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瑞阳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797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瑞阳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教育研究方法瑞阳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教育研究方法瑞阳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教育研究方法瑞阳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教育研究方法瑞阳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瑞阳整理.docx

《教育研究方法瑞阳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瑞阳整理.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方法瑞阳整理.docx

教育研究方法瑞阳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试题题库

一、判断

1.定性研究主张在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下展开研究活动,需要研究者预先对实验环境进行控制与安排。

【X】

2.定性研究主张研究者应积极与被研究者交往。

【√】

3.定性研究强调制定详尽、完备、周密的研究设计。

【×】4.教育研究形成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

【√】

5.实验研究方法根据控制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实验室观察与自然观察。

【X】6.教育研究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意义是能够用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

7.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教育研究多样化时期。

【X】

1.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所做的有待证明的初步解释,是在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

2.有些研究假设不具备可检验性,因为某些假设回收时间、技术以及条件的限制。

【X】

3.无关变量并不是与研究效果无关的量,而是出除自变量之外也影响研究效果的变量。

研究者需要加以控制,而且用一定的方法可以完全消除无关变量对研究效果的影响。

【X】

4.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与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并无影响,这是一种虚无假设【√】

5.研究假设一般表现为疑问句。

【X】

6.科学研究中的选题宜大不宜小。

【X】

7.研究假设应当是有根据的推测,也就是说假设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或事实的基础上,并需经逻辑推断提出。

【√】

8.因变量是指实验的条件、原因变量。

【√】

9.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就是要看看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意义。

【X】

1.检索“课程+教学”的期刊论文,它要求检索结果既涉及“课程”又涉及“教学”的论文。

【X】

2.书名检索是根据文献名称来查找文献的方法,此方法针对性较强,易于快速查找已知书名或篇名的文献。

3.文献检索不仅有助于研究者界定研究的问题,还可以有效地论证研究假设。

【√】

4.研究假设并非臆断,它是经过科学的逻辑论证后而地处的可能性结论的假设。

【√】

5.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新”,仅仅限定于课题本身的新颖。

【X】

6.二次文献是由事件或成果的直接参与者或直接见证者记录或撰写的。

【X】

7.三次文献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书目、索引、文摘等。

【X】

8.三次文献反映了文献加工者对一次文献的主观见解,是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成果。

【√】

9.书籍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且跨越年代最久远的一种文献信息源。

【√】                                                        

10.检索工具是研究者进行文献检索的必要工具。

【√】

11.书目可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特定时期内相对集中、内容丰富的文献来源情报。

【√】

12.分类明确、文献信息量大、检索点多、查阅速度快等都是索引的特点。

 【√】

13.文摘是对图书和其他单独成册出版的文献特征或其它特征的记载和描述的检索工具。

【X】

14.将图书与报刊中各类文献名称分别摘录,编成简要的条目,按一定顺序排列并注明出处的检索工具是书目。

【√】

15.手工检索通常是根据文献的信息特征,利用一定的检索工具进行的检索。

【√】

16.光盘检索可以解决研究者无法通过光盘塔以及局域网相连接,既可以进行单机检索,又可以进行联机检索。

【√】

17.光盘检索可以解决研究者无法通过光盘塔以及局域网相连接,只进行单机检索。

【X】

18.以文章或专著末尾所付文献为线索,逐一追踪查找的方法是追溯查找法。

【√】

19.检索工具书查找法只适用于检索工具书齐全的图书馆。

【X】

20.文献检索的质量如何,直接反映出研究者整理和分析文献的水平。

【√】

1.通过口头或书面调查,研究者在短时间内对搜集到的大量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可迅速了解某一教育现象的现状和教育现象间的关系,不可以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X】

2.结构性调查是指调查问题以及调查对象的回答形式是以预先设计好的固定模式出现,并可回答结果作描述性处理。

【X】

3.编制征询意见的问卷时,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X】

4.创造友好的访谈气氛,与被访谈者谈的越投机越好。

【X】

5.一般性的教育研究不宜采用普遍调查研究。

【√】

6.观察(研究)法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来认识研究对象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

