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专题四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名题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073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一专题四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名题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四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名题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四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名题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四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名题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史必修一专题四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名题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专题四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名题4.docx

《历史必修一专题四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名题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一专题四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名题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一专题四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名题4.docx

历史必修一专题四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名题4

必修一专题四: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名题4)

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共0分)

1.(2011年3月湖南十校联考11题)某学者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体制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指出:

“在当代中国社会权力体系的结构方式上,必须要由各级公共权力中的常设最高决策领导权(简称决策权)和常设最高决策监督权(简称监督权)两权分立,相互分权制衡与合作,从而确保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的权力运行机制。

”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旧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残缺、民众参政素质低

B.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起步晚、底子差

C.西方民主宪政制度和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D.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2.(2011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模17题)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

“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2011年2月济南市调研24题)“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4.(2011年4月衡州市质检21题)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①新民主主义国家②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③社会主义国家④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2011年5月苏、锡、常、镇二模11题)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

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C.“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

D.“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6.(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6题)右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样。

图样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②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民族平等原则④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7.(2011年3月临沂市一模17题)下面是l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

人),新中国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

职务

党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l

3

29

l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8.(2011年江苏高考9题)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

“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9.(2011年5月南平市质检18题)1949年新政协后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党外人士3人;委员56人中,党外人士27人。

这体现新政府的特点是

A.多党合作、民主协商B.人民代表制度

C.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D.党外人士参政议政

10.(2011年4月江苏百校样本分析10题)“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

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1.(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12题)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目标得以实现的是()

①统一中国②建立民主共和国③实现了民族独立④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2.(2011年4月湘潭市二模18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

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之余,将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等分别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而全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则必须对选出的代表、委托的国家机关进行监督。

这体现了()

A.“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B.直接民主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民主代议制形式

13.(2011年1月河南安阳高三期末19题)《青藏高原》唱响全国: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呀拉锁,那可是青藏高原。

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①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③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4.(2011年西安八校联考33题)社会学家费孝通说:

“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而他们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代表性呀!

北平住着的就是这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试问英美哪一个议会能从普选中达到这样高度的代表性呢?

”据此,这些代表参加的会议是()

A.中华民国独立各省的第一次代表会议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

15.(2011年4月天津市和平区一模8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它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最主要区别是()

A.社会制度不同B.拥有的自治权不同

C.经济政策不同D.外交权利不同

16.(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9题)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7.(2011年4月北京朝阳区一模18题)“人民的解放”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基本主题之一,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这一主题的有()

①结束一百多年屈辱历史,实现了国家独立

②国内各民族平等,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④消灭了剥削制度,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2011年1月山东潍坊市质检11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9.(2011年4月天津市河北区一模7题)2009年春天的伦敦,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只悬挂着3个时钟,依次为“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开始于()

A.鸦片战争,中国被卷入现代化漩涡

B.中华民国成立,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命运第一次转折

C.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

20.(2011年4月南通市调研8题)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

“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

”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21.(2011年东北三校联考33题)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2.(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17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原因在于()

①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②双方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

③各民主党派已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④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7题)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

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

1787年颁布

1870年颁布

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

国会制定

国民议会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

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B.制定机构C.特点D.评价

24.(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3题)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依法治国的方略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5.(2011年3月湖南高三十二校联考12题)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

“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

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

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

A.①③B.①②④C.②④D.③④

26.(2011年1月河南郑州高三质检24题)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权利主体不同B.社会制度不同

C.权利范围不同D.历史影响不同

27.(2011年5月濮阳市二模31题)某绅士说:

“当我把选举和旧日国民党统治之下的选举比较之后,我发现我们的选举绝对诚实、自由、平等,绝没有旧日的贿赂、强迫、暴行等现象。

”材料反映的史实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政治B.团结起一切抗日的民主进步力量

C.壮大了中华苏维埃人民民主政权D.有利于抗战后的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

28.(2011年3月吉安市一模29题)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谐音,戏称为“围脖”。

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0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

有人说:

“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29.(2011年5月徐州市三模9题)《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

”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

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

30.(2011年5月南通市三模11题)毛泽东在195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

这是指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广大农民无偿获得土地的愿望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起公有制

31.(2011年1月常德市质检22题)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

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②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③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④有利于各民族的平等和民族团结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2.(2011年4月盐城市二模9题)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

“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墙,增加民族纠纷。

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

33.(2011年4月天津市河东区一模8题)1954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

由此可以看出1954年以后()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D.政协是全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4.(2011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14题)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A.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B.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D.独立自主,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35.(2011年4月海口调研21题)“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36.(2011年3月江苏四市一模9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的原因在于()

①无产阶级政党可以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

②双方有长期团结合作的历史

③各民主党派已成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党派

④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对共产党的监督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7.(2011年5月北京海淀区二模17题)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

下列关于中国宪政建设的表述,准确的一组是()

①《钦定宪法大纲》仿效日本近代宪法②《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精神

③《共同纲领》具备国家根本大法性质④1954年宪法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8.(2011年5月鞍山市二模30题)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9.(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13题)周恩来总理说: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主要是讲中国共产党跟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

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

……”材料中“客观的历史发展”是指()

A.新民主主义革命B.新中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改革开放

40.(2011年1月江门市高三调研10题)张建国是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下列关于他经历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1954年,张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58年,张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炼钢铁

C.1976年,张建国参加全国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D.1984年,张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41.(2011年5月北京丰台区二模18题)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表明

A.西藏成立了人民自己的政府

B.西藏成为新中国大家庭的一员

C.落实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D.人民得到普选权利

42.(2011年1月南通市一模12题)下列各项中,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主题有联系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43.(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7题)山东某地进行“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用对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的形式进行了宣传。

下列语句不可能出现在手机信息中的是()

A.共同团结奋斗                     B.共同繁荣发展

C.民族平等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4.(2011年1月辽宁丹东四校协作体高三联考18题)三大改造后,民主党派成为参政党是因为①民主党派成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②民

主党派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③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④

民主党派人数多,有影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0分)

45.(2011年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统考34题)(20分)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JamesMadison

(1)结合所学,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对政府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的。

(6分)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2)以下图片是历史的见证。

参照示例,在图2和图3中任选一幅,配写解说词。

(4分)

陕甘宁边区政府礼堂旧址1945年8月毛泽东到达重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示例图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团结了社会各阶层,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

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

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3)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3分)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

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

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

1。

(4)依据材料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

(3分)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

(4分)

 

必修一专题四: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每课名题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

只有建立起来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的权力运行机制,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故D符合题意。

2.C      

解析:

本题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

根据题干信息:

根据题干“1940年”和“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分析,应是指新中国的成立,选项中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是C项,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A项在1924年提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此时无产阶级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项在1940年抗日根据地中提出的政权形式,同样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D项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确认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承认现有的五种经济成分等,表明中国已经完成反帝反封建人物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C      

解析: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最能体现“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支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一材料信息。

4.C      

解析:

共同纲领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故排除含③选项。

5.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新政协的理解。

题干中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应指1949年召开新中国成立前的筹备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在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的标志是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