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绿色矿山申报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7053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绿色矿山申报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煤矿绿色矿山申报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煤矿绿色矿山申报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煤矿绿色矿山申报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煤矿绿色矿山申报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绿色矿山申报书.docx

《煤矿绿色矿山申报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绿色矿山申报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绿色矿山申报书.docx

煤矿绿色矿山申报书

附件1

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申报书

 

申报矿山名称:

×××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煤矿

法定代表人(签字):

(申报矿山企业盖章)

国土资源部制

2012年6月10日

1、申报矿山基本信息表

申报矿山名称

×××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煤矿

所属企业名称

×××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

国企

成立时间

2005年1月

地理位置

×××省×××市×××县

矿区面积

××km2

矿山职工数

××人

采矿许可证

有效期

自×年×月至

×年×月

开采矿种

开采方式

地下开采

保有资源储量

×亿吨

开采规模

大型

采选工艺设备

采煤工艺—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胶带运输机

洗选工艺—重介洗选设备—浅槽、重介质旋流器

综合利用情况

采区回采率平均达到80.4%,矿井水利用率达100%。

矿业权

有偿处置情况

已经有偿处置

矿山地质环境

恢复治理情况

××煤矿井田内共实施治理面积16万亩,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植被盖度达到了83%以上。

土地复垦情况

沉陷区已全部复垦、修复

联系人

×××

E-mail

××@

电话

传真

手机

邮编

通讯地址

×××省×××市×××县××镇

2、审核意见

矿山所在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归口中央企业的审核意见

(盖章)

年月日

注:

此表适用于归口中央企业管理的矿山企业

 

3、矿山概况

××煤矿是×××煤炭集团公司下属的一座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地处××省××县境内××镇南端的××河畔,拥有井田面积××平方公里,煤炭地质储量××亿吨,可采储量××亿吨。

井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倾角平缓,赋存稳定,具有埋藏浅,易开采的优势。

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煤炭品种为中高发热量的不粘煤和长焰煤,主采煤层煤质优良,具有特低灰、特低硫和低磷、热稳定好的特点,是良好的动力、气化、化工和民用煤。

市场定位为“×××环保煤”。

××煤矿始建于19××年10月,原设计年生产能力××万吨,分两期完成。

一期平峒工程设计年产××万吨,完成投资9.46亿元,1××年元月6日投产。

截止2011年底××煤矿已累计生产原煤××亿吨,全员工效××吨/工,直接工效××吨/工,矿井最高日产××吨,原煤生产效率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

(一)交通位置:

××煤矿地处×××矿区中部,工业场地位于××省××县境内××镇南端的××河东侧。

地理坐标为东径×°×'×?

~×°×'×?

,北纬×°×'×?

~×°×'×?

,行政区划隶属××县××镇管辖。

××煤矿交通便利,南经店塔至××县城约62km,北距××市约120km。

××~××干线公路从矿区西边通过。

矿区内已经建成的××~××铁路、××~××铁路,与××车站沟通,形成南北通道,铁路向北可达××、××,向南经××、××可达××,向西经××一××铁路与山西路网相沟通,可直达黄骅港。

(二)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本井田位于××××高原的东南部与黄土高原北缘,××沙漠的东南缘。

××井田位于矿区中部,井田内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标高一般在+1180~+1220m之间,最高标高+1318.45m,最低标高在××河谷(+1057.5m),相对高差约260m。

2、水系

××河与悖牛川分别为井田的东、西为界,以井田中部的柠条梁为分水岭。

井田内较大的支沟西部有××、××、××,均流入××河;东部有××、××等,均流入××川。

根据资料,××河历年最大流量为9760m3/s,最小流量仅为0.017~0.44m3/s,平均为7.4m3/s;年平均含沙量为113.8kg/m3。

每年3~9月为丰水期,7、8月份雨量集中,往往出现山洪,其他时期为枯水期。

××××川历年最大流量为4850km3/s,最小流量仅为0.003m3/s,平均为3.967m3/s;年平均含沙量为171.7kg/m3。

3、气象

本区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干旱寒冷,夏季干燥炎热,昼夜温差悬殊。

年平均气温8.5℃。

年平均降雨量436.7mm,雨季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蒸发量为1199.2mm。

秋未、冬春盛行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2m/s。

(三)资源赋存条件

井田内地层近似水平,地层平缓,为一倾向南西的单斜,煤层倾角1-3o,埋藏浅(地表至2-2煤层底板垂深为120m左右),1-2煤和2-2煤煤层结构简单,顶底板岩性好,煤层厚度大且稳定。