【√】

7.一个数量小但代表性高的样本,一般比数量大但代表性较差的样本好。

【√】

8.事件取样法可以得到关于事件、行为的背景材料,而时间取样则不能。

【√】

9.实验法离不开观察和调查,它必须建立在观察或调查的基础上。

【√】

1.多因子实验是指自变量只能有一个,但可有多个因变量。

【×】

2.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变量下操作定义,但在下操作定义时,要使操作定义吻合于概念定义,并能揭示相应的概念定义。

【√】

3.实验法离不开观察和调查,它必须建立在观察或调查的基础上。

【√】

4.因变量是指实验的条件、原因变量。

【×】

5.随机抽样的基本原则是让总体中的每个单位个体都有同等的被抽到而成为样本的机会或概率。

【√】

6.无关变量是指与实验对象和实验结果没有关系的因素,因而实验过程中无须考虑对它加以控制。

【×】

7.试探性实验无须假设即可施行。

【×】

8.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要充分发挥无关变量的可变性和它对因变量的影响。

【×】

9.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

10.准实验就是不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

【×】

11.实验的外在效度越充分,实验结果的推广度就越大。

【√】

1.幼儿A智商126,幼儿B智商84,则幼儿A的聪明程度是幼儿B的一倍半。

【×】

2.标准差是最重要、最完善的差异量数,它能较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差异情况或离散程度。

【√】

3."2,4,5,8",这一组数的中(位)数是4.75。

【×】

4.定序测量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法,标准差法。

     【×】

5.一个测量如果信度高则效度也一定高。

【×】

6.如果总体呈正态分布,总体标准差未知,而且样本容量n小于30,此时可以用Z检验来比较样本平均数和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

【√】 

7.相关系数r的数值范围介于±1之间。

"+"号表示变化方向一致,即正相关;“—”号表示变化方向相反,即负相关。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小表示两种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或相关的程度,其取值不同,表示相关程度不同。

【√】

8.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一致的。

【√】

9.区分度是指测验试题对被试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

所以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应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应得低分。

【√】

10.难度是指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一般用难度系数来表示,符号为P。

难度系数越低,说明这道试题越简单;难度系数越高,说明这道试题越困难。

【×】

11.如果区分度小于0,说明实际水平高的考生得了低分,而实际水平低的考生得了高分。

【√】

12.如果区分度大于0,说明实际水平高的考生得了高分,而实际水平低的考生得了低分。

【√】

13.如果区分度等于0,说明实际水平高低与得分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

【√】

14.试题的难度与其区分度密切相关,难度适中的题目可使其区分度达到最大值。

【√】

15.区分度在0.40以上,则说明该试题的区分度非常好。

【√】

16.实用度指测验的实用程度。

如果一种测验易于实施、易于评分、便于解释,在人力、时间和费用上都符合节约原则,那么该测验的实用度就高。

【√】

1.“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渠道”,这是一个句子式的标题,是以一个描述性的句子概况全文的中心论点。

【√】

2.如果准备在普及性教育杂志上发表论文,论文的标题应该尽可能地体现出简明扼要、引人入胜的特点。

【√】

3.作者署名可以使用笔名。

【×】

4.摘要是文章内容的准确概况,是加诠释和评论的简短论述。

【×】

5.朱德全.数学新课程标准与主题式教学设计.课程.教材.教法,2002,(12);33-35.这是正确的期刊参考文献格式。

【×】

6.参考文献是作者研究与写作时所参考的重要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

【√】

二、单选

1.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以分为【A】

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B.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C.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

D.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2.按实验目的,教育实验可以分为【B】

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B.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推广性实验

C.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

D.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3.按实验方式分类,教育实验可以分为【D】

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B.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推广性实验

C.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

D.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

4.某特定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的程度称为【C】

A.内容效度

B.结构效度

C.内部效度

D.外部效度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

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

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6.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

这种定义方法属于【A】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7.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用操作性定义定义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可采用的操作性定义方法是【B】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9.在研究中,研究方法及其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是指【A】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0.判定定性研究内在信度的主要指标是【B】

