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圃杂记 明 王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425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寓圃杂记 明 王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寓圃杂记 明 王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寓圃杂记 明 王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寓圃杂记 明 王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寓圃杂记 明 王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寓圃杂记 明 王锜.docx

《寓圃杂记 明 王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寓圃杂记 明 王锜.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寓圃杂记 明 王锜.docx

寓圃杂记明王锜

寓圃杂记

明王锜

  ●卷一

  ○建都

  自五代以来,北虏侵我疆土,索我金帛,以宋太祖、太宗之继兴,终不能制。

下至靖康之变,尤不忍言,盖由所都非形势之地也。

胡元据有中国垂九十载,无复天理之可言。

天生我太祖扫除之。

推戴之初,即欲宅形势,以临中夏、御夷狄,故尝幸汴、幸洛,将幸关陕而还。

斯时中原之地,久为胡马所践,继以寇盗,民不聊生,六騑所过,率皆空城。

於是定鼎江南,以资兵食,而都北之志未尝一日忘也。

且以燕城为元旧都,形势可以制虏,因以封我太宗焉。

及上登极,即广旧邸为皇城,频年驻跸。

当时群臣不知睿意所向,屡请南还,因出令曰:

“敢有复请者,论以妖言。

”于是,河南布政使周文褒等皆遭重罚。

自此基命始定,遂成万世之业。

虽殽、函之固莫能及矣。

永乐壬辰之后,大驾频征沙漠,搜剿遗孽,屡抵巢穴而归。

是则都燕之志,太祖实启之,太宗克成之也。

  ○封建

  汉高祖既为天子,大封同姓,枝大於干,驯致七国之变。

然中兴之业,卒赖后系。

唐之兴也,子弟皆有封爵,建宅以居京师,惟食其禄而已,国家缓急无所系焉。

降而至宋,宗室之封,必自遥授小官,渐进侯王,除拜之烦,盖无虚日。

其邸第散处两京,故有南西内外班之分。

历年既久,仅同民庶。

后遭金虏之患,无一人操尺寸兵以起者,此皆由封建不得其制也。

我太祖受命之初,首立藩辅,诸子自胜衣已上,皆册立为真王,其国皆处要冲之地。

制度仪从,不侈不俭,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

上无所专,下无所扰,圣子神孙,将遍天下。

真万世之良规也。

  ○宣庙平汉存赵

  宣德初,汉庶人高煦反。

报至,言其甲兵甚精锐。

上召杨文敏公等议,荣建亲征之策。

上难之。

荣曰:

“陛下骨肉之患,非亲行不可。

”上从之。

夜拜阳武侯薛禄为大将军。

军行,大驾遂继发。

六军追至,在途雨下如注。

七日抵城下。

高煦方杀人祭纛,闻驾至,仓卒不能出城;若稍缓,则其势猖獗难制矣。

兵不血刃,罪人已得。

称请屠城,荣为救免,止坐其同谋者。

方奏凯,有告赵王谋反者,言其与高煦相连。

上复召诸大臣议,皆请乘破竹之势以取之。

独杨文贞公士奇进曰:

“陛下临御未久,即平汉,又去赵,不一年而剪先帝之二手足,岂列圣在天之意乎?

况赵反形未露。

”上曰:

“奈何?

”士奇曰:

“当遣廷臣素与赵厚者一人往谕之,使其以意自陈,愿进三护卫军,则去其羽翼,虽欲反,不可得矣。

”上可之。

遂遣驸马都尉井行,所尚主乃赵王同母故也。

井既至,以祸福譬晓之。

赵果从其计,以护卫来归。

自此潜消其不轨之心,而诸藩相继辍护卫矣。

朝廷免用兵之费,赵亦能保其国。

后上开文渊阁,特设宴召三四老臣,先以觞觞士奇,曰:

“此赏卿存赵之功。

”终宴甚欢,皆厚赐而归。

此实宣庙之用言,二臣之善谋也。

  ○胡皇后

  宣宗胡皇后无子,宫中有子,孙贵妃攘为己子,遂得册为皇后,而废胡为仙姑。

时仁宗张后为皇太后,爱胡之贤,且悯其无辜,不使别居,令人自所处清宁宫,进膳如常仪。

每朝会宴享,必命胡坐孙之上,妇姑之间,恩礼甚笃。

孙常怏怏。

英宗立,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为太后。

胡每事谦让,不敢居孙之右。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崩,凡六宫有位号者皆得祭奠,胡不敢与太后之列,惟与诸嫔妃同事。

孙太后知而有见谴之意,胡因痛哭而殂。

太后命阁下诸臣议治丧之仪,时杨士奇卧病於家,诸臣往问,士奇曰:

“当以后礼殓,葬景陵。

”问者曰:

“此非内中所欲。

”士奇遂面壁不答,惟曰:

“后世骂名。

”诸臣因议以嫔御礼葬。

天顺六年,孙太后崩,英宗尚不知己非孙所出,惟皇后钱氏知其详,亦不言。

八年,英宗大渐,后泣诉曰:

“皇上非孙太后所生,实宫人之子,死于非命,久无称号。

胡皇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姑。

其死也,人畏孙太后,殓葬皆不如礼。

胡后位未复,惟皇上念之。

”英宗始悟,卒如其言,遗命大行尊崇之典。

钱后素性孝谨,绝无妒忌。

英宗北狩,每夜哀吁拜天,倦则卧地,因损一肢;哭泣太多,复损一目。

倾宫中之所有,佐迎驾之费。

英宗在南城下自得,后每曲为慰解。

复辟之后,处景皇后犹尽礼焉。

  ○英宗复辟

  景皇帝之八年正月,病久不能朝,外议稍籍籍。

王冢宰直与诸大臣议请旧太子某监国,太上还内。

议毕,具本,时正月十四日,以灯假有妨,候十六日早进,其稿留于礼部尚书姚夔家。

诸臣中有一人泄其议,其贪功喜事若曹、石诸人知之,遂亟造谋,先于十五夜,部聚整定,至四鼓,斩关而入,亦有内应者,遂成“南城之计”。

而前诸臣之议竟寝焉。

英宗既复辟,虽赏诸人之功,而恒不悦,以其有轻朝廷之心,后皆不得其终。

成化初,姚为冢宰,尝以其稿出示郎中睦昶,且曰:

“朝廷本无事,但庸人扰之。

兼亦无迎藩之谋,特以此诬于谦辈之死耳。

”昶向为余言如此。

  ○英宗圣俭

  蒋黄门性中言,侍英宗将十年,御前常有二银钓炉奉引,炉被香烟所触,色如黑漆,终不一见易也。

  ○早朝奏事

  自太祖、太宗列圣临朝,每至日鼎食不遑暇,惟欲达四聪,以来天下之言。

英宗以幼冲即位,三阁老杨荣等虑圣体易倦,因创权制:

每一早朝,止许言事八件,前一日先以副封诣阁下,预以各事处分陈上。

遇奏,止依所陈传旨而已。

英宗既壮,三臣继卒,无人敢言复祖宗之旧者,迄今遂为定制。

  ○景泰帝上宾

  景皇帝八年正月十二日,方郊,忽呕血不能成礼而还。

出居外殿,惟太医董速与宦者二十余人侍,日则进药,夜则处榻前。

十三日,少保于谦请见,恳帝视事。

十四日,帝令速诊脉,奏曰:

“圣体安矣。

”帝曰:

“明当受朝。

”十五日早起,服汤药,具衣冠。

将出,闻夜漏未尽,因和衣假卧以待旦,不觉酣寝,左右莫敢惊。

及日以高,遽命放朝,曰:

“姑俊明日。

”至夜,曹、石诸人诣南城请太上复辟,声彻帝所。

帝命宦者升高四望,遥见火光自延安宫来,帝曰:

“大兄做皇帝,吾无天禄之人。

”此虽出于人谋,亦帝天禄之终也。

董速亲见其事如此。

  ○宪宗不杀

  宪宗好生,每奏谳大辟,多所宽宥。

或不得已而行刑,其日必却八珍之奉,默坐焚香。

哀矜之意,恻然见于玉色。

仁之至矣。

  ○宪宗大公

  大长公主之子周贤,於宪宗为甥,中丙午乡闱。

丁未会试,太母赐膳于场中,以不合格下第。

宪宗闻之,但曰:

“孩儿尚幼。

”略无怒色,此天地之公也。

至途中闻妃薨,因恚而死。

有弟养于巨珰陆,因冒其姓,今为中官,甚不慧,不能记其家世。

成化末,御史南昌丁隆亦其族也,尝与中官往来,欲白其事,因左迁而事寝。

隆与其乡人黄泰言,承闻之泰云。

  ○官妓之革

  唐、宋间,皆有官妓祗候,仕宦者被其牵制,往往害政,虽正人君子亦多惑焉。

至胜国时,愈无耻矣。

我太祖尽革去之:

官吏宿娼,罪亚杀人一等;虽遇赦,终身弗叙。

其风遂绝。

  ○天王寺神像

  吴故墟之西有天王寺,廊之南一神端坐,长可八尺,巾若居士,衣若深衣,隆准大耳,耳有垂珠,目深肤厚,唇努而丰,额甚广,颧甚高,须类虬而不张,有深思穆穆之容。

永乐初,百户阖俊来官于苏,偶见其像,伏地而哭。

人问其故,乃曰:

“此我太祖皇帝之容也。

俊侍左右者五年,谛视甚熟,今鼎湖之驾已远,故感泣耳。

”遍传吴中,观者如市。

至今人每过之,即加瞻仰,以实为太祖圣像。

此乃塑手之精,偶类天日之表一二而已。

特人心思之至,遂形容之过也。

  ○太宗知人

  太宗一日谓通政陈定曰:

“尚书蛊宽是君子中之君子,甄容是小人中小人。

”上虽知其为人不同,然各任其材,曹无废事。

后元宵观灯,命大臣皆赋诗,诗成,有钞币之赏。

容亦为一首进,上却而不顾,曰:

“汝素不能也。

”因与饼饵数枚以赧之。

上之知人至此。

  ○袁寺丞相二帝

  太宗晚年有易储之意。

一日,命太常寺丞袁廷玉先相仁宗,曰:

“后代人主。

”往相宣宗,曰:

“万年天子。

”自此国本固矣。

  ○虏中大雪

  太上在虏之日,雪大作,诸帐深数尺,惟御幄之四围微雨沾洒而已。

虏觇其异,以为真天神,遂有奉驾南还之意。

此亦上天示异于贼虏欤?

  ●卷二

  ○宣中书不爱财

  嘉定宣嗣宗,为人温雅恬澹,初授中书舍人,进礼部郎中,仍掌制诰。

一日,宣庙幸文渊阁,喜甚,以银钱撒地,令诸从官竞取,惟手疾者多得。

嗣宗俟诸臣取毕,徐拾一文,上顾之曰:

“此秀才不爱财耶。

”因以重币赐之。

  ○吕尚书通变

  尚书吕震有通才,掌礼、兵、刑三部事。

太宗将北征沙漠,命洗马姚撰祭文,姚书题作《祭宝纛文》上进,上大怒,曰:

“何舞文如此!

”命置姚于狱,俟旋师行谴。

师行至榆木川宴驾。

仁宗登极,命震治此狱。

震拟进曰:

“本名旗纛,姚写作宝纛,系是字体差讹,当得某罚。

”上遂从而解之。

  ○宣宗幸杨文贞公第

  宣德中,驾幸少师杨士奇第,夜已二鼓,士奇惊起朝服而迎。

但见仪从塞屋,香气絪缊,不知上所在,惟面北而拜不已。

上方倚东阑看月,笑而呼曰:

“士奇,朕在此。

”所赐已充庭矣。

顷之,屏去左右,有所问,人皆不得闻。

遂起。

锜少时闻昆山卫靖中书言之。

  ○刘观院判

  太医院院判刘观,字士宾,常侍太宗左右。

大暑中,上方束一带,乃片脑合成者。

问公曰:

“此带何如?

