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1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16882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1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1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1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1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1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1套.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1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1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41套.docx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第141套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我为你忧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

诗人余光中说得好:

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

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

”虽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

它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

A.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2、作者感叹“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论据的一项是(   )

A.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若这样,就会失去东方民族的含蓄美。

B.方块字横平竖直,风格独特,而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必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那些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不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D.100多个国家开了汉语课,但在汉语的故乡和高学历的青年中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

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B.“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令人叹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

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注:

①檥(yǐ倚):

整船靠岸。

②面之:

跟项王面对面。

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王军壁垓下壁:

筑壁垒

B.持短兵接战兵:

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

购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

6.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两项是(3分)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将士虽在,谁还愿意和你接着干啊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李清照《夏日绝句》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3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3分)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

惊醒。

②故乡:

即家乡。

8、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

有什么作用?

(5分)

9、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士皆瞋目,怒发上冲冠。

(《荆轲刺秦王》)

(2)看万山红遍,           ;漫红碧透,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期中一题作答。

注意:

请在答题卷上先做出选择。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

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

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

和珍!

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

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

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

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

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

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

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

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

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

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

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

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

他们说:

“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

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

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

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

噩梦!

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

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

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至,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

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6分)

(3)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

她是怎样写自己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4)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而本文写道: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试就刘和珍事件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寻找陈绪水,寻找良知的归宿

中秋佳节,月圆之夜,这座城市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和陈绪水分享一块甜甜的月饼。

 47岁的西安志愿者陈绪水,在支援玉树地震灾区时被6只藏獒咬成重伤,得知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后,经济拮据的他拒绝好心人的捐助,独自一人离开了医院。

在兰州和西安两地志愿者接力寻找多日未果之后,今天,两座城市的文明办联合发出寻人启事,希望找到陈绪水,帮他继续治疗,为他分担困难。

 我们要找到志愿者陈绪水,是因为他已经深深地感动这一座城市。

许多年前,一名军人在车上遭遇小偷,他没有粗暴相向,而是把身上的70元钱全部给了小偷,希望他谋生糊口重新做人。

这名军人就是陈绪水,当时他的津贴是每月10元钱。

24年前,陈绪水复员来到西安打工,他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三轮车和工具,义务清扫街道和景点,从那时一直干到他失踪之前。

尽管生活艰难,陈绪水和妻子仍然收养了一个失去亲人的女孩儿。

汶川地震之后,陈绪水组建了一支由98人组成的“爱心支队”,在灾区工作了90多天。

玉树地震发生,他又一次第一时间赶赴救灾前线。

 什么东西能够代表一座城市的精神和品质?

在悠久的历史、辉煌的现状背后,人的风貌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西安之大,首先是市民襟怀之大;西安之美,首先是公众心灵之美。

志愿者陈绪水以绵绵不尽的无声大爱,以点点滴滴的义举善行,成就了一个自足于奉献的自我,同时也塑造出一个西安市民的形象,甚至是一座城市的道德身影。

万家团圆日,把酒邀明月,我们怎能不记起这样一位平凡质朴、低调高尚的市民?

我们要找到志愿者陈绪水,是因为良知需要一个归宿。

陈绪水不曾向社会索求过什么,甚至当生命面临危险,当健康即将消失,他想到的仍然是不花别人的钱,不麻烦人们去注意自己。

我们将怎样面对这锥心的放弃?

 

 有一个肃穆的词汇叫做良知,古人说良知即不虑而知。

在合格公民陈绪水面前,社会尤其需要兑现自己的良知。

让志愿者流汗之后又流泪流血,这不符合社会的良知。

让陈绪水在付出半生爱心之后,于寂寞中耗尽生命,这不符合社会的良知。

以良知的名义,我们必须找到陈绪水,让他接受必要的治疗,让他的家庭保持完整与幸福。

社会即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怎样对待陈绪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见,将来在我们遭遇困厄之际,社会将怎样对待我们。

因而寻找陈绪水,也是为我们每一个人寻找良知的归宿。

  不用去指责陈绪水的自我放弃,这不是个人的性格悲剧,而是社会体制的深刻疼痛。

或许一切病痛的疗救都需要时间,我们愿意看到某些社会缺损因此得以逐步修复。

我们更愿意看到,寻找陈绪水的过程,成为一个指向个人心灵的过程:

超越悲怆,走向爱;超越琐屑,走向陈绪水那样的澄明境界。

月圆在即,唯愿好人平安。

(摘自2010年9月19日《西安晚报》有删改)

(1)指出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4分)

A.作者认为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现状都不能代表西安,只有像陈绪水这样博大的襟怀和美好的灵魂才是西安的精神和品质。

B.陈绪水几十年如一日满足于自我奉献,他是西安市民的杰出代表,也是西安这座城市道德水准的重要体现。

C.第⑤段中,面对陈绪水的对健康和生命的放弃,作者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心痛不已的强烈感情。

D.第⑥段,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以整句形式强调社会在陈绪水事件中不应无所作为,因为社会是有良知的。

E.作者认为陈绪水放弃治疗这一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社会体制以及他自身的个性都有很大关系,要解决这一事件还需要很长时间。

(2)从文章看作者写到了陈绪水哪些“点点滴滴的义举善行”?

(6分)

(3)文章多次写到“中秋”、“月圆”,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6分)

(4)文章中所说的“良知的归宿”是什么含义?

