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2卷2篇16章可变资本的周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340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2卷2篇16章可变资本的周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资本论2卷2篇16章可变资本的周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资本论2卷2篇16章可变资本的周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本论2卷2篇16章可变资本的周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资本论2卷2篇16章可变资本的周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本论2卷2篇16章可变资本的周转.docx

《资本论2卷2篇16章可变资本的周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2卷2篇16章可变资本的周转.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本论2卷2篇16章可变资本的周转.docx

资本论2卷2篇16章可变资本的周转

第十六章可变资本的周转

  本章的中心主要是考察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全章共三节。

第一节,通过对年剩余价值率的分析,阐明可变资本周转与剩余价值的关系,这是本章最重要的内容;第二节,研究个别企业的可变资本的周转;第三节,从社会的角度考察可变资本的周转及其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

这里仅节选第一节。

Ⅰ.年剩余价值率

  一、年剩余价值率及其假象

  全部生产资本是由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构成的,而流动资本又可分为流动可变资本与流动不变资本。

在这里,为了便于研究,马克思假定全部生产资本都由流动资本构成(暂时把固定资本撇开),并且同时假定流动资本又全部由可变资本构成(暂时把流动资本中的不变资本部分撇开)。

在此前提下,把可变资本周转与剩余价值联系起来,分析可变资本周转对年剩余价值的影响。

  假定A、B两个企业,它们每周使用的可变资本都是100元,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均是100%;两个企业每周剥削到的剩余价值都为100元。

但是两个企业的周转速度却不同,A企业周转一次时间为5周,每年以50周计算,那末A企业每年可以周转10次;而B企业每50周周转一次,这样B企业每年只能周转1次。

由于A企业每5周周转一次,每周要支付的可变资本为100元,那末在一个周转期间内共支付可变资本500元,这也就是A企业在生产前预付的可变资本量;而由于B企业每50周才能周转一次,每周支付的可变资本亦为100元,这样B企业一个周转期间内共支付可变资本为5000元,这就是B企业在生产前预付的可变资本量。

在这种情况下,A、B两个企业剥削到的剩余价值是相同的(即两者每周都能剥削到100元的剩余价值,全年都能剥削到5000元的剩余价值)。

但由于周转情况不一样,因而预付的可变资本量不同,它们的年剩余价值率很不一样。

“我们把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可变资本的价值额之比,称为年剩余价值率。

”这样,A企业的年剩余价值率,

就是

=1000%;B企业的年剩余价值率,就是

=100%。

  剩余价值率,是指实际发生作用的可变资本同它所带来的剩余价值的比率,它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年剩余价值率则是年剩余价值总量与预付可变资本总额的比率,这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上例,A企业每年周转10次,就要以一个周转期间的剩余价值率乘以一年周转的次数,年剩余价值率就是100%х10=1000%。

由此可见,年剩余价值率不仅与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有关,而且和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有关。

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与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如上例而言,A企业年剩余价值率是B企业的10倍。

  上面A、B两个企业中,其他一切条件相同,仅仅是由于它们周转速度不同,却导致年剩余价值率的不同。

这种现象,使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错误地认为,剩余价值不仅来源于可变资本,而且也产生于流通中的某些交换行为,年剩余价值率的产生与剩余价值生产的规律发生了矛盾,“似乎剩余价值率不仅取决于可变资本所推动的劳动力的量和剥削程度,而且还取决于某些从流通过程中产生的不可理解的影响。

”这种错误看法,使李嘉图学派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导致其理论进一步庸俗化。

其实,只要把A、B两个企业放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抛开一些表面现象,“这个现象的奇异之处就会立即消失。

  二、年剩余价值率与实际剩余价值率的差别来源于预付的

    可变资本和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区分

  剩余价值率是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量的比率,而年剩余价值率则是预付的可变资本与年剩余价值量的比率。

因此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两者之所以区别开来,主要是由于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和预付的可变资本的划分。

