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6954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35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docx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docx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1.水到哪里去了

2.水沸腾了

3.水结冰了

4.冰融化了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6.加快溶解

7.混合与分离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空气

1.感受空气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3.压缩空气

4.空气有质量吗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6.我们来做“热气球”

7.风的成因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认识气温计

3.测量气温

4.测量降水量

5.观测风

6.观察云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课题

水到哪里去了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科学探索:

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点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点

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

学生猜测回答

单刀直入,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一、探究1

1、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

(展示图片)

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

教师点拨: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教师小结

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展示示意图)

4、活动体验

(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

①手心向下,手背向上

②对一只手吹气

③甩动一只手

(2)活动手册

活动

体验

探究

手心向下,手背向上

对一只手吹气

甩动一只手

……

(3)教师小结: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

②液体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二、探索2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教师点拨:

①水洼的水会变干涸

②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

③晾干衣服

④吹干湿发

……

三、探索3:

模拟实验

1、导入

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工具与材料

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

3、实验

(1)

(1)实验过程

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⑤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2)注意事项

①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

②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

(3)研讨1

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

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现象

怎么解释

依据

封口水杯

开口水杯

教师点拨:

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

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4、实验

(2)

(1)实验过程

①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

②放置一段时间

③观察盒中变化

(2)研讨2

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

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

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教师点拨:

在透明塑料盒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编成的。

5、研讨3

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教师点拨:

相同点:

无色、无味、透明

不同点:

水是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水只有沸腾才能蒸发。

()

2、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

()

3、湿手变干、衣服晾干的缘由是水变成水蒸气跑了。

()

4、水蒸汽和水一样无色、无味、透明、看得见、摸得着。

()

5、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它们蒸发的快慢也一定相同。

()

6、水蒸气是水的一种形态,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

(二)问答题

1、怎样让衣服干得快些?

2、干手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快水分蒸发?

教师点拨:

1、①把衣服展开

②放在阳光下

③挂在通风的地方

2、①提高液体温度

②加快空气流动

五、拓展提高:

动脑筋,想一想

为什么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会感觉冷?

人吹电风扇时,为何会感到凉快?

教师点拨:

蒸发的过程会吸收热量

六、作业布置

业余时间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

怎样减少蒸发?

学生试着去解释交流:

跑到空气里去了。

学生回答:

水蒸气

 

学生依次做活动,并认真体验

 

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交流

 

学生回忆、交流

 

学生准备工具材料

 

学生按步骤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

加快蒸发速度,缩短实验时间

学生回答:

防止水蒸气外逃,更好地进行对照实验

 

学生研讨交流,填写活动手册

 

学生实验并观察

 

学生研讨交流,填写活动手册

 

学生研讨交流,填写活动手册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课后完成

 

 

初步让学生了解水蒸发是怎么回事

 

通过体验活动,了解影响蒸发的因素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现象的品质

 

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检测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了解蒸发吸热的特点

 

培养动手查阅、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蒸气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水蒸发后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同时又知道水蒸气和水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但水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

在活动体验中,研讨水蒸发特点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了我们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的科学态度。

总结课堂

板书

 

蒸发

水水蒸气

(液体)吸热(气体)

板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2《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课题

水沸腾了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

3、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条件

4、辨别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科学探索

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观察水沸腾现象,探索其特点、形成的条件以及与蒸发的异同

科学态度

1、认识到正确使用试验设备的重要性

2、培养严谨实验态度

重点

1、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

3、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条件

4、辨别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难点

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观察水沸腾现象,探索其特点、形成的条件以及与蒸发的异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同学们,大家一定见过热气腾腾的饭锅吧。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里面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引发思索,进入学习角色

讲授新课

一、探索1:

怎么测量水温

1、承接聚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教师点拨:

水温很高,水会沸腾,热气腾腾,……

2、怎么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教师指导: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实战演练

下列测量水温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

说明理由。

教师点拨:

A.温度计下端碰到容器底部

B.温度计碰到容器壁

D.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未持平

C.正确

二、探索2:

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模拟实验

(1)工具与材料:

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和水、漏斗、秒表、塑料袋、试管夹、火柴

(2)实验装置

依次按照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的顺序安装好实验装置

(3)酒精灯的结构

常见酒精灯一般由灯体、灯芯、灯帽和酒精四大部分所组成。

(展示结构示意图)

(4)酒精灯的火焰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常使用外焰加热物体。

(展示结构示意图)

