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六 选修部分答题攻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831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1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六 选修部分答题攻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六 选修部分答题攻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六 选修部分答题攻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六 选修部分答题攻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六 选修部分答题攻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六 选修部分答题攻略.docx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六 选修部分答题攻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六 选修部分答题攻略.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六 选修部分答题攻略.docx

高考之历史选修提分攻略专题六选修部分答题攻略

专题六选修部分答题攻略

一、高考选修模块的命题特点

1.试题形式:

材料情境,两至三个问题。

2.试题的命制:

小切口,深层次,提供新情境、新材料。

3.材料和问题设计:

材料的呈现简洁明了,阅读量不大;问题设计上,对考生理解题意和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

“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试题类型主要有,①原因、背景类;②比较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概括特征类(观点、内容、变化);④评价类(影响、作用、意义);⑤启示认识类。

5.体现新课程新史观,特别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寓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于测试过程中。

6.试题的区分度主要在准确地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正确地撰写答案上。

7.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深挖和琐碎性记忆,突出对“大概念”的掌握和能力考查。

二、学生答题主要存在的问题

1.获取信息不充分:

基础知识不扎实,无法读懂材料。

2.调动知识缺乏针对性:

知识与材料脱节,不能真正理解题意,不知道运用哪些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分析阐述缺乏全面性。

4.表达见解缺乏准确性。

5.答题缺乏规范性,答案采点难。

大部分考生失分的原因是表达不到位、不准确,只具体,不概括;照抄材料;语言繁琐;不量体裁衣。

三、备考策略

(1)针对选考内容及选考题的要求,从选考指定的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重点学习。

据统计分析,三个选做题,按照考生选做率和平均得分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复习要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

在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掌握模块学习的基本思想、框架和方法。

(3)参照全国卷提供的“材料与问题”情境,落实对材料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以及运用模块主题学习的基本框架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一、原因、背景类设问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一)题型特点

1.概念点读

(1)“背景”是指对事态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2)“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某一事件发生的条件。

2.该类设问的两种类型

(1)限定性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2)宽泛性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因素有哪些等。

(二)答题技巧

1.宽泛类设问

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

想、文化等方面思考。

(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

(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

(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2.限定类设问

(1)根本原因:

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2)主观原因:

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或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方针以及统治者的作为等方面进行思考。

(3)客观原因:

一般从自然或社会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二、比较类设问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1.题型特点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事件放在一起,归纳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角度。

(1)相同型:

呈现形式主要有“比较……和……在……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指出……和……在……方面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比较……和……在……上的共同点”等。

(2)不同型:

呈现形式主要有“概括……和……的不同特点”“指出……和……在……方面的不同点”“……和……相比,在……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和……相比,有哪些发展或进步”“分析……变化的主要不同或……的主要差异”等。

(3)求异同型:

呈现形式主要有“比较……和……的异同点”“对……和……进行比较”“分析……和……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等。

2.答题技巧

解答此类设问的思路,首先,审清设问类型,明确设问是求同型、求异型还是求异同型。

其次,明确比较对象,明确比较的是哪几类历史事物或哪些历史人物。

再次,找准比较的角度,此处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设问已设立了比较点,按照要求比较。

(2)没有明确比较点的设问,要依据材料的叙述角度、设问的指向等确定比较点。

具体如下:

①历史事件类的比较,涉及背景的比较可从时代、原因、条件、目的等方面分析;涉及过程的比较可从阶级、人物、组织、纲领、措施等方面分析;涉及结果的比较可从结局、性质、功绩、局限性、影响等方面分析。

②历史现象类的比较,可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积极作用、历史局限性等方面思考。

③历史人物类的比较,可从人物所处的时代、所属阶级(阶层)、主要功绩、历史地位、影响(意义)、评价等方面思考。

④政治、经济制度类的比较,可从实施的时代背景、目的、性质、内容、结果、影响及地位等角度思考。

三、内容、措施类试题设问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1.题型类型

(1)改革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

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

(2)改革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

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哪一项措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等。

2.答题技巧

(1)审清设问。

明确设问要求,根据设问方向有目的地阅读材料是获取有效信息的关键。

(2)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阅读材料后,根据设问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找出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时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材料的出处、材料的注释或说明。

(3)组织答案。

①要注意按问作答;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

②要充分运用历史术语;切忌简单罗列材料观点,要注意归纳、概括。

四、影响类设问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1.题型特点

对改革影响的考查在历年高考和模拟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此类设问主要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中的功能来命制问题。

主要设问方式有以下两种:

(1)限定类设问,如有何积极影响,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如何,对世界或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如何等。

