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修订版精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118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修订版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精选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修订版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精选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修订版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精选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修订版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精选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修订版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修订版精选.docx

《精选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修订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修订版精选.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修订版精选.docx

精选杜嵩独针高级班教材修订版精选

独针高级课程

-----杜嵩-----

第一章经络学说指导独针是辩证论治的主体

(一)经气的意义

(二)经脉元气和脏腑俞穴的关系

1.经脉元气的功能作用,皆自肢端及于躯干,头面

2.四肢肘膝以下俞穴的主治规律

3.五俞穴排列方向与经脉循行走向的关系

(三)十二经脉之间及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交会关系

1.”六经”的来由奇经八脉的功能

(四)十二经脉病候的病理解析

(五)善用切诊,注重肾气和胃气对人体的影响

(1)求本源

(2)察上下—颌厌脉候清空,太冲脉候肝气

(3)辨左右—诊寸口详查左右偏胜

(4)重整体—以经络为纲,有目的地遍察全身

第二章高级班独针穴位

17号灵穴驱寒针法

18号灵穴阴阳开关针法

19号灵穴治便秘针法

20号灵穴除痛点针法

21号灵穴除痛经针法

22号灵穴降压针法

23号灵穴除湿针法

24号灵穴鼻炎针法

25号灵穴醒脑针法

26号灵穴开四关针法

27号灵穴祛瘤针法

28号灵穴小周天开穴法

29号灵穴大周天开穴法

30号灵穴清障针法

31号灵穴治股骨头针法

32号灵穴透针针法

33号灵穴泄热针法

34号灵穴除燥针法

35号灵穴治泄泻针法

36号灵穴升阳针法

第三章诊断治疗绝技

第四章103个特殊穴位,治病立竿见影

第五章人体8个部位越丑越健康

第六章腰椎疾病快速检测

第七章用中医理论谈当代医误

第八章学会看医院拍的片子

 

第一章以经络学说指导独针,是辨证论治的主体

学习了独针初级班以后,大家都有很大的进步,特别是针法上敢于针刺,也治好了很多疾病.但是目前看来,大家中医理论差,需要学习.经络学说的起源和针灸的关系十分密切.经络学说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以针灸为最早,其后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才广泛地被应用到各科中去.所以经络学说从孕育,诞生到发展,皆于针灸息息相关.如失去经络学说的指导,实践中就会迷失方向,缺乏理论依据,在千变万化的病例面前,必然不知所措,因此,深入整理研究经络理论,在临床上从诊断到治疗,无不贯穿了这一思想.

(一)经气的意义

经气即经络之气,针刺调气即是疏调经气.经气应包括两个方面:

禀受于父母先天之精气而产生的元气和流行于经脉内外的荣卫之气(即后天之谷气).前者是维持经络通行血气.营运阴阳调理虚实.处治百病的功能力量,也是腧穴所以能通过经络的传导发生治疗作用的动力,后者则是营养脏腑.充实身形.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虽然先天元气和后天水谷之气有本质的区别,但在生理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为根的,元气必须依靠胃腑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的滋养,才能不断充实,假如元气没有营卫之气的不断充实,必致耗损而枯竭,而脾胃也必须依靠元气的作用,才能不断化生精微,假如没有元气的作用就会壅滞而不行,从而纠正了当时文献对经络功能仅认为”通行营卫”的狭义理解,并为诠释在针灸教学和临床长期存在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经脉元气和脏腑腧穴的关系

十二经脉”标本”.”根结”的理论,结合经气的含义及大量的临床得出:

1,经脉元气的功能作用,皆自肢端及于躯干,头面

十二经脉的本部及足六经的根部在四肢肘膝以下,而标部及结部都在头面和躯干,其中六阳经脉的标部在头面,六阴经脉的标部大多在各该经脉所属的胸腹部蓦穴或背腰部腧穴处.说明了手足山阴经脉之元气自肢端直接作用于本脏,然后注输于背部五脏的腧穴,结聚于腹部五脏的蓦穴.足三阳经脉的元气除了作用于头面躯干部经脉循行所过处外,一部分脉气由合穴别入内腑,于六腑相通,然后注输于背部六腑的腧穴,结聚于腹部六腑的蓦穴

2·四肢肘膝以下腧穴的主治规律.