A.研究的差异性

B.研究的一致性

C.研究的多样性

D.研究的特殊性

11.教育实验必须揭示变量间的关系是【C】

A.从属B.相依C.因果D.矛盾

12.要研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根本性问题一般使用【A】

A.探索性实验B.验证性实验C.确认性实验D.自然实验

13.教育实验大多属于【B】

A.前实验B.准实验C.真实验D.自然实验

14.衡量教育实验成败优劣的关键性质的指标是【A】

A.实验研究的效度

B.实验研究的信度

C.实验研究的变量

D.实验研究的结果

15.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C】

A.信度B.效度C.内在效度D.外在效度

16.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的是【D】

A.信度B.效度C.内在效度D.外在效度

17.“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

”这种取样方法属于【C】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18.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常用的取样法是【A】

A.整群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19.“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法的实验研究”是一个【D】

A.多因子实验研究

B.前实验研究

C.验证性实验研究

D.单因子实验研究

20.在教育研究中,教材、教法、教学手段等往往被作为【A】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控制变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对相关关系,至少有这样两种情况:

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或结果);或X与Y都是其它变量的结果。

B.有相关一定有因果,两个存在相关关系的事物,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C.相关关系与数学中函数与自变量关系的没有区别。

D.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确、稳定的变化关系。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越不集中,差异量越小,表示数据分布得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

B.自由度是反映分布或数据差异信息的个数,即误差的个数。

C.用量化方式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仅用集中量数来描述是不够的。

因为集中量数仅描述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典型情况,而事实上,数据具有变异性,即它们并不都等于同一个值,而是分散、变化的。

D.总体方差和总体标准差基本上等于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算术平均数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从同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相同的样本,所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与其它集中量指标相比,抽样误差较小。

B.为克服无法对总体进行整体检测的困难,大量的采用了相对容易获得的、对总体抽样的样本数据值。

因而,计算样本平均数成为一种主要的方法。

C.算术平均数反应灵敏。

一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值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所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也会随之变大变小,能灵敏地反应出来。

算术平均数不适合代数运算。

D.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一旦在数据分布中出现个别极端数据,就会对平均数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使人对平均数产生怀疑。

4.下列关于题目难度计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题目难度计算只有一个公式

B.一种计算难度的方法是将所有被试按总分多少排序,分别取占总人数10%的高分者与低分者,然后分别求出在某一题目两组通过的百分数(PH、PL),用下列公式求平均难度:

PH+PL/2;P值表示难度

C.P值越小难度越大,P值越大难度越小,介于0~1或0~100%之间

D.P值越大难度越小,P值越小难度越大,介于0~1或0~100%之间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

B.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C.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D.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统计万能”的思想虽然有些过激,但是基本上是正确的

6.以下属于连续变量的是【C】

A.性别

B.感觉刺激

C.分数

D.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

7.由来自同一总体的无数组样本数据而获得的该总体的某种特征是【C】

A.常数B.常模C.参数D.系数

8.利用有关数据报告研究成果时,为了形象地表示出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绘制统计图宜选用的图型是【C】

A.长条图B.次数直方图C.曲线图D.散点图 

9.统计图、表的标题应写在图、表的【B】

A.上方、下方B.下方、上方C.上方、上方D.下方、下方

10.某道论述题满分为15分,所有考生在这道题上的平均得分为9分,请问此题的难度为【C】

A.0.4B.0.5C.0.6D.0.7

11.2000人参加测验,某题有1200人答对,请问此题的难度系数是【C】

A.0.4B.0.5C.0.6D.0.7

12.用同一测验试卷,在先后两个不同时间内对同一组被试进行测验所得的两次测验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是指【A】

A.再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分半信度  D.评分者信度

13.两份平行或复份而等值的测验试卷,在恰当时间间隔内对同一组被试进行测试,两份试卷实得分数的相关关系是指【B】

A.再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分半信度  D.评分者信度

14.把一次测验人为地均分成两个部分,求这两个部分的一致性程度而估计的信度系数是指【C】

A再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分半信度   D评分者信度

15.不同评分者对同一份试卷打出不同的分数,求其不同评分者分数的一致性程度而估计的信度系数是指【D】

A.再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分半信度

D.评分者信度

16.某题高分组有80%的考生答对,低分组有60%的考生答对,则此题的区分度是【A】

A.0.2B.0.3C.0.4D.0.5

17.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是【B】

A.确定测验目标B.命题C.试测分析D.试题编排

18.将反映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层次的试题相对集中在一起,这种编排的编排依据是【C】