”即奏曰:

“片脑性寒伤肾,惟有香耳。

”上遽命解去。

又,上晚得中风疾,常服麝脑诸香药。

又问曰:

“可服此否?

”公曰:

“香药如油入面,终不能出。

”上遂罢。

公之见信如此。

盖由潜邸之旧人也。

  ○金陵伊氏

  金陵伊氏,家丰裕,人亦谨厚。

仁宗在青宫,屡取给于其家,伊氏绝口不与人言。

登极后,即擢其子恒为营膳所官。

仁宗上仙,张太后追思其事,遂进为尚宝少卿。

本朝尚宝官虽五品,最为近侍,非勋旧之子不得居也。

  ○罗侍郎

  宣德中,吉水罗公汝敬刚直不屈,为权贵所挤。

以工部侍郎兼翰林修撰,出使交趾回,过吴中,适大理卿熊概巡抚,肆作威福。

大家巨族少被诬构,随至抄没,冤号之声,上闻於天。

公见而不忍,且与概有乡里之好,出以阴骘为谕,概岸然不省,为之益甚。

公至京谒见,陈使事毕,具以概事奏上,其言甚切。

上览之恻然曰:

“事有甚於此者!

”即日召概回,以周文襄往代。

自此东南荐安矣。

锜六岁时,侍先君可竹府君之侧,闻与客言公事甚详,若有感荷之意。

不幸早孤,其详不复记忆,止记疏中有“暂疏法网”一言,因书其大概。

且闻罗之使有一仆,死于交,其王范一金人与仆身略等,用以偿公,公拒而不受。

其奉使得体又如此云。

  ○徐司马

  大司马江阴徐公孟晞,三考皆兵科。

初授兵部主事,次进员外郎、郎中,又进侍郎。

正统初,以征云南功为尚书。

一生仕宦,惟掌兵事,亦奇也。

公有德量,为吏时,人奉财者多不取,或反出以资之。

后虽居八座,清俭自卑,常若寒士,卒于位。

子以公军功袭荫,官至通政使致仕,甚有父风。

  ○李祭酒忠谏

  翰林侍讲李时勉进谏,仁宗大怒,命左右以金爪拉其胁,拽出下狱。

大学士杨士奇遇于外朝,因以烧酒灌之,得不死。

宣宗登极,召时勉入,遥见,即以手捋臂而怒曰:

“汝何激恼先帝而致崩邪!

”时勉曰:

“臣言制中不宜屡进嫔妃,太子不可远离膝下。

”并诸大事,云云。

上怒少解。

不久,释其狱。

方仁宗上宾,宣宗在南京得报,甚危急,今闻其言亦有感也。

  ○李祭酒荷枷

  正统间,李时勉为祭酒,多所造就,六堂师生,敬而爱之,私号曰古廉先生。

又拟其有沧海之量、父母之心,亦不为过也。

中官王振生辰,诸大臣皆往贺,先生独不往。

振衔之,坐以擅斫文庙前古木为不敬,特置“百斤枷”,命枷先生与司业赵琬、掌馔金鉴。

有一枷特重数斤,为先生设也。

金曰:

“鉴年颇壮,当荷此。

”先生曰:

“老夫筋骨甚坚。

”即以自荷。

诸生司马询等数百人上章伏阙愿代,三日方得苏,稍迟皆死矣。

不半年,恳求致仕,振犹以为恨,削其恩礼焉。

  ○英国公听讲

  正统十一年,太师英国公暨侯伯二十余人早朝毕,奏曰:

“臣等皆武夫,不谙经典,愿赐一日假,诣国子监听讲。

”上命以三月三日往。

于是,太师率诸侯伯至日到监,所携茶汤果饼之类甚丰。

祭酒李先生命诸生立讲《五经》各一章。

讲罢,设酒馔奉款。

诸侯伯让曰:

“授教之地,皆就列坐。

”惟太师与先生抗礼。

饮甚欢,太师屡辞,先生曰:

“秀才家饭,不易措置,愿太师少宽。

”后命诸生歌《鹿鸣》之诗,宾主雍雍,抵暮而散。

此所太平盛事也。

  ○金陈二先生

  金先生问、陈先生继,少时皆从俞先生贞木游。

先生《日录》多书金、陈二先生某日讲某书,某日作某文,颇优待之。

尝谓王文靖公汝玉曰:

“二生学问略相似,金之名位过陈远矣。

”故两先生皆以白衣荐,陈为翰林检讨,不久而归;金至礼部侍郎,享福禄荣名者甚久。

俞之孙嗣尝以《日录》示余。

  ○胡忠安公

  忠安胡公濙,宣宗朝为礼部尚书。

宫中屡有封册,必先命于公,或有不当,必奏曰:

“臣掌天下大礼,一不合宜,遗讥万世,臣不敢奉诏。

”上亦为之中止。

公大节甚明,惟于胡皇后之废、孙皇后之立不能匡救,多受庄田阍者之赐,于心不能无愧焉。

  ○通州给粮

  通州在京城南四十余里,常积粮数百万石。

己巳之变,胡虏南侵,谍至云:

“欲先据此地。

”诸大臣议,将焚其仓廪。

适周文襄公忱朝京,陈禧敏公镒为宪长,因谘其计,文襄曰:

“何至如此?

宜檄示在京官军旗校,预给一岁之食,令自往支,则粮归京师,又免辇运之费。

”诸臣如其计。

不数日,通州皆空。

虏至,无所获而去。

其通变如此。

  ○吴文肃公却金诗

  吴文肃公讷为御史时,巡按贵州回,三司遣人赍黄金百两追送至夔府,公不起封,就题其上还之。

诗曰:

“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

若有赃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间。

”廉而不激如此。

  ○尤先生

  乡先生尤安礼,字文度,太宗授以祭酒,奏曰:

“臣无德。

”又命为都宪,又奏曰:

“臣无材。

”遂擢为贵州参议,罢官归吴。

有一子,先生命之洒扫,子执以问曰:

“大人,地从何处扫起?

”可见其家谦厚之风也。

  ○杨先生德量

  杨先生翥为修撰,居京师。

邻家有失鸡者,指其姓而骂,家人以告。

先生曰:

“坊市中不独我一家姓杨。

”又一邻,居甚隘,雨至必从先生家出水,甚受其污湿之患。

家人复告,先生解之曰:

“晴干日多,雨落日少。

”其德量类此。

  ○五子代死

  大理卿薛瑄有德有学,人称为“山西夫子”。

王振怪其不肯出入门下,坐以听信僚属,故出死罪,法当大辟。

将杀之,有子五人争请代死,因得免。

振败,复为大用。

  ○陈太保厚德

  陈镒,字有戒,为人忠恕有容。

正统初,自外台擢副都御史,久镇陕西,人民爱戴之。

时王文为按察使,公知其廉,举以自代,朝廷从其举。

久之,公与王相继擢左都。

王擢在后,反欲位公上。

关中之镇,王次当往,反欲挤公行。

朝廷以二公皆名臣,制下,使一年一代,因为定规。

王每遇公,即有忿然不乐之色。

凡台官之巡苏者,必私命其伺察公家人子弟之所为,凡可以害公者,无所不至。

公一无所较。

景泰三年,又同进为太子太保。

四年,公方以病在告,王即以言迫协,公欣然请老。

五年,王来苏抚民,公在病中,不一临问,更对人诋诮不已。

识者皆鄙王之无量。

六年,公薨,王已入阁。

凡公之恩典,皆被其损。

例赠太保,止赠少保,谥议文肃,易以僖敏,人颇不平焉。

七年,英宗复辟,王为权臣所陷,遂致极刑。

公人物修整,须知点漆。

关中累年罹早,自公之往,甘雨随车。

人甚爱公,称为“黑胡爷爷”。

景皇帝朝,文臣为公、孤者几三十人,惟公一人无削夺贬窜之患,寿考令终,天之福善人从可知也,若其忠鲠在朝廷,恩惠在西陲,自有国传。

  ○陈御史严冷

  陈御史祚,面目严冷,虽家人亦不假辞色。

宣德七年,进《大学衍义》,劝上曰:

“勤圣学。

”上大怒,抄劄其家,并捕其子侄瑄等,同下锦衣狱,各不得见者三年,备尝苦楚。

宣宗宴驾,释出。

祚乍见等,略无怜惜之意。

偶都堂顾佐来访,祚命瑄等出拜,但曰:

“祚素不能荫此辈,为祚累至此。

”惟此一言而已。

遣瑄等归,不问其生理。

其少恩如是。

  ●卷三

  ○刘文恭能忍

  姻家刘公宗器,遇事能忍。

为侍讲时,尝娶继室白氏,秽被其家,蚕食其兄弟,又多不逊。

编修赖世隆辈皆劝黜之。

宗器念其无归,因托疾挟以归吴,不久白死。

宗器复起为学士、祭酒、詹事以卒,谥曰文恭。

子孙继登显仕,岂无自云。

  ○岳正草诏

  天顺元年七月五日,承天门灾,命阁臣岳正草诏,言多自咎,权奸甚恨,遂贬肃州。

  ○郭登镇云中

  正统十四年,定襄伯郭登镇大同。

英宗驾在虏庭,犬羊悔过,送驾直至城下,登闭门不纳。

英宗传旨曰:

“朕与登有亲,何外朕如此?

”登遣人奏曰:

“臣奉朝廷命守城,不敢擅弃。

”终不出见。

虏复奉驾而去。

天顺元年,上思其事,止夺登伯爵,命守甘州。

圣度之广如此。

  ○陈御史提学

  陈先生选崇尚道学,为绣衣,提学南畿,惟以礼义廉耻教化诸生,读书必自《小学》始。

其来居必学舍,夜则秉烛,命诸生列坐,为之讲解,兼问其疾苦,真得师弟子恩礼,独与权势不肯少下。

都宪韩雍居父丧,诸绣衣皆致奠送葬,先生但一往吊而已。

后擢河南副宪,诸生如失父母。

先生之名素重,人皆望为天官祭酒,终无荐之者,止进广东方伯。

不久,为宦官所害,天下惜之。

  ○刘忠愍二子

  刘忠愍公球为侍讲,奏宦官王振专权。

振命锦衣指挥马顺夜杀公於狱中。

二子铁、钺号哭求尸,止得一臂。

鈇、钺痛公之死,于振之世不出。

归葬后,皆以进士为京官,同擢官闽、浙二藩。

母夫人尚无恙,两地奉迎,供养极厚,人争羡之。

此天之报忠也。

  ○记守令

  余年五十有八,历郡守十有五人。

其间贤者,记其大概於此。

  况公名钟,字伯律,南昌人。

苏自永乐间久不治,朝廷患之,屡遣使督责无效。

宣德五年,阁老三杨公议曰:

“郡治,独系于守,与督责于后,熟与慎择于初。

”公时为礼部郎中,有材则,三公遂以上荐,复请赐敕,便其行事。

诏可。

出郡守有敕始此地。

公既至,悉察得民隐,喟然曰:

“郡出不治,病在赋重、民贫、吏胥为奸耳。

”因焚香自祝,奏减正赋七十二万余石。

或动以祸福,不顾,卒得所请。

次发奸吏豪民数人,郡遂大治。

初,郡多水患,公讲求其利,无不曲尽。

自后遂无垫没。

他如荐贤养士,恤孤慎刑,摧挫强御,皆其政也。

性刚明,见事必为,不计成败,然卒皆底于成。

其居量廓如也。

朝廷累有褒美宴劳之宠,而以苏人仰之,终不迁其官,公亦为之不倦焉。

正统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忽无疾卒于位,民间哀之,父老歌思,至今不衰。

  朱公名胜,字仲高,金华人,先知武昌,周文襄荐出,以正统十一年转至。

为人清俭刻苦,深烛民隐,踵前政之弛,日夜修缉,期年而有成。

其政专主中和,不尚刑罚。

既久,七邑之民几於化矣。

景泰三年,朝廷旌之,擢为江西左方伯。

  杨公名贡,字秉魁,抚州人。

先为御史,景泰五年按苏,时郡中大饥,死者相枕。

郡邑皆冗官,巡抚邹来学号令烦碎,民被其扰,无所控诉。

赖公独任其责,殚力拯饬。

奏免灾粮若干万石,开仓赈贷,活民数万。

满去,父老追送号泣。

其后,守臣不职,苏出仕于朝者若刘祭酒诸公佥举公以为代。

天顺元年乃自贵州巡按受敕来苏,首立“惠民仓”,实粟以备凶款;次发酷吏安纯等数人奸赃,政□赫然。

素号清严,疾恶之心尤胜。

先有土豪,藉总兵官翁绍宗为先容,求私觌公,公捕其人置狱,擿其贼杀等十余事,欲论如法,翁为救解。

巡抚崔恭将出公,欲并中翁,计不密,反为所构。

三年,朝廷遣兵官逮公及豪至锦衣狱置对,公不胜困苦,遂诬伏,敕归田里,天下冤之。

  姚公名堂,字仲升,宁波人。

天顺四年,以忧起,自家抵官。

公忠厚清简,敬贤爱民,雍然有德君子也。

性素不能逢迎,为当道所嫉。

同时有林鹗,知镇江,巡抚刘孜谓其能理烦,以更贤育民,对易之。

於公虽无贬词,人颇惜其去。

五年春,檄至即行,凡什器帷帐之属,一无所取。

先酿酒一缸,以为苏物,戒守舍者留候林公为用。

送者塞路,民有歌谣焉。

  林公名鄂,字一鹗,台州人。

动由礼法,过于卫身。

雅好文学,以儒饰吏,未尝为上司一屈膝焉。

对胥吏小民,言必涉经史,其威仪之盛,老先故吏犹能言之。

惟于吴令崔之狱,颇为不平。

八年,复以刘荐,持宪节江右。

临行,有书万卷。

后至少司冠卒。

  邢公名宥,字克宽,琼州人。

公以远人举进士高科,为名御史。

治宦者王振党狱,有阴德,累举都宪,为忌者即止擢知台。

天顺□年,坐以旧按河南失察裕州守,以罪谪福建县丞。

宪宗即位,起知苏。

公素有爱人之心,通变之才,济以学术,所至有誉。

乙酉,郡中大饥,斗米钱百三十文,且无所于籴,公赈恤周贷甚勤,民赖以生。

流人之在境者,亦不失所。

然而公帑不空,富室无扰,荒政之善,无如此者也。

刑名、钱谷、上供、送迎、调发诸具繁伙,素号难办,处之绰然。

声称藉甚,丞弼大臣所寓书为贺。

二年,知者交荐,朝廷重其去,止赐敕,擢参浙藩,仍知府事,盖特恩也。

后数月,遂进都堂,就抚南畿。

五年,以病累疏乞归,得允,其疏盛传吴下。

  贾公名奭,字希召,夔州人。

亦以御史按苏有声。

成化四年,擢知府事。

莅政一遵邢公,无所改作,故不劳而治。

若其持平守正,确乎不拔,冰蘖之操,始终不逾,尤人所难。

八年,以忧去。

  刘公名瑀,字汝器,保定人。

前守丘霁罢去,天部慎远台官有重望者代之,公在首,以成化十一年至苏,周览度务,去其太甚,余惟镇静而已。

中丞牟俸巡抚,大作威福,颇不以礼遇公,公亦无愠。

牟败,公反怜之,人称长者。

赋性简重,在位九年如一日。

丁未出朝,留为晋藩参政。

  贺公名霖,字时望,鄱阳人。

张治元年,以御史到郡,苏民望而知其为仁人君子,鼓舞相庆。

公盛暑莅事,凡旧政之堕者、过者、不及者,悉痛整齐之。

无时刻少休,劳瘁致疾,虽在告,犹欲强起处分,疾愈甚,未期年而卒。

苏民哭之罢市。

  长洲为苏首县,令长不由以擢,则由以败。

而败者恒多,岂风土使之然耶!