(5)酒精灯的使用

①检查酒精灯是否能正常使用

正常使用的酒精灯要求:

◆酒精灯灯体无破损;

◆酒精灯内酒精量不少于四分之一且不高于三分之二;

◆灯芯应浸润酒精且不宜太短,一般高出灯体0.3~0.5cm。

若灯芯顶端不平或焦掉则用剪刀剪平。

②点燃酒精灯

◆取下酒精灯灯帽,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灯芯

◆绝对禁止用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

③酒精灯的加热

◆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常使用外焰进行加热。

◆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是应注意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预热方法是将试管在灯焰上缓慢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

④酒精灯的熄灭

◆酒精灯使用完后用灯帽盖住熄灭,禁止用嘴去

吹灭。

◆熄灭酒精灯后应再提一下灯帽,方便下次使用时打开。

(6)实战演练

仔细观察,对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哪些?

为什么?

教师点拨:

使用正确的是①③,②错在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④错在用嘴吹灭酒精灯

(7)实验操作与要求

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②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③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④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8)温馨提示

此实验主要观察水沸腾前后发生的变化:

一听:

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

二看:

水沸腾前后温度和气泡的变化

三记:

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秒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秒

四画:

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2、填写活动手册

(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

水在沸腾前

水在沸腾时

气泡

温度

声音

教师点拨:

水在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温度逐渐升高,声音较大;水在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温度保持变,声音小。

(2)实战演练

猜猜气泡出现的时间

(3)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

 

时间

0

1

2

3

4

5

6

温度

教师总结:

水加热时温度一直上升,但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4)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展示图像)

 

3、活动结论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的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拓展:

温度计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4、讨论

(1)如果停止对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教师提示:

水的沸腾要继续吸热。

(2)液体沸腾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教师提示:

二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塑料袋发生怎样变化?

教师提示:

水在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探索3:

比较蒸发和沸腾异同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液温变化

教师适当点拨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2、水的沸点是100℃。

()

3、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是液态变为气态,都吸热。

()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小。

()

5、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泡就是水蒸气。

()

6、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

(二)问答题

想一想:

小试管中的水能沸腾吗?

教师点拨:

当大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小试管中的水虽能达到沸点,却不能继续通过大试管中的水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五、拓展提高:

几种液体的沸点

六、作业布置:

魔术揭秘

我们常常在一些魔术表演或是街头巷尾的江湖艺人中看到“油锅取物”这个表演。

锅里的油冒着热气沸腾着,这么烫的油,手不会烫伤吗?

请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本课有关知识解释原因。

学生或说或画,互相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演练

 

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学生按老师指导进行组装

学生认真听

 

学生认真听

 

学生认真听

 

学生演练

 

学生按要求实验

 

学生观察填写各项活动体验记录

 

学生演练:

第一个是水沸腾前,第二是是沸腾时

 

学生继续填写活动手册

 

学生在图像上画出不同时间的温度点,用线平滑连接

 

学生认真听

 

学生回答:

水会停止沸腾

 

学生回答:

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学生回答:

塑料袋会膨胀起来

 

学生回答:

体积变大

 

学生探究研讨并填写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认真阅读

 

培养学生先对现象进行猜测,为下步的验证做准备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巩固温度计的使用要领

 

 

学生会安装实验设备

 

了解酒精灯的结构、火焰结构以及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巩固酒精灯使用方法

 

学生做给水加热实验,观察沸腾现象,探究水沸腾特点

 

巩固沸腾特点

 

了解水加热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学生认识了解温度变化曲线图

 

了解沸腾、沸点的科学概念

 

通过讨论,了解沸腾的条件等

 

了解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检测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了解不同液体的沸点,拓宽学生知识面

 

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兴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掌握了正确测量水温的方法和怎样正确使用酒精灯,知道沸腾和蒸发一样都是水的汽化现象,了解沸腾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知道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比较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培养了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结课堂

板书

温度计、酒精灯使用

沸腾

水沸腾了给水加热

沸点

蒸发和沸腾区别

 

板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课题

水结冰了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水在0℃结冰

2、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

3、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

4、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科学探索

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水结冰过程发生的变化。

2、辨别水和冰的异同点

3、查阅资料,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科学态度

1、认识冰对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比较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重点

1、水在0℃结冰

2、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变化

3、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

4、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难点

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水结冰过程发生的变化。

2、辨别水和冰的异同点

3、查阅资料,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水,在常温下会蒸发;如果温度升高,在蒸发的同时,达到一定温度还会沸腾。

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教师小结:

水会结冰,例如冬天房檐下的冰、冬天水面的冰等。

(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

单刀直入,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探索1:

你见过冰吗?

