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4938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虹口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海市虹口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海市虹口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海市虹口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海市虹口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虹口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

《上海市虹口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虹口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虹口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

上海市虹口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虹口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18.12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 积累运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5分)

(1)落木千山天远大,                               (黄庭坚《登快阁》)

(2)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作者)《劝学》)

(3)杜甫《月夜》一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突出表现对妻子的思念、担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按要求选择。

(5分)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2分)

A. 正值赵兄乔迁新居之际,小弟我无以为贺,唯有献上拙作一幅,聊供补壁。

B. 晚生垂念师恩,本该当面贺寿,无奈路途迢递,唯以贺卡一张,遥祝老师寿比南山!

C. 老朽年近半百才得此千金,难免骄纵了些。

今后定当严加管教,再不唐突。

D. 听说朋友来访,王强说:

“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备下薄酒,恭候各位光临。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对观众来说,看综艺、追偶像的目的除了放松、娱乐之外,汲取正能量也是一大需求。

从《国家宝藏》等文化类综艺屡受热捧,到《最强大脑》等节目选手被视为榜样,都证明了这一点。

不仅上述棚内综艺,            ,           ,          ,          ,     

         ,           。

在新一季的许多档真人秀中,我们都可以欣喜地看到明星地位正在弱化,文化与正能量输出的意识逐渐增强。

①在这个过程中正能量的传递变得更加重要

②户外真人秀在这方面也应大有作为

③与观众获得共鸣

④户外节目能够突破舞台和场景录制的限制

⑤利用生活中无穷无尽的时代素材

⑥让观众在欢笑之余进行更多的自我观照

A. ⑤①②⑥③④B.②④⑤③⑥①C.③②④①⑥⑤D.④②①⑥⑤③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

小议“伪善”

陈家琪

①知道恶而为恶,或故意为恶,这并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伪善”。

真正的“伪善”,就是把出于自己主观意图的行为理解为对恶的铲除或消灭,认为只要出于主观意图,即动机上善的意图的行为,就一定是善的。

所以重要的只是动机上的善。

②我们选两个古今中西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论来分析一下:

③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你要这样行动,就像你行动的准则应当通过你的意志成为一条普遍的自然法则一样。

⑥主观意志可以成为行为的客观性法则。

⑦前面是孔子的,后面是康德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一个“己”字,都只在强调人的主观意愿的纯正,使一切行为本身从一开始就“出于义务”,而不是“合于义务”。

“做买卖童叟无欺”,要“出于义务”,而不能仅仅理解为“合于义务”。

其实,对人性、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解,让我们确信要求“合于义务”要远好于对“出于义务”的要求。

或者说,赚钱是对的,但要有制度和规则,使那些在行为上总是“合于规则”的人总能赚到钱,越“合规则”就越发财,而违反规则就一定让你人财两空。

客观化的规则越强硬,越普遍,就越好。

当然,规则总是人“出于义务”而制定的,一旦制定出来,就不管你的行为出于什么动机了,只管行为本身是否“合于规则”。

做买卖你“童叟无欺”是不是出于义务,没有人管你;但时间长了,因为越合于规则就越能赚钱,“合于义务”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出于义务”。

这就说明重要的是行为本身要合于规则,而这套规则又出于义务,慢慢就变成了对每个人而言的“出于义务”的习惯。

⑧“伪善”就是只强调从行为动机上要求人,然后相信只要动机上纯正了,行为本身也就一定是善的。

最纯正的行为动机就一定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

⑨黑格尔由此概括出“伪善”的四个形式化规定:

⑩第一,意图上的善决定一切,于是所有行为——批斗老师,烧书,砸烂旧世界,就都是对的,这叫从动机上把自己的恶解释为善。

⑪第二,用外在的原因解释别人的动机,于是既可以把别人的善行解释成恶行,也可以把对方的恶行解释为善行;出身、历史、经历、看了什么书、听了谁的话等等都可以成为解释的理由。

⑫第三,盖然论。

到底什么样的动机是善、是恶,是出于义务,最后只有靠权威的认定;于是有多少权威,也就有了多少必须“出于义务”的行为动机;权威也就是统治者的意志,大家无形中养成了“听话”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作风,直接知觉与偶然想象代替了概念与逻辑上的论述。