A.题目类型B.学习内容C.学习目标D.难易程度

19.有一组学生,他们在数学考试中的成绩分别是70、65、88、73、85、68、79。

该组学生数学成绩的中位数是【D】

A.70B.71C.72D.73

20.有一组学生,他们在数学考试中的成绩分别是60、77、73、85、68、79。

该组学生数学成绩的中位数是【C】

A.73B.74C.75D.76

21.有甲、乙、丙三人做数学题,他们的解题速度如下:

甲生没小时6题,乙生每小时8题,丙生每小时10题。

甲乙丙的平均解题速度是【B】

A.6.6B.6.7C.6.8D.6.9

22.某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平均身高是160,标准差是16;平均体重50,标准差是10,则该班学生身高的差异系数是【A】

A.0.1B.0.2C.0.3D.0.4

23.当总体呈正态分布,如果总体标准差未知,而且样本容量n小于30,此时可以用来比较样本平均数和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的是【B】

A.Z检验B.t检验C.卡方检验D.F检验

24.统计检验的核心思想是【B】

A.比较法B.反证法C.顺推法D.概述法

25.对样本的频数分布所来自的总体分布是否服从某种理论分布或某种假设分布所做的假设检验,这种检验叫【C】

A.Z检验B.t检验C.卡方检验D.F检验

1.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D】

A.调查报告  B.实验报告  C.经验总结  D.学术论文 

2.下列对文献综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文献综述并不是对已有相关文献内容的简单罗列

B.文献综述越详尽越好

C.文献综述的作用是使读者了解当前研究的现状,认识到该项研究的必要性

D.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站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开创性工作,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

3.教育研究报告中列举参考的书籍,表述的主要项目和顺序是【D】

A.书名、作者姓名、出版单位与时间、页数

B.出版单位与时间、作者姓名、书名、页数

C.出版单位与时间、页数、作者姓名、书名

D.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单位与时间、页数

4.以教育事实为主的科学研究成果主要包括【A】

A.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

B.学术论文、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等

C.学术论文、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等

D.学术论文、学术专著、教育观察报告等

5.下列陈述中不符合报告研究结果的要求的是【C】

A.事实与数据相结合   B.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C.客观与主观相结合  D.一般与典型相结合

6.四种关于文献综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B.文献综述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两种形式

C.综合性的综述与专题性的综述的异同之处是研究内容相同、研究手段、方法不同

D.文献综述的特征是依据对过去和现在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提出目前的水平、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

7.以下属于一次文献的是【B】

A.索引B.论文C.手册D.综述

8.题录、索引、题要、文摘等属于文献等级中的【B】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

三、多选

1.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理论服务还是为实践服务,可以将教育研究分为【AD】

A.基础研究B.行动研究C.比较研究D.应用研究

2.从教育研究是为了探索、描述还是解释的角度,可以将其分为  【ABC】

A.探索性研究B.描述性研究C.解释性研究D.应用性研究

3.教育研究对教育理论的贡献表现在             【ACD】

A.描述B.预测 C.改进D.解释

4.教育研究的原则包括                  【ABCD】

A.客观性原则B.继承性原则C.创新性原则D.实践性原则

5.依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可以将教育研究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和【BCD】

A.行动研究B.相关于比较研究C.实验研究D.理论研究

6.叙事研究的过程有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和     【BCD】

A.制造现场文本B.形成现场文本C.整理现场文本D.撰写研究文本

7.叙事研究的过程有制造现场文本、形成现场文本、整理现场文本和 【ABCD】

A.定研究问题B.选择研究对象C.撰写研究文本D.发表研究结论

8.根据所研究问题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教育研究方法分为  【BD】

A.价值研究B.基础研究C.事实研究D.应用研究

9.下列属于教育理论研究方法的是              【ABC】

A.演绎B.类比C.分析D.测量

10.下列属于教育实证方法的是             【ABC】

A.观察B.问卷C.归纳D.测量

1.根据研究假设重量变量中间的关系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