(2)宽泛类设问,如有何影响,其历史影响如何等。

2.答题技巧

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

(1)经济影响,可从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开创了新的经济结构或模式、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改变了经济格局或经济体制、是否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

(2)政治影响,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变化等方面分析。

(3)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从是否符合时代潮流、是否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分析。

(4)国际关系方面的影响,从是否有利于两国或者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是否会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影响国际关系的格局等方面分析。

五、特点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特点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

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设问一般分为三个不同的角度,即:

针对某一历史知识设问,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的某一方面设问,针对两项或两项以上历史知识设问。

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

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做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

(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4)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量对比等)、是否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

(5)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

(6)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

(7)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8)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发生变化等。

(9)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

六、评价、评述类设问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1.题型特点

此类设问一般含有的标志性词语“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

2.答题技巧

(1)评价类:

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两者之一)+结论。

(2)评述类

①“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

②“为什么”,即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

③“怎么样”,即你对该意见如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的对与错及其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者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来思考。

七、启示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从相关历史中得出经验教训、启示是重要的学科能力之一,也是高中命题中非常常见的题型。

题目要求考生回答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如下几情况:

(1)考查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总体掌握情况,实际就是对相关教材知识、题目所给历史材料的高度概括。

(2)对相关历史问题做出简要的分析评价,对这类“认识”教材中往往有现成答案可以利用,作答时要先想一下教材中的相关评述,然后再依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适当的补充。

(3)由某一具体问题,谈对某一类问题的看法。

(4)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的现实问题做出预测。

(5)与经验教训、启示所要求内容基本一致。

解答历史认识、启示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总体把握,一般可从原因、内容(过程)、影响(意义)等几大方面入手,多数题目是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做出要求。

这种认识一定要抓住主干与本质,不能把概括当成缩写。

(2)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评价,不同于普通的分析评价题,只亮明观点,不要展开分析。

(3)由具体问题谈一类问题的看法,其宗旨是要说明这类问题的重要性(由原因与影响入手)、这类问题的应对方法(从过程、内容入手)等。

(4)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现实做出预测,要从历史问题的原因、影响入手,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得出与现实问题的相关报道一致的结论。

(5)认识启示题,一般而言与前面几个设问联系密切,因此,一定要注意答案与前面答案的协调。

1.[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朝建立后,继续沿用西魏——北周以来的府兵制。

贞观元年,在全国置军府634个,军府从当地户籍中按照比例拣点成年男丁当兵。

府兵平时在家乡耕种,冬季农闲时集中到军府进行操练演习,还要自备武器装备轮番到京师或者边境地区进行宿卫执勤任务,称为“番上”。

如有战事,府兵的调遣,征发权在皇帝手中,由皇帝下救书,兵部传递执行,朝廷临时点将,率领各地征发府兵出征。

战事结束,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按照唐初实行的均田制,成年男丁可以从政府获得分配的土地。

被征为府兵的家庭可以免除其他的摇役,府兵因战功获得勋位,可以按功绩授田。

唐中期以后,均田制遭到破坏,而频繁的对外用兵使农民兵役负担沉重,纷纷逃亡,府兵制难以持续。

唐玄宗时开始在两京及周围地区招募强壮者,免除其赋役长期服役,由国家供给其武器给养,作为禁军替代番上府兵。

开元年间明确规定各边镇将领可以直接招募士兵,长期服役戍边,称作“长征健儿”,终身免除赋役,装备给养全部国家供应。

边镇将领往往招募当地游牧少数民族从军,如安禄山、史思明都是被招募的长征健儿。

——摘编自《金戈铁马——兵制与军事》

(1)根据材料,概括唐初府兵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指出唐中期后募兵制与府兵制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2.[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高等院校主要以“通オ”教育为主,综合类院校居多,什么课程都会涉及,但是什么课都不是专业的,培养出的人オ也不是行业中最尖的,不能满足于国家建设的需求。

国家要想培养出真正符合当前国家建设在各行各业能力突出的人オ,高等教育必须选择“专オ”有这条途径。

1950年,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教育部长马叙伦强调新中国的高等教有必须首先培养经济建设服务型人オ,再去带动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防建设,必对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进行全面调整,专业要更具针对性,培养目标要更明确。

集中精力开展“专オ”教育模式,可将一个大的院校分成若干个小的专业院校。

1951年的高校院系调整,使“专オ”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达到一个小的高潮,这次调整打乱了我国原有的高校结构,对原来高校的院系和专业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再加上借苏联的高校管理模式,更好的让“专オ”教育和国家经济建设密切联系,使得当时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专オ”教育模式成为了全国经济建设主导力量,摆脱了社会发展人才稀缺的窘境。

