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原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8053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9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妆品原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化妆品原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化妆品原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化妆品原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化妆品原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妆品原料.docx

《化妆品原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妆品原料.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妆品原料.docx

化妆品原料

第四章化妆品原料

化妆品是一种由各类物料经过合理调配而成的混合物。

化妆品的各种功能和质量除了与配制技术及生产设备等有密切关系之外,主要决定于构成它的原料。

化妆品原料极其复杂和广泛,凡是对人体皮肤、毛发有清洁、保护、美化和功效作用的物质均是化妆品原料。

以往人们经常使用天然的动植物做为化妆品原料,而且国内专家根据化妆品回归大自然的趋势,指出在化妆品中应将大自然的原料做为化妆品原料的首选,近几年来随着生物新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化妆品专家对生物原料用于化妆品有了新的认识。

化妆品原料就其在化妆品中的作用可分为基质原料和辅助原料两类。

基质原料是化妆品的主体,体现了化妆品的性质和剂型,而辅助原料起到化妆品的功能、成型、色、香等作用。

一般辅助原料的用量较少,但在化妆品中是不可缺少的,也有人称其为功效性化妆品原料。

作为化妆品原料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无色无味,有较好的稳定性。

2.对皮肤无毒性、无刺激性,安全性高。

3.使用后不影响皮肤的生理作用。

4.对损容性皮肤问题能起到改善作用。

对于我们初步掌握和使用美容方法学,本章节简要介绍在化妆品生产中经常使用的原料。

第一节基质原料

基质原料是组成化妆品的主体,在化妆品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也是在化妆品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

基质原料一般分为油脂、蜡和粉剂。

在现场调配化妆品中使用的基质原料的原则为该原料在不加温情况下可以使用,否则就不能在现场调配中应用。

一、油脂

油脂的主要成分都是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的化合物,称为甘油酯,各种不同脂肪酸和甘油相结合,就成为各种不同性质的油脂,从动植物中取得的天然油脂,实质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通常在常温下为液体的称作油,为固体的称作脂。

1.橄榄油(Oliveoil)

橄榄又名青果,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地区。

橄榄树同葡萄、无花果树一起,被认为是人类最早栽培的三大果树。

很久以来地中海沿岸各国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都将橄榄油直接作为食品或化妆品的原料用,它是将橄榄的果实,经机械冷榨或用溶剂提取而得。

橄榄树在很早的时候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但大面积的引种和栽培,则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

橄榄油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具有特殊的香气,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醚和矿物油。

主要组成是油酸甘油酯,容易被人体皮肤吸收,橄榄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B.E.K。

维生素E可延缓皮肤的衰老,使肌肤保持柔软,消除细小皱纹。

维生素A能防止皮肤干燥、粗糙,使皮肤保持自然的光泽。

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防止细小皱纹的产生。

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E,就容易产生湿疹、皮炎,毛发和指甲容易折断。

这些维生素都是脂溶性的,易于被皮肤吸收。

有促进皮肤细胞及毛囊新陈代谢作用,是优良的润肤养颜剂,另外也有防晒作用。

橄榄油在化妆品中主要用于乳剂类护肤品,对皮肤有良好的渗透性。

是化妆品生产的一种原料。

2.液体石蜡(Paraffinoil)

又称为“白油”,无色透明状液体,在室温下无色无味,不溶于水、甘油,溶于苯、乙醚、氯仿等,其特点为化学和微生物稳定性好,可在化妆品中生产使用,浓度为10%左右。

在美容院现场调配化妆品中的添加量为5%。

3.丙三醇(Propanetriol)

又称甘油,无色无味透明状液体,分子量92.09,能和水、醇以任何比例混合。

是化妆品中应用最早,最普通的原料,有良好的保湿作用,能增加化妆品中其它组份的溶解性,广泛地用于化妆品各种剂型中。

对皮肤有滋润和保护作用。

在化妆品生产中的添加量约10%。

4.丙二醇(Propanediol)