主采煤层3层,分别是1-2煤、2-2煤与5-2煤,其中5-2煤全井田可采,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6.45m、4.22m、5.6m。

本井田各主采煤层顶底板岩性较好,顶板为粉砂岩或细粒砂岩,属Ⅱ类中等稳定顶板,底板多为粉砂岩、泥岩,属稳定型底板。

水文地质为中等类型,为低瓦斯矿井,煤尘具有强爆炸性,各煤层均为易自燃煤层,无地温、地热危害。

(四)矿山开发利用现状

井田内可采煤层共9层,分别为1-2上、1-2、2-2、2-2上、3-2、4-2、4-3、4-4、5-2煤层。

主采煤层为3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2煤、2-2煤和5-2煤。

根据煤层赋存特点,以2-2煤为界将各可采煤层依其间距划分为上、下两组,2-2煤及以上煤层为上组煤,以下各煤层为下组煤,目前上组煤与下组煤同时开采。

根据全井田煤层赋存特点及构造形态,将1-2煤层划分2个盘区,2-2煤层划分6个盘区,5-2煤层划分4个盘区,采用大巷条带式或盘区式开采。

目前1-2煤层只剩余一个综采工作面正在回采,2-2煤剩余三个工作面即将回采,即上组煤已进入尾采阶段。

下组煤主采煤层5-2煤首采工作面已于2011年10月1日正式投产,目前5-2煤为××井田主采煤层。

综采面采用走向长壁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边角块段采用旺格维利采煤方法,由连续采煤机及其配套设备完成长壁工作面煤巷双巷快速掘进和边角煤旺采。

现井田内共安排两个综采队和两个连采队分别进行回采和掘进,截止2011年底共计生产原煤1.407亿吨,井田剩余可采储量5.5亿吨。

采区回采率达到80.4%,综采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5%以上,高于国家规定标准,在国内煤炭企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五)土地利用现状

××井田属于××地区北部风沙草滩防风固沙牧林农区的××河流域煤田城郊型农业区。

为半干旱气候,地貌以风沙滩地为主,除在河流阶地和滩地有较好的土壤条件和丰富的地下水,大部分地区地表为风积沙。

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分布于悖牛川、××河干流及支流的河流阶地和悖牛川与××河之间的黄土梁、沟谷坡面,面积为12.76km2。

林地面积最大,分布集中,为灌林地,分布于风沙地貌区的固定沙丘(地),植被种类以沙蒿和沙柳等沙生植被为主,有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面积为76.95km2。

牧草地为天然草地,面积44.5km2,分布于风沙地貌的流动沙丘(地)和半流动、半固定沙丘(地)及部分黄土谷坡,植被种类以沙蒿、沙柳等沙生灌丛和白羊草草丛为主。

居民点及工业广场用地面积较大,主要分布于××河干流两侧,在北部的杨家壕至斯令渠一带也有零星分布,以煤矿的工业广场和采矿点为主,面积8.4km2。

交通用地面积小,包括铁路和公路,面积仅0.55km2。

铁路近南北向分布于××河的东岸,长度约10km,面积仅0.10km2;公路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北部,长度约90km,面积为0.45km2。

水域面积小,包括河流水面和滩涂,面积仅5.22km2,集中分布于××河干流、××川干流及支流切概沟流域。

近几年来,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在地表沉陷区种植樟子松、油松、沙棘等灌木来丰富地表植被,并在井田内的东、西山栽植大规格常绿乔木与阔叶灌木混交林,配套中水(处理后的××矿井水)灌溉系统进行综合治理,使地表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3%提高到现在的83%。

(六)矿山基础设施条件

1、交通运输条件

井田内交通便利,经本区东界的有××~××~××二级公路,向北112km至××市,向南62km达××县。

××县向南有××二级公路与××公路连通。

矿区北到包头,东经山西、河北达沿海港口黄骅港的集团内部的运煤专用铁路(包神、神朔铁路),矿区煤炭可运达全国和世界各地。

2、生活设施条件

××中心生活矿区主要由××生活区和××生活区两部分组成,区内生活设施完善,建有学校5所,大型医院4所,中心区休闲广场2个以及购物超市4个。

公司每年有计划的为员工建设单身公寓以及家属楼,有效的缓解了住房紧张问题,生活区生活、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员工提供了高质量的生活保障。

3、电源条件

××矿区电网经多年建设、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以××××电厂、××电塔电厂等以及××220kV变电站、××220kV变电站(均属地方管理)为电源,以110kV输变电系统为主干线,35kV送变电系统为结点,10kV为配电枝线的较完善的电网。

