与敌人周旋的办法“这两块的处理上,只是想引导孩子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反馈孩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情况。

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外紧内急”,旨在为孩子个性化体验人物渲染万分危急的斗争背景。

基于此,学生对人物的体验确实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或更丰满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读写结合:

依托文本,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语文,语文,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

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

其实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导今后的课程教学。

本堂课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孩子以本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引子,创作《半截蜡烛》续篇。

遗憾的是,时间的分配上还是显得仓促。

 

课时备课卡

课题

6、半截蜡烛

课时

2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听写生词。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用向上的斜线表示危机出现,向下的斜线表示危机过去。

学生初画:

再教育适应的位置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危机出现、过去的原因,可以吗?

学生补充文字:

燃 吹 燃 端 回 拿

点 熄 重 走 夺 上 楼

图上好像还差点什么,再补上半截蜡烛就显得更清楚了,怎么画呢?

(注意画出蜡烛长短、烛焰的变化。

燃 吹 点燃 端 夺 拿

点 熄 重新 走 回 上楼

3、引入编排课本剧的程序

瞧!

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很有戏剧性。

正好,课文后面安排了编排课本剧的作业。

(指名读题目)

“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

先读一读,再和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编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4、指导编排的程序

编排课本剧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编写剧本(现成的语文)、物色演员、准备道具。

这里,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不但要演好语言、动作,还要演好表情,以表现内心的活动,而这一切只有在“剧本“(课文)中细细地体会。

现在我们就按题目的要求来编排课本剧,为了编排的方便,我们把戏分为三场,分别对应课文第二、三、四段。

三、第一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

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

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其他角色该样演?

4、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入角色。

四、第二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

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又是谁?

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学生讨论,逐一明确。

3、其他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边读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五、第三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

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

怎样来演?

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交流所画的句子,反复品味。

2、如果你演杰奎琳,怎么演?

3、理解“娇声”:

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

杰奎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

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六、指名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七、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讲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让学生从这半截蜡烛中品味勃诺德夫人的聪明、机智,领悟这半截蜡烛牵动着情报站的安危,关系到这一家三口的安危,同时感悟半截蜡烛的随时可能引爆的危险,紧紧地绷紧了学生探究的心弦,通过这样的理解,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激动、紧张的氛围中,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深深地被课文的情景所吸引,探究的热情变得非常高涨,和文本对话的兴味很高,当学生和文中的人物开始产生对话、交流时,学生的感受自然变得比较敏感而灵敏。

阅读文本、探究文本成为一种自发的驱动。

 

教学反馈

(巩固练习)

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作业布置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

板书

设计

              送情报 ( )

      6、半截蜡烛  夫人快乐( )  (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 )    爱国主义

              女儿端走(成功)

教学反思

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

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

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

课时备课卡

课题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挂图,指识聂荣臻将军,教“聂”、“臻”的读音。

在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上看到过聂将军的请举手。

这些电影、电视的片名还记得吗?

讲有关聂将军的什么事?

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略作介绍:

聂荣臻(1899~1992):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生功勋卓著。

今天我们学习一则有关他的故事。

(板书: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二、初读指导。

1、默读。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弄懂它们的读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提问。

明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抗日战争中,聂荣臻将军关心和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事,然后检查生字词学习的情况。

(1)出示词语:

聂荣臻 残忍 无辜 照料 流露 惊恐

和蔼 小勺 拘束 拽着 至仁至义

(2)指名读,帮助学生正音。

齐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残忍:

狠毒。

惊恐:

惊慌恐惧。

无辜:

辜,罪。

没罪的意思。

拘束:

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至仁至义:

至,最。

最仁爱,最讲正义。

有始有终:

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

(4)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读通顺。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并给生字正音。

想想文章中有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四人小组讨论)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写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写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两个日本小孤女。

第三段(第4、5自然段):

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

第四段(第6自然段):

写由亲友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女专程来中国看望并感谢聂将军。

(板书:

救出——关心——送归——感谢)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中日战争的材料,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好多的材料,我归纳了一下有:

从甲午战争以后,日本由中国最虔诚的学生一变而为最凶恶的敌人,连续不断地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与其他西方列强相比,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最大——企图吞并全中国;侵略手段最狠——日军在中国使用了连德意法西斯都没有使用的最残忍的细菌战和毒气战;祸害程度最深——仅1931年至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中国军民就伤亡3500万人,直接、间接财产损失合计6000亿美元。

其中731部队穷凶极恶的非人道的行为,是全人类所不能容许的罪行,是违反国际法规则、践踏人道主义原则的倒行逆施行为。

教学反馈

(巩固练习)

聂将军给小女孩找奶喝,拿过洗干净的梨给美穗子吃,还给她喂饭,送两个小女孩回日军指挥部还在筐里放了许多梨,留着她们路上吃,从上述内容中可以感悟聂将军的(慈爱)(和善可亲)(具有菩萨心肠)是“活菩萨”。

作业布置

写出近义词:

    残忍( )  照料( )  惊恐( )

    和善( )  拽着( )  抚养( )

板书

设计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

             救出

             关心   感恩

             送走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把学习本文的重点放在了对聂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品味和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