由于手足三阴之本在四肢,标在背俞与腹蓦,经脉元气直接作用于本脏,所以六阴经脉肘膝以下的穴位,一般均能治疗本脏病手三阳之本在四肢,标在头面,经脉元气不入内腑,所以其腧穴不治本腑病而只能治疗头面病.足三阳本部的经

-1-

脉元气,经六腑之合别入内腑,所以足三阳经在膝以下的穴位,除一般都治疗头面病外,部分穴位,特别是”六腑之合穴”还能治疗六腑病.<灵枢·经脉>篇中记载的十二经病候,阴经均有本脏病的症状记载,六阳经中,手三阳经的病候仅反映了外经循行所过处的疾病,没有涉及大肠、小肠、三焦病。

足三阳经虽然没有讨论到膀胱病症,但在《灵枢·本输》中则补充有“三焦者······太阳之别也······,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与经脉元气和脏腑腧穴的关系相一致。

3·五腧穴排列方向与经脉循行走向的关系

五腧穴的排列方向于经脉循行走向不完全一致,五腧穴自四肢末端向心排列,是体现了经脉元气自四肢末端作用于躯干,渐入渐深的现象,而经脉的循行走向,则是说明了营气循环的通路,所以顺逆相接,与五腧穴的排列不完全一致。

(三)十二经脉之间及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交会关系

1·六经的由来

十二经脉是气血循环的主要通路,按其顺逆方向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连通的整体,在整理十二经脉的交会关系中发现除了顺逆相接以外,手足同名的三阴经、三阳经也是相互衔接的。

因此,十二经脉若将其压缩来看,实际就是“六经”。

古代文献中所称的“六经”也就是十二经脉的缩影,这种关系在人体生理、病理上均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心肾之气必须相交,就是手足少阴相连的关系。

脾气散精,上归与肺,即是因为手足太阴相接的特点。

包络相火之所以寄附于肝胆,也是因为手足阴通连的缘故。

在病理上,伤寒六经的辨证论治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对奇经八脉,历代较少重视,在研究奇经八脉所过腧穴及所会经脉的同时,对奇经八脉的功能作了全面的阐述。

足三阴经皆交会于任脉的中极、关元。

阴维脉交会于任脉的天突、廉泉,冲脉交会于任脉的阴交,手三阴经虽不直接和任脉相交,但是由于手足三阴同名经相接,脉气相通。

因此,任脉能容忍诸阴之气而为“阴脉之海”。

督脉的大椎穴为手足六阳经的交会穴,阳维脉又交会于哑门、风府。

故手足诸阳子脉气可以集聚于督脉,称为“阴脉之海”冲脉发于气街,并足少阴直冲而上,气街属胃,是五脏六腑和水谷之海,足少阴属肾,为藏精之处和先天之本,冲脉蓄受二经脉气,故为“十二经之海”。

带脉束腰如带,有统束一身上下纵行诸经的作用。

维脉能维络一身表里之阴阳,阳维脉维络诸阳,阴维脉维络诸阴,这也是由二脉所经过的腧穴和交会的经脉决定的。

又因阴主里,阳主表,所以阴维脉主一身在里之阴,阳维脉主一身在表之阳。

阳跷脉经过手足太阳手足阳明和足少阳五脉,却不与督脉交会,各自分布在身体的脉左右阳部,故分主一身左右之阳气,阴跷脉也不与任脉相交会循行于阴部而分居左右,故分主

-2-

一身左右的阴气。

八脉之中,冲、任、督三脉皆起胞中,同出会阴,任脉行于腹,督脉行于背,二脉上行至头面而相接于龈交穴,合之为一,分之则二,以象征阴阳一气、子午南北的关系。

而冲脉出会阴,过气街,并足少阴而上,此三脉一源而三岐,加上带脉统束诸经,在生理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十二经脉病候的病理解析

