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4488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火防爆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防火防爆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防火防爆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防火防爆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防火防爆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火防爆复习题.docx

《防火防爆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火防爆复习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火防爆复习题.docx

防火防爆复习题

防火防爆复习题

(一)

1.火灾事故诱因有哪七种?

放火;生活用火不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违反电气安装使用安全规定;设备不良;自然。

2.按灭火要求,火灾事故分为哪六类?

3.什么叫燃点、闪点?

闪点:

液体挥发出的可燃气体可被点燃的温度(易燃液体:

闪点《45℃液体

可燃液体:

闪点>45℃液体)来自PPT,课本P12也有。

燃点(着火点)-----气体、液体和固体可燃物与空气共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自行燃烧。

火源移走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成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称着火点。

4.简述燃烧的必要和充要条件。

(P34)

燃烧的必要条件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

且这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才能发生。

也就是说,发生燃烧的条件必须是可燃物质和氧化剂存在,并构成一个燃烧系统;同时,要有导致着火的火源。

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会发生,燃烧还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充分条件:

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含量,一定的点火热量,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5.什么叫富氧燃烧、富材料燃烧、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

1)扩散燃烧:

高浓度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的燃烧现象。

2)预混燃烧可燃气体与空气预先混合好后的燃烧现象。

3)富氧燃烧:

氧气供给量》燃烧需要氧气

4)富燃料燃烧:

氧气供给量<燃烧需要的氧气

6.防灭火的基本方法。

1)防火的药店是根据对火灾发展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以下基本措施:

(1)严格控制火源。

(2)监视酝酿期特征。

(3)采用耐火材料。

(4)阻止火焰的蔓延。

(5)限制火灾发展的规模。

(6)组织训练消防队伍。

(7)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2)灭火的基本方法:

隔离、冷却、窒熄(隔绝空气)等。

7.有哪几种灭火剂?

1)消防用水。

2)泡沫。

3)1211灭火剂(二氟一氯一溴甲烷)。

4)二氧化碳灭火剂。

5)四氯化碳。

6)干粉灭火剂。

8.防灭火的有哪五种基本技术?

(P40)

消除着火源、隔绝空气、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扩大、火灾报警器。

9.粉尘爆炸的条件

可燃性粉尘、浓度、高温源

10.形成自燃火灾基本条件

11.建筑物的燃烧性能分为哪三类?

(P196)

12.建筑物耐火等级分类几级,以哪个构件作为基准?

(P198)

13.建筑物火灾有哪五种蔓延形式?

(1)延烧:

沿表面连续燃烧(初期为蔓延形式)。

(2)火焰直接点燃:

火焰点燃附近可燃物。

(3)导热:

金属管道受热后,将热量传递到墙、楼板、管壁另一侧,引燃可燃物。

(4)热辐射:

火焰光、热辐射,引起火灾蔓延。

(5)热对流:

高温烟气向冷空气方向流动,冷空气向热恋空气流动,随热烟气的快速流动,使火灾迅速蔓延。

14.防火分隔物有哪五种?

(1)防火门

(2)防火墙(3)防火阀(4)消防水幕器(5)防火卷帘(6)排烟防火阀等。

15.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火灾危险性分为几类,哪类最危险?

(在书上P193)

建筑火灾危险性分为5类,甲、乙、丙、丁、戊,其中甲最危险,乙、丙、丁、戊火灾危险性依次降低。

16.什么是危险化学品,它有哪些类型?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的危险特性且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污染环境的化学品中,属于危险化学品。

危化品有3823种。

有八大类型:

a爆炸品;b压缩气体、液化气体;c易燃液体;d易燃固体、自然物品、遇湿易燃物品;e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f毒害品、感染性物品;g放射性物品;h腐蚀品

17.危险化学品有什么危害特点?

(书上P160)

燃爆危害是指危害化学品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害程度;健康危害是指接触危害化学品后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大小;环境危害是指化学品对环境影响的危害程度。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不仅生产、储存以及运输设施会遭受破坏,而且邻近地区人员的生命与财产豆浆遭受巨大损失和危害,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不可逆性损害将无法挽回。

18.可燃液体按闪点可分为哪三类?

可燃液体的分类主要按闪点的不同,根据GB6944—1986,将可燃液体分为:

a低闪点液体:

闪点低于-18℃的液体;

b中闪点液体:

-18℃≤闭杯试验闪点<23℃的液体;

c高闪点液体:

23℃≤闭杯试验闪点≤61℃的液体

19.按爆炸能量爆炸可分为哪三类?

如按反应相,又可分为哪三类?