⑬第四,善与恶的界限终于消失了,人们各自选择自己的行为,然后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无数的人由“坏人”变成好人,又有无数身居高位的“好人”变成了坏人,如此反复,终于使善恶不再有任何客观的标准,剩下的只有自己的利益与选择。

大家也就只习惯于从道德上(也就是从动机上)对诸如三聚氰胺、毒疫苗之类的事进行谴责,而这些谴责既无效也无力,因为你只会把问题归结为道德、动机、良知、信念等主观因素,而所有应做什么、不做什么的善恶之别,只能等待着权力意志的任性解释。

⑭现代世界从一个崇尚圣人、君子、英雄、德行、高尚、充满诗意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法律与伦理世界客观化,人们只知做一个守法公民,过平庸、琐碎、乏味生活的时代。

在这变化中,沉湎于或自恋于个人内在的道德情感是一回事,如何让这种道德情感通过法规而具有了特殊性的规定性,从而寻找到生活的另一种安宁与闲暇,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

我们这代人,五十年前,“文革”开始时,从内心到外在过的都是一种英雄、道德、崇高、让信念充满诗意的生活,对于发生在身边的种种灾难,包括那么多人的死亡与对文物古迹的极其彻底的、可怕的破坏一无所感或毫不在意。

五十年后的年轻人呢?

他们可知道五十年前所发生过的一切?

他们可从理论上对道德与政治、法治与权利的关系做过思索?

作为一个在高校中已经工作了超过三十五年的老教授,听到对社会礼崩乐坏、人心不古、天良丧尽之类的道德谴责时,怎能不忧心忡忡,并在直接知觉与偶然想象中不断遭遇着“伪善”的磨难?

 3.第⑦段中加点的词“义务”的含义是                        。

(2分)

 

4.下列材料能够证明“合于义务”比“出于义务”更重要的一项是(    )。

(3分)

A.纳粹德国为了提升本国国民素质,消灭清洗被视为劣等民族的犹太人。

B.某个美国公民为了净化美国社会刺杀某色情杂志的创刊人,致其瘫痪。

C.资本家为了赚钱的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

D.上班族为了抓紧时间,在上下地铁时奋勇向前。

 5.第⑧段画线句表达的是“伪善”者的观点。

下列能反映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所有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都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

B.所有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都不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

C.有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

D.有的最纯正的行为动机不是不妥协地与一切“不出于义务”的行为做斗争。

6.第③到第⑥段引用了孔子与康德的名言,分析其作用。

(4分)

                                                                        

7.概括本文论证思路。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

阴翳礼赞(节选)

[日]   谷崎润一郎

①京都有一家著名餐馆,叫“草鞋屋”。

这家餐馆的客厅历来不用电灯,以点燃古老的烛台而广为人知。

日本的漆器之美,只有在这朦胧的微光里才能发挥到极致。

烛火摇曳,灯影里的饭盘、饭碗,一眼瞅去,蓦然发现这些涂漆的餐具变得幽深、厚重起来,具有先前无可比拟的魅力。

可以说,没有“黯淡”作为条件,就无法体味漆器之美。

自古以来,漆器的肌理唯有黑、褐、红,这三种颜色是一重重“黑暗”堆积出来的,可以看做是在包裹四围的黑暗中的必然产物。

漆器上泥金的豪华绚烂的画面大半潜隐于黯淡之中,催发着一种无可名状的闲情余绪。

而且,那闪光的肌理,于暗中看上去,映着摇曳的灯火,使得静寂的房间里,仿佛有阵阵清风拂面而来,不知不觉将人引入冥想之中。

假如阴翳的室内没有一件漆器,那烛光火影酿造出来的奇妙的梦幻世界,还有那闪动的光明所荡起的夜的脉搏,真不知要减损几多魅力啊!

