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3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和感情 生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5102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3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和感情 生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3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和感情 生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3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和感情 生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3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和感情 生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3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和感情 生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3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和感情 生用.docx

《中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3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和感情 生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3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和感情 生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3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和感情 生用.docx

中考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3散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和感情生用

部编版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学案

专题十三:

散文阅读(四)(精讲精练、专题突破)

第一学时分析人物形象 揣摩人物情感

中考真题纵览

[2019·淮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22分)

桃之夭夭

格 致

①我家的屋后,有几棵大李子树,还有几棵海棠树,北窗外不远处还有一棵桃树。

②桃树开花的时候,北窗就被桃花挤满了。

这样的美景,并没有谁多看一眼。

那一树妖娆的桃花自顾自开着,家里的大人孩子也自顾自忙着。

等桃花谢了,我的目光在北窗外停留的时间反而多了起来。

那些绿茸茸的桃子,比粉红的桃花还要耐看。

桃花简单,一眼就看清楚了,但层层叠叠的桃叶和藏身其间的桃子,则让桃树进入了一个神秘时期。

这时的桃树,有了景深,成为一个神秘通道的入口。

③我不知道这棵桃树长在我家北窗外有什么不对。

我一出生桃树就在那里。

我没出生呢,桃树也在那里。

我看见桃树,就像看见后院的大李子树、海棠树,看见前院的柳树、樱桃树,它们是我家的一部分,和那三间草房子,构成了我的童年世界。

④长大了才知道,在北纬43度,桃树是不能存活的,至少是不能过冬的。

可我家的桃树存活了,并且过冬了。

现在看来,那棵桃树真是我童年世界里的一个奇迹。

⑤这个奇迹是父亲一手创造的。

桃树生长在关内比较温暖的地区。

我父亲感到东北太冷,他不想把孩子生在这么冷的地方,但是父亲又没有迁徙的能力,他就让一棵温暖地区的果树迁徙了,让一棵桃树来到我们的家园。

我的父亲通过一棵桃树迷惑了我,我不记得童年有多冷,只记得那些在冰上的游戏,记得春暖花开,记得桃子甘甜。

我的童年,比别的孩子多出了一种生活的滋味。

⑥父亲的桃树有着特殊的造型:

它所有树枝都朝向西方,树身像被强劲的东风压得抬不起头的样子。

桃树是弯着腰的,然而这一切都和东风没有关系。

这里厉害的不是东风,而是西北风。

如果桃树是因为环境而弯腰,那么它应该向东南弯腰才对。

这棵桃树是向东南弯腰还是向西北弯腰,由我父亲说了算。

我曾亲眼看到父亲是怎么对待那棵桃树的。

⑦父亲用草绳把桃树一道一道地捆好,然后在树的下面挖坑——父亲总是习惯在树的西面挖坑——然后把捆好的桃树一点一点地压进那个土坑里,然后我父亲就开始往树上填土,直到把整棵树埋进土里。

父亲总是在秋天把那么大的一棵桃树从头到脚埋到土里,这等于给桃树穿了一件大棉袄。

等冬天来了,大雪一层又一层地把桃树的土包盖住,这等于在棉袄的外面又给桃树穿了一件貂皮大衣。

让一棵树钻进土里冬眠,这是父亲的思维。

我不知道还有谁会这么做。

⑧第二年的春天,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父亲会小心地把睡了一个冬天的桃树从土里挖出来,摇落树枝上的土,把土坑填平。

这时我才明白,秋天的埋树是为了让桃树度过东北寒冷的冬天,李子树、海棠树、杨树、榆树¨几乎所有的树,都不用埋,都能过冬,只有那棵桃树,需要在土里冬眠。

春天,父亲又把它从泥土中唤醒,那弯腰的桃树,照样开花、结果。

我想,天底下可能只有我的父亲有这样的耐心和智慧,饲养一棵这样娇贵的桃树。

⑨桃子成熟的时候,每年都要丢失一些桃子。

几次之后,我妈有了对策,她赶在别人来摘桃子之前,在傍晚的时候,摘下一整筐桃子。

那些桃子大部分还是绿的,但成熟了。

那是我此生吃过的最好吃的水果。

在我们家,判断桃子成熟与否,不看桃子是否红了,而是用手一捏,软了,就是成熟了。

有谁吃过还绿着却已熟透的桃子?

