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日常管理案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354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日常管理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物流日常管理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物流日常管理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物流日常管理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物流日常管理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日常管理案例.docx

《物流日常管理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日常管理案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日常管理案例.docx

物流日常管理案例

案例31

从物流到供应链——宝供战略转型

宝供物流公司在综合物流企业中一直坐头把交椅,它以“宝供”的名字为人们所熟知。

“宝供”是1992年从广州的铁路货物中转站发展而来的,是全国首家提供“送货到门”服务的公司。

这家公司专门从事为货主与运输业者搭桥的代理业,能够根据顾客的愿望提供各种各样的物流服务。

2001年,包括子公司在内,宝供的员工人数达到约1000人,营业规模达3亿元人民币,并与约40家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宝供把基层的运输业务都委托给当地的业者去做,因能提供满足顾客各种各样要求的“细致”和“迅速”的服务而广受好评。

现在,“宝供”的主体业务仍然是面向企业。

一、宝供的发展历程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994年到1997年,是宝供从一家传统的储运企业变成了提供物流一体化服务的专业公司;1997到2000年,宝供逐步变成了一家较为成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2000年至今,则是宝供从提供物流专业服务向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转型的阶段。

“储运——物流——供应链”,宝供就这样进行着它的三级跳。

在宝供第三方物流商角色的形成中,宝洁是个关键的推动因素。

1994年,宝洁在广州的生产基地建成投产。

对一个刚刚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物流效能的高低关系到它在中国的成功与否。

宝供送的第一批货,宝洁相当满意,准时准点和破损率比合同规定低得多。

宝洁从此开始给宝供加大业务量,甚至一度把广州生产基地所有的铁路货运业务交给宝供。

随着业务量的增大,宝供在信息反馈上却不能符合客户的要求。

能否建立信息系统,对各个储运环节进行全方位实时实地监控协调管理,决定了宝供的生死。

1999年,经过两年多的设计、调试、试行、修正,宝供建成全方位的数据信息库,从报表自动生成订单成本核算、财务模块信息,并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根据客户对信息的要求,不断加以完善、提升,宝供把信息系统的应用从原来信息采集层次推进到企业经营层次。

同年投入运行的Intemet的业务成本核算系统,对控制成本、减少支出、改善经营、增加效益非常有效,直观的数据统计为领导层决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宝供的储运效率很快得以提升,时间缩短1/3,准点率达到95%,公路货运达到99%以上。

主要的物流操作全部由分公司完成。

总公司业务部只负责监控协调。

至今,宝供已累计投入数千万元人民币建立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物流运作信息实时动态的跟踪管理,确保信息处理、传递、反馈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正确性。

使用了该套系统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其客户数由原先的不到10家发展到50多家,其中不乏如宝洁、雀巢、安利等跨国集团。

对于宝供而言,信息系统已经不仅仅是实现业务自动化的手段,而且也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

从小货运站到做大物流,宝供储运有限公司的成长有外方推动的力量,更有它自身学习钻研物流运作理念的动力。

在市场中,它以自己的优质服务,避开了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把优势集中到为客户提供更快捷的信

二、以物流基地建设推进供应链服务

近期,宝供把他们的物流基地发展规划作了修改,规划在全国兴建物流基地的数量由原来的10个扩充为15个。

按宝供的规划,这15个基地将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同时兼顾华中、西南和西北地区。

目前,宝供苏州物流基地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投入运营,广州基地也已进入收尾阶段。

广州基地是宝供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基地,占地面积约70万m2,总投资为8—10亿元。

宝供要建立的物流基地,将是集配送、分拣、拼装和简单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物流中心。

同时,还附加了基于进出口业务的保税、通关、检验检疫和国际金融结算等功能。

另外,由于生产商和供货商的产品都在宝供的基地集散,基地同时还具有产品展示和贸易的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宝供的物流基地也是一个采购平台。

利用这些基地,宝供为客户减少了大量的搬运环节,降低物流成本,自身也透过增值服务获取更多的利润。

宝供之所以花大力气在物流基地的建设上,是因为随着物流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配送方式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越来越被看重,这就要求对物流的各环节进行高度整合,提高效率,宝供建设物流基地就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

实际上,物流基地建设这么受重视,还在于宝供将此作为其向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提供商转型的重要载体。

2002年,宝供向外界宣称与IBM合作进军供应链服务领域,向供应链方向转型,意味着宝供的主要业务变成了两个方面:

一是与需要服务的企业一起制订合理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不仅涉及产品物流,还要将其销售、生产、采购的各个环节的物流业务作综合性的规划,提供整体优化方案;二是透过宝供的物流服务来确保这个方案的实施。

这涉及到宝供利润着眼点的变化,如果说宝供以前主要靠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物流服务,那么今后则主要提供和实施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服务。

目前,宝供的转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联合利华、飞利浦照明、红牛饮料等企业都在使用宝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

不过,基于目前国内的现实条件,供应链上下游的厂商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和沟通,这方面的业务推进需要较长的过程,所以宝供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建设物流基地,就是要让它成为一个联系供应链上下游厂商的纽带。

思考题

1.宝供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2.宝供如何建立信息系统管理来帮助实现先进的物流管理?