按爆炸能量:

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是由系统释放物理能引起的爆炸,如:

锅炉爆炸、高压水容器爆炸、绝热压缩爆炸等)、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由于物质在瞬间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

天然气泄漏引起的蒸气云爆炸等)和核爆炸。

按反应相:

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固相爆炸(PPT第三章)

20.燃烧与爆炸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P96)

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爆炸是在有限多空间内急剧燃烧,体积迅速膨胀产生的现象,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而爆炸可以是物理变化如锅炉爆炸,轮胎爆炸,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燃烧与化学爆炸的主要区别在于氧化反应速度不同。

21.瓦斯在煤炭中的赋存状态?

1)吸附状态:

70—95%

2)游离状态:

5—-30%

受温度/压力影响,相互转换

22.煤自燃初期征兆?

煤炭自燃的初期征兆有如下几种:

1、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产生热量,由于热量的积聚,提高了煤体的温度,使水分蒸发,因而巷道中的湿度增加,水汽凝聚在空气中呈现雾状,在支架和巷道壁表面形成水珠。

工人把这种现象叫巷道煤壁出汗。

但应注意,有这种现象的地方不一定都是煤炭自燃的初期征兆,因为在冷热两股气流汇合的地方,也会在巷道中出现雾气和出汗的现象。

2、在巷道中如闻到煤油、汽油和松节油气味,尤其当闻到煤焦油的恶臭时,表明煤炭自燃已经发展到严重程度。

3、井下火区附近的空气温度以及从火区流出来的水的温度高于正常情况下的温度。

4、煤炭自燃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使人感到闷气、憋气、头疼]四肢无力、疲劳等症状。

5、开采浅层煤时,可看到从地表塌陷裂隙中逸出水汽并能闻到煤焦油味;冬季可以见到地表塌陷区的积雪先融化。

23.什么叫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

矿井瓦斯涌出量:

单位时间内从煤层以及采落的煤(岩)涌入矿井风中的气体总量,矿井进行瓦斯抽放时,包括抽放瓦斯量。

矿井瓦斯涌出量又分为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

绝对瓦斯涌出量:

单位时间内从煤层以及采落的煤(岩)涌出的瓦斯量,单位为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

平均每产1t煤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为m^3/t。

24.瓦斯在煤炭中有哪二种赋存形式?

①吸附状态:

70—95%

②游离状态:

5—-30%

温度/压力影响,相互转换

25.硫化矿自燃的机理是什么?

高硫高温矿床由于硫化物——氧化——而大量积聚热量,导致矿石自热发火燃烧。

1硫化矿破碎后,矿粒与空气接触开始氧化并放热。

2矿队内部散热差,局部开始骤热升温。

3局部聚热升温至矿石自燃点引发自燃。

26.按生产过程,压力容器分哪四种?

(1)反应压力容器:

用以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容器。

(代号R)

(2)换热压力容器:

用以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的容器。

(代号E)

(3)分离压力容器:

用以完成介质流体压力平衡和气体净化分离等的容器。

(代号S)

(4)储运压力容器:

用来盛装运输生产和生活用的原料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的容器。

(代号C,球罐代号B)

27.常用泡沫灭火剂包括:

哪四种?

普通蛋白泡沫、氟蛋白泡沫、“轻水”泡沫、抗溶性泡沫、高倍数泡沫

28.压力容器失效的原因?

1、压力容器介质失效

2、压力容器元件失效

3、压力容器安全保护装置失效

(黑体为书外内容)

一、单项选择

1.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引起物质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B。

A、闪燃B、燃点C、沸点D、自燃点

2.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C。

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D、D类火灾

3.液体的燃烧方式是B。

A、一闪即灭B、蒸发燃烧C、沸溢燃烧D、分解燃烧

4.煤炭燃烧属于B。

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

5.下列物质中B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A、H2OB、COC、CO2D、HCN

6.B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热交换

7.液化气钢瓶爆炸属于是A。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气体爆炸D、固体爆炸

8.粉尘爆炸属于B。

A、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C、气体爆炸D、固体爆炸

9.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B。

A、化合反应B、化学反应C、氧化反应D、分解反应

10.瓦斯主要的涌出形式为一般涌出、特殊涌出,后者主要又包括瓦斯喷出、煤与瓦斯突出。

二、多项选择题

1.物质发生燃烧需要的必要条件:

ACE。

A、可燃物B、湿度C、温度(点火源)D、物质组成E、氧化物

2.根据国家标准《火灾分类》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

A、固体物质火灾B、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气体火灾D、金属火灾E、带电火灾

3.灭火的基本原理是ABCD。

A、冷却B、窒息C、隔离D、化学抑制E、稀释

4.热传播途径有ACD。

A、热传导B、热感应C、热对流D、热辐射E、热交换

5.粉尘爆炸的条件是ACD。

A、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B、粉尘必须具有一定粒度

C、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极限

D、有足够的引起粉尘爆炸的点火源

E、粉尘必须在密闭空间内

6.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有:

ABCDE。

A、颗粒度B、挥发分C、水分D、灰分E、火源强度

7.ACE的燃烧方式是分解燃烧。

A、纸张B、磷C、木材D、合成橡胶E、木炭

8.气体的主要燃烧方式BC。

(P116)

A、遇火就爆炸B、扩散燃烧

C、动力燃烧D、分解式燃烧E、喷流式燃烧

9.燃烧产物对灭火工作影响的不利方面:

ABCE。

(P29)

A、引起人员中毒B、会使人员受伤C、影响视线

D、增大火灾损失E、造成火势发展蔓延

10.ADE火灾属于B类火灾。

(P37)

A、汽油B、木材C、天然气D、石蜡E、乙醇

11.化学爆炸按其爆炸变化传播速度分为:

ABC(P72)

A、爆轰B、爆燃(轻爆)C、爆炸D、爆震E、爆裂

12.易燃液体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

ABCDE。

A、易燃性B、受热膨胀和蒸气的爆炸性

C、流动性扩散性和渗透性D、静电性E、腐蚀、毒害性

13.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

ABCDE。

(书上P159)

A、遇湿易燃性B、燃点低,易点燃

C、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D、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E、自燃性

14.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ABC。

A、遇空气自燃B、遇湿易燃易爆

C、积热自燃性D、静电性E、还原性

15.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ABCD。

A、遇水易燃易爆B、遇酸着火燃烧爆炸性

C、自燃危险性D、毒害性E、腐蚀性

16.氧化剂的危险特性有ABCDE。

A、可燃性和强烈的氧化性

B、受热撞击,与酸作用、与水作用的分解性

C、与可燃物质作用的自燃

D、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作用的分解性E、腐蚀毒害性

17.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有ABCDE。

书上P40

A、可燃物数量及空气流量B、可燃物的蒸发潜热

C、爆炸D、气象E、扩散

18.毒害品的危险特性有ABCDE。

A、毒害性B、遇湿遇酸分解性C、氧化性D、易燃性E、易爆性

19.腐蚀性物品的危险特性有ABCDE。

A、腐蚀性B、毒害性C、氧化性

D、燃烧性E、遇水分解易燃性

20.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有ABCDE。

A、初起温度B、初起压力C、容器直径和材质

D、混合物中的氧含量E、点火源强度

21.放射性物品的危险性ABCDE。

A、放射性B、毒害性C、不可抑制法D、易燃性E、氧化性

三、正误判断

1、火灾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对)

2、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

(错)书P12

3、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发生的自行着火现象称为自燃。

(对)P17

4、在规定实验条件下,液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错)

5、在规定实验条件下,引起物质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错)

6、液化气钢瓶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错)

7、粉尘爆炸属于化学爆炸。

(对)

8、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对)

9、粉尘的浓度越大就越容易发生粉尘爆炸。

(错)

10、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下限越小则火灾危险性越小。

(错)危险性越大

11、只有液态可燃物才会产生闪燃现象。

(错)

12、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分类是根据其燃点来划分的。

(错)

四、简述题

1、简述汽相、液相和固相物质燃烧的历程

气相燃烧是指在进行燃烧反应过程中,可燃物和助燃物均为气体,这种燃烧的特点是有火焰产生。

气相燃烧是一种最基本的燃烧形式,因为绝大多数可燃物质(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是在气态下进行的。

比如可燃液体的燃烧并不是液相与空气直接反应而燃烧,它一般是先蒸发为蒸气,然后再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某些可燃固体(如硫、磷、石蜡)的燃烧是先受热熔融,再气化为蒸气,而后与空气混合发生燃烧。

固相燃烧是指在燃烧反应过程中,可燃物质为固态,这种燃烧亦称表面燃烧。

燃烧特征是燃烧时没有火焰产生,只呈现光和热。

如可燃固体焦碳不能成为气态的物质,在燃烧时呈炽热状态,而不呈现火焰。

金属燃烧亦属于表面燃烧,无气化过程,燃烧温度较高。

2、简述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机理(PPT第九章)

平时以液态的形式储存在灭火器或压力容器中,灭火时从灭火器或设备中喷出,一般情况下1kg液态的二氧化碳汽化产生0.5m3的二氧化碳气体,相对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能够排除燃烧物周围的空气,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

当燃烧区或空间含氧量低于12%,或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0~35%时,绝大多数燃烧都会熄灭。

当二氧化碳喷出时,汽化吸收本身热量,使部分二氧化碳变为固态的干冰,干冰汽化时要吸收燃烧物的热量,对燃烧物有一定冷却作用,但这种冷却作用远不能扑灭火焰,不是二氧化碳的主要灭火作用。

五、计算题

1、设P0=0.2Mpa,T0=800K,T=4000K,求CO和空气混合物的最大爆炸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