这正如榻榻米上有几条小河在流淌,水聚满了池子,随处捕捉着灯影,逐渐变得纤细、幽微、闪闪跳跃,在夜的肌肤上织造着泥金画般的绫罗。

我每次端起汤碗来,就感到掌心里承载着汤汁的重量,我最爱那新鲜而温暖的情味。

那感觉宛若手里捧着一个刚落地的婴儿胖乎乎的肉体。

汤碗至今依然使用漆器,这是很有道理的。

②我把汤碗置于面前,汤碗发出咝咝声,沁入耳里。

我倾听着这遥远的虫鸣般的声音,暗想着我即将享用的食物的味道,每当这时,我便感到堕入了三昧之境。

这是黑暗中闪烁的烛光与漆器,合奏出来的无言的音乐所起的作用。

漱石先生曾经在《草枕》一书中赞美羊羹的颜色,这么说来,那种颜色不也是冥想之色吗?

冰清玉洁的表层,深深汲取着阳光,梦一般明净,含在嘴里,那感觉,那深沉而复杂的色相,绝非西式点心所能见到。

奶酪等与之相比,何其浅薄、单调!

这羊羹盛在漆器果盘里,其表面的色泽看起来明显地黯淡而深沉,同样唤起人的冥想。

人将这种冰冷滑腻的东西含在嘴里的时候,感到室内的黑暗仿佛变成一个大糖块,在自己的舌尖上融化。

哪怕是口感不佳的羊羹,这时也会平添一层特别的美味。

细想想便会明白,我们的饭菜总是以阴翳为基调,和“暗”有着割不断的关系。

③也许有人说,黯淡光线里的模糊之美不是真正的美。

然而前面已经说过,我们东方人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使阴翳生成,就是创造美。

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如此。

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

夜明珠置于暗处方能放出光彩,宝石曝露于阳光之下则失去魅力,离开阴翳的作用,也就没有美。

④最近《大阪朝日新闻》有文章嘲笑大阪府官员为了开辟高尔夫球场,滥伐森林,毁坏山丘。

将深山老林里的暗影也要剥夺,简直是昧着良心造孽。

不过,这也是一种牢骚话,我也深知今天的形势很难得,不管怎么说,日本既然沿西方文化迈出了脚步,也就只好勇往直前了。

然而,我们必须觉悟,只要我们皮肤的颜色不变,我们所承担的损失将永远压在自己的肩头。

当然,我写这些的意思是,我想在某些方面,例如文学艺术等,或许也还有弥补这种损失的办法。

⑤我想,我们已经失去的阴翳的世界,至少要在文学的领域唤回来。

使文学的殿堂庇檐更深,将过于明亮的空间塞进黑暗,剥去室内无用的装饰。

不一定家家如此,哪怕先有一家也行。

究竟如何呢?

 姑且先把电灯熄灭看看吧。

8.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3分)

                                                                        

9.分析第②段引漱石先生在《草枕》中对羊羹的描写的目的。

(4分)

                                                                        

10.分析第③段的作用。

(4分)

                                                                        

11.评析第⑤段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

                                                                        

(三)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

①颜钱塘:

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

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

渤海的古称。

 12.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1分)

A.律诗   B.小令 C.古体诗   D.曲子词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14.“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17分)

①路隋,字南式,其先出阳平。

父泌,字安期,通五经,端亮寡言,以孝悌闻。

建中末,为长安尉。

德宗出奉天①,弃妻子奔行在②,扈狩梁州,排乱军以出,再中流矢,裂裳濡血,为吐蕃所执,死焉。

②时隋婴孺,逮长,知父执吐蕃,日夜号泣,坐必西向,不食肉。

母告以貌类泌者,终身不引镜。

贞元末,吐蕃请和。

隋三上疏宜许,不报。

举明经,授润州参军事。

李锜欲困辱之,使知市事,隋怡然坐肆,不为屈。

韦夏卿高其节,辟置东都幕府。

元和中,吐蕃款塞,隋五上疏请修好,冀得泌还,诏可。

遣祠部郎中徐复报聘③,而泌以丧至,帝愍恻,赠绛州刺史,官为治丧。

服除,擢隋左补阙、史馆修撰,以鲠亮称。

③穆宗立,与韦处厚并擢侍讲学士,再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每除制出,以币来谢者,隋却之曰:

“公事而当私贶邪?