该区域内主要变电所为××110kV区域变电所,为××煤矿的供电电源。

4、水源条件

××煤矿主要生活水源由××煤炭集团××水源地和××水源地统一供水,××水源地位于××煤矿井田北部约25km处,××水源地位于××煤矿井田西北边界。

××水源地可开采量3.74×104m3/d;××水源地可开采量1.16×104m3/d,总供水能力约4.9×104m3/d,可满足煤矿生产生活供水需求。

生产用水来自井下采空区净化后的清水。

5、煤炭资源条件

全井田煤炭地质储量××亿吨,可采储量××亿吨。

井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倾角平缓,赋存稳定,结构简单,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简单,煤层顶底板岩性稳定,具有埋藏浅,易开采的优势。

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煤尘具有强爆炸性,各煤层均为易自燃煤层。

无地温、地热危害。

煤炭品种为中高发热量的不粘煤和长焰煤,主采煤层煤质优良,具有特低灰、特低硫和低磷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好的特点,是良好的动力、气化、化工和民用煤。

6、综合评价

××煤矿地理位置优越,外部运输便利,经济社会条件好,水电条件充足可靠,外部依托条件优越,同时××煤矿已经在煤炭综合机械化技术,劳动生产率、安全生产技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尤其是生态恢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成为一个资金势力雄厚、设备设施完善、人才储备充足、技术先进、经济效益优良的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是××公司的骨干及样板矿井,对西北地区煤矿能源基地建设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4、矿山基础与条件

(1)依法办矿方面

××煤矿严格遵守《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合法经营,“六证”齐全(采矿许可证、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营业执照),按照国家规定定期进行证件审批,保证合法有效开采。

“六证”相关内容见表1:

表1××煤矿“六证”信息表

证件名称

证号

有效期

采矿许可证

安全

生产许可证

煤炭

生产许可证

营业执照

矿长资格证

矿长

安全资格证

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和规定,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格认真执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市总体发展规划,采矿权已经进行了有偿处置,煤矿开建以来未受到行政处罚,未发生严重违法事件。

(2)规范管理方面

××煤矿具有完善的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人才培训、信息化建设、质量提升以及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矿山管理科学、规范。

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和《环评报告》的要求组织生产。

1、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环保矿区

矿井规划设计中,坚持最大可能提高煤炭回采率,降低环境污染。

例如增加工作面推进长度和走向长度、边角煤布置旺采工作面等措施来提高煤炭回采率;井下污水直排采空区、矸石不升井的措施降低回采期间污染物排放量,有效保护环境。

针对以上做法矿内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及措施来规范、指导,编制完成《××煤矿关于提高煤炭回采率的指导意见》,并于2007年委托相关单位编制完成了《××煤矿生产规模变更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10年编制完成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煤炭分公司××煤矿变更生产规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实施人才工程,强化队伍建设,保持矿井持续发展活力

在人才工程建设方面:

为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构建中层、专业技术型和储备人才库,制定了《××煤矿人才选拔及储备管理办法》。

完善了干部轮岗机制和员工培养机制,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使员工培养方法更趋合理、有效。

并对新分员工分期分岗进行管理,创新了高危人群划分管理办法,开展相马机制,相关岗位公开竞聘选人,激活了用人机制。

在队伍建设方面:

积极开展以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的综合素质培训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如脱产培训、师带徒培训、班前会培训、业余自学、技术比武等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建矿至今,累计先后接收大中专毕业生330人。

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4人,本科学历197人,大专学历224人;××煤矿现有高级技师8人,技师33人,高级工120人;拥有中级技术职称29人,高级技术职称5人。

3、以信息化为抓手,建设新型安全数字化矿山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和生产环节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切实改善煤矿的安全生产环境,力争实现“无人则安”和“零事故生产”。

使井下用工减到最少,人员风险降到最低,信息反馈时间缩到最短。

利用千兆以太网和光纤数字信息传输网络,建立集成本质安全管理、生产管理、EAM资产管理、OA办公自动化、全面预算等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平台。

实现了高度数字化,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4、全面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

完善了《××煤矿综连采工作面质量标准化考核标准》,并在生产中,结合规章制度运行情况及安全生产实际,对相关制度进行修订完善。

严格落实考核,成立了质量标准化达标领导小组,制定了主要的职责,进行对各区队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工作全面考核。

推行综合治理,实现动态达标,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与一通三防、顶板管理、机电设备管理、文明卫生等专项整治结合起来,做到月月有计划,月月促提升。

5、强化管理责任,狠抓措施落实,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生命无价、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严抓现场安全管理,狠抓“三违”,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强了安监队伍建设,强化责任追究,有效防止了安监工作流于形式,避免了工作不负责任和失职。