你见过冰吗?

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点拨:

①冰瀑

②冰川

③漂浮的冰块

④枝条上的冰

……

(展示图片)

二、探索2:

活动体验

1、导入

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水结冰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模拟实验

(1)工具与材料:

橡皮筋、烧杯、试管、食盐、碎冰、温度计

(2)实验操作

①在一支试管中加人约四分之一的清水,温度计固定在橡皮塞上插入试管,测出水温,并在水面处用橡皮筋做好标记

②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

③往容器里加入食盐,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

④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高度

(3)注意事项

①正确使用温度计,注意轻拿轻放,不要碰到试管壁

②及时做好实验记录,特别是观察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③维护课堂纪律,实验时轻声交流

(4)疑难解答

碎冰中为什么要加盐?

 

教师点拨:

一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过程称为溶解。

(5)实验观察,填写活动手册

温度

其他变化

在试管清水中

插入碎冰中

碎冰加入食盐后

试管水开始结冰

得出结论

教师点拨:

水在0℃时会结冰,是温度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三、研讨

1、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2、冰还是水吗?

教师通过水的三态讲解来引导学生选择回答

水的三种形态表

形态

种类

形成

液态

云、雨、雾、露

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

固态

冰、雪、霜、冰雹

水或水蒸气在0℃以下形成的小冰晶

气态

水蒸气

水或水蒸气在0℃以下形成的小冰晶

3、观察并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师点拨:

相同点:

无色、无味、透明

不同点:

水:

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液体

冰:

固定形状、不流动、固体

4、拓展

什么是汽化和凝固?

教师点拨: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汽化。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

(展示示意图)

5、人们怎么利用冰满足生活的的需求?

教师点拨:

①保存海鲜

②降温

③冰雕

④冷饮

……

四、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水结冰后体积没变,质量变大。

()

2、冰、水蒸气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物质没变。

()

3、冰可以雕刻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品。

()

4、冰是水遇冷后形成的晶体。

()

5、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

6、水在常温下蒸发,在0℃结冰,在100℃沸腾。

()

五、拓展提高:

怎么样制造冰花

1、制作过程

①选择一个器皿,形状可以是多样的。

在器皿中放满水,注意水可以有颜色,但不宜深色

②在水里放一些自己的装饰,但要求是浸在水中

③选择一条绳子,绳子是当水结冰以后冻到水里,而且绳子一定要能承担冰的重量

④放到室外,冷冻,当结冰,冻实就做好了美丽的冰花

2、自制冰花欣赏(展示图片)

六、作业布置

回家做一块冰,再对它进行仔细观察,看看你又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回忆,交流

 

学生准备实验工具与材料

 

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过程

 

学生回答:

盐可加速冰的溶解,降低水温

 

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互相交流

 

学生研讨回答:

水结冰后形态发生变化:

有固定的形态、不流动、固体,而且体积变大。

 

学生认真听,听后选择回答

 

学生观察比较,填写活动手册,互相交流

 

学生认真听

 

学生回忆、查阅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课后可以制作

 

学生课后完成

让学生认识冰

 

通过活动体验,探索水结冰过程发生的变化。

 

辨别水和冰的异同点

 

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检测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对冰装点生活作用的理解

 

继续探索科学奥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在0℃下会结冰,温度使水的形态发生改变,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

通过模拟活动体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在比较中辨别水与冰的异同点,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我们认识到冰的重要性,培养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总结课堂

板书

水结冰了

0℃

水冰

(液体)凝固(固体)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4.冰融化了教案教学设计

4、冰融化了

【学习内容】

新教科版三年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冰融化了»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学习重点】

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学习难点】

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学习准备】

烧杯,温度计,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冰块。

【学习过程】

一、观察冰的融化

1、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

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2、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板书:

冰融化了

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

说一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分组观察体验:

取一小块冰,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个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说一说冰块融化的原因。

3、请大家一起看书P11,观察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1)、取一个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融化的过程。

(2)在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3、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

4、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5、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二、加快冰的融化

1、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

2、学生预测方法。

3、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

4、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

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

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

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

6、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

冰在融化过程中状态发生了变化?

三、拓展延伸

熔化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

冰(固态)水(液态)

2、比较水、水蒸气、冰的相同和不同,并用箭头表示它们的转化关系。

(学生在活动上册上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在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