那种甜,是不可以描述的。

⑩每年的秋天,我家的北窗台上,会摆着一排排粉红色的桃核,那是我和姐姐放在那里玩的。

等它们在风里干透了,互相磕碰的声音非常悦耳。

⑪在桃树还繁花似锦的时候,我的父亲却死了。

父亲死在一个春天,那棵桃树在父亲已不在人世的那年春天,仍忍住悲伤,顽强地把桃花开了出来。

秋天,在那个没有了我父亲的秋天,桃树仍忍住悲伤,把桃子挂满枝头。

那年的秋天,我吃到的桃子依然是甜的,依然是好吃的无法描述,依然有一排粉红色的桃核摆在北窗台上,进出的风吹拂它们……

⑫我不知道那年秋天的桃子,是我最后的桃子了。

⑬冬天的时候,我看见桃树还站在北窗外的寒风里,几片红色的叶子在抖动。

下雪了,桃树上挂满了雪花;起雾了,桃树上挂满了冰花。

⑭第二年春天,李子树开花了,樱桃树开花了,海棠树开花了,父亲的桃树终于没能忍住悲伤,它一朵花也不肯再开了。

(选自《2018年中国散文精选》,有删改)

※1.(4分)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考点八 分析人物形象】

 

2.(4分)说说你对第⑤段画线句的理解。

 

3.(4分)请对第⑧段加点词“饲养”进行赏析。

 

※4.(4分)揣摩第⑬段画线句,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

(60字以内)【考点九 揣摩人物情感】

 

(6分)文章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

请联系全文探究。

技法精讲考点八 分析人物形象(10年2考)

【教材典例】

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七下《阿长与<山海经>》“思考探究”节选)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梳理全文的结构层次,体会布局谋篇中的匠心;并依据事件中人物外在的言行,体会人物内在的品格特点;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整体把握全文的主旨。

[答案]本文围绕阿长的日常言行,详写了睡相粗俗,略写“喜欢切切察察”、对“我”过分看管;围绕阿长“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详写“元旦的古怪仪式”,略写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围绕阿长的迷信可笑,详写讲长毛故事赢得“我”“空前的敬意”,略写“谋害”隐鼠而失去“我”的敬意;围绕阿长对“我”的慈爱,详写为“我”买《山海经》。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安天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淳朴善良、仁厚慈爱。

【常见题型】

1.[2016·包头12题]联系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希金斯太太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2.[2010·包头13题]根据小说情节,说说女主人是怎样一个人,她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

3.[2019·中考说明样题一 13题]依据画波浪线的语句,说说鲁迅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

答题思路

1、分析人物形象。

散文中的人物与小说中的有所不同。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的,它并非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分析散文的人物形象:

(1)要特别关注三类文字:

一是文中少量的、分散的人物描写文字(因为散文写人不像小说那样集中、饱满);二是关于人物叙事的文字;三是针对人物展开的议论、抒情文字。

(2)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概括人物性格、品质、精神等特点。

散文分析人物的方法同小说一样,即要抓住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和侧面描写(正衬、反衬等)。

所不同的是,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像小说中的那样丰满、完整,而是集中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要根据散文中重点描写人物的段落集中概括。

此外,散文中作者的议论、抒情文字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对人物的分析、概括。

(3)关注散文的写人类型。

散文写人,重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如写历史之人,写功成名就之人,写作者敬仰之人。

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敬仰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推崇。

①从时间上分,有历史之人、追忆之人、现实之人等。

②从身份上分,有功成名就之人、对作者产生重要影响之人、生活中平凡之人等。

③从作者态度上分,有作者敬仰之人、批判之人、同情之人、褒扬之人、贬斥之人等。

④从写作目的上分,有追念亡人、激励后人、引人深思、博人同情等。

2、分析物象特点及作用。

写景状物类散文,作者在表达情感、哲思时往往借助一定的事物、景物,这类形象,我们称之为“物象”,如《昆明的雨》《白杨礼赞》《紫藤萝瀑布》等。

考查角度有:

物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或包含的情感;物象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

解答分析此类试题:

第一步,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如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以及物象所处的环境特点。

第二步,要挖掘物象的内在品质,如内涵、本质、精神等,抓住“物”与“人”或“志”的契合点。

第三步,要点明物象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表达的作者的向往、追求等。

另外,有的文章中,有多种物象,有主要物象和次要物象,就需要根据具体内容,厘清哪个是主要物象,哪个是次要物象,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

技法精讲考点九 揣摩人物情感(10年2考)

【教材典例】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边句子的含义(括号里的问题可作参考)。

唉!

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这句话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九上《我的叔叔于勒》“积累拓展”节选)

[分析]这句话直接含义是对“于勒”回来的期待,“唉”“竟”“多么”等起强调语气的作用。

这里既表现了文中父亲的势利,也写出了这一家人现实生活的艰难,表现了小人物的辛酸。

【常见题型】

1.[2014·包头14题]在对待给求助者做饭这件事上,父亲和母亲的想法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2013·包头14题]请揣摩并分析第⑤段画线句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答题思路】

散文中,有关人物情感的试题,往往包含两方面:

一是作者的情感态度,二是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活动。

1.把握作者情感

(1)找准行文线索。

作者的情感往往附着于“物”线,有的干脆就是以情感为线索,找出线索,往往能把握情感走向。

(2)聚焦情感语言。

散文中总有点明情感的词语和句子,要圈定和摘录出这些情感语言,具体体会。

有的文章需要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找到符合人物情感的词语。

(3)关注抒情方式。

散文的抒情方式很灵活,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托物寓情,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把情感藏在字里行间。

因此要从具体事物、相关景物入手,感悟、体察情感及其变化。

(4)关注时间、空间、矛盾冲突等变化。

情感变化类试题,文中作者往往会根据阅历的增长、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矛盾的冲突发生变化,答题时要关注是否有这些变化点。

注意:

答题时,要按照题干给出的示例进行概括,同时注意字数限制。

2.分析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从三个角度着手

(1)搜集文中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形容词概括作答。

(2)抓住刻画(塑造)人物形象时使用的心理活动描写文字分析作答。

(3)抓住烘托人物心理的环境描写来作答。

如,2014年包头中考第14题:

在对待给求助者做饭这件事上,父亲和母亲的想法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道题考查的就是分析人物情感,同样是给求助者做饭,父亲想让做一碗热汤面,是为了让求助者快速暖和过来,体现了父亲对求助者的真情实意,而母亲想是的,物质匮乏,想把面食留给有胃病的父亲,体现了对父亲的关爱。

解答这道题需要根据文章相关情节和内容加以揣摩。

经典例题

一、[2019·重庆A]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5题。

(14分)

一把老钥匙

王举芳

①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

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

我说:

“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②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

“见到我的钥匙没?

③“喏,在这儿。

”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④“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

”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

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

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

我说:

“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

”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⑤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

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⑥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

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⑦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

三婶是我家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

我让三婶来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

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⑧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

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⑨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

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

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

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的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会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⑩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

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

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

“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

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

”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

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

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妈的心思。

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

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

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

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

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

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

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

母亲摩挲着钥匙说:

“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

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

停了停,她说:

“也好,咱们有钥匙。

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选自《时代文学》2018年第7期,有删改)

1.(3分)请参照下面表述,将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1)         

(2)         (3)         

2.(3分)阅读第⑨段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

 

3.(2分)理解文中第

段画线语句的含义。

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4.(3分)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婶这一人物形象。

 

※5.(3分)文中的“老钥匙”承载着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二、[2019·郴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

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

毕淑敏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也很有毅力,学业有成,正欲大展宏图之际,曾祖将他叫了去,拿出一个古匣,对他说,孩子,我有一件心事,终生未了——

早年间,江南有一家富豪,酷爱藏书。

他家有两册古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杏林一绝。

富豪视若珍宝,秘不传人。

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的金银相谢。

壮士婉拒我不要钱,只想用你的医书救普天下人的性命。

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

壮士得了书后,急如星火地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

时间紧迫,荧荧灯火下,抄书人急速依样画葫芦地描了下来。

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医家一看,竟是不能用的。

医家以人的性命为本,这种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得离奇,谁敢用它在病人身上做实验呢?

