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349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

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

民进张家界市委员会周芳

旅游人才的拥有量和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旅游职业教育作为主要培养架道,其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旅游人才的数量的多少和素质的高低。

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能否适应张家界旅游发展的实际需求?

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发展前景如何?

应如何进一步促进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

带着这些疑问,继2010年全市旅游人才资源调查统计之后,我会与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功申请了《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城市背景下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等两个省级课题,并于今年暑假至9月就张家界市旅游职业教育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和研究。

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张家界市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回顾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张家界旅游业蓬勃发展,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应运而生。

近30年来,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提质升级的过程。

1、探索起步阶段(1985一1994)

1983年,在张家界旅游开发近3年之后,湖南创办最早的旅游职业学校大庸县民族旅游职业学校经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教委批准成立,以招生一个班、47名学生的方式唱响了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号角。

1994年,刚刚成立的武陵高等专科学校就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是全省高等学校里最早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之一。

应该说,这个阶段两所学校旅游专业的开办,具有明显的自发特征,是为满足张家界旅游迫切市场需求而开设的专业。

2、初步发展阶段(1995-2002)

这一阶段,面对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旅游人才的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张家界旅游职业学校发展迅速,逐步拓展开设了中西餐饮、韩语导游等横向专业,先后取得了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标志性学校、全省职教样板工程、全省旅游行业岗位培训定点单位,拥有“湖南旅游黄埔”的业界称誉;一方面,武陵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并入吉首大学并开设旅游管理(本科),大庸航空学校也在1998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上,成功升格为高职院校,并开设了旅游管理、旅游英语专业。

至此,我市基本形成了本科、专科和中等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总体人才培养格局。

3、提质升级阶段(2003至今)

2003年尤其是2006年以来,一轮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的热潮在张家界兴起,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在师资建设、实验实训、科学研究等领域面临的问题开始逐步显现,提质升级成为各所学校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2、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1、职业教育结构体系己经基本形成

从广义的职业教育定义来看,张家界市已经基本形成院校教育、行业培训、企业内部培训三足鼎立的格局。

本次调查显示,该市旅游从业人员中,参加过企业内部组织的短期培训的占62%,参加过省市旅游行政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占22%;参加过院校学历教育的占2%。

从狭义的职业教育定义看,张家界市旅游职业教育已经基本涵盖了本科、高职大专、中专(技校)在内的职业教育形式和层级,开设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航空服务、烹饪等相关专业,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5所,师资84名,在校学生人数达到2400余人,每年能向旅游行业输送约800名应届毕业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2、旅游院校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初显

(1)旅游专业设置多元化。

开设的专业主要包括旅游管理、饭(酒)店管理、导游(包括韩语、日语两个小语种)、餐饮管理等专业,基本涵盖了旅游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主要的门类。

(2)学历层次的多元化。

本科、专科、中专并存的学历层次的多元化形成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不仅培养旅游研究、教育和旅游管理中高级人才,而且更多的是培养而向企业一线的服务人员。

(3)投资主体和办学模式多元化并存。

民营资本已经进入旅游职业教育领域(如协力学校),全日制高中也开始了发展旅游职业教育的尝试(如武陵源旅游学校)。

3、旅游教育水平较低,旅游教育培训特色不明

调查显示,本地旅游行业对当地旅游类毕业生服务意识、思想道德、服务技能、发展潜力的美誉度不高(约10%)、不满意度较大(约7%)。

3、张家界市旅游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旅游教育投资缺乏,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手段落后。

旅游企业的设施具有起点高、更新快的特点,因而旅游职业学校对培养人才所需的硬件要求也较高。

但从目前情况看,当地旅游院校经费短缺、教学设施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没有一所学校拥有四星级酒店标准以上的校内实训基地或设施,没有一所学校拥有经营自主权的旅行社),教学手段落后,人才培养明显落后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大大影响了旅游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旅游教育机构功能性缺失,师资力量不足,质量规模都有待提高。

一是旅游职业教育机构功能性缺失。

主要表现在:

整体构成难以适应当前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没有专门的旅游科研机构,没有以旅游教育为核心主体的高等学校,没有具备独立培养旅游类研究生的教育单位,存在严重的“本科教育理沦化、职业教育本科化、职业教育普教化”等问题,无力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对国际旅游市场比较敏感的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与桂林、黄山等著名旅游地旅游职业教育发展存在明显差距。