有辛辣味的无色液体,分子量76.09,能溶于水、丙酮、氯仿、乙醚等。

在化妆品中有保湿作用,可用于化妆品的各种剂型,其添加量为5%-10%。

一般在美容院现场调配化妆品中主要用于溶解化妆品原料。

二、粉剂

粉剂是粉类化妆品的主要原料,对人体安全可靠,均为粒度很细的固体粉末。

它在化妆品中主要起增稠、悬浮、保湿、遮盖、滑爽、摩擦等作用。

同时又是粉状面膜的基质原料。

其质量要求首先是安全,必须保证化妆品的安全性。

不能对皮肤产生任何刺激,其原料细菌数不能超标。

细度最小应超过100筛目。

在粉状化妆品中用量可达30%-80%。

1.滑石粉(PowderofTalc)

滑石粉属天然矿产的硅酸盐,主要成分为含水硅酸镁,分子量为379.22。

其细度分为200目-400目,色泽为白色,不溶于水,具有滑润性,质地柔软,耐酸耐碱,化学性质不活跃。

优质的滑石粉具有滑爽和略有黏附于皮肤的性质,能遮盖皮肤上的小疤痕。

滑石粉在粉状化妆品中的使用浓度为10%-20%。

2.高岭土(Kaolin)

是一种以高岭石为主要成分的粘土,白色或浅灰色粉末,分子量261.96。

PH值5-6。

有滑爽感,泥土味,常温下微溶于盐酸和醋酸,容易分散于水或其它液体。

具有抑制皮脂,吸收汗液和黏附的作用。

是粉状化妆品的主要原料,在粉状化妆品中的添加量为10%-15%。

3.氧化锌(Zineoxide)

白色粉末或六角晶系结晶体,无嗅无味,受热变为黄色,冷却后又变为白色。

分子量81.37。

细度可通过100木筛。

溶于酸、碱、氨水。

不溶于水、醇。

是两性氧化物。

易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锌。

能被碳或一氧化碳还原为金属锌。

遮盖力是钛白粉和硫化锌的一半。

对皮肤有缓和的干燥和杀菌作用。

本品具有较弱的收敛及抗菌作用。

对皮肤起保护作用。

也可通过毛囊吸收到细胞内,促进核酸和核蛋白的合成,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起到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是粉状化妆品的基本原料,通常用量为10%-20%。

可与钛白粉合用。

4.钛白粉(Titaniumwhitepowder)

又名二氧化钛,无嗅无味白色粉末,质地柔软,遮盖力和着色力较强,分子量79.90。

不溶于水、有机溶剂、油。

微溶于碱。

遇热变为黄色,冷却后又变为白色。

为粉状化妆品的基本原料,常用量10%左右。

其遮盖力比氧化锌高1-2倍。

5.淀粉(Starch)

白色粉末,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

按来源不同分为玉米淀粉、大米淀粉、小麦淀粉、木薯淀粉等。

有明显的吸湿性。

不溶于冷水、乙醇、乙醚,加水加热至55%-60%会发生膨胀而变成具有黏性的半透明凝胶或胶体溶液,这种现象称为“糊化”。

淀粉的水溶液即是在低浓度下,也显示出很高的黏度。

淀粉在粉状化妆品中主要作为一种粉状的基质来使用,常用量为50%-60%以上。

三、化妆品的溶剂类原料

溶剂性原料在化妆品的配方中除了主要的溶解性能外,在化妆品中还利用其个别的一些其它特性,如挥发,分散、赋形、增塑、保香、防冻、收敛等作用。

许多制品配方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水

化妆品中用的水是一种最普通的溶剂,根据不同的化妆品,对水质有其特殊的要求。

一般都要求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主要通过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柱或阴阳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方法制得去离子水。

PH值在6.5-7.5。

化妆品中用水的灭菌方法主要有加热法、超精细过滤法、紫外线照射法。

2.醇类

乙醇(Ethanol):

为无色、挥发性液体,有酒香、味刺激,分子量46.07。

能溶于水、甲醇及醚。

能溶解松香、色素、樟脑、碘等多种物质。

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

利用其溶解、挥发、芳香、防冻、灭菌和收敛等特性,广泛用于制造香水,花露水等。

在香水中添加量约为90%-95%,另外,乙醇还用于润肤化妆水和柔软性化妆水等。

3.酯类

如乙酸丁酯:

无色液体,有香味,分子量116.16。

易燃烧,能溶解于醇、醚等,微溶于水。

为化妆品溶剂,常在化妆品中溶解成膜剂来使用,其添加量约为20%。

4.酮类

丙酮(Acetone):