突出重点,加大“一通三防”系统整治、辅助运输管理体制完善等工作。

加强员工安全素质的培养,坚持“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制度;开展隐患大排查,对查出的各类问题全过程落实整改,彻底消除、减少和控制各类不安全隐患,全面实现分级闭环管理。

严格落实安全投入及保障,每年根据矿井实际需要,分批次上报安全技术措施专项资金计划,并加大资金落实监管,确保安全投入到位,全矿安全运营良好。

并于2011年委托北京安信兴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完成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煤矿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3)综合利用方面

1、资源利用

××煤矿不断改进开采方式,优化开采工艺,努力提高回采率,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改变传统矿井布置方式,采用无盘区大巷布置方案,在矿井大巷两侧直接布置工作面,既简化系统,减少了盘区巷道煤柱及盘区间保护煤柱等损失,同时又减少了盘区开拓工程量,提高回采率约5个百分点。

在不规则块段布置刀把形综采工作面,相比旺采可提高40个百分点。

推广加长、大采高、一次采全高重型工作面,使综采工作面推进长度最长达5890m,工作面长度最大达到350.5m,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5%以上,采区回采率达到80.4%以上。

2、废物利用

矸石利用:

××煤矿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2011年累计产生矸石88万吨,其中洗矸70万吨,大矸18万吨。

大矸已全部充填井下采空区,洗选矸中有35万吨供给××热电厂进行辅助发电,其余35万吨运往矸石场进行地表充填,表层恢复植被,矸石利用率达到85%。

材料利用:

对各种废旧设备、零部件及齿轮油、润滑油等进行二次回收、加工,复用于井下生产,每年可节省材料开支50多万元。

污水利用:

将采空区矸石作为过滤、净化污水的载体,将井下污水直接注入采空区进行净化处理,经采空区净化后达到生产复用水标准,一部分由加压泵房及管路输送至井下各用水点使用,另一部分通过2#平硐管路自流至地面供工业广场的生产、绿化使用,废水利用率达100%。

余热利用:

为了节省燃煤,实现节能环保,××矿采用吸收式换热乏汽余热利用技术,利用电厂余热向××煤矿厂区洗浴用热及冬季供暖,整个采暖季回收乏汽余热120万GJ,消耗采暖抽汽90万GJ,每年节省供热开支约80多万元。

(4)技术创新方面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坚持走科技含量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煤炭工业发展道路。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增强全员创新创效意识,建立健全科技创效管理机制,畅通科技创新工作渠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制定完善各种科技创新奖罚制度,将技术创新工作纳入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中,加强技术创新工作的考核,通过大成果大奖励、小成果小奖励、专利署名个人优先、重要发明以发明人的名字命名等多元化创新激励措施,充分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创新激情和活力。

1、优化矿井系统

采用平硐、小倾角斜井综合开拓方式,取消了传统矿井的井底车场和轨道线路,减少了井底车场岩巷工程量,减少了辅助运输环节,实现了从井上到工作面不间断辅助运输,系统简单,工程量少,建井速度快,投资少,见效快。

辅助运输胶轮化,实现了材料、设备和人员的快速运输,满足了超大工作面大型设备的运输要求,为快速掘进、快速搬家倒面创造了条件。

解决了辅助运输对矿井大幅度增产的制约问题,大大提高了矿井生产效率。

实践证明,矿井辅助运输是大型矿井产能提升的瓶颈,而无轨胶轮辅助运输却可以解决这一瓶颈,实现了减人提效,是建设千万吨矿井的根本保证,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矿井生产能力,也降低了矿井投资。

首创辅巷多通道快速搬家倒面工艺,综采设备回撤、搬迁、调试、安装并达到生产条件仅需要5~8天,比传统工艺缩短工期近1个月。

工作面搬家每减少1天,就多增加数百万元的经济效益。

实现了搬家倒面不停产和少减产。

2、采空区净化水综合循环利用

首先发明了井下水采空区过滤净化复用技术,将地面及井下的污水处理和清水使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行成了一套完整的矿井水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系统,实现了井下污水零排放和水资源循环复用,可每天向外减少排污5760m3左右,每年向外排放的COD量减少81.6t,直接经济效益约1019万元。

3、地面箱变10KV直接入井进入综采面供电

地面箱式移动变电站经钻孔直供的方式,将多级供电简化为直接供电,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了供电距离,有效地降低了电压降,满足了千万吨综采工作面用电负荷大、供电距离长等要求,提高了井下用电的可靠性。