二是旅游职业教育师资不足、不强。

全市旅游院校师生比为1:

30,远低于省教育厅1:

18的基本要求;84名教师中,旅游专业科班出身的不到七成;有一年以上企事业单位挂职、实践的教师的比例不到二成,无法满足行业对旅游人才理论与实践并重、甚至是实践重于理论的人才需求。

三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人才需求存在缺失或结构上的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

行业需要的紧缺人才当地院校无力培养,当地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行业难以接受或认可度不高。

一方面,调查显示,具有国际眼光,对国际旅游市场比较敏感的高级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如旅游企业资产管理与运作人才,旅游项目策划规划人才、高级旅游营销人才等)、一线应用技能型人才(如西点厨师、中菜厨师、餐饮策划、小语种导游人员等)、新型旅游业态专业人才(如旅游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人才,大型会展活动管理服务人才等)等三类人才是张家界旅游行业最为紧缺的人才类型,但是,出于师资力量、办学规模、办学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当地院校无力或难以开设相对应的专业、开展相应的培训。

另一方面,本地旅游院校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虽然比较高,但是到旅游行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偏低,而且就业质量、职业忠诚度整体不高(从事旅游行业的毕业生中,工龄在三年以下占48%,4-6年的占37%,7年以上的老员工仅占15%;平均月收入在1500-3500元的占54%;3500元以上的仅占9%。

3、招生困难,生源质量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生源紧缩、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当地旅游类新生录取数量直线下滑,录取分数一直徘徊在最低分数线附近,部分学校三年内旅游专业在校学生紧缩了三成以上;为了稳定生源、留住学生,部分学校不惜采取降低录取标准、扩大五年制招生规模、降低考试难度等方法和手段,这又导致学生管理难度加大、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生培养质量下降等负面后果。

4、墙内开花墙外香,学生外流情况严重

实习方面,出于对学生见世面、强技能、得实惠等考虑,本地旅游院校将实习基地主要建立在一线城市,虽然随着本地旅游企业的提质升级,在本地建立的实习基地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和增加,但是出省实习的整体格局并无实质地改变。

伴随着学生习惯性的出省实习,本地旅游类毕业生外流情况也日益严重。

调查显示:

毕业生中,除约35%在当地从事导游工作外,绝大部分选择了去外地尤其是一线城市或生源地就业。

6、校、企、行业协会、旅游行政部门之间联络不畅,产学研结合不紧密,大旅游职业教育的格局远未形成。

一方面,本地院校各自为政,校际间交流十分有限,缺乏有效、正常的交流意识和交流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院校间专业设置雷同、专业特色不彰显等问题的出现。

一方面,学校与当地企业和行业协会联系不多,真正在当地开展的校企合作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明显不多:

企业和行业协会很少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开发与建设、实验实习、科学研究上去,学校也极少走出校门,积极为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支撑。

另一方面,学校与当地旅游行政部门之间联系不紧密,为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参与不多、贡献不大。

除个别院系主任和骨干教师外,学校老师很少有机会参加旅游行政部门举办的如规划听证、资源调查、行业检查、问题调研、事件处理等活动,很难获得当地旅游发展的宏观统计资料和适时的行业动态变化情况。

总之,当前,张家界市旅游行政部门、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的联系是比较松散的,进行的旅游职业教育与培训更多地带有自发的特征和色彩,远远没有形成互动、产生规模集聚优势,离建设四者齐头并进、互利共赢的大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7、与张家界市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的人才需求目标存在显著差距

鉴于以上分析,张家界当地旅游职业教育显然无力为张家界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的目标提供强有力地人力、智力支持。

这就使得以下几种现象变得见怪不怪:

在张家界的各类大型旅游规划听证会上,很少看到本地专家学者的身影;在公开出版的关于张家界的12642篇学术论文和报道中,张家界本地学者和研究人员发表的作品不足1000篇,还不到总量的一成。

4、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正视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落后于当地旅游行业发展是实现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依据。

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国内其他著名旅游地的发展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经济文化落后,难以引进、留用、培养行业高端人才。