壮士欲再去借来重抄,孰料富豪家失火,所有藏书化为灰烬。

从此这两册抄录的医书,就像鸡肋,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祖父说,您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册书吗?

曾祖说,正是。

祖父说,您是要我把它们校勘出来?

曾祖说,我希望你能穷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但工程浩大,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改正两本书的。

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留下的那本,只有留待我们的后代子孙了。

济世救人的功用也是一样的,祖父随手点了甲本。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方未知的领域,同一个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祖父没有辜负曾祖的期望,像盲人摸象一般地摸索,册页上临摹不清的药材图谱,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查。

无法判定成分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药炼成汤,以身试药,几次昏厥在地。

为了一句不知出处的引言,他查阅无数典籍……祖父的一生围绕着这册古医书旋转,从翩翩少年一直变作鬓发如雪。

到了祖父垂垂老矣的时候,他终于将那册古书中的几百处谬误全部订正完了。

人们欢呼雀跃,毕竟从此这本伟大的济世良方可以造福无数百姓了。

但造化弄人,不久,远方发掘了一座古墓,里面埋藏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简,其中正有甲书的原件。

人们迫不及待地将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和原件相比较,结果同古简完全吻合。

祖父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个奇迹。

但这个奇迹,又在瞬忽之间烟消灰灭,毫无价值。

古墓里出土了乙医书的真书吗?

我问。

没有。

朋友答。

我叹息说,如果祖父当初选择了乙书,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朋友说,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

祖父说,对我来讲,甲书乙书是一样的。

我用一生的时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已经足够。

(选自《毕淑敏散文集》)

1.(3分)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认真梳理后将下面空缺的情节用四字短语补充完整。

壮士借书→ ① →藏书被烧→ ② → ③ →原书出土

①        ②       

③      

2.(3分)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富有深意,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品析。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3.(4分)祖父是怎样一个人?

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并归纳。

 

4.(4分)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对“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材料]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使中国水稻亩产从1964年的200公斤增长到2018年的1065.3公斤,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新华网评)

 

三、[2019·滨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18分)

老杨树下

舒小骅

①宿舍楼前耸立着一棵老杨树,纹理粗糙的枝干奋力托举起硕大的树冠。

入夏来,树上缀满大大小小浓密的叶子,犹如撑开一把遮阳的巨伞,为树下乘凉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着清爽和绿意。

②午后,我正在赶写一篇文章。

窗外由远而近传来“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稍后便响起了“磨剪子嘞戗菜刀”的悠长吆喝。

思绪被搅乱,我刚停住笔,猛然间,窗外爆发出争吵——“你磨刀怎么这么贵呀!

不能便宜点吗?

”“你打听打听,眼下都这个价。

”眼看文章根本没法继续写,我迅速穿上外衣开门下楼。

③树荫底下横了一条绑着磨刀石、悬挂小铁罐的长凳。

旁边有个拿菜刀的老太太正与身材消瘦的磨刀师傅砍价。

师傅有把子年纪了,穿着一件围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脸上胡子拉碴的。

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坚持只给4元。

我想让二人生意尽快做成好早点走人,就劝他俩:

“你们各让一步,5块钱磨了吧!

”磨刀师傅没吭气,撩起衣襟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抬起一双被细密皱纹围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

老太太转过脸来,像要打架一样冲我吼道:

“凭什么要5块,这1块钱你替我出?

”我本想给双方打个圆场,却没料到两面不落好,只得闭上嘴在一旁傻站着。

争执双方各不相让,僵持了一会儿,不欢而散。

④“你这是何苦呢!

”我在一旁轻声埋怨磨刀师傅说,“5块钱给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块钱嘛!

”“那不成!

”磨刀师傅断然拒绝,“少收她1块,待会儿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块?

再来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块。

那俺今晚买干粮、买菜的钱就不够啦!