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分子量58.08。

易燃烧。

能溶于水、乙醇、氯仿、油类和乙醚等。

能溶解油酯、树脂、橡胶。

是化妆品的溶剂,主要用于指甲油等,也可作为化妆品的原料,如乳状面膜中的成膜剂等。

其添加量为30%-50%。

5.苯类

甲苯(Toluene):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气味,分子量92.13。

有毒易燃,能溶于乙醇、乙醚等,不溶于水。

为化妆品的溶剂,并增进树脂等皮膜成分的溶解性。

第二节化妆品辅助原料

化妆品辅助原料又称“化妆品的有效性原料”,主要分为表面活性剂、水溶性高分子、色素、香料和香精、防腐剂、抗氧剂、收敛剂、紫外线吸收剂、药物、生物制品等。

它们在化妆品配方中的所占比例不大,但由于各自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因此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通常称为“乳化剂”,是一种能使油脂和腊与水制成乳化体的原料。

它能使油、水分散体系保持均一稳定性。

溶液中的溶质吸附在气体-液体,液体-液体或液体-固体的表面,能将这些表面性质显著改变的作用称为“表面活性”或“界面活性”。

根据来源不同,可将乳化剂分为天然乳化剂和合成乳化剂两大类。

如天然乳化剂有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海藻酸钠、白芨胶、明胶、羊毛脂、胆甾醇等。

合成的乳化剂有硬脂酸钾、十二醇硫酸钠等阴离子型乳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等为阳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等为两性离子型乳化剂。

单硬脂酸甘油酯、Span(斯盘)系列乳化剂、Tween(吐温)系列乳化剂是现代化妆品乳化剂中比较常用的乳化剂。

在化妆品中的用量虽不是很多,但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乳化剂结构中同时包含有亲油基团和亲水基团。

它又分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四类。

表面活性剂作用有乳化、增溶、润湿、分散、洗涤外,还有保湿、杀菌、润滑、抗静电、柔软和发泡等作用。

因此表面活性剂均可做乳化剂。

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的乳化、发泡、湿润、分散、增溶、杀菌、抗静电等方面。

它为现代化妆品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将油相和水相相互不相溶的物质进行混合使其中的一相物质在另一相物质中呈现出均匀稳定的分散状态叫做乳化作用,简称为乳化。

一般说来,要想制得均匀稳定的油水乳化体,必需选用适量的乳化剂。

事实上很大一部分化妆品,如雪花膏、冷霜、清洁霜、按摩霜、防晒霜、去斑霜、蜜类化妆品都是油水两相物的乳化体。

因此,乳化是制作膏霜类化妆品的重要技术,乳化作用在化妆品工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将油相和水相互不相溶的物质进行混合,乳化后的机械混合液称为乳液、乳剂或乳化体。

乳化体最基本的类型有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两大类。

乳化时油相均匀地分散于水相中得到的乳化体为O/W型乳化体。

该乳化体的形成过程是油相物先形成极微小的球状颗粒(0.1~10um),外表被水相物所包裹。

此时油相做微颗粒的核心,是内相或分散相,水是外相或连续相。

乳化时水相均匀地分散于油相中得到的乳化体为W/O型乳化体。

该乳化体的形成过程是水相物先形成极微小的球状颗粒(0.1~10um),外表被油相物所包裹。

此时水相做微颗粒的核心,是内相或分散相,油是外相或连续相。

自80年代以来随着美容事业的发展,在一些发达的国家美容院中有人建立了“化妆品调配实验室”,以便根据每一位顾客皮肤存在的问题,由化妆品调配师或美容师现场调配和制做带有特殊功效的化妆品,用于问题性皮肤的顾客,这样可以提高皮肤护理的效果。

这项技术与化妆品中的乳化剂有密切的关系,因为美容院不具备生产化妆品的条件,要想解决该项技术必须使用一种特殊的乳化剂,在没有温度和速度的情况下生产和调配出化妆品的膏霜、奶液、面膜等类型的产品。