尚无系统的旅游人才开发规划和配套政策,对已有的一些人才优惠政策缺乏有效的落实和监督。

2、各级各类政府普遍重视旅游资源开发、资金项目引进、市场促销、经济指标的完成,但旅游人才意识不强,重视不够,扶持力度不大,人才市场管理欠缺。

3、当地旅游尚处于低端市场阶段,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人才利用率不高。

加上不良竞争、薪酬偏低且差别不大、淡旺季明显、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企业规模不大等现实问题的限制,有些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行业内质量和培训意识不强。

4、当地旅游院校自身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师资培养、办学规模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欠缺与不足,创新、质量、品牌意识不强。

(二)看到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难得机遇是实现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信心来源。

1、政策机遇: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大湘西旅游圈、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世界旅游精品、西部开发、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政策和重大举措纷纷出台;

2、市场机遇:

张家界旅游本身的提质转型转型,省市关于调结构、促增长、保民生、促稳定的战略方知,为张家界旅游人才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带来了重大机遇,高端人才的进入,势必对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理念、人才、机遇;

3、旅游院校自身发展的强烈愿望。

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办学,三所主要的旅游院校都积累了较多的办学经验、一定的师资力量、不错的合作办学伙伴,也都不约而同地进入到调整、巩固、升级、转型的阶段。

如吉首大学旅游学院正在积极申报旅游专业硕士点、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积极争取国家旅游职业教育的项目和资金支持等。

(三)科学统筹,大力扶持,齐抓共管,是实现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要使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行业发展现状相适应,与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的目标相适应,就必须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举全市之力,科学统筹、强力推进。

为此:

1、政府层面:

更新观念,以创建张家界旅游大学为抓手,全面、全力实施“五个一工程”。

首先,从全局高度,深刻认识人才资源开发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更新观念,在体制、管理、服务和思维方式上全力推进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工作。

其次,大力推进张家界旅游大学(或相类似的旅游科研教育机构)的创建,条件成熟时组建区域性的旅游教育集团(联盟)。

要引凤凰来,现在梧桐树。

整合张家界目前的旅游教育资源,成立张家界旅游大学,是提升张家界旅游职业教育水平、培养适应张家界旅游实际需要的高端人才、创建与张家界旅游整体形象相适应的旅游职业教育品牌的必然、紧迫的需要。

再次,大力推进旅游人才“五个一工程”。

一是人才信息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吸引其他行业、其他地区高水平的经理人才更多地进入当地旅游企业,抓好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旅行社等企业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进而优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推动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是人才精英工程,加大对当地旅游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高管、职业经理人的奖励、扶持、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分级分类地为旅游行政领导人员、企业高管、院校骨干教师提供更多的挂职锻炼、外出考察、职务晋升、荣誉待遇的途径和机会。

三是紧缺人才工程,抓好小语种、新型一线技术(服务)等人员的引进、教育、培训工作;四是素质提升工程,充分挖掘和利用院校教育、行业培训、企业培训等旅游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明确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使之互为补充、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形成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旅游人才的梯度培养模式。

五是旅游创业和就业援助工程,积极鼓励和支持新型旅游企业个个人的创业、发展,为实现更大发展储备经验和人才。

2、行业和市场层面:

积极扶持,深化合作,实现共赢

加强校企沟通,积极引入院校师资、场地、器材,有序、科学推进企业内部培训工作;同时,及时、准确提供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信息,积极参与学校的课程、教材建设和其他教育教学活动。

3、学校层面:

内联外引,狠抓质量,突出特色

学校在内部发展上,应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实践操作能力、表达协调能力、应变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开发地方教材,增强服务地方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在对外发展上,应主动置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确立为地方旅游经济发展,全方位服务的思想,肩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职能,成为所在地区旅游教育与技术培训基地、信息咨询中心和高新技术推广与指导中心。

一是深入推进校企合作,聘请行业专家进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进课堂、进讲坛,引进企业先进思想和管理模式,利用行业企业资源推动教师定期企业挂职、兼职、学习、培训;利用行业企业推进课程实习、毕业实习、设施共享、厂校互动互利。

二是加强校际沟通,校际联合。

密切与教育、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关系,密切跟踪行业发展态势,灵活培养各类人才。

三是积蓄力量,积累经验,向国际化和地方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积极与省内外、国内外旅游院校、企业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合作,扩大视野、增进了解、促进自身发展;一方面,积极扎根当地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人才优势,在本地旅游发展的大潮中锻炼老师、提高能力、扩大影响、形成品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