十二经脉病候的病因病机逐条作了详细的分析,每条经的“是动病”和所生病归纳为五类:

本外经病、本脏腑病、他脏腑病、有关器官病及其他病。

指出经络的实症,多因经脉为某种致病因素所激惹或壅阻,导致气血运行不通畅,即经气壅滞“血伤为肿”“气伤为痛”则在经脉所过之处出现肿或痛的症状。

如果邪壅华热,还兼有灼热红肿的现象。

经络的虚症,多为经气虚焰,气血不足而成。

可以由某一脏腑和经脉本身的元气不足,阳气虚焰而致,也可因全身性的气血不足,阳气虚弱而引起,往往会出现局部不仁不用,甚至枯萎的症状。

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故经络的病候,实际上离不开脏腑器官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功能变异的症状。

同时,由于经络的分布错综复杂,加之脏腑经络之间阴阳表里、生克制化等方面的生理病理影响,故十二经脉的病候,实际上是多个脏腑器官病变的症候群,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此外,有些症状另然相同,但由于隶属的经脉不同,病理转变的结果也不相同。

在辩证时必须作具体的分析。

例如膀胱经病变可有腰痛,肝经病变也见有腰痛,但膀胱经的腰痛由于脉气厥逆,气血不通,脉道壅塞而致,所以疼痛如折断腰背,不能转侧属实症,而肝经的腰痛,则为肝病不能淫气于筋,腰部的筋肉缺少阳气温养,故而拘急板滞,不能俯仰,属虚症。

同样是腰痛,治疗法则就完全不同。

(五)善用切诊,注重肾气和胃气对人体的影响

切诊在针灸临床上不仅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选穴位、轮补泻、别深浅、辨忌宜的主要依据,运用正确与否,对提高针灸疗效有直接关系。

故提出除切寸口脉外,还应切“肾间动气”、“虚里之脉”、“冲阳”、“太溪”、“颔厌”、“太冲”等脉,同时应仔细切按经脉的皮部及有关的腧穴。

“肾间动气”位于丹田,是人体生命的源泉,不可不候,元气应潜而不越,其动徐缓而不现躁急,一息四、五至,于寸口

脉相应。

如果元阴不足,阳气躁越,则动必应手而弦,治当补其元阴之气,取太

-3-

溪,复溜,肾俞、关元等穴。

如果元阳之气已衰,则动而结代,疾病往往会发生变化,当用大炷急灸关元、气海等穴温固元阳,以防暴脱。

切“虚里之脉”以诊胃、宗二气虚里脉位于左乳之中,第4、5肋之间,应该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如果按之动微而不应于手,是宗气内虚、脉无胃气之候,如果望见其动,外应于衣,是宗气泄越的表现,多见于阴虚气怯的患者,须急补肺俞、脾俞、胃俞等穴以培补中土,兼理肺气,补肾俞、复溜、太溪,以滋阴壮水而制阳光,泻列缺清肺热,泻行间泄肝火,兼补膻中一穴以调节一身之气机。

重“太溪”、“冲阳”之脉,辨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肾气和胃气对人体的影响很大,“太溪”“冲阳”两脉分属肾经和胃经,与寸口右关及两尺相应,故常诊此两脉,以帮助判断疾病的吉凶。

若冲阳脉不衰,说明胃气犹存,病虽重而生机未绝,若冲阳脉绝而不至,则胃气衰竭,乃为险候。

但若冲阳偶绝而太溪脉仍旺,则肾气未绝,先天根未断,纵然危候,尚有转机之望,若太溪脉绝,则说明病已垂危。

察上下---颔厌脉候清空,太冲脉候肝气

“颔厌”脉属足少阳胆经,在上,可以候清空,“太冲”脉属足厥阴肝经,在下,可以候肝气。

凡肝阳上逆者,其颔厌脉搏动往往较甚,而寸口及太冲脉常较弦细,如脾肾两亏,中气下焰,其颔厌脉的搏动则微弱而不易触及,而寸口三部及太冲脉亦常相应地细小微弱。

对前者,陆氏主张补(或温灸)涌泉以引导气血下行,同时泻行间以平肝熄风,补太溪从滋水涵木,对后者,则灸百会以引导清阳之气上升,取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补益脾肾,以治其本。