这种乳化剂是一种乳液的增稠、乳化和稳定剂。

为中性聚合物的冷乳化剂,由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等物质组成。

产品外观呈白色液状,可以在极宽的PH值范围内使用,PH3-9均可使用。

其特点是性质稳定、操作简便,易于美容院及医院皮肤科门诊使用。

在现场调配中使用时无需预先溶涨、分散、中和,立即可增稠。

化妆品中的推荐用量为2%-3%。

二、水溶性高分子

水溶性高分子是结构中具有羟基、羧基或氨基等亲水基的高分子化合物。

通常将水溶性高分子溶解于水后的黏性物质称为粘液质。

1.水溶性高分子在化妆品中的作用主要有

①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具有胶体保护作用。

②提高乳液的触变性,具有增粘作用。

③提高成膜性和定型效果。

④降低乳液的表面张力,具有乳化和分散作用。

⑤提高粉类原料的粘合性。

⑥具有保湿及营养保健等功效。

水溶性高分子在化妆品的膏霜、乳液、香波、香粉等中较为广泛的应用。

它用于化妆品中应具有高安全性和稳定性,尽可能无色无味,以及在水中优良的溶解性。

2.水溶性高分子分为天然高分子、半合成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三类。

1天然高分子:

明胶、果胶、海藻酸钠、淀粉等。

2半合成高分子:

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纤维素(CMC)、羟乙基纤维素(HEC)等。

3合成高分子:

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

三、色素

色素是赋予化妆品以一定颜色的原料,通常称为着色剂。

化妆品是通过色素溶解或分散而使化妆品的基质原料和其它原料着色的。

对水溶性或油溶性着色剂常先制成溶液,对不溶性着色剂则将其分散在介质中。

化妆品中的着色剂应达到以下几点:

1安全性高,应无致变性,致过敏性及致癌性等。

2光稳定性好,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不易变色和退色。

3与化妆品其它原料相容性稳定。

4与化妆品的功效性不矛盾。

从化工合成得色素称为合成色素。

化妆品用的色素要求与食用色素相同。

能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的色素常用F.D.A(Food.DrugandCosmeticAct)表示。

合成色素能溶于水,应用于膏霜、乳液、香波、面膜、精华素。

四、香料与香精

任何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它的蒸气和微粒能分散在空气中,引起人们嗅觉上具有特殊的香气,这种物质不论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我们称为香料。

将几种香料按一定的要求,香型和用途结合在一起,成为香精。

几乎所有的化妆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哪就是它们都具有一定的优雅、宜人的香气,故古人称化妆品为“香妆品”。

香料与香精同化妆品有着紧密地联系,在化妆品各类制品中,虽然香原料的用量很少,但它是关键性的原料之一。

在化妆品的生产中,一个产品能否取得成功,香精的选择亦是一决定的因素。

香精选用适宜,不仅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且它还能掩盖产品的某些不良气味及体臭,在直感观上就为上乘产品,若香精选用不当,不仅气味不招人喜欢,且它还可能引起化妆品的质量不稳定,导致变色、刺激皮肤及产生过敏等现象,而成为一低劣产品。

化妆品的香气是通过在生产配制时加入一定数量的香精所赋予的。

香精是由数种、数十种至多可上百种香(原)料按一定比例调配混合而成的。

香料一般为淡黄色或棕色、淡绿色油性透明液体,树脂类香料则为粘性液体或结晶体。

其比重大多数皆小于1,且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即可溶于各种油脂中,香料本身亦是溶剂。

香料沸点高,其折射率约为1.5,在高温下加热或长期在紫外线下放射,其色泽及香气随之发生变化。

香料一般其挥发性及蒸气压较低,故可使香气保留持久。

化妆品所添加的香精多数为十几种香料组成混合物,在分析上就较困难。

香料虽有使人舒适感,但有些高浓度纯天然花精油,则使人闻到感到呕心,故需要调配成适当浓度,才有清香感。

香料和香精对皮肤多少都有刺激性,至今尚未找到真正完全无刺激性香料,这也正是人们所要寻找的,而化妆品所用香精用量很少,故其刺激性就极低以致无感觉。

香料可以说是一些含碳、氢、氧、氮等元素有机物的混合物。

分子量约26—300,香料所具有芳香性,化学家们提出是因其在化学结构上存在所谓发香团(Osmophore)的功能基,且由于发香团位置变化及其距离差别和结合方式(饱和、不饱和、环状等)的不同,使香味产生明显的不同。

