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88.docx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8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88.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88
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土建工程十三标
白云路站-昆明北站区间隔离桩树根桩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土建施工十三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一年四月
第一章编制说明
1、工程概述
1.1设计依据
1)《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评审稿》;
2)《昆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05~2020)》;
3)《昆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6年9月)及昆明市政府批复(昆政复[2007]61号);
4)《昆明市快速轨道交通骨干线网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年12月)及审查意见(昆规复[2008]67号);
5)《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6)《昆明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8-2016年)》以及国家发改委、中咨公司、建设部对建设规划的批复及评估报告;
7)《昆明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8-2016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以及国家环保部审查意见;
8)《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勘察设计总承包项目勘察设计合同》(四设(2009)合计字01号);
9)《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8月稿)(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及评审意见;
10)《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09年6月);
11)《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2009年7月);
12)《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专家组意见》;
13)有关会议纪要、公文及政府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
14)国家和地区有关规范、规程与标准。
1.2设计规范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0)《铁路桥涵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1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J449-2005)
12)《盾构法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6-2008)
13)《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14)《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TCJ49-92)
1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99-2003)
1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1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140号)
18)《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导则》(RISN-TG002-2006)
19)《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BJ/T111-98)
20)《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2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22)云南省、昆明市及地方有关法规、标准等
2.1工程地质
1)地层岩性
按照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及岩性名称,勘察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可分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4)、第四系全新统冲湖积层(Qal+pl/4)、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湖积层(Qal+pl/3)。