数其善如宋王公元之,余得见者余公一人而已。

公名金,字贡之,成都人。

为进士,居京师,谨厚温雅,人称为余君子。

成化五年抵任,群吏以其儒者,颇易之,作奸如故。

公以理数戒,率者居半,因稍加惩艾,即皆改行焉。

县民素多讦,公不设钩距,一以公议裁决,略无於其间。

讦者谓公不可欺,亦不可犯,稍稍引去。

或有强愎自愆于理者,则往往诣府司已上官,上官辄谕之曰:

“汝自有贤令,不须至我也。

”其人竟自解散。

数月间,吏民帖伏。

前令玩灾横敛,民多逋亡。

闻公之政,渐次归。

复如徭役、丁夫之类,累年为下人所卖,率皆颠倒,因置手籍点视,始得其平。

县多富人,饵县官,公略不假辞色,至罚之不少贷,因以敛迹。

郡中权豪棋布,请托无虚日,公一切谢绝,曰:

“吾宁不作官,决不能受其使令也。

”县当要冲,而繁华甲天下,达官贵使过者,旁午纷杂,旧例必设宴迎劳,公皆罢去,鱼肉一饭,欢然而别。

其子弟随侍者,训饬防范甚严,不得辄至中门。

一日,见几上有纸画数幅,盖其子构之於吴县界中者,悉取焚之,终不留也。

夫人洪氏在县几五年,惟织供公之裳服,机杼之声时闻於外,虽同寮吏卒皆不得其面。

其化于家者如此。

十年,公与吴令雍泰同征,皆为御史,雍留北台,公补南台。

或言其为所挤,公袒如也。

公今为陕西按察副使,吴民思之不已。

尸而祝之,尚在他日也。

  ●卷四

  ○祝大参活人

  参政祝公颢惟清在晋藩时,汾州妖人以天顺六年五月五日作乱,自称天王,僭年号曰天福。

时公分部其地,闻实,即戎服驰往,贼已就擒,凡十六人,指同谋者甚众,皆其素仇。

同官以逆党欲悉置极刑,公曰:

“诸人同谋,何不齐举,而遽发若是?

且胁从罔治,况攀援者乎?

”遂奏释之,得活千有余人。

尝与使者同决崞县囚七人,已伏质者五人,二人者次当,遽发嗟叹,公急止问之。

囚曰:

“我罪不当死,苦於恶刑而诬伏。

今见公仁慈,故敢衔哀求辩也。

”公语使者曰:

“几误杀二人矣!

宜为别白。

”使者不从,公称疾以缓之。

使者问病,公曰:

“某以无罪者当死,故为腹心之病耳。

”使者悟,因而两囚得出。

公之慎狱如此。

若其政化之美,不可概举。

成化丙戌,公遂悬车之请,锜以契家子,间得参侍,从容问公居官之要,公曰:

“吾为给事居刑科,凡奏谳者,屡为驳正,必使平反乃止。

虽职多纠劾,惟责人以大义,未尝以帷箔阴私污辱士夫。

在官几三十年,不妄笞人至死,亦不以喜怒加赏罚。

惟此而已。

”锜再拜曰:

“仁人长者之言也。

”佩服以退。

后公享有多福,寿考令终,今孙允明为吴中钜儒,非公积德之报欤!

  ○李中书不奉诏

  中书舍人李应祯,刚而不屈,长于古文,不独能书也。

成化间,诏应祯写佛典若干卷,公曰:

“孔氏《五经》臣所书,若此非臣职也。

”因被罚,终不奉诏。

由此直声满野,今历官为上宝司卿矣。

  ○巡抚得体

  王冢宰恕为巡抚时,革牟俸之烦苛,复周文襄之旧政,民皆乐业,惟与宦寺权豪为敌,如水火之不相容。

每御府县小官,少所黜罚,尝曰:

“此辈去,此辈来,无益于事,徒费迎送耳。

”真得大臣之体。

  ○彭公巡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