植物性香料为最早发现,也是种类最多的香料,其用途极广。

这类香料是由植物的花、叶、枝干、皮、果皮、种子及树脂和草类或苔衣等提取而得到的,其提取物为具有芳香的油性物质,故称为“精油”(essentialoil),取自香花者一般称为“花精油”(floweroil),植物性精油很少直接应用于化妆品,绝大多数是提供调配香精使用。

香精又称为调合香料,它是指由多种香料(天然、合成的单体香料)配制而成的一种混合物。

对各种制品进行加香,往往不能单独用香料直接加入,而大多是添加香精。

设计香精配方和调制香精叫做“调香”,而设计香精配方的人叫做“调香师”。

依据需要,用途和价格,香料香精工业及各种香料公司调配出具有各种香气(香型)的香精,提供给各工业部门(食品,日用工业等),化妆品的加香大多为添加香精,除应用方便外,其价格也较低廉。

香精的香型是指其具有某种一定的“香气”,而所谓香气只是人的嗅觉神经的一种感觉,它是不能用尺度测量的,其表现不明确,且由于环境、人之年龄、性别等不同其香气的感受也不同,所以要对它进行分类是非常困难的,从古至今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香气分类方法,但都不完善。

对于化妆品应用来说,香精具有代表性香型,一类是以各种天然花香作为其样本,据此香型以天然香精油及合成香料调配成与原花香相似的香精,另一类是凭人们的兴趣、爱好,应用各种香料调配出天然香精油所没有的称为创意性、幻想型香精。

调香是将数种甚至数十种天然和合成香料调配成香精的一个过程。

所谓调配香精就像画家把颜料混合,然后描绘成自然色彩一样,调香是把天然和合成香料作为原材料,调配成预定的花香或幻想、想象的香气的艺术工作,尤其近年来,香精倾向向更现代化、更优雅的方向发展,因此要求调香要向高水平的艺术倾向发展。

故调香既可以说是一种技术,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调香是一种极其细致,且技术性很强和极复杂的工作,调香师不仅需要有多年的经验,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嗅觉。

调香的方法

一般调香的过程为拟定配方-调配-闻香修改加入到产品中观察等步骤并经反复实践才能完成。

香精的配方除了按上述香精的四个组成部分拟定配方外,还需从香气组成类进行协调。

香精的香气从感觉的观点,香料的挥发度等被分成三类。

①、头香,或称为顶香,人们在嗅一个香精时,最先闻到的便是头香,组成头香的香料,都是由低沸点、扩散力相当强的香料来充当,这些香料大多是醛、酮及一些酯类,起到尽快扩散香气的作用。

②、体香,是香精香气的主要特征,它是紧跟在头香后面的香韵。

这组香料一般是由比较适中的沸点及挥发度的香料组成。

在某一香介质中,体香要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和一致。

③、尾香,又叫基香,是香精的“残留”香气很重要的部分,这组香料主要是高沸点、低挥发度的香料组成,它们多用动物、苔藓、木香、根、树脂等香料。

调香师所拟定的香精配方,很重要的是要使上述各段香气平衡、和谐,是香精从中都散出美妙芬芳的香气。

调香是从尾香部分开始,他组成了所确定香型的骨架结构,尾香部分完成后,便开始加入组成体香的香料,体香可以使用天然香料,也可使用有各种香料调制而成的香基,体香大体完成后,加入顶香部分,顶香部分的作用是使香气轻快、新鲜、活泼,隐避尾香和体香中的抑郁气氛,取得良好的香气平衡。

顶香完成后,香精即算调配完成,但还要经过“陈化”阶段,即将调配好的香精放置于阴凉处搁置一定时间,这是因刚配得的香精,其香气还较粗糙,陈化是香精经过“酯化”化学反应,能使香精的香气会变得更加芬芳。

调香时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在设计和调配香精时,首先要使香精的香型符合时代的潮流,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要,如近年来人们在对香水和化妆品的香型及风格上,喜爱清新香型、森林香型、海风香型等大自然的气息,即所谓兴起的“回归大自然”潮流。

因此,以青香、果香和草香为主调的香精日益增多;另在配制香精时,除了为使香精保持长久的美妙香气之外,还必须特别注重香精(香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高质量和安全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由于香精所使用的香原料很多,因此对每一香料的化学特性、毒性、刺激性、光敏毒性等及香料之间可能所发生的反应,对香气的影响,香料是否发生氧化、光和,是否会变色变质,各香料与介质(溶剂)、表面活性剂甚至于包装材料等是否会发生反应?