辨左右—诊寸口详查左右偏胜

对寸口脉的切诊,虽然古人认为男子主气左大为顺,女子主血右大为顺,但脉象左右偏胜,究非善象,说明左右气血偏胜,常为中风发作之前兆,故不能忽视,应适当处理,防病于未然。

重整体—以经络为纲,有目的地遍察全身

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强调辨证论治。

要做到整体治疗,首先必须有整体的诊查。

就切诊而言,寸口脉诊固然重要,但作为针灸医师,还应以经络为纲,有目的地遍察全身,参合上下左右作比较。

对慢性、虚弱性疾病,要考虑到脐下肾间动气和冲阳、太溪脉的具体变化,对脏腑病症,应切按背俞穴、蓦穴(蓦穴位于胸腹部,故又称“腹蓦穴”,其位置大体与脏腑所在部位相对应。

蓦穴不一定分布在脏腑所属经脉上,分布于任脉者为单穴,分布于其它经脉者一名二穴。

由于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阴病行阳,阳病行阴。

-4-

因此在治疗时应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即属于阴性的病症(脏病、寒证、虚症),可以取治位于阳分(背部)的背俞穴;属于阳性的病症(腑病、热病、实症),可以取治位于阴分(胸腹部)的蓦穴。

原穴(原,含本原、真元之义。

原气来源于脐下肾间,是人体生命的本源。

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

原气通过三焦输补于全身脏腑、十二经脉,其在四肢部驻留的部位就是原穴,由此可见原穴在人体的重要性)及下合穴(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灵枢·本输》指出:

“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

),察其有否异常反应。

全面切诊能掌握病者的整体情况,帮助正确辩证,故疗效往往较好。

 

第二章高级班独针穴位

 

17号灵穴驱寒针法

位置:

(17-1)支沟穴(双),太白穴(双)

(17-2)天宗穴(双)

功效:

有寒气排除,逐渐转热感。

手法:

(17-1)用独针先针左侧支沟穴,80度向心针之,用泻法进针,支沟捻针得气,再针右侧支沟穴,同左侧支沟穴进针法。

针左侧太白,(排上焦寒气针向脚趾方向进针,排下肢寒气针向脚跟方向进针,排全身寒气直刺进针,针右侧太白同左侧太白针法。

要四肢排寒尽了出现热感,终止。

(17-2)用独针在天宗穴向肩胛骨下缘方向进针。

支沟穴:

慢进快出6次(最胀点),留针至结束

18号灵穴阴阳开关针法

位置:

在拇指与食指交叉的赤白肉处

手法:

在赤白肉处缓缓向拇食指掌骨联合处进针,贴上去。

作用:

形意上看拇食指像两个腿,交点之处像男女的裆处,阴阳所在之处。

19号灵穴治便秘针法

穴位:

秩边穴,秩边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

秩边穴位于人体的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特点:

清热除湿,消肿通便。

用针方法:

用4寸针,进针3寸深,刺至(向)会阴,产生针感得气,留针20

-5-

分钟,在10分钟后再行针一次即可。

注意,对于急性症要进行2-3次治疗。

按:

秩边透水道治疗前列腺炎、遗尿、尿道痛极效,秩边旁开2寸之夹秩边透水道治疗亦极效。

还有环跳治疗盆腔炎、痛经、便秘亦有效,而直肠、前列腺、子宫、阴道、尿道位置相近,同属盆腔脏器,可见腧穴主治有位置相近原则,不但相近部位的不同腧穴主治有共同之处,一个腧穴主治的不同病症也位置相近。