  所谓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是指直接参加劳动过程,起着直接生产剩余价值作用的那部分可变资本,即“在劳动过程中真正执行职能的所使用的可变资本。

”以A、B两个企业为例,如果我们以每周计算,那末两者每周都要付出100元的可变资本,这100元就是直接参加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并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

“在剩余价值率相等和工作日的长度相等时,只要同一时间内推动的劳动力的量(同等价格的一个劳动力乘以劳动力的人数)相等,所使用的可变资本量也相等。

  所谓预付的可变资本,是指在一个周转期间内所需要的可变资本。

比如:

B企业一年(50周)周转一次,要投入可变资本5000元,这5000元就是它的预付可变资本。

在一周内,投入100元作为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能进行,而另外的4900元则仅仅是被预付,而没有在第一周内被使用,因此,这只是预付资本而不是实际使用的资本;它之所以要预付,只是为了在以后的生产期间内被使用,以保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正常连续进行,这部分预付的可变资本没有直接进入生产过程,没有在劳动过程中实际执行资本职能,“因此,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也没有影响。

”正如马克思所说:

“预付可变资本,只是在它实际使用时,在它被实际使用的时间内,才作为可变资本执行职能;而在它没有被使用,仅仅被预付,充当储备的时间内,不作为可变资本执行职能。

”但我们不应以此而忽视或贬低其应有的作用。

其实,这部分预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正常顺利进行所不可缺少的前提。

  但是,由于周转期间的差别,会引起预付的可变资本和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比例发生相应的变化与差别。

比如,A企业每5周周转1次,它的预付可变资本是500元,但每周都要有100元作为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发生作用,全年就有5000元可变资本在实际生产中被使用,然而A企业预付的可变资本却只有500元。

相反,B企业一年才能周转一次,它预付的可变资本是5000元,一年内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也是5000元。

A、B两个企业一年中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相等,而预付的可变资本,后者却是前者的10倍。

这样,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条件下,就会出现相等的剩余价值量和完全不同的年剩余价值率。

没有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和预付的可变资本的划分,就不会产生实际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这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

前者说明了使用了多少可变资本,剥削了多少剩余价值,表明了剥削程度的大小;后者则说明了在一年内付出了多少可变资本,得到了多少剩余价值,表明了全部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的大小;它们各自表示不同的关系和性质,所以,马克思说:

“实际的剩余价值率不外表示一定期间所使用的可变资本和同一期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比率;或者说,表示这个期间使用的可变资本所推动的无酬劳动的量。

这个实际的剩余价值率,与已经预付但没有使用的那部分可变资本完全无关。

  三、由资本周转不同所引起的年剩余价值率与实际剩余价值率量的差别

  从质的方面来说,年剩余价值率与实际剩余价值率的差别来自于资本性质的差别。

但是从量的方面来讲,年剩余价值率与实际剩余价值率的差别则来自于资本周转速度的差别。

因此,我们考察年剩余价值率与实际剩余价值率的量的差别,就必须从各个资本周转的不同速度进行分析。

  首先,由于资本周转的差别,引起年剩余价值率和实际剩余价值率差别会以各种不同的情况出现。

  仍以上述A、B两个企业为例,两者的实际剩余价值率都是100%,但A的年剩余价值率是1000%,而B的年剩余价值率为100%。

产生这种差别是由于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从而引起预付可变资本和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差别的结果。

有鉴于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如下结论:

  

(1)从预付的可变资本看,A、B两个企业是不一样的,A的预付可变资本是500元,B的预付资本为5000元。

这种预付资本量上的不同,是由不同的周转时间决定的,A是每5周周转1次,B则是每一年周转1次,因此,“周转改变了为一年的生产过程而预付的资本和能够不断在一定生产期间例如一周内使用的资本之间的比例。

”资本周转越快,预付可变资本越少,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反之,资本周转越慢,预付可变资本必然就越多,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低,二者成反比例变化。