3.宝供为什么要建物流基地?

4.其物流基地能提供哪些服务?

5.物流基地在宝供的战略转型中起什么作用?

案例32

中国航运界第一家现代物流企业——中海集团

中海物流有限公司是国内航运界第一家现代物流企业,作为国有航运特大型企业和世界15大班轮公司之一,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拥有一支800万t运力的庞大船队,现有98艘集装箱船,12万箱位的集装箱运输规模,形成了40余条内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

2000年完成了集装箱运量150万标准集装箱,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中海集团还拥有开展物流所需的陆岸基础设施和覆盖全国的业务网络,为发展综合物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中海物流的发展阶段

中海物流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开业至1997年,那是公司的创业期,它的特点是以提供简单的仓储为主营服务,以追求收支平衡、满仓操作为主要目标,是属于传统型的仓储行业。

第二阶段从1998年到2001年,是企业转型发展期。

由于与IBM的合作,使中海物流在全国物流行业首家开展高科技产品的国际配送业务,并促使公司完成了从传统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实现了质的飞跃,构建了中海物流核心竞争力。

2001年以来,中海物流进入其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对外拓展期。

这一阶段,中海物流将面临中国入世后的巨大挑战,也将进入以投资来带动公司规模发展的时期。

二、四流合一的配送业务

中海物流与IBM的合作,在全国15家保税区中率先开辟了在进口保税、监管环境下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先河。

不过,其中真正吸引客户的,是中海物流在国际精确配送业务上的优势。

中海物流在继携手IBM后,又与日本美能达合作开展物流配送业务。

这些业务的共同特点就是精确配送,而美能达业务的规模之大,精度之高,流程之复杂,均代表了当今国际精确配送的较高水准。

为了实现精确配送的国际水平,中海物流在业务中实现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四流合一。

1.纷繁复杂的商流网络

中海物流配送中心通过委托合同的形式为IBM和MINOLTA提供第三方物流眼务:

两者与各供应商根据料件的类别、型号和价值分别签署不同的贸易合同,而且同一供应商品的不同料件也有不同的条款,如CIF香港、EX-Factory等,由中海物流配送中心配送料件的所有权,一部分归工厂,一部分归供应商;中海物流配送中心根据上述贸易合同,分别与供应商签署不同的物流服务委托合同,从而确定服务委托方。

IBM和MINOLTA与供应商之间的商流通过中海物流配送中心的实物配送、信息传递来实现,中海物流配送中心与IBM、MINOLTA以及供应商之间的商流经过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来实现。

2.快捷畅通的物流渠道

目前,IBM境内外供应商达160多家,遍布世界各地。

中海物流除利用自己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以外,还通过与陆路运输公司及海运、空运货代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使正向物流和反向物流通畅无阻,世界各地物料在到港后24h内即可送达珠三角工厂生产线上,保证其在零库存状态下进行正常生产,同时使不合格原料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无误地送达各境内外指定地点。

3.高效及时的信息流动

“物流未动,信息先行”。

为了保证满足客户的需求和物流项目的顺利进行,中海物流自主开发了“中海2000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的应用,支撑了中海物流数百家客户,数千家供货商和数万种料件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4.准确无误的资金流向

中海物流处于买方和卖方中间,是买卖双方完成商流的结点,同时也扮演了一个结算中心的角色。

每个作业完毕,依据物流状况,按照中海物流与工厂以及供应商之间的服务合同,各种费用自动生成,并各流其向,准确无误。

三、独具特色的物流模式

经过七年的发展,中海物流的配送业务从无到有、从熟悉到成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与国际标准接轨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物流运作模式。

中海物流探索出的这些模式包括“多对一”、“多对多”、信息系统支撑下的5R服务(RightTime—适时、RightPlace—适地、RightQuality—适质、RightQuantity—适量、RightPrice—适价),物流服务的电子商务化、服务过程的流程化和可视化等。

多对一的运作模式:

IBM配送项目的特点是配送中心承担多家供应商为一家工厂供货的任务,即为“多对一”。

多对多的运作模式:

MINOLTA配送项目的特点是配送中心不仅承担多家供应商向美能达本部供货,还要承担向美能达分布在海外和国内不同地区的几十家分供方供货的任务。

以5R服务为例,中海物流承担着四种物流形式中最困难最复杂的生产型物流服务,这种服务要求必须要在无障碍的信息通信条件下才可以实现。

正是在强大的信息支持系统下,中海物流真正实现了5R服务,即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将正确的货物,送达正确的地点和正确的客户。

物流的首要目标是以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中海物流正是在不断地为接近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中海物流公司所有的物流运作均采用国际惯例,实现全程流程化管理,并不断根据运行情况实施流程重组和优化。

公司的信息系统完整地覆盖了每一个物流操作流程,客户的任何一个作业指令都能通过信息系统对指令的操作进行实时跟踪,客户也可通过中海物流网完整地了解到整个物流过程,就像客户自己在进行物流操作一样,实现了整个物流过程的可视化。

如今,中海物流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储存、运输、报关、配送、货代和物流咨询、软件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第三方物流企业。

思考题

1.中海物流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从仓储企业发展为现代物流企业的?

2.中海物流“四流合一”的内涵是什么?

3.为了实现四流合一,中海物流做了哪些工作?

4.中海物流的物流模式有哪些?

5.该公司如何实施5R服务和可视化服务?

案例33

德国运输企业NEVAG公司的转型

一、NEVAG公司发展历程

NEVAG公司前身为梅克伦堡州运输交通公司(原译名),相当于我国的省级运输公司,成立于1950年,原为原民主德国梅克伦堡州的国营运输企业,州内各个地区设有地区级分公司,主要从事州内客货运输,当时还拥有庞大的后勤部分,包含从幼儿园、食堂到医院等各项机构和设施。

1990年随着原民主德国与原联邦德国统一,原民主德国国营企业受到极大冲击。

首先,梅克伦堡州运输交通公司的客运业务被国家完全抽出,成立了国营梅克伦堡州公共交通公司;继而,公司主动将后勤剥离社会化,只留下货运部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改名为NEVAG,下辖的地区运输公司改为分公司,与母公司内部独立核算。

1993年实行私有化,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被史蒂勒斯(Stinnes)家族现款收购,史蒂勒斯先生担任董事会主席。

公司由单纯的州货物运输公司,逐步发展为集运输、仓储、配送功能于一体的中型物流企业。

二、NEVAG公司现状

注册资本:

1300万欧元

年利润:

300万欧元

职工人数:

440

车辆数:

220

公司总部:

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新勃兰登堡市(NeubrandenburginMecklenburg-Vorpommem)

主营业务:

1)冷藏冷冻货物限时运输—欧洲境内:

48h门到门;德国境内:

24h门到门。

2)冷藏冷冻货物仓储与配送服务—24h装载、卸货、发运。

3)原料牛奶收集。

4)多式联运及报关。

三、经验与启示

1.抓住机遇,改制成功

1990年时,原民主德国地区刚刚实行市场经济,NEVAG并没有急于私有化,将原国有资本如车辆、地盘瓜分、出卖,然后坐吃老本,而是透过股份制,明确了产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反而强化了公司从州级到地区级的主干组织和业务网络。

正因为如此,1993年才被史蒂勒斯(Stinnes)家族所看中,出资收购。

反观,其他5个原民主德国州(原民主德国共有5个州)的运输公司,无一存活。

2.集中力量设备更新,走专业化道路

1993年,透过私有化筹到资金后,及时更新车辆,将原有普通货车淘汰,大力发展大型专业化运输车队,如冷藏集装箱车、原料牛奶罐装冷藏车、深度冷冻集装箱车,这些车有很强的温度控制功能,冷藏车货箱温度保持在4oC以下,冷冻车-18~C。

由于车辆价值昂贵,每台车价值高于10万欧元,一般个人或小型运输公司难以购置,从而避免了在普通货物运输市场激烈竞争,保证了持续获得较高利润。

3.看准客户物流需求,伴随客户一起成长

1990年后,随着原联邦德国地区的大型零售商向东扩张,NEVAG公司利用自己的设备和网络优势,承接了多家超市连锁商店,如阿尔迪(ALDl)、爱威(REWE)的奶制品配送服务,随着这些超市在原民主德国地区的发展,NEVAG公司也垄断了原民主德国6个州的原料奶和奶制品运输市场,业务范围发展到全欧洲,而阿尔迪也成为欧洲最大的连锁超市,其公司老板阿尔迪兄弟近年牢牢占据德国财富排名第一。

4.资产管理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资本滚动做大

1990年改制和1993年私有化后,资产管理非但没有放松,反而由于产权、使用权、管理权的责任分明和长期固定,设备得到了很好的保养和维修,现有车辆的70%是1993、1994年购置的,运行性能良好。

另外,在透过运输获得收益后,及时再投资修建冷藏仓库和冷冻仓库,发展仓储、配送、报关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完成了由一个州的运输公司向一个面向欧洲的现代化物流公司的质的飞跃。

思考题

1.NEVAG公司原来的主要业务是什么?