4、综采面强制放顶超深孔爆破技术

对于上覆基层强度大、完整性好的工作面,初采前采用强制放顶超深孔爆破技术,完全消除了工作面初次来压时飓风伤人和损坏设备事故,达到了预防灾害、保证安全的目的。

5、超长工作面技术

将工作面推进长度增加到4000-6000米,工作面长度增加到220-350米,简化了生产系统,提高了生产规模化、集中化程度,减少了劳动定员和搬家倒面次数,为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高回采率技术

××煤矿最大工作面平均煤层厚度6.9m,工作面配套7m大采高液压支架;提高了采面回采率;在顺槽增设移变列车轨道巷,缩短了煤柱,并在特殊地质条件和不规则区域布置刀把面,极大的提高了采区煤炭回收率。

7、数字化矿井建设

运输系统自动化监控及无人值守:

1)主运系统增设工业摄像机实时监测,取消固定岗位,设置巡视工;

2)通过贝克皮带保护实现调度室和皮带沿线通话功能;

3)掘进胶带机,通过调度室上位机实现连采后配套胶带机的启停控制,数据监测,取消固定岗位,设置巡视工。

自动排水系统:

1)通过程序及水位高低控制,中央泵房和盘区水泵房实现全自动化的排水功能;

2)大巷和顺槽中转水仓,增加智能排水开关及监控分站,上位机增设自动排水系统服务器和工控机,实现顺槽和大巷中转水仓的自动化排水系统;

3)沿线4KW水泵,实现就地水位传感器控制的自动开停功能。

井下自动洗车:

1)在井下合适位置建立自动洗车点;

2)在自动洗车点安装传感器开关、高压喷头等设备,能实现全断面自动高压水冲洗。

井下3G通信网络应用:

通信系统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煤矿实现了首个井下应用3G网络系统,配备3G手机300部,可进行井下视频通话。

加上600余部固话和452部小灵通,实现了井下通讯无盲区。

全矿各种光缆长达70Km,通讯电缆长达151Km。

通过有线、无线两种通讯方式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双保险。

8、创新成果及专利

2010年以来,矿内共收集科技创新成果600余项,其中技术创新成果80项,小改小革450项,管理创新项目90项,论文30余篇。

申请专利28项。

(5)节能减排方面

矿井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使用太阳能浴水系统、节能产品、环保设备。

目前矿井“三废一噪”指标均达国家标准,井下建立排矸巷实现矸石不升井,沿煤层布置巷道少掘或不掘岩巷等措施,有效降低山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使得固废利用率达到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

1、节能方面

1)地面箱式移动变电站的应用在满足工作面用电需求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了电网损失,根据××煤矿现有生产布置,至少节约电缆15Km,节省电费15万元/年。

2)大力推广使用变频技术,利用高新技术实现节能降耗。

将变频技术广泛应用于胶带机、供水加压泵、采煤机、刮板运输机,连采机、梭车等设备。

仅以5-2煤加压泵房为例,使用变频技术后,电机频率能根据水量及水压自动调节,电机转速降低使能耗降低,实现了恒压供水,以平均节能30%计算,日平均节省电量1332度,全年节电约49万度,节约电费约25.5万元。

3)井下损坏的设备、液压油等废旧物品及时回收、加工后在二次使用,每年可节约材料成本约100万元。

2、减排方面

1)将井下产生的矸石,用于井下旧巷、老巷充填,每年可消化矸石达到18万吨,可节约地面矸石处理及运输费用约120万元。

2)井下污水采取直接注入采空区的方式,每天可减少污水排放量4968m3,减少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1.6t,每年节约各项污水处理费用268万元。

3)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低污染防爆车,有效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4)矿井风井主扇,均选用了技术性能先进、噪声低的轴流式风机,在扩散塔前侧装设消声器。

胶带输送机、破碎机、泵站、局扇风机等驱动部位、胶带机转载点安设隔音罩,底部设置减振装置,减少了噪音排放。

5)输煤栈桥全线封闭,胶带输送机沿线安装喷雾洒水和除尘装置,转载点安装封闭罩,实施封闭控尘。

原煤经胶带输送机运输出井后,进入全封闭输煤栈桥,经原煤仓缓冲后,直达洗煤车间,装车后采用封尘剂进行封闭,降低了煤尘污染。

(6)环境保护方面

在矿井建设中,认真贯彻执行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治理同步的方针,落实了“三同时”制度,严格按照“三废一噪”处理规范和标准进行生产运作。

公司建立了专职、专业、全方位的管理机构,成立了环保管理处,矿内专门成立了以矿长为首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矿井的环保工作。

并从吨煤成本中提取0.45元环保资金,专门用于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

1、“三废一噪”处理

××煤矿井下用水均使用采空区过滤技术,实现了井下生产用水循环利用。

目前建成了12000立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