”进承旨学士,迁兵部侍郎。

④文宗嗣位,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初,韩愈撰《顺宗实录》,书禁中事为切直,宦竖不喜,訾其非实,帝诏隋刊正。

隋建言:

“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议者至引隽不疑,第五伦为比,以蔽聪明。

臣宗闵、臣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俾臣得下笔。

臣谓不然。

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无害公谊。

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久之,辞疾,不听,册拜太子太师。

明年病卒,年六十。

赠太保,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路隋传》)

注释:

①德宗出奉天:

指唐德宗因属下兵变而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

②行在:

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处。

③报聘:

一种外交礼节。

为答谢邻国的来访,而前往该国访问。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时隋婴孺,逮长

(2)韦夏卿高其节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2分)

(1)隋怡然坐肆

A.放纵B.店铺 C.扩展 D.陈列

(2)訾其非实

A.诋毁B.计算C.资财D.疾病

17. 第④段中画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B.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C.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D.夫史册者/褒劝所在匹夫/美恶尚不可诬/况人君乎?

18.把第④段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且愈所书已非自出,元和以来,相循逮今,无害公谊。

请条示甚谬误者,付史官刊定。

19.根据文意,概括路隋的形象特点。

(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

(14分)

   楮亭记

[明] 袁中道①

①金粟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

临水有园,楮树丛生焉。

予欲置一亭纳凉。

或劝予:

“此不材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

”予曰:

“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

”或曰:

“种桃李。

”予曰:

“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

道人之迹如游云,安可枳②之一处?

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

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③,嗅之狂酲④,三日不已者。

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也。

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栌⑤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缯,可以颒⑥面,其用亦甚夥⑦。

昔子瞻作《宥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

②今年夏酷暑,前堂如炙。

至此地,则水风冷冷袭人。

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⑧一台。

植竹为亭,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

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

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于予心。

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而植此,而况已森森如是。

岂惟宥⑨之哉?

日将九锡⑩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选自《珂雪斋集》)

注释:

①袁中道,明代文学家,主张“性灵说”。

②枳:

停留。

③商丘之木:

《庄子·人间世》中“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

”④酲:

指喝醉神志不清。

⑤枅栌:

指方木。

⑥颒:

洗脸。

 ⑦夥:

多。

⑧樾:

树荫。

⑨宥:

通“侑”,酬答。

⑩九锡:

传说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九种器物。

20.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哉B.也C.焉D.耳

21.下列有关“楮树”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楮树成荫较早,所以在亭旁种植它。

B.楮树的子可以用来绘染,它并非无用之材。

C.楮树叶有手掌那样大小,树荫可以遮蔽整个亭台。

D.作者日日陶醉于楮树的树荫之中,对其钟爱有加。

22.对作者提到“商丘之木”用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提及《宥老楮》诗,意在说明楮树之有用,为进一步赞美张本。

B.作者以为楮木虽不能与松柏桃李媲美,但也不像商丘之木于人无用。

C.作者用“商丘之木”的典故强调材之有用无用是随具体情况而定的。

D.作者借“商丘之木”的典故,为后文进一步阐述楮木的作用做铺垫。

23.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鉴赏第②段画线句。

(4分)

24.依据第①段中对楮树“界于材与不材之间”的论述,推测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3分)

 

三 写作70分

 

25.懒,是世人眼中的一种恶习,在某些宗教的教义里,懒,甚至是一种罪恶。

但仍有不少诗人歌颂着懒,标榜着懒,唐代诗人杜甫曾说,懒性从来水竹居;宋代文人许月卿还说,平生懒意琴三叠……懒,似乎又是一种风雅的存在。

你对“懒”有什么样的认知?

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作800字文。

 

虹口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10分

 

1. 

(1)澄江一道月分明 

(2)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3)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2. 

(1)A(B项“垂念”是敬辞,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这里应改为“感念”;C项“千金”旧时用于称呼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D项“府上”是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这里应用谦辞“寒舍”。

2. 