2.NEVAG公司现在有哪些业务?

3.在设备专业化方面NEVAG公司采取哪些做法?

4.NEVAG公司转型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5.你认为应该怎样了解客户的物流需求?

案例34

上海百岁物流有限公司第三方物流探索

一、成立背景与发展沿革

上海百岁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当时是上海大中建筑材料总厂下属的一个三产企业,名为百岁汽车运输公司。

成立之初公司只有4辆货车,业务主要是为大中厂配套。

但此时,大中厂的效益日渐滑坡,1996年8月,大中厂停产了。

汽运公司的员工为了生计,不得不向外揽活。

就这样,百岁汽运开始了它在第三方物流领域的探索。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上海加大了浦东开发和开放的力度,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纷纷到浦东落户。

外资企业的到来,打破了国有企业条块分割、自给自足的局面,运输市场需求旺盛,为企业提供了发展良机。

百岁汽运抓住这一机会,公司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历尽磨难,稳步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众多民营运输企业的兴起,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但公司发展遇到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市场,而是国有企业体制上的束缚。

1998年2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国企改革在“抓大放小”方针的指导下,公司进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并更名为百岁汽车运输合作公司,由于股份合作制公司存在许多固有缺陷,同时为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公司又于1999年7月正式更名为百岁物流有限公司。

此时公司已拥有各类营运车辆110辆,注册资本达160万元,实际资本为500余万元。

-

二、经营项目与服务特色

公司拥有停车场地2.6万m2,办公及商务用房1500m’,可供仓储面积1.2万m2。

公司的主要服务项目为:

1)物流咨询。

用最科学、最经济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物流方案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跨省市快运。

沟通全国快运网络,承接各类物资的整车、零担快运业务,确保快速、准时、安全。

3)仓储服务。

大型仓库和堆场,可提供各类物资的保管、存储和中转配送服务。

同时,还可提供物品整理、包装等配套服务。

4)多式联运。

对大批量、长距离的货物可组织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多种方式的联合运输,一票到底全程负责。

在运输方面,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自运和配载。

江、浙、皖三省由公司自有车辆运输,其他省市由协作单位车辆运输。

为保证服务质量,公司对协作单位的资质有较严格的要求。

协作单位经评估合格后,与公司签订合作合同,并被列为公司的合格分供方。

对于大批量的货物,公司还可以组织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方式的联合运输,在确保安全、及时的条件下,尽可能为客户降低物流成本。

为保证服务质量,公司按照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的要求,规范内部管理,并于1997年7月通过了DNV的审核,取得了认证证书。

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的支持。

百岁物流为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在同行当中率先装备了GPS/GSM车辆调度和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具有全球卫星定位功能,调度中心通过电子地图能随时知道车辆的准确位置。

通过车载电话,驾驶员与调度中心能随时保持双向信息沟通。

这样,货物在运输途中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就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三、人力资源与教育培训

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员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物流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大部分员工的文化程度都不高。

这在公司发展初期,由于竞争的层次较低,影响还不是很显著。

随着公司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员工人数增多,客户要求越来越高,公司把引进人才和加强内部员工培训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0年,公司一改以往依靠熟人介绍招聘新员工的做法,首次向社会公开招聘研究生、本科生和大专生,使公司的人力资源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除了引进“新鲜血液”之外,公司更注重对现有员工的改造。

选拔业务骨干参加各种形式的管理培训班、物流研讨会是公司一贯的做法。

最近,公司还专门招聘了一名培训师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搬运技术、文明礼貌等方面的培训。

四、主要客户与服务品质

世界品牌公司是百岁物流的主要服务对象,其中包括士邦涂料、贵格饮料、阿尔卡特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来到中国,不仅带来了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更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

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往往“大而全”、“小而全”,生产、生活、仓储、运输自成一个体系,再加上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第三方物流市场很难发展。

每个企业,每个地区自营仓储、运输的结果是各个仓储运输企业的规模偏小,专业化、机械化程度低,整个社会的物流效率低下,物流资源被严重闲置浪费。

跨国公司来到中国后,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生产、研发与销售上,物流服务尽可能外包给专业的运输和仓储公司。