  

(2)从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看,由于A企业一年周转10次,500元的可变资本会不断地重新被使用10次,一年内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为5000元;B企业一年内周转1次,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与它预付的可变资本是一样的,均为5000元;这样A、B两个企业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是一致的。

“在剩余价值率已定时,每年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决定于一年内所使用的资本,而不是决定于一年内预付的资本。

”因此,尽管A、B两个企业预付的可变资本相差10倍,但由于一年中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相等,全年带来的剩余价值量也必然相同。

  由此可以作出推论:

在一年内,只要预付的可变资本和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相同,因而,

(1)一年预付的可变资本相等;

(2)剩余价值率相等;(3)年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相等;(4)年剩余价值率也就相等;(5)结果是:

年剩余价值率和实际剩余价值率相等。

这里,“根据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和决定剩余价值率的规律所得出的唯一的结论。

  其次,马克思分析了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年剩余价值率公式的两种表述,以及因周转不同所引起的年剩余价值率与实际剩余价值率的诸种不同情况。

  

(1)关于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

一年内周转的资本(指实际使用可变资本)和预付资本(指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表示一年内预付的资本的周转次数。

”用公式表示为:

=n。

就A企业来讲,n=

=10(次)。

就B企业来讲,n=

(次)。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推算出:

A企业的实际剩余价值率为100%,年剩余价值率为1000%;B企业的实际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率,均为100%,这就说明,只有在资本一年周转一次的情况下,实际使用资本与预付资本相等,年剩余价值率与实际剩余价值率才会相等。

而且只有在这种场合下,才会使“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和一年内为生产这个剩余价值量而使用的资本比率,同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和一年内预付的资本的比率相一致,相符合。

  

(2)年剩余价值率公式的两种表述,及其因周转不同所引起的年剩余价值率与实际剩余价值率的诸种不同情况。

年剩余价值率的第一种表述为:

“年剩余价值率等于

”但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等于实际剩余价值率乘以生产上所使用的可变资本,而年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又是等于预付的可变资本乘以它的周转次数,因此年剩余价值率的上述公式就转化为另一种表述:

“年剩余价值率等于

”。

  比如,A企业:

年剩余价值率=

=1000%;

     B企业:

年剩余价值率=

=100%。

  马克思把年剩余价值率(M')的公式概括为:

M'=

=m'n;从而M'=m'·n。

在这里,M'指年剩余价值率,m'指实际剩余价值率,n为周转次数。

其中,M'=m'·n,即年剩余价值率,等于实际剩余价值率乘以可变资本在一年内周转次数。

这个公式造成一种假象,好像剩余价值不是来源于对劳动力的剥削,而是以资本的流通速度为转移,这就掩盖了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真实关系。

根据上述两个公式,即可推论出下列不同情况:

  

(1)在一年内资本周转一次时,即n=1,年剩余价值率就等于实际剩余价值率,即M'=m'

  

(2)因为n和u(按年计算的周转时间)互为倒数,这样M'=m'·n可以转化为M'=m'

  (3)在一年内资本周转一次以上时,即n>1时,年剩余价值率就大于实际剩余价值率,M'>m'

  (4)在一年内资本没有完成一次周转时,即n<1,年剩余价值率就小于实际剩余价值率,M'<m'

  再次,马克思说明了年剩余价值率这个概念,是由客观的“资本的现实运动本身所引起的,”决不是由人们主观地随意地决定的。

就A企业来讲,年终流回预付可变资本5000元,得到剩余价值5000元,B企业年终流回预付可变资本5000元,得到剩余价值5000元,这种差别对A、B两个企业来说是一个客观事实,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别,是由资本周转的差别引起的,而资本周转又是资本客观存在的运动,不是由人们主观决定的。

所以说,M'是由资本的现实运动本身引起的、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虽然它不能真实反映资本家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但是却反映了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重要问题。