(2)B(首先,根据与上文的衔接,与“棚内综艺”相对的应该是“户外节目”或“户外真人秀”,由此可排除A、C两项。

在根据与下面各句的联系,即可排除D项。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

3.动机上的善的意图/动机的善

4.C(ABD三项都是从出于义务,即出于善的动机出发,而最终导致了恶)

5.D(A与画线句同,B与画线句相反,“所有”二字绝对化,不妥;C与画线句有交叉或者被包含关系。

)(另外最简单的就是四类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

第8段画线句是SAP,选项A是同价命题SAP,B是SEP,C是SIP,D是SOP。

根据四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SAP假,SEP可真可假,SIP可真可假,SOP真。

因此选择D。

6.(4分)作者引用的孔子和康德的名言的材料具有典型性1,在一个广泛的层面上【古今,中外,东西方的思想者,对世界的影响等】说明了有很多人认为动机的善最为重要1,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将出于义务看得更重要1。

引出了下文作者对于“合于义务”比“出于义务”更重要的分析议论1。

7.首先解释什么是伪善,然后指出伪善的问题所在,并阐述了合于义务比出义务更重要的观点,接着作者论述了伪善的四种形式及其表现,进一步揭示出了伪善泛滥会造成的恶果。

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引发青年人对于“伪善”、“合于义务”和“出于义务”的现实思考。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

8.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将充满动态的烛光火影比作小河流淌,将光与黑暗的交错比作泥金画般的绫罗(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由阴翳所形成的光影梦幻之美(1分)。

9.《草枕》中对羊羹的描写着重于羊羹所呈现的梦一样的深沉复杂的色相,突出了羊羹这种食品与西方食物相比下的独特性(1分)。

作者以羊羹与漆器相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阴翳之美带给人的心理上的舒适与安慰(1分),强调“我们的饭菜总是以阴翳为基调,和“暗”有着割不断的关系”(1分)。

从而更加凸显了日本传统文化中对于“阴翳”之美钟爱(1分)。

10.全文在第三段从描写转入了议论。

批判有些人对阴翳之美的否定,指出阴翳之美是在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认知下产生的,并以夜明珠与宝石作为材料,论证阴翳是具有魅力的。

是对于全文阴翳之美的进一步肯定。

为后文的针对现实的思考议论张本。

11.

(1)“电灯”是指西方的文化,“电灯熄灭”喻指先切断西方文化的影响。

(2)作者对于日本的传统文化抱着深深的热爱,能够充分认识到日本传统文化的美的特质。

(3)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作者并没有完全否定其积极意义,然而作者也认识到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传统文化的式微是一种损失。

(4)作者期待能够保留传统文化的独特的美,并尝试从“文学”做起,先屏蔽掉西方的文化影响。

(5)作者面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态度是积极的,有建设意义的。

(三)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

12.A(1分)

13 .D(3分,“一坐凛生寒”是又一次衬托,用满座观潮人吓得胆颤心寒,再次对钱江潮这宇宙的奇观进行热烈的赞颂。

14 .红日高照,秋云高远,水天相连,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

诗人并不直接写潮,而是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相烘托,展现江潮远远而来、铺天盖地的壮观景象,充分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16分)

15.

(1)到,等到 

(2)敬重(2分)

16.

(1)B 

(2)A(2分)

17 .B(2分)

18.况且韩愈所写的已经不是他自己所想的,而是元和年以来沿用到现在的,对大家的情谊没有伤害。

请让我分条指明特别错误的地方,交给史官修改审定。

(得分点:

相循逮今、请、条示、刊定)(5分)

19.

(1)路隋为人至孝,对父感情很深。

他的父亲路泌被吐蕃扣留,路隋日夜哭泣,坐着时必定向着西面(父死之处),不吃肉。

从母亲口中得知自己长得很像父亲,终身都不照镜子。

多次上疏请求与吐蕃交好,希望父亲泌能够回来,

(2)路隋不屈服强权,有气节。

受到了上司李锜的刁难,被派去管理市场,他安然坐在肆中处理事务,坚决不向李锜屈服。

(3)路隋为官清廉,不收他人财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