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599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赤壁赋》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前赤壁赋》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前赤壁赋》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前赤壁赋》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前赤壁赋》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前赤壁赋》知识点归纳.docx

《《前赤壁赋》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赤壁赋》知识点归纳.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前赤壁赋》知识点归纳.docx

《前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前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 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 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

名作动,攻占,

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

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

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

白茫茫的水汽;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

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6、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本课成语

1、沧海一粟:

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

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

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

任,如:

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

广阔,辽远;冯虚:

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

循,依;和:

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

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

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

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

竟,连……都……;一瞬:

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五、重点句子翻译

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

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⑵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

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

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⑷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

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游褒禅山记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舍:

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

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

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

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

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

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

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

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省略句、判断句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宾语)

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状语后置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七)多义词

1.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掩饰)

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6.其

⑴始舍于其址。

(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

⑸其文漫灭。

(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

(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代词,它的,代后洞)

⑿盖其又深。

(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

(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

(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

难道……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十)异义词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十分之一。

今义:

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

不平常。

今义:

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

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

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

“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

合用为一个连词。

将下列句子按其中的“之”字的语法分类

A、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7)此余之所得也

B、代词,指代人、物、事、地方等,作宾语:

(5)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6)其孰能讥之乎

C、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鱼虫、鸟兽,往往有得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4)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第一段重点字词补充注释:

舍:

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址:

山脚

卒:

死后

名:

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乃:

副词,表判断,有"为,是"之意.这里作"在"讲.

阳:

山的南面(也可指水的北面)

第二段重点字词补充注释:

侧:

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以:

与"上""下""东""西"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深:

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穷:

尽,指走尽洞的深处,走到尽头,形容词

作动词

十一:

古代分数表示法,即十分之一

或:

有的人

明:

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第三段重点字词补充注释:

观(于天地……):

观察

非常:

不同寻常(古今异义)

在:

动词,表示一种存在.

至于:

到达.于,介词,引出行为涉及的对象.

尽吾志:

尽到了自己的心意,尽心尽力

所得:

得到的,即收获.

_其:

语气副词,表反问,岂,难道.

第四段重点字词补充注释

于:

对于

(古书)之(不存):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存:

保存

后世:

后代的人

谬:

形容词作动词,弄错;使……错,使动用法.

传:

动词作名词,指流传的文字

名:

指识其本名,这里用作动词.

此所以……:

表示原因的判断句

学者:

求学的人

第五段重点字词补充注释:

父:

通"甫".

庐陵萧君圭君玉: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

(1)直称姓名

(2)称字,号,斋名,谥号(3)称官名,爵名(4)称籍贯.(5)以上几种情况兼用,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至和元年:

宋仁宗登基第一年.古代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叫年号纪年法.由汉武帝创立纪年的先例.

写作顺序(各段主要内容)

1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2记游洞经过

3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4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5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游褒禅山记》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一、名

“名”是个会意字,从口从夕。

夕是傍晚,这时候,光线暗淡,眼睛看不清楚事物,就用口说;事物不认识,就得给事物取名字。

“命名”是“名”的本义。

由此引申有“名字”“名称”的意思;再引申有“名声”“名望”“著名的”等意思。

本文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名”用的是本义“命名”。

由“命名”还可以引申出“说明”、“说出”的意思。

《口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成语“莫名其妙”,本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其中的“名”都是“说出、说明”的意思。

二、盖

“盖”作虚词用,属副词类。

常用来表示对事物带有推测性的判断或委婉的判断,或者表示对原由的解释。

因为常用在句首,起提示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