——摘编自袁爽《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3.[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期,法国政局动荡不稳,垄断资产阶级妄图在法国建立法西斯专政,以维护其反动统治。

1934年2月6日,法西斯组织利用斯达威斯基案件在巴黎发动武装叛乱,法国面临着法西斯夺取政权的严重危险。

为了进一步团结各派力量,更有力地反对法西斯和资产阶级反动政策,1935年7月14日,举行有共产党、社会党、激进党等69个党派、团体参加的“和平和自由大会”,宣布成立人民阵线全国委员会,并宣读了人民阵线誓词。

1936年1月,公布了《人民阵线纲领》。

纲领要求解散法西斯组织,实行大赦,保障工会权利和人民受教育与信仰自由,反对失业,反对财政舞弊和投机,取消秘密外交,保卫世界和平等。

4月,人民阵线在国民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但由于历届执政的社会党和激进党的领袖们背叛人民利益,拒绝贯彻人民阵线纲领,日益与资产阶级右派势力妥协,破坏人民阵线。

1938年10月,达拉第政府公然同人民阵线决裂,迫害共产党人,镇压罢工运动,人民阵线终遭破坏。

——摘编自《外国历史大词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建立的背景及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法国人民阵线的历史地位。

4.[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23年1月,比利时军队占领鲁尔,英法在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更加尖锐,德国也停止了对英法等国赔偿。

1924年,美国银行家道成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

该计划由美国摩根公司向德国贷款,帮助德国复兴。

1924—1929年,德国共得到外国贷款及投资326亿马克,其中美国资本占70%,货款90%以上落到德国各大企业中。

德国还从美国得到大量装备和技术帮助,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英法等国也收到一些德国的赔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来后的几年,欧洲经济依然徘徊在战前水平以下。

失业率不断増长,食品短缺导致エ人罢工,欧洲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旨在复兴欧洲经济的计划。

1948年杜鲁门总统签署了马歇尔计划,同时批准设立了经济合作总署来负责这一计划的实施。

该计划实施的四年里,西欧各国通过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全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

欧洲人将大多数来自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用于输入美国生产的商品。

——摘编自《从“道威斯计划”到“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概括道威斯计划和马歇尔计划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道威斯计划和马歇尔计刘的相同影响。

5.[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汤,世称“酷吏”。

少有吏オ,精通刑律。

田坋为丞相时,征辟张汤为丞相史(丞相府蚡幕僚),不久,被任为侍御史,办理案件。

武帝以张汤明法令,擢其为掌管全国刑狱的廷尉。

由于武帝推行外儒内法的治术,需要依靠张汤等为之推波助澜:

张汤也能迎合武帝旨意,虽用法严刻,亦附会儒术,礼遇文学之士,“由是益专任”。

元狩二年,武帝任命张汤为御史大夫。

十余年间,由小吏升迁到三公。

张汤任御史大夫后,因国库空虚,财政困难。

张汤秉承武帝旨意,进行财政改革,统一币制,“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

锄豪强并兼之家,舞文巧诋以法”,但国家获利不多…终因权势太盛,招致怨祸,遭人构陷,后自杀身亡。

汤居官廉洁,死后家产所值不过五百金,皆得之于赏赐。

武帝对张汤之死深为惋惜。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对张汤之死深为惋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汤。

6.[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早在1873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就吁请国人注意森林资源的耗竭问题,但直到1891年,国会才授权总统拨出森林保留地。

然而收效不大,砍伐的速度比植树的速度更快。

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上台时,仍面临严重的森林保护问题。

他本人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颇有认识,所以决心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保护森林而奋斗。

西奥多·罗斯福从国有森林中拔出1.5亿英亩未出卖的森林,作为森林保留地,并把国家森林移交给农业部,下设森林局,按科学方法进行管理。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主持召开政界、学界知名人士会议,讨论资源保护问题。

会议发表宣言,宣称“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性的问题”,还建议对土地、森林、河流、矿藏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保护。

会后成立了全国保护自然资源委员会。

1902年,国会通过“新地开垦法案”,规定从出卖国有土地的收入中拿出部分钱兴办灌溉工程,并为此成立开垦局。

罗斯福还采取措施制止私人购买水资源地,并创设5个国家公园,4个野生动物保留地,50个以上的野鸟保护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奥多•罗斯福重视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奥多•罗斯福为保护自然资源所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7.[历史——选修5:

探索历史的奥秘]1980年,罗得西亚独立,这个国家自豪地取名为津巴布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考古遗址命名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0年,英国的一个侵略纵队从贝专纳驻扎到离大津巴布韦十七里以内的地方时,他们逐渐意识到了在这块南非草原的荒野里遇到了古代文明的挑战。

他们进入到一支他们深信全部是野蛮人的马绍纳部族后,这些拓荒者很容易就接受了莫克关于津巴布韦来源的说法。

他们之中有人在1891年写道:

“今天,英国人在奥菲境内——正在重新打开古代的宝库。

”“我们期望看到在那些所罗门国王用来装饰他的庙宇中的杉木柱子的黄金上将印有维多利亚女王的像。

——摘编自巴兹尔•戴维逊《古老非洲的再发现》

材料二考古与科学学派,是通过一位埃及学家戴维·兰德尔·麦克维尔而初次闻名的。

1905年,他代表英国协会视察了南罗得西亚的废墟。

他的结论是:

大津巴布韦和其他同类的废墟是起源于非洲的,时期在中古或中古以前,这是根据调查了七处遗址得出的结果。

在建筑式样上,“不论是军事的或住家的,都没有东方或欧洲的任何时期式样的痕迹”;同时“从住宅中发现的标本来检查,其艺术与制造都是典型的非洲式的,除了那些标本是有名的中世纪或中世纪前的进口品以外”。

——摘编自巴兹尔•戴维逊《古老非洲的再发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欧洲人到非洲南部探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克等人的考古探险对非洲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麦克维尔的主要观点,分析其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麦克维尔的观点为什么难能可贵?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探秘大津巴布韦文明应具有的原则。

8.[历史——选修6: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皖南古村落,地处安徽南部的山岭川谷崎岖之中,与山有着浓浓的情怀,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

但皖南古村落同样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水有着不解之缘。

……正是由于皖南古村落聚居环境的独特性,其水景观也呈现独有的特征。

它既不同于江南水乡古镇般水气氤氲如泽国,也不同于黄河中游的“关中八水”般浩浩然泾渭分明,更不同于西南高原的江河般漭漭奔腾。

——朱姝莹、陈永生《皖南古村落水景观特征分析》

材料二

桃花源里人家——西递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完成下列要求:

(1)皖南古村落营建时注意对水的利用和保护,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皖南古村落水系的特征,并以西递与宏村为例加以说明。

(2)皖南古村落是徽派建筑的代表,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徽派建筑艺术成就的主要表现。

1.【答案】

(1)特点:

府兵与农业生产结合;由中央政府君主直接控制或体现军事体制中央集权;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

(2)不同之处:

募兵制是职业军人长期服役;可以由地方将领自行招募。

影响:

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减轻农民的兵役负担;使将领拥兵自重,导致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

【解析】

(1)根据材料“府兵平时在家乡耕种,冬季农闲时集中到军府进行操练演习”得出兵农合一;根据材料“要自备武器装备轮番到京师或者边境地区进行宿卫执勤任务”得出自备粮饷器械;根据材料“府兵的调遣,征发权在皇帝手中,由皇帝下救书,兵部传递执行,朝廷临时点将,率领各地征发府兵出征”“战事结束,兵散于府,将归于朝”得出兵将分离。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唐玄宗时开始在两京及周围地区招募强壮者,免除其赋役长期服役,由国家供给其武器给养,作为禁军替代番上府兵。

开元年间明确规定各边镇将领可以直接招募士兵,长期服役戍边,称作‘长征健儿’,终身免除赋役,装备给养全部国家供应”可以得出募兵制士兵由国家招募,当兵成为一种职业;募兵制士兵由国家供养;募兵制形成固定隶属关系。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免除其赋役长期服役”并结合所学得出:

减轻了百姓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能力,增强了军事力量;根据材料“招募士兵,长期服役戍边”并结合所学得出:

兵将之间形成固定隶属关系,易造成军阀割据。

2.【答案】

(1)背景:

近代中国教育的落后;新中国的成立;国民经济的恢复及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2)影响:

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过于重视对工业化人才的培养,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他专业的发展,影响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

【解析】

(1)依据材料“综合类院校居多,什么课程都会涉及,但是什么课都不是专业的,培养出的人オ也不是行业中最尖的”可以归纳出近代中国教育的落后;依据材料“新中国的高等教有必须首先培养经济建设服务型人オ,再去带动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防建设”并结合所学可知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等其他答案。

(2)依据材料“使‘专オ’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达到一个小的高潮”可以概括出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依据材料“使得当时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专オ’教育模式成为了全国经济建设主导力量,摆脱了社会发展人才稀缺的窘境”可知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依据材料“更好的让‘专オ’教育和国家经济建设密切联系”可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