  四、从资本主义社会的角度来看资本预付的性质

  前面我们分析了A、B两个企业的年剩余价值率不同是由预付可变资本的不同引起的,而预付可变资本的不同,又是由于周转期间不同而引起的。

所谓资本周转,总是指预付资本的周转。

因此,在研究年剩余价值率的同时,有必要从资本主义社会的角度出发,研究资本的预付的性质与特点。

作为资本,资本家不是把它花掉,而是把它预付。

预付资本的目的,是为了使它经过周转以后再回到资本家手中,并带来剩余价值。

从预付资本的一次周转开始到结束,就是周转的周期。

在这个周转周期内,资本执行剥削剩余价值的职能,这就是资本家将资本拿来预付的直接目的,也是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的预付的性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的预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资本的循环运动来看,资本价值通过它的循环的各个阶段后,是要回流的,并且在回流中增殖自己。

因此,资本价值总是预付的,而不是被花掉的。

第二,资本的预付时间就是资本从它的出发点到它的回流点所经历的时间,即资本循环的流通时间或一次周转的时间。

第三,预付资本经过一次周转,又重新预付,在重新使用中重新增殖价值,因而周转次数越多,生产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

第四,不管资本怎样多次重新预付,预付的总是同一个资本价值,因此作为年剩余价值率的分母的仍然是同一个预付资本的价值。

  由此可见,预付资本是一个独立的不断运动的价值,年剩余价值量就是它在一年的周转运动中所带来的果实。

  最后,综合说明了预付资本的性质和特点。

      年剩余价值率

  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同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如何?

  在预付资本中,可变资本是资本价值增殖的源泉,因而资本的周转速度必然影响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如果我们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中的原材料、燃料等不变资本部分撇开不谈,那末,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必然越快,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情况下,由此会带来剩余价值总量的增加。

例如,有甲、乙两个资本家,他们所投入的可变资本都是6万元,剩余价值率相同,都是100%。

甲的资本每年周转1次,乙的资本每年周转10次,这样,由于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不同,甲、乙两个资本家一年内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也就有很大差别。

甲资本家一年内获得的剩余价值量是6万元×100%×1=6万元,年剩余价值率是(

)100%;乙资本家一年内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则是6万×100%×10=60万元,年剩余价值率是(

)1,000%。

乙资本家因资本周转速度比甲资本家快10倍,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也是乙的10倍。

可见,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

  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为什么会对年剩余价值量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呢?

关键在于预付资本量和实际发挥作用的资本量是有区别的。

  甲、乙两个资本家虽然预付资本量(假定全部为可变资本)是一样的,但由于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实际发挥作用的资本量就有显著的差别。

如上例,甲资本家预付资本6万元,一年周转1次,实际发挥作用的资本同样也是6万元。

乙资本家预付资本6万元,但一年周转10次,因而一年内实际发挥作用的资本就不是6万元,而是60万元。

如果按月支付工人的工资,每人每月100元,则甲资本家雇用工人数为60,000÷12÷100=50人;而乙资本家雇佣工人数为600,000÷12÷100=500人。

乙资本家剥削工人数为甲资本家的10倍。

显然,可变资本周转越快,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剥削的工人就越多,因而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反之,剥削的工人越少,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少,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低。

  较高的年剩余价值率是资本家决定投资方向和投资以后竭力追求的目标。

资本家决定把资本投向哪里的时候,不仅要看那里的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而且更要看那里的年剩余价值率的水平。

资本家不仅要追求尽量高的剩余价值率,而且更要追求尽可能高的年剩余价值率。

为此,马克思提示的年剩余价值率这一范畴,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资本的本质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资本家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所采取的种种加速资本周转的措施,都会导致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因此,往往遇到障碍而不能实现。

  1.年剩余价值率与实际剩余价值率的关系如何?

  2.试分析以软件产业为代表的信息产业部门的可变资本的周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