以上海贵格饮料有限公司为例,贵格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为运动饮料,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贵格公司的饮料自下流水线,经检验合格后开始,其物流服务便由百岁物流负责。

首先,百岁物流派车将饮料从贵格公司的产成品临时中转仓库运到百岁物流自己的仓库中。

在接到贵格公司物流部门的发货通知后,百岁物流的业务部便及时通知物流运作部调配车辆,将货物从仓库直接运送到贵格公司的客户手中。

收货人在送货单上签收之后,百岁物流凭回单与贵格公司结算服务费。

如果货物在运输途中因管理不善发生货损、货差或延误送货日期,百岁物流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

百岁物流与贵格饮料的合作关系自1995年贵格在上海落户之日起就开始了。

直到现在,双方的合作仍十分愉快。

多年来,双方都得益于这种战略伙伴关系,各自的业务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思考题

1.上海百岁物流有限公司最初从事哪方面的业务?

2.现在主要的经营项目有哪些?

3.百岁物流的运输业务具有什么特色?

4.跨国公司对物流服务有什么要求?

5.百岁物流是如何为贵格饮料公司服务的?

案例35

道氏化学公司物流员工要求及培训开展计划

在道氏化学公司,物流部门的工作划分为七种:

库存管理主管、仓库和经营主管、业务管理主管(领导300名员工,负责材料、设备和存货管理与订单处理等业务工作)、业务管理分析与计划员、运输主管、客户服务主管和业务咨询员。

道氏公司倾向于招聘具有理论基础的大学毕业生,并在公司内部进行业务实践培训,以此作为公司物流员工的主要来源。

公司为此制定管理开发规划,其目的在于聘用合适的物流员工,通过全面培训,使之能胜任公司物流事业。

这个规划对公司每年招收的10名物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一个星期的企业内部实习。

公司主要从密歇根、宾夕法尼亚、田纳西和亚利桑那四所大学挑选毕业生。

公司挑选工作是严格进行的,所招收的大学毕业生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在运输、物流、工程或有关学科方面取得学士资格。

(2)擅长处理人际公共关系,善于交际,广泛与各种行业人员交往。

(3)具有迅速和独立做出决定的能力。

(4)在道氏公司的物流工作的挑战性领域有建立成功事业的愿望。

公司新招收的物流员工接受手把手的实际业务训练。

例如,第一次指定在配送业务环节担任业务分析员,使之能很快熟悉道氏公司的产品的生产工厂和配送业务;或第一次指定为计划分析员,为一种新产品的配送网络做出规划;或分配在运输组直接与运输商一起工作。

按照这项规划,每期大约为18个月,不断地变换工作,在各部门之间或同一部门各科室之间流动,使之能交叉轮换得到全面训练。

从而很快胜任所从事的物流工作岗位,成为企业经营所需的物流专业人才。

思考题:

1.道氏公司物流员工培训有什么特点?

2.这样做的成效会如何?

3.请你制订一个物流员工培训计划。

案例36

海尔基于核心能力的物流管理创新

1.达沃斯会议引发海尔“物流革命”

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沦坛(或称达沃斯会议)是高水平的非官方国际会议,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对世界经济形势及管理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见解与建议。

因此,达沃斯会议历来受到各国企业界的高度重视。

海尔CEO张瑞敏是1999年及2000年达沃斯会议的特邀代表。

其中1999年的达沃斯会议对张瑞敏的触动最大,因为海尔早在1997年10月就提出进军“世界500强”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张瑞敏也一直在思考:

海尔如何实现由“海尔的国际化”向“国际化的海尔”转变,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成为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

正好,1999年达沃斯会议提出21世纪的企业有三个标准:

一是企业内部组织要适应外部组织变化;二是要有一个全球知名品牌:

三是要有一套网上销售策略。

达沃斯会议后,海尔立即根据会议提出的三个标准于1999年3月份在重建企业内部构架的指导思想方面提出了三个转移:

一是从原来的直线职能制管理转移到市场链的管理,以使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适应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做到扁平化、信息化;二是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移,“东方亮了,再亮西方”,创立世界级名牌;三是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通过零距离销售模式,形成网上销售的基础。

海尔根据三个转移的指导思想对包括物流管理在内的全集团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大调整,由此拉开了物流管理创新的序幕。

2000年达沃斯会议又提出新经济的概念,实际就是一种网络经济的概念。

许多国外的大企业在会议上提出,如果不能进入网络经济的话,这个企业必死无疑。

对新经济与企业的关系,张瑞敏有一个很好的比喻:

新经济好比是建立一个新的高速公路网,企业就是汽车。

跨国公司是开着“奔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