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911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docx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docx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

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①纬度对气温的影响:

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②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

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

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

①锋面活动:

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

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

暖锋相反。

②天气状况:

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地形:

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 

(4)、洋流:

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

主要指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

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

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2、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

——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1)、位置:

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

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②锋面:

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

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

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1.地形与气候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产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在中低纬高山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而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稀少。

 

  (3)地形对气候类型分布的影响 

  南北走向的山地,对海陆之间的气流交换有阻碍作用,使沿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呈狭长带状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

而东西走向的山地使气候类型分布向内地延伸,如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

 

  (4)气候对地形的影响 

  ①主要是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 

  ②沙漠地带。

降水稀少,温差大。

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

沙漠广布; 

  ③湿润地带。

降水较多。

流水作用强大、普遍。

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

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季风及其成因  

  东亚:

夏季:

东南风冬季:

西北风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

夏季:

西南风冬季:

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高低压系统(气旋与反气旋)、锋面气旋  

  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单—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华南地区春暖多晴;  

  一场春雨一场暖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  

  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 

  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气流方向垂直方向上升下沉 

  水平方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顺时针辐合北半球--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逆时针辐散 

  天气中心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天气晴朗 

  对我国的影响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夏季:

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 

  冬季:

寒冷干燥的天气—蒙古高压 

  锋面气旋:

见着气压场中出现锋面系统,则此气压中心定为低压。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自然方面:

太阳辐射(最根本)、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下垫面(海陆差异、洋流、地形)、人类活动:

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 

  ☆影响日照时数长短的因素(如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200多小时) 

  

(1).天气状况:

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2).地势:

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数长;(3).昼长;☆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太阳能)的因素)

(1).天气状况:

晴天云量少,削弱作用小;

(2).地势: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小),削弱作用小;(3).太阳高度(即纬度):

低纬地区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圈的路程短,削弱作用小;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

大兴安岭~兰州~昆明一线以西以北地区丰富;  

  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为什么?

  青藏高原:

①降水少,晴天多,削弱作用小,日照时数长; 

  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小;  

  ③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四川盆地:

多阴雨云雾天气,削弱作用大,日照时数短;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不同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2)、同一纬度地区:

主要考虑下垫面性质,包括

  ①地形地势: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②海陆位置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  

  冬季,海洋大于陆地,沿海大于内陆;  

  ③洋流:

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作用; 

  ④植被状况:

夏季有植被的小于裸地,冬季有植被的大于裸地; 

  ⑤天气状况:

白天晴天大于阴天,夜晚晴天小于阴天;-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

低纬地区小,高纬地区大; 

  

(2)、下垫面性质:

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即阴天小于晴天; 

   气候的海洋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小(最热月气温在2或8月); 

   气候的大陆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大(最热月气温在1或7月,且秋温大于春温);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或太阳辐射:

低纬区大于高纬区; 

  

(2)、季节变化:

夏季大于冬季; 

(3)、下垫面:

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林地小于沙地,同一位置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 

  (4)、天气状况:

晴天大于阴天;  

  ☆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1)、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高压带少雨,低压带多雨;西风带多雨,信风带少雨; 

  季风环流——夏季风多雨,冬季风少雨; 

  

(2)、下垫面:

 

  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有减湿作用; 

  海陆分布——由沿海向内陆,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 

  临海迎风岸海洋性较强,降水较多;临海离风岸或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小,大陆性较强,降水较少;  

  11、晨昏线:

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

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

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

取决於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

技术力量强;②酒泉:

大陆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

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

  日出时间=12:

00-昼长/2(或0:

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

00 

  日落时间=12:

00+昼长/2(或24:

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

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

  正午太阳高度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雪线上升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夏李风影响,降水多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

强风、暴雨、风暴潮)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1.地势高,则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的距离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因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而太阳辐射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强。

 

  2.地形对气温影响很大 

  首先,由于坡向不同,日照和太阳辐射条件各异,一般来说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

其次,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不同的影响。

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大陆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很大。

再次,海拔对气温的影响较大,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最后,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挡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之形成高温或者低温中心。

 

  3.地形与风  

  首先,高大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如青藏高原和它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

其次,局部小范围山脉可形成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近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近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

再次,在山脉背风坡常形成焚风。

最后,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从而形成“狭管效应”,造成风力加大。

 

  4.地形与降水 

  首先,受地形抬升的作用,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

其次,在迎风坡,由山脚向上降水量起初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增,到一定海拔降水量达最大值,此后,降水量又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减。

 

  5.山脉与气候 

  高大山脉不仅本身具有特殊的气候特征,还影响邻近地区的气候。

如我国有些山脉可以阻挡或改变气流的运动情况,使北来的寒潮不易南下,南来的暖气流滞缓北上,又可使湿润气团在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在背风坡则变得异常干燥,所以山脉两侧的气候出现极大的差异,山脉往往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总之,大致与纬线平行的山脉以南北气温悬殊为主,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以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旱为主,高耸绵延的山脉则是多种不同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归纳】在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表现突出:

 

   

  

(1)西部海岸山脉紧逼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

山脉以西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山脉以东降水急剧减少。

 

   

  

(2)东部低缓的高原和山地对大气的阻挡作用不明显,因而降水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3)中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

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

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剧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

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

“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

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

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

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

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

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

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

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四、垂直地带性类型 

   

  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 

   

  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

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五、背风坡型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和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两地由于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但干湿季明显,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类型分布对应情况如下: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地区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10度纬度和回归线之间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和30读纬度之间的大陆中、西部热带沙漠 

  热带季风气候回归线和1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25度-35度之间的大陆东部或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30度-4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40度-60度纬度之间的大陆西部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的内部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的东部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圈地区亚寒带针叶林 

  极地气候气候极地地区 

  特殊情况: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不完全对应的情况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是紧密联系的。

气候是形成自然带的最主要因素,植被则是自然带的最明显的标志。

所以有什么气候类型必有相应的什么自然带;有什么的自然带一定也有对应的植被类型。

故而很多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类型的名称是完全一致的,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带—热带沙漠、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苔原气候—苔原带—苔原等等,这就使我们较易掌握这部分内容。

但也有一些例外,在教学中需特别注意。

 

  一、热带季风气候区有两类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和萨瓦纳带(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地区差异显著。

在降水多的地区如南亚的东北部、印度半岛西岸、中南半岛东西两侧和菲律宾群岛北部,都处在迎风坡,降水很丰富,植被以高大茂密的森林类似热带雨林,只是在旱季时,不少树木有落叶现象(如抽木)所以叫热带季雨林(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也属之)。

 

  而在内陆或背风坡的平原低地,降水较少,有的年降水量甚至不足100mm,如印度的中部、德干高原内地、缅甸中部、泰国中部东部等处,植被以热带稀树草原(即萨瓦纳带)。

这里也就成了亚洲唯一分布有热带稀树草原的地区(我国海南岛西南部也有分布)。

 

  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有多种自然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个广泛的概念,因气候差异显著,可分为四个亚类:

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荒漠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故相应必有四个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降水较多的湿润地区,如中欧东欧和北美五大湖及东部沿海,往内陆降水逐渐减少而过渡至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由于还受大气环流、地形等影响,有的荒漠不一定在大陆中心地区,各带延伸方向也不尽相同,但具有明显经向地带性。

在北半球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北侧,就是东西向呈完整带状分布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几乎横贯整个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这里纬度高,气候寒冷,降水量不多,但蒸发弱,仍相当湿润,能生长耐寒的针叶树(如云杉、冷杉、落叶松、柏等)。

南半球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只分布在南美洲南部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只有一个亚类:

温带荒漠气候,所以也只有一个自然带—温带荒漠带,且呈纵向分布。

这是由于本区的西风,受安第斯山阻挡,背风坡降水稀少,而沿岸又有北上的福克兰寒流影响的缘故、这是世界上大陆东岸有荒漠分布的唯一地区。

 

   

  三、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共同对应一个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这两类气候影响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都较湿润,能满足阔叶树的行长,但冬季都有一个相对低温过程,故树木都要落叶。

这一自然带在欧洲就同温带大陆性气候湿润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联成一片,范围很大,从西海岸一直延伸到东欧平原甚至越过乌拉尔山抵西西伯利亚平原南端。

在东亚温带季风区的北部则属亚寒带针叶林带(如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日本的北海道等)。

 

   

  四、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相同的自然带,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在非洲南部东侧也有这类自然带分布。

这里处在德拉肯斯堡山的东侧,面向来自印度洋的东南风降水较多。

在南美洲,只在其北部(巴西南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在南部地区(乌拉圭和阿根廷的潘帕斯)却是草原带。

 

   

  五、澳大利亚热带荒漠南侧是萨瓦纳带吗?

大家知道萨瓦纳气候区一般都靠属夏雨型,即夏季因受赤道低压带南移影响而多雨。

而从热带荒漠向亚热带森林(地中海气候)过渡的草原地区,冬季受西风带影响而导致多雨,故应属冬雨型,所以该处草原带应为亚热带草原带,这样自然带分布就符合规律了。

一、世界主要城市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城市 

   

  新加坡城、雅加达、著名旅游城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古巴首都哈瓦那、厄瓜多尔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2.热带沙漠气候的主要城市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最大港口巴士拉、卡塔尔首都多哈、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宗教城市麦加、埃及首都开罗、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最大的港口卡拉奇、秘鲁首都利马。

 

   

  3.热带草原气候的主要城市 

   

  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