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2课时章末复习苏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556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2课时章末复习苏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2课时章末复习苏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2课时章末复习苏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2课时章末复习苏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2课时章末复习苏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2课时章末复习苏教版必修.docx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2课时章末复习苏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2课时章末复习苏教版必修.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2课时章末复习苏教版必修.docx

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2课时章末复习苏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2课时章末复习苏教版必修

应用一 物质进入机体时跨“膜”层数的计算

1.外界空气中的O2进入人体骨骼肌细胞被利用,最多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

A.5B.10C.11D.12

应用二 神经兴奋的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关系

2.将离体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G表示电流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B.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图中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

C.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图中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D.若将离体神经纤维置于纯氮环境中,在图中c处给予刺激后,电流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应用三 激素调节类实验的操作方法

3.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

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首次注射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B.二次注射中,血糖最先回升到正常浓度的是②号

C.二次注射以后,③号与④号血糖浓度都回升,说明肾上腺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关系

D.二次注射中,实验操作违反了对照原则

应用四 生长素促进生长作用的坐标图分析

4.如图表示植物生长素与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OH段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HB段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上C点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________区间。

1.(xx·江苏卷,9)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2.(xx·浙江理综,1)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3.(xx·重庆理综,4)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

从下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

此时,幼苗的生长情况是(  )

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

C.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

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最确切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来维持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的调节作用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某人因身体不适,全身浮肿,去医院做尿液检查,化验师做了如下操作:

①取稀释尿液2mL;②加0.1g/mL的NaOH溶液2mL,摇匀;③加0.01g/mL的CuSO4溶液3~4滴,摇匀;④观察结果:

有紫色出现。

此病人可能患(  )

A.糖尿病B.肾小球肾炎C.脂肪肝D.过敏性皮炎

3.组织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至少通过磷脂分子(  )

A.4层B.6层C.3层D.8层

4.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5.现象Ⅰ:

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

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

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

选项

比较项目

现象Ⅰ

现象Ⅱ

A

反射弧的完整性

不完整

完整

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可以不需要

一定需要

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D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

6.(xx·徐州质检)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如图所示)。

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所绘出的曲线是(  )

7.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和②表示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a是T淋巴细胞,c是B淋巴细胞

B.③⑤⑥属于体液免疫过程,e是记忆细胞,d是效应B细胞,X和Y分别是抗原和抗体

C.④过程在初次免疫中就可以发生

D.图解中没有细胞免疫过程

8.白杨树的主干上端,①②③④分别为生长正常的侧芽,自然条件下,四个侧芽生长素浓度最高和摘去顶芽后最先发育成侧枝的分别是(  )

A.①①B.②①

C.③④D.④①

9.取正在萌发的种子贴附在琼脂板上,再将琼脂板插入透明盒内培育,五面遮光,仅从一侧给予光照(见图),幼苗根的生长方向将是(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0.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N是________,其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的2表示________,它的形成与________有关,物质3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

(3)请在乙图的方框中用箭头画出传导的方向,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丙图中的Y来自甲图中的A,丙图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作用;但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作用,导致效应器不产生相应反应,这又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11.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乙烯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

如图是盆栽植物平放时,根与茎的生长情况。

现已知,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地侧的;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茎。

有人做了如下实验:

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同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

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1)此人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图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表格形式呈现本实验的设计思路。

 

第12课时 章末复习答案

规律方法应用

1.C [物质跨膜层数的问题比较复杂,可用图示加以说明。

肺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氧进入血液后,要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输;氧进入组织细胞后,还要再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利用,因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需要氧,而该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中完成的。

据题意由图分析可知,出肺泡(2层膜)→进血管(2层膜)→进红细胞(1层膜)→运输到组织器官→出红细胞(1层膜)→出血管(2层膜)→进组织细胞(1层膜)→进线粒体(2层膜),共计通过11层生物膜。

故选C。

]

解法总结 外界物质进入内环境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跨越细胞的生物膜。

解决跨膜层数的计算问题至少要有以下知识储备:

一是内环境知识;二是物质要经过哪些器官、系统、结构;三是有关结构膜的组成情况,如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同时要知道,每层生物膜由两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构成。

绘图更利于问题的理解和计算。

2.B [静息时,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刺激c点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并双向传导,在b、a两点中首先到达b点,使b点膜外变为负电位,与a点形成电位差,电流由a到b。

之后b点恢复为静息电位,传到a点时,电流则由b到a,所以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当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需要消耗能量,在纯氮环境中,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缺乏能量,神经纤维不再发生膜电位变化。

]

解法总结 判断兴奋传导的依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导,并且在神经纤维上各处的传导速度相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单向传递,速度明显慢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具体分析如下:

下图中ab=bc=cd=de=ef=fg=gh,按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分类如下:

指针偏

转次数

接线柱

的位置

刺激

位点

原因分析

0

b、d两点

c点

b、d与c点距离相等,则b、d两点同时兴奋,无电位差

b、d两点

g点

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b、d两点不兴奋

1

e、g两点

f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g点兴奋,但在突触间单向传递,e点不兴奋

2

b、d两点

a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d两点先后兴奋

a、d两点

b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a、d两点先后兴奋

d、f两点

e点

神经纤维上电信号传导速度快于突触间神经递质的传递速度,d、f两点先后兴奋

3.D [首次注射中,①号是对照组,②~⑤号是实验组,实验组出现低血糖症状,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对出现低血糖症状的②~⑤进行二次注射中,⑤号是对照组,其他几组是实验组。

因为②号直接注射了葡萄糖,所以血糖浓度最先回到正常浓度。

肾上腺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功能,二者在血糖调节方面具有协同关系。

第一次注射时,①号是对照组;第二次注射时,⑤号是对照组,所以本实验严格遵守了对照原则。

]

解法总结 研究激素生理功能时常用的方法有摘除、移植、注射、饲喂等,后两种方法中应注意相关激素的化学本质。

具体如下:

(1)注射法及饲喂法

通过注射或饲喂某种激素使受试动物发生异常生理变化,从而验证某些激素的生理功能。

(2)切除法

切除动物的某种内分泌腺,通过观察该动物的异常反应来验证该腺体所分泌激素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