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5132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版.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版

教学内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课时

2-1

授课日期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讨论:

如何写好作文?

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分组讨论。

交流。

小结。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

该怎么写?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1, 要持之以恒。

2,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 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日记的书写及格式

讨论交流。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按照写日记的要求、格式练习开始坚持写日记。

教学内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课时

2-2

授课日期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

重难点

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

二、指导看图。

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

指名说。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位同学是什么样的学生?

为什么要爱护图书呢?

怎样爱护图书

说说该怎么翻看图书、怎样摆放、怎样整理图书?

三、说说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

同学们,听了这些破书的哭诉,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如何修补图书呢?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五、作业:

给新课本包上封皮。

做书签。

把办公室图书分类整理好。

★六、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分类整理

保持整洁

爱护图书     

使用书签(或丝线)                

及时修补

教学内容

走,我们去植树

课时

2-1

授课日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

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幻灯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有什么人?

他们去干什?

要求看图说一段话。

  2.板书课题:

5走,我们去植树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2)利用熟字自学生字和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按要求白读课文。

  教师行间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渎音。

  

(2)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煦:

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符:

与“附”比较。

     版:

与“板”比较。

     乖:

与“乘”比较。

  (3)交流词语的意思。

     和煦:

温暖。

     音符:

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版图:

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乖乖:

不淘气,听话。

 (4)指名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放录音范读全文。

  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文后练习2)

  3.读—读,再抄写。

(文后练习3)

教学内容

走,我们去植树

课时

2-2

授课日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

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复习检查

  组词区别。

  照(  ) 符(  ) 版(  ) 乖(  )

  煦(  ) 附(  ) 板(  ) 乘(  )

  二、细读课文

  1镐碌趌、2节。

  

(1)白由读课文。

  

(2)讨论。

  ①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去植树的决心很大?

  (“走”单音词后面的停顿,“我们一起去植树”后面的感叹号)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②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

  引导想象少先队员在路上行走和植树时欢乐的情景。

  指导用欢快的语气读有关句子。

  ③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

谁能在省略号处补充内容?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告诉学生“到处”和“青翠”要重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2.细读第3~6节。

  

(1)指名读课文。

  思考:

植树有哪些好处?

  

(2)读后交流。

  (相机板书:

绿色工厂绿色宝库增添新绿绿色希望)

  (3)进一步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①讲解光合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②“绿色宝库”指什么?

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

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用处?

指导读好第4节。

  (“离不开”、“宝库”要读重音)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绿色的希望”指什么。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后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读第5、6节。

  (4)练习背诵。

  3.细读第7节。

  指导朗读。

师述:

植树的好处如此之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学生练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分组背诵课文。

  3.读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

  四、布置作业

  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按名称、外形特征、作用三个方面写一段话。

教学内容

第一朵杏花

课时

3-1

授课日期

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

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

重难点

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

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

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

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

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举、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

说说段意。

  第一段(1-5):

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

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

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组词

  3、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

第一朵杏花

课时

3-2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教学

重难点

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

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

(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

(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

“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

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

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

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

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

“竺爷爷!

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

“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

“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

“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

“刚才。

  竺爷爷()地问:

“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

“是。

  

(2)读第二遍:

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

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

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

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

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

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

一丝不苟]

  师述:

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教学内容

第一朵杏花

课时

3-3

授课日期

教学

目标

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

(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三、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

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

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

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五、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

“竺爷爷!

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

“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高兴)地说:

“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

“什么时候?

    小孩子(自豪)地说:

“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

“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肯定)地说:

“是。

教学内容

燕子

课时

2-1

授课日期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3、学习单元提示,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

重难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

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

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

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

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

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

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

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

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

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五、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说说“增添、”“偶尔”的近义词。

  2、指名造句。

评议。

  3、书面练习造句。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4、6题。

教学内容

燕子

课时

2-2

授课日期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

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课前

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

(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

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

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是怎样形成的?

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师:

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

古人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

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

斜、掠过、唧)

  3、师:

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学生练读)

  8、师:

“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

“小圆晕”是什么?

想过吗?

  师:

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

想过吗?

  师:

“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

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

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

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

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

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

(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这”指的是什么?

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

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

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

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

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

(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5、7、8题。

 

教学内容

古诗两首

课时

2-1

授课日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