反应的后果如何等等,调香师都要详细地了解和掌握,有的还需要进行实验,要严格遵守IFRA颁布的日用香料的使用准则,确保香料和香精的安全性。

在化妆品的基质中添加香精,使化妆品具有宜人的香气,提高了化妆品的品质,但要求所添加的香精对化妆品的质量应无任何不良影响,而化妆品的基质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体,香精也是多种香料的混合物,将它们混合,有时两者会互相影响,使化妆品发生变质等现象,所以对不同的化妆品所加入的香精,在香型、用量、成分上等多有所差异,现分别简述。

化妆品的赋香率

添加到化妆品中香精用量的百分数,称为该化妆品的赋香率。

不同的化妆品有不同的赋香率,一般化妆品其赋香率都很小,占1%左右,而以香气为主的化妆品如香水、花露水等其赋香率就较高,现将各类化妆品的赋香率大值列表如下:

品名

赋香率(%)

香水

10~20

古龙香水

5~10

花露水

1~5

化妆水

0.1~0.5

膏、霜、乳液类

0.2~0.8

唇膏

1~3

胭脂

1~3

香波、护发素

0.2~0.5

发蜡

0.5~2

香粉

1~5

我们在美容院现场调配化妆品中应较少的应用香精和香料,目前在国际上大部分倾向于低浓度香精或无香精型化妆品。

五、防腐剂

在化妆品的生产和美容院现场调配中及化妆品的使用中,难免混入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造成化妆品变质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在化妆品的生产配方中都要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剂及抗氧化剂。

使用防腐剂的目的是抑制外来污染微生物在化妆品中的生长繁殖,对微生物或霉菌具有杀灭、抑制或阻止生长作用的物质,起到防止化妆品变质的作用。

抗氧化剂的目的是防止和减弱油脂的氧化酸败现象。

在医院皮肤科和医学美容院做现场调配化妆品时一般不使用防腐剂,可避免防腐剂对皮肤的刺激。

我们在根据顾客存在的损容性皮肤问题,对化妆品进行针对性调配,一般要求顾客使用这种化妆品要在短时间内用完,应在冰箱内保存以免腐败。

1.选择防腐剂的标准

1对多种微生物具有抗菌活性,为广谱的抗菌谱。

2在低浓度含量下即具有很强的抑菌功能。

3可在较大的PH值范围内具有作用,不影响产品的PH值。

4与化妆品的组方试验有较高的稳定性。

5无毒、无色、无害、无味,对皮肤无刺激性。

6使用方便,经济合理。

2.目前常应用的防腐剂种类

①对羟基苯甲酸酯类(Estersofphydroxybenzoicacid)商品名称为尼泊金(Parabens),是一类现今化妆品中应用最广的防腐剂。

分子结构为

HO------COOR

结构式中R为烷基,有甲基(methylCH3-)、乙基(ethyiC2H5-)、丙基(propylC3H7-)及丁基(butylC4H9-)四种,分别称为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和尼泊金丁酯。

此类防腐剂一般为无色无臭小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嗅无味,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醋酸等有机溶剂中,本身几乎为中性,不受酸碱性影响,毒性低,对皮肤无刺激,无挥发性,化学性质稳定。

有广泛的抑菌能力,对霉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对革兰氏阴性菌、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抑菌效果差。

在四种烷酯中比较,以丁酯抗菌力最强,其次为丙酯、乙酯,而以甲酯最低,是因其杀菌功能随着烷基的长度而增加。

尼泊金之类作为防腐剂常用的是上述甲酯、乙酯、丙酯和丁酯,而且它们混合使用要比单独使用效果更好,通常的混合比例是甲:

乙:

丙:

丁为70:

10:

10:

10,尼泊金酯和其它防腐剂(如布罗波尔、咪唑烷基脲等)配合使用有协同效应,能大大增强抑菌能力。

一般在产品中尼泊金酯的总用量为0.2%左右。

②凯松(KathonCG)

分子式是C4H5NOSCLC4H5NOS,它是1.5%的5-氯-2-甲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