(1)第四系全新人工填土层(Qml/4)
填筑土、素填土<1>:
褐黄、褐灰,稍密,湿;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夹碎石。
多为路基填筑层,多数稍压实,属Ⅱ级普通土。
在区段内连续分布,各钻孔基本均见及。
表层0.50~0.70m为沥青混凝土,层厚0.30~4.30m。
分布在隧道顶部。
(2)第四系全新统冲湖积层(Qal+pl/4)
粉质粘土<2>3:
褐灰、深灰,可塑,湿,具中压缩性;主要成份为粘粒,中部含有少量机质。
属Ⅱ级普通土。
属Ⅱ级普通土。
大部分孔段分布。
本层有13孔揭露:
层厚1.00~5.50m,平均厚度2.78m。
顶面埋深2.00~5.50m,标高1887.77~1891.15m。
分布在隧道顶板以上。
泥炭质土<2>5:
黑色,软塑,湿,高压缩性。
含有机质。
局部夹未完全分解腐殖物。
局部为粘土。
属Ⅰ级松土。
本层仅有2孔揭露:
层厚0.40~1.40m,平均厚度0.90m。
顶面埋深5.10~6.00m,标高1887.46~1888.17m。
分布在隧道顶板以上。
(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湖积层(Qal+pl/3)
圆砾土<3>1:
灰色,中密,饱和,顶部稍密,成份为石英、砂岩、玄武岩等,磨圆度较好,呈浑圆状,间隙充填为粘粒及砂,分选性较好。
属Ⅲ级硬土。
各钻孔均有揭露,层厚1.00~18.90m,平均厚度10.77m。
顶面埋深3.50~35.00m,标高1857.23~1889.32m。
分布在隧道顶底板及洞径范围内。
粘土、粉质粘土<3>1-2:
灰色、灰褐色,可塑,湿,中压缩性。
间夹少量砂质泥岩残留碎屑。
属Ⅰ级松土。
场地内有5个钻孔揭露该层,呈透镜状不连续分布,层厚0.60~5.00米,平均厚度2.18m。
顶面埋深11.50~37.70m,标高1855.55~1881.94m。
分布在隧道底部。
粉砂<3>1-3:
灰色,中密,饱和,中压缩性。
成份为石英,分选性好,粘粒充填,轻微胶结。
属Ⅱ级普通土。
有1个钻孔揭露该层,层厚1.20米,顶面埋深38.00m,标高1854.45m。
分布在隧道底部。
砾砂<3>1-5:
灰褐色,中密,饱和,砾石主要由粉质岩,硅质岩,玄武岩等组成,呈次棱角状,间隙充填为粘粒及粉细砂。
属Ⅲ级硬土。
局部分布。
仅1孔揭露。
层厚8.60m,层面埋深7.40m,层面标高1885.77m。
2.2水文地质
1)地表水
白云路站~昆明北站站区间位于盘龙江与金汁河之间。
两条水系与本场区均有水力联系,对隧道施工会有一定影响。
2)地下水
白云路站~昆明北站站区间内,隧道及周边均为圆砾土层,对暗挖施工影响较大,如采用盾构法施工,则地下水对工程影响不大。
3)水质腐蚀性
白云路站~昆明北站站区间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在弱透水层中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在强透水层中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干湿交替条件下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2.4工程地质评价及注意事项
1)人工填筑土、素填土<1>:
分布于线路区内的表层,主要为人工填筑的素填土,由粘性土,砂砾及碎石组成,稍压实,密实度差异大,该层层厚0.30~4.30m,因拟采用盾构法施工,人工填土对本区间盾构区影响甚微。
2)粘土、粉质粘土<2>3:
区间大部分钻孔揭露,呈可塑~硬塑状态,具中等强度偏低、压缩性中等偏高的工程特征,属微透水层,可视为潜水含水层中的局部隔水层。
基本分布于隧道顶板以上,厚度较小,有利于工程的稳定。
3)泥炭质土<2>5:
区间少量钻孔揭露,呈可塑状态,具中等强度偏低、压缩性中等偏高的工程特征,属微透水层,可视为隔水层。
见于隧道顶板以上;
4)圆砾土<3>1:
在区间内分布广泛,呈中密状为主,具中等偏高强度,为潜水层中的主要含水地层,具有含水量高、渗透性好的特点,但均匀性差,隧道基本在该层中穿过,其厚度较大,应注意防止可能存在局部地段的地下水富集,从而对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5)粉质粘土、粘土<3>1-2、粉砂<3>1-3、砾砂<3>1-5:
分布范围小,多见于隧道底板以下,对工程无不利影响。
6)浅埋段施工时要注意监控围岩的变形,做好超前支护措施,成洞后及时衬砌,早日形成封闭式支承体系,加快围岩变形稳定过程。
7)盾构推进前,须掌握其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地下设施等相关资料,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由于区间线路围岩自稳能力较差,地下水量大,地下水位下的碎石类土易涌水、坍落,故对盾构机进出口工作井前后周边土体采取土体加固措施,对顶部围岩进行超前注浆等加固措施,确保进口及顶部围岩的安全。
8)盾构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地面及地表建(构)筑物的沉降变形观测,做到信息化施工,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及地表建(构)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1)白云路站~昆明北站站区间沿北京路靠东侧布置。
区间沿线地形较为平整,地面标高为1892.83~1893.46m,沿途两侧有较多的高层建筑分布,如金童花园(20层);世纪俊园小区(20层以上)。
北京路为昆明城市主干道,车流量较大,地下管线密集。