20号灵穴除痛点针法

位置:

肢体上的痛点

作用:

一次消灭痛点,预后时间长。

用针方法:

针刺痛点,一个方向捻针,发生滞针时将针拔出,可带出白色丝肉,痛消。

21号灵穴除痛经针法

位置:

承山穴

作用:

快速治疗痛经,预后时间长。

用针方法:

针双侧承山穴,刺入2寸,平补平泻,针感传向会阴,3分钟痛止。

再针一次,痊愈。

22号灵穴降压针法

位置:

素髎穴、印堂穴

作用:

快速降压

用针方法:

用毫针1寸半,在素髎穴向百会穴进针1寸,平补平泻捻针,再用毫针1寸半,在印堂穴向发际处平刺进针,平补平泻,检测患者的血压变化,不能降得太低,免得出现危险。

23号灵穴除湿针法

位置:

阴陵泉

作用:

快速解决阴囊潮湿。

用针方法:

在阴陵泉进针,平补平泻,3分钟出针。

24号灵穴鼻炎针法

位置:

下关穴

作用:

快速解决鼻炎问题

用针方法:

在患侧下关穴向鼻子方向进针5厘米,捻针留针,鼻痛止。

25号灵穴醒脑针法

位置:

神庭穴与印堂穴连线中点。

作用:

对癫狂症向下扎,抑郁症向上扎,小儿多动症有效。

用针方法:

用毫针在醒脑点上部2分处,向印堂穴方向进针2-3分,捻针留针。

-6-

26号灵穴开四关针法

位置:

双合谷穴,双太冲穴。

作用:

合谷属大肠经,属阳明,我们再看合谷所属的大肠经的属性,属金,即此穴为阳明燥金,以降为顺。

合谷位于上肢的末端,上举及天,居于天位,本穴又处于阳经。

其所禀者,天气之将也,从天气而下降于地。

太冲属肝经,属厥阴。

其所属肝经属木,即此穴为厥阴风木,以升为顺。

太冲位于下肢的末端,下踏于地,居于地位,本穴又处于阴经。

其所禀者,气之气也,从地气而上升于天。

观人体诸经,阳经下行,阴经上行,皆禀天气地气而或降或升循行于自然天地之中。

合谷之气在阳,禀天气自然下降;太冲之气在阴,禀地气自然上升。

这就是天地阴阳,是自然之道。

合于自然则长全,天地已经给了我们可以长全的物质基础了。

我们如果善加利用,岂不是可以呼吸于天地之间了嘛。

人身有左右,即阴阳之道路也。

厥阴居左,禀气之升;阳明居右,禀气之降。

四关正好适合了厥阴于阳明的升降属性。

主我们机体的左升右降。

各种痛症。

气不通则痛。

人身任何地方的气机不畅,开四关但是最佳的整体治疗方法。

《标幽赋》有句话:

“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就是说,这四个穴位把天地上下给畅通了,身体各种痛症自然有减轻,更别说手脚不利、关节风湿疼痛了,甚至于象癌性疼痛也都有很大的效果。

而且,对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目眩,四关清降血压,引相火下行而能产生卓越的止痛效果。

用针方法:

天气宜降,当补合谷,以促阳明阳气之降,以轻刺激,补法;地气宜升,当泻太冲,以提厥阴地气之升,以重刺激额,泻法。

27号灵穴祛瘤针法

位置:

合穴“所入为合”,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

合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

肺经合穴是:

尺泽,肾经合穴是:

阴谷,肝经合穴是:

曲泉;心经合穴是:

少海,脾经合穴是:

阴陵泉,心包经合穴是:

曲泽,大肠经合穴是:

曲池;膀胱经合穴是:

委中,胆经合穴是:

阳陵泉;小肠经合穴是:

小海;位经合穴是:

足三里;三焦经合穴是:

天井。

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又名“十二原”。

手三阴经、肺经、太渊,心经、神门,心包经、大陵,手三阳经、大肠经、合谷,小肠经、腕骨,三焦经、阳池,足三阴经、脾经、太白,

肾经、太溪,肝经、太冲,足三阳经、胃经、冲阳,膀胱经、京骨,胆经、丘墟顺经取穴。

作用:

点找对了,有效地祛除瘤子,成功率百分之九十。

-7-

用针方法:

祛瘤针法必须先开四关。

关键是在这些位置找到了明显的瘀络。

放血完,像气球放气一样,粉瘤消失。

耳朵附近肿瘤都在外踝附近下功夫,一般有些有形病变都到了瘀血程度,所以放血很好。

胃经的合穴,七分,扎了20分钟,再针7次痊愈。

下针的时候让病号自己摸一下瘤子,就平了。

用阳明经穴位。

右颈淋巴癌---左列缺穴和中渚穴,配外关、足临泣、尺泽。

右肩关节血肉瘤---取左后溪

命门处瘤子---双后溪阳陵泉

右额头血肿---取左梁丘、阳陵泉、行间

脑震荡---内踝关节---内踝关节下面,然后附近找反应点。

经脉,也有纬脉,纬脉相互联系,但不直接联系。

甲状腺肿,外关,列缺。

针太冲、丘墟、内关。

右腰肋部肌瘤---针阳陵泉。

最常用的穴位排位:

合谷、中渚、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扶突得气即可。

神经纤维瘤和多发性瘤难见效。

初次下针要快。

后期治疗下针宜慢。

虚则气至病所,实则回气于针下。

个性差效果差。

祛瘤针法的有效,不是全部跟针法有关。

不要轻易用,遇到有缘人才用,不要炫耀。

针时信其左,左手去触摸,揣摩,循经为原则,藏象学说不可忽略,气虚用合谷,神虚用神门,气血阴阳平衡合谷三阴交补气行气活血。

28号灵穴小周天开穴法

位置:

任督脉各6穴

作用:

小周天循环针灸开穴法,是按一天12时辰,配任督二脉上12个特定穴位,调节人体阴阳气血的一种治病方法。

适用于突发性危重病的救治。

临床上常用于心痹(各种心脏病)、中风(脑溢血、脑梗塞、脑血栓)、厥症(休克、昏迷)、急惊风(高热、惊厥)、癫(痴呆)、狂(狂躁)、痫(癫痫)虚脱等突发性危急重病。

用针方法:

小周天循环针灸开穴法,对虚寒性疾病可选用艾灸,对实热性疾病可选用针刺。

因为艾在五行属木,木生火,火能驱寒,故适用于虚寒性疾病;针在五行属金,金生水,水能克火,故适用于实热性疾病。

使用独针前必须凝神静气,用左手拇指按压穴位,候拇指腹下有轻微搏动时,右手持针刺入穴位,从容运针,根据四诊八纲和脏腑经络辩证结果,施行补泻手法。

患者呼气时进针为补,吸气时进针为泻。

吸气时拔针为补,呼气时拔针为泻。

欲补时令患者咳嗽进针、吸气

-8-

拔针;欲泻时令患者吸气进针、咳嗽拔针。

督脉气血运行方向是从下往上升,任脉气血运行方向是从上往下降。

针灸顺随着气血运行的方向为补,逆迎着气血运行的方向为泻。

男左捻转为补,右捻转为泻;女右捻转为补,左捻转为泻。

插为补,提为泻。

缓慢运针、长时留针为补,快速运针、短时留针为泻。

拔针时按闭针孔为补,摇大针空为泻。

小周天循环是指人体阴阳气血,在一日12时辰中昼夜循环、周流灌注、按时集中旺盛于任、督二脉中的某一个特定穴位上,逢时开穴针灸,以激发和振奋人体气血能量,调动人体升降功能,鼓舞正气、祛除邪气,达到治疗疾病和恢复健康的目的。

一、经络:

小周天循环针灸开穴法,是利用人体任脉和督脉二条经。

督脉统督人体一身之阳,象征天于昼。

任脉总领人体一身之阴,象征地与夜。

小周天循环针灸开穴法,是按照人体任督二脉之中的阴阳气血、在一天12时辰中,昼夜阴阳循环变化的自然规律,逢时只开一穴的治病方法。

二、穴位:

小周天循环针灸开穴法,是按照人体任督二脉的阴阳气血、在昼夜循环的规律,和一日12时辰中,

在任脉和督脉各六个特定穴位上,逢时只开一穴、只扎一针的治病方法。

子时(23.00-01.00时):

六阴极,卦象坤卦。

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任脉的会阴穴。

丑时(01.00-03.00时):

一阳升,卦象复卦。

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督脉的阳关穴。

寅时(03.00-05.00时):

二阳升,卦象临卦。

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督脉的脊中穴。

卯时(05.00-07.00时):

三阳升,卦象泰卦。

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督脉的神道穴。

辰时(07.00-09.00时):

四阳升,卦象大壮卦。

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督脉的大椎穴。

巳时(09.00-11.00时):

五阳升,卦象央卦。

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督脉的风府穴。

午时(11.00-13.00时):

六阳极,卦象乾卦。

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督脉的百会穴。

未时(13.00-15.00时):

一阴降,卦象后卦。

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任脉的承浆穴。

申时(15.00-17.00时):

二阴降,卦象遁卦。

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

-9-

在任脉的天突穴。

酉时(17.00-19.00时):

三阴降,卦象痞卦。

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任脉的膻中穴。

戍时(19.00-21.00时):

四阴降,卦象观卦。

人体气血周流灌注。

集中旺盛在任脉的中脘穴。

亥时(21.00-23.00时):

五阴降,卦象剥卦。

人体气血周流灌注、集中旺盛在任脉的关元穴。

丑时,在督脉的阳关穴开穴针灸治疗;

寅时,在督脉的脊中穴开穴针灸治疗;

卯时,在督脉的神道穴开穴针灸治疗;

辰时,在督脉的大椎穴开穴针灸治疗;

巳时,在督脉的风府穴开穴针灸治疗;

午时,在督脉的百会穴开穴针灸治疗;

未时,在任脉的承浆穴开穴针灸治疗;

申时,在任脉的天突穴开穴针灸治疗;

酉时,在任脉的膻中穴开穴针灸治疗;

戍时,在任脉的中脘穴开穴针灸治疗;

亥时,在任脉的关元穴开穴针灸治疗;

子时,在任脉的会阴穴开穴针灸治疗。

督脉:

》丑阳关》寅脊中》卯神道》辰大椎》巳风府》午百会》

任脉:

》未承浆》申天突》酉膻中》戍中脘》亥关元》子会阴》

29号灵穴大周天穴法

位置:

人体12经络的24个穴。

作用:

大周天循环是指人体阴阳气血,在一日12时辰中,循环灌注、周流全身,按时集中旺盛于十二经脉中的某一个特定穴位上,逢时开穴针灸,以激发和振奋人体经络气血能量,调动人体脏腑功能,鼓舞正气,祛除邪气,达到治疗疾病和恢复健康的目的。

适用于慢性疑难病的治疗。

临床上常用于瘫痪(偏瘊、截瘫、面瘫),痹症(风湿热、类风湿、通风),痿症(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阳痿)。

咳喘(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脘痛(各种胃病),臌胀(肝硬化腹水),水肿(肾病综合症、肾炎、肾衰竭),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高血压、低血压),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等各种慢性疑难病症。

用针方法:

大周天循环针灸开穴法,是按时开原穴配络穴的针灸方法。

治疗时必须根据四诊八纲和脏腑经络辩证,先开疾病所在脏腑经络的原穴,再按脏腑

-10-

表里配合络穴施用手法。

虚寒性疾病可选用艾灸;对实热性疾病可选用针刺。

因为艾在五行属木,木生火,火能驱寒,故适用于虚寒性疾病;针在五行属金,金生水,水能克火,故适用于实热性疾病。

患者呼气时进针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