⑤听他这么说,多收少收这1块钱还真关系到温饱的大问题。

我不免试探着问:

“那你一天能挣多少?

”“这可说不好,干俺这行,哪能旱涝保收。

”我又追问:

“那你最多一天磨过几把刀?

”磨刀师傅想了片刻回答:

“你还甭说,头年真有那么一次。

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

干一桩活挣5块。

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

”说到这,磨刀师傅的一双干眼中闪现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皱纹也舒展开了,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生动起来。

⑥“那最少的一天呢?

”磨刀师傅叹了口气说:

“唉,出门转悠一整天,一桩活没揽下也是常有的事。

就像今天吧,大热天的,有几个人来送活?

赶上刮风下雨下雪天就更甭提啦……”通过交谈,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师傅的人生经历。

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县刀具厂上班,厂子倒闭后回乡务农。

妻子多病,三天两头跑医院。

为了看病方便,他和儿子陪妻子进城长住。

租房、吃饭、看病、买药……全需要钱。

儿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

他的肾有病不能干重活,只能凭磨刀的手艺挣一份零钱。

我对邵师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撵他挪地方的念头早已打消,脑子里转悠的只是能为他做点什么。

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提把菜刀走近问:

“师傅,磨菜刀多少钱?

”“6块。

”“呦,怎么贵啦?

不都是5块嘛!

”“那是过时的行市啦!

”我抢着替师傅解释,“眼下企业职工、公务员们不都涨工资啦?

干个体服务的价格也该适当涨涨吧!

再说这么大热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吗?

您就别计较这1块钱啦!

”听了我这番话,中年妇女默认了6元的价格。

邵师傅从随身携带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铁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过菜刀俯身磨起来。

趁着邵师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锈的刀剪,又倒了一杯凉开水拿到老杨树下。

邵师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锃亮的刀刃上试了试,然后把菜刀递给中年妇女,叮嘱说:

“这刀刃可锋利,用时留点神,当心拉了手。

⑧“邵师傅,你先喝口水,再帮我磨磨这几把刀剪。

”邵师傅接过水杯连声道谢,仰面朝天一口气喝完,然后开始干活。

活干完后,我对他说:

“4把刀剪,该给你24块对吧?

”不料他回答:

“你送的活多,得给你优惠,每把5块。

”“那怎么行,不能坏了你的规矩。

”我寸步不让地与他逆向砍价,一番拉锯后,邵师傅让步了。

我抽出一张50元的递给他。

他为难地说:

“今儿送活的人少,手头没零钱找。

”我一把将钱塞进他手里说:

“那就别找啦!

”他摇头道:

“那不成!

俺哪能占这种便宜?

”说罢他拿着那张钞票转身直奔向邻楼底层的小卖部,不一会儿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先退给我26元,又把一小瓶显然是为换零钱而买的矿泉水,宝贝似的放进工具袋里。

我猜想他大概是带回家去给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儿子。

⑨我收下钱,跟邵师傅道了别,回家刚坐下,忽听门铃响。

开门一看,原来是邵师傅。

他微微喘着气说:

“摁了好几家门铃才找到你。

”说着举起一张卡问:

“这是你刚才丢的吧?

俺收工时在地上捡到的。

”那是一张不设密码,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场购物卡。

我告诉他这张卡不是我丢的,让他再问问别人。

邵师傅有些失意地说:

“已问过几个人了,都没人认领啊!

”“那你就留着自己用呗,”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骗的。

”“那不成!

不属于俺的俺不能要!

”邵师傅回绝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双干眼瞪我。

我急忙致歉说刚才失言了。

“丢卡的人还不知有多着急呐!

”邵师傅说罢又问我居委会的所在地。

我猜他是想通过居委会寻找失主。

⑩邵师傅匆匆离去后,我的心潮难以平静。

我伸头望窗外,老杨树下已空无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铁板敲击声似乎仍在回荡。

老杨树被夕阳铺洒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晚风拂动着枝叶发出轻微的声响,宛若应和着铁板声在歌唱。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10月20日,有改动]

1.(2分)文章写了“我”对磨刀师傅老邵的情感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填空。

    →同情→     

※2.(4分)文中两次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