结合文章,结合现实社会,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选出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3分)

A.在智利矿难救援现场,当领班工人路易斯·乌尔苏亚最后一个成功升井后,他的妻子激动得涕泗横流。

B.今年8月7日发生的特大泥石流灾害使2007年甘肃省政府通过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舟曲)“十一五”规划》变成了纸上谈兵。

C.我们要发展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智慧,就要见贤思齐,认真了解那些教育家们的教育经历,虚心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

D.随着双方暗中博弈的日趋激烈,9曰15日黄光裕方面图穷匕见,发表了《致国美股东同仁公开函》,公开自己的目的,准备与陈晓背水一战。

1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能否解决腐败问题,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保持社会安定和经济平稳增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B.因现金比较紧张,如果不能早点拿到贷款,程先生可能会放弃购车甚至延后提车时间。

C.梁实秋先生认识梁任公先生的时候,他正当四十多岁的年纪,年富力强,风神潇洒。

D.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

1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境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廓、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一诗一般的语言。

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变得含情脉脉。

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

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⑥①⑤②④③B.⑥⑤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⑥⑤D.②①③④⑥⑤

16、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10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

(5分)

调查问题:

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

1.三轮车夫:

有钱就是幸福。

2.繁忙的白领:

有闲就是幸福。

3.下岗工人:

有工作就是幸福。

  4.失去双亲的人:

父母在就是幸福。

5.捡破烂的人:

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6.高考落榜生:

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7.双目失明的姑娘:

能看见就是幸福。

8.轮椅上的瘫痪病人:

站起来就是幸福。

9.高三老师:

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

10.小学生:

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新闻,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6分)

北京时间11月18日9时许,在美国西部城市波特兰举行的超级计算机大会上,国际TOP500组织发布了第三十四届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排行榜。

这一榜单上,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名列全球第五、亚洲第一。

评选出各大洲正在使用的速度最快的计算机,是TOP500排行榜近年来的惯例。

然而这一次,在39岁的中国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宝生看来,他捧在手中的“亚洲第一”含金量远远高于其他大洲的“第一”——其他各大洲的“第一”都是来自美国的产品,只有“亚洲第一”贴着一个醒目的标签:

MadeinChina(中国制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母亲的爱抚瞬间会让我们安静平和;

平凡的奉献瞬间会让我们温暖感动;

深刻的文字瞬间会让我们茅塞顿开;

静默的落日瞬间会让我们遐思纷飞。

生活中总有很多的瞬间被我们记忆,也总有很多的瞬间值得我们思考,请你以“瞬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注意深刻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

(1)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您称王了!

(关键字:

地方、数十万人、王;共3分)

(2)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

(关键字:

怜、王、面目;共3分)

(3)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

(关键字:

购、若、得;句式1分;共4分)

中没有愧吗?

”于是对亭长说:

“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

”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

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

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

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

“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

”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

“这就是项王。

”项王说: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

”说完,自刎而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7、答:

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2分)。

渲染了凄清幽暗的氛围(1分),为杜鹃出场作铺垫(1分),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1分)。

共5分。

8、在故乡听鹃当然引不起羁愁,之所以“不堪听”,就是因为打动了岁月如流、志业未遂的心绪,而今坐客他乡更增加了一重羁愁,这里的“犹自..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3分)。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自己流落他乡,报国无门,表达了词人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3分)共6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2.

(1).指出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AE

【说明】本题考查学生对通讯内容的准确把握,涉及艺术手法的应用。

A项以偏概全,武断结论。

可以代表西安的因素很多,不是“只有”陈绪水。

E项与文章内容相同,但观点差异很大,文章认为我们不该去考虑陈绪水自身的个性,而要反思社会机制的存在问题

2.从文章写到了陈绪水哪些“点点滴滴的义举善行”?

①支援玉树地震灾区。

②教育小偷重新做人。

③义务清扫街道和景点。

④收养孤儿。

⑤组建“爱心支队”,在汶川地震灾区工作90多天。

【说明】此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筛选能力。

共6分,少一点扣1分。

3.文章多次写到“中秋”、“月圆”,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①内容上渲染出团圆温馨的氛围(1分),与陈绪水不归形成对比(反衬也对,1分),表达出盼望陈绪水回家的急切心情(1分)。

②结构上前后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2分)

【说明】考查对艺术手法的掌握。

训练学生全面考虑“作用”问题。

突出手法,得分点必须明确。

全对得6分

4.文章中所说的“良知的归宿”是什么含义?

①个人的良知和付出的善行能得到回报。

②社会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并让行善者有善报。

答出含义一点得2分,两点4分,联系现实,有实例,有正确的看法,再各得两分,共8分。

【说明】考查学生对通讯主题的把握。

根据行文脉络,“我们要找到志愿者陈绪水,是因为良知需要一个归宿。

”陈绪水的回归象征着良知的回归。

陈绪水个人的善行与良知需要需要我们回报,社会也应由陈绪水身上看到自己机制上的缺失,所以应从两方面答题。

学生答案层次不清的,应酌情扣分。

13.B

【说明】“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理解这一成语的核心是“空谈”,即一开始就是脱离实际的,而不是后来因为现实有变化而使计划或理论与眼前现实不符。

“涕泗横流”指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符合语境。

“见贤思齐”指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符合语境。

“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符合语境。

14.D

【说明】A项二对一,错误。

B项“放弃购车甚至延后提车时间”递进关系颠倒。

C项“他”指代不明,句子歧义。

D项正确,句子选自课本。

考虑到高一学生没有系统复习过语病知识,三个病句错误都是常识性的,根据语感可以做出判断.

15.B

16生活中缺少什么,什么就是幸福。

17、首台(1分)中国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