2)对区间隧道线间距小于10.2m,在左右线之间设置隔离桩应^800@1400钻孔灌注桩+^800桩间旋喷桩。
3)盾构施工前在世纪俊园A幢基础与隧道之间设置^800@1400钻孔灌注桩+^800桩间旋喷桩,并在桩顶800×800冠梁。
旋喷桩要求对加固范围内的土体的水泥掺量应据现场试验确定,旋喷桩的水泥掺量不小于18%;经加固的土体应有很好的均质性、自立性,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MPa;隔离桩桩顶宜根据实际地面线进行调整,隔离桩桩底距离结构底至少2m;轨道交通首期工程临近世纪俊园基础,区间左线盾构隧道结构外轮廓与世纪俊园A幢基础外缘平面内最小净距为7.686m,竖向最小净距为4.610m;与裙楼商场(砼3层)基础外缘平面内最小净距为1.210m,竖向最小净距为4.142m,为了盾构顺利通过并保证建筑物不受影响,同时在裙楼与隧道之间设置树根桩保护裙楼基础,树根桩直径150mm,钻孔角度分别为60°、61°、62°斜孔。
共3排,排间距为0.5m;树根桩桩间距为0.5m,桩深入隧道结构线下2m。
桩内采用三角钢筋笼,纵筋3&22,箍筋^8,间距250mm,采用M20水泥砂浆灌注成桩。
同时在树根桩之间间隙打设1排袖阀管以备进行跟踪注浆,采用^48袖阀管,间距为0.5m,进入基础下1.5~2m,斜角为61°,需根据监控数据控制跟踪注浆。
以上加固措施需在盾构到达该区域前1个月施工完成。
2、施工的重点及难点
1)施工重点:
施工时要严格执行挖探作业,避免破坏未知的地下管线。
2)施工的难点:
场地狭小,人流量多。
3)施工特点:
本工程处于城市繁华地段,因此,对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区间隧道与世纪俊园平面位置关系图:
第三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钻孔桩
1、施工工艺要求
1、1施工准备
1)原材料试验及进场:
由于本工程施工场地狭小,旋喷桩工程量小(65根,桩深21m),现投入旋挖机一台。
2)设备标定:
对商砼站所用的计量、测量、检测等设备在施工前进行检查检测标定,合格方可使用。
3)对作业层进行技术交底:
:
技术交底由项目部主管工程师编制,作业前对施工队、工班组进行交底。
采用下达工程技术通知单及技术交底书的形式,用文字记述,必要时以图表说明(一式三份),并完善签字手续。
对于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由队长或工班长采取工前讲解、工中指导、工后讲评的形式,交待讲解设计意图、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安全注意事项及操作技术要点。
4)对钻孔桩的施工过程或施工工序,结合现场施工实际和特点,编制作业指导书,达到作业程序简明易懂,操作方法具体可行,施工过程有序可控,质量标准满足要求。
5)场地平整:
:
按现场的桩位及道路的分布对地表进行平整,桩位及基坑外场地按要求进行硬化,避免钻机钻进过程产生不均匀沉陷,造成孔位倾斜或偏移。
这样也有利于灌注混凝土时机械设备的停靠及混凝土运输。
6)水电接入
7)泥浆池:
泥浆池随钻机作业现场开挖。
8)制备泥浆:
泥浆用优质膨润土、纤维素、纯碱加清水搅拌而成。
9)制作护筒:
护筒采用4-6mm厚钢板加工焊成,长度为1-3m/节,内径要比设计桩径大150-200mm。
同时在护筒的对角分别焊接一个“耳朵”,用来承托护筒,防止护筒意外下沉。
详细尺寸见图。
2、测量放线
准确测量桩位,桩位用∮20mm,长度为35-40cm钢筋打入地面30cm,作为桩的中心点,然后在钢筋头周围画上白灰记号,既便于寻找,又可防止机械移位时破坏桩位。
3、埋设护筒
护筒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孔口稳定和定位。
埋设时顶面高出地面0.3m。
埋设护筒时,其周围用粘土分层夯实,采用挖坑埋设,开挖前用十字交叉法将桩中心引至开挖区外,放四个护桩,埋设时将中心引回,使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重合,并严格控制其垂直度,要求不大于0.1%。
4、挖孔
1)钻机就位
旋挖钻机利用行走系统自行就位,钻机就位后钻机桅杆中心要与桩中心对准,钻机调平,使钻桅垂直。
2)注入泥浆
泥浆符合要求,钻机就位准确后,用泥浆泵向护筒内注入泥浆,泥浆注到旋挖时不外溢为止。
在旋挖过程中每挖一斗向孔内注一次泥浆,使孔内始终保持一定水头和泥浆质量稳定。
3)旋挖
根据地质情况,采用相应的合适钻头。
护筒内注入泥浆达到要求后开始旋挖。
钻机刚开始起动时旋挖速度要慢,防止扰动护筒。
在孔口段5~8m旋挖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通过控制盘来监控垂直度和孔径,如有偏差及时进行纠正。
在全部挖孔过程中做好钻进记录,随时根据不同地质情况调整泥浆指标和旋挖速度。
旋挖过程中孔内要始终保持一定水头,每挖一斗都要及时向孔中补充泥浆。
注入泥浆和旋挖要相配合,以保证成孔质量。
4)运弃碴
每孔挖出的弃碴及时用装载机清理干净。
5、检孔
在钻进过程及时检查孔径和垂直度。
钻至设计高程后对孔位、孔径、孔深、垂直度进行检查;
1)倾斜度:
小于1%;
2)孔深:
比设计深度超深不小于5cm;
3)孔底沉渣厚度:
不大于5cm;
4)清孔后泥浆指标,相对密度:
1.03~1.10;粘度:
17~2OPa.s;含砂率:
小于2%;
7、钢筋笼制作
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1)加工主筋、加强筋采用搭接单面焊,搭接长度不少于10d(d:
钢筋直径),亦可采用双面焊,搭接长度不少于5d;
(2)制作成型:
①加劲箍筋与主筋点焊,2000mm布设一道,螺旋筋环向间距300mm,与主筋点焊,焊点梅花形布设,焊接要牢固;
②箍筋筋于桩顶下4000mm范围加密,间距100mm;
③钢筋笼制作完毕后,挂上标志牌,详细注明其部位,并报请项目部技术主管检查,并由监理工程师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根据桩底桩顶标高预先计算出吊环长度,并另作吊环,将其设置于钢筋笼顶端,以保证钢筋笼下放到设计位置。
8、钢筋笼安装
采用三点起吊的方式下沉到设计高程后马上检查其位置是否安装到设计位置,是否偏心,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笼顶吊环穿入Ф100mm钢管2根予以固定。
1)钢筋笼搬动和起吊时要防止扭转、变形、弯曲,采用加强架立筋作撑以增加钢筋笼的刚度。
2)钢筋笼吊装前先在笼外焊接限位筋,用以保证钢筋笼与孔壁之间的间隔满足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9、导管安装
在下导管前,要对导管进行认真检查其是否损坏,密封圈,卡口是否完好,内壁是否圆顺光滑,接头是否紧密。
对导管做水密、承压、接头抗拉试验,以检验导管的密封性能、接头抗拉能力,符合规范要求方可下导管。
质量不可靠的导管不准使用。
下导管必须有专人负责,导管必须居孔中心,下导管时防止导管插入钢筋笼和孔底。
导管距离孔底50cm。
10、混凝土拌合、运输、灌注
1)混凝土由商砼站拌合运输,要求砼坍落度18~22cm,坍落度损耗不大于2cm/h。
配料拌合时由我单位一名质检人员旁站监督,确保混凝土标号符合要求。
2)砼采用罐车运输,运至施工地点后检查坍落度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如果不满足灌注要求,将不合格料退回供应商。
首灌量是水下砼灌注的关键指标,初灌后导管埋深不应少于1.0m。
3)随着混凝土的上升,适当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面以下的深度控制在2.5~5.5m,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浇筑时要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和混凝土的浇筑方量。
每一根桩的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一次完成。
4)控制最后一次混凝土的灌入量,应保证设计桩顶标高和混凝土质量,灌至桩顶标高以上50cm。
5)浇筑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
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桩顶高出0.5m(以后凿除),以保证桩顶混凝土强度。
6)灌注过程每罐砼灌注后应及时测量砼面上升高度,计算导管埋置深度确定导管拆卸长度。
要求最小埋管深度不小于2.5m,最大埋管深度不大于5.5m。
严格控制初灌速度,防止钢筋笼上浮。
7)由于灌注使用商品砼,砼抗压强度资料及有关原材料由搅拌站提供,作为双控措施,施工现场每桩制作试块1组,以检验砼强度。
8)砼灌注过程中应组织好人力、物力,连续灌注,做好灌注记录。
每根桩必须制作砼试块并及时养护,拆模后送至试验室标准养护,制作数量严格按照试验室通知规定制作。
灌孔桩施工结束后,应及时的填写《砼灌注记录》,并及时清理场地,处理好泥浆排放。
11、桩基检测
待桩的混凝土强度达80%以后,即可进行桩头处理,人工用风镐凿除桩头,桩顶标高要符合设计要求,待桩头处理完毕后,按设计要求对桩的完整性进行检测,检测可采用大小应变法进行,经检测合格后进行冠梁的施工。
12、冠梁施工
首先将钻完孔的场地清理干净,清除软土及泥浆。
1)桩头处理:
凿除时,要凿至桩顶设计标高,桩顶要求凿平,露出强度高的均质砼面,并清除表面的砼碎碴。
2)钢筋制作和安装:
钢筋采取提前加工现场绑扎成型的方法。
3)模板的选择及安装:
模板采用小型钢模或木模拼接,拼接时要求模板表面平整,无缝隙。
表面满涂隔离剂(机油)。
加固方式采用拉筋对拉和钢管支撑的方法。
4)浇注混凝土:
混凝土由商混站供应,浇注前先将原混凝土表面洒水湿润,以保证新老混凝土的结合良好。
浇注时应水平分层,纵向分段,分梯次向前浇注。
并对浇注层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捣固,捣至表面泛浆不再冒出气泡为止。
捣固间距控制在30cm,深入下层混凝土10cm左右。
13、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方法
为了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施工时应对各关键工序进行严格控制,重点控制的环节及措施见表。
技术质量控制要点及主要措施
施工环节
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主要措施
成孔
①桩位偏差
②桩径
③成孔深度
④孔垂直度
⑤孔底沉渣
①技术干部检查
②严格控制钻头直径
③加强泥浆性能的控制
④先行自检,然后由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钢筋笼制作
①钢筋质量
②钢筋焊接质量
③笼长偏差
④笼直径
⑤主筋间距
⑥箍筋间距
①严格控制进场材料,按要求送检
②用钢尺丈量方法检查
③逐级验收制度最终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水下砼灌注
①灌前沉渣厚度
②钢筋笼安放
③导管密封性及埋置深度
④桩顶超灌量
①技术干部检查,每桩检查次数不少于2次
②严格控制导管埋深,最大不超过5.5米,最小不少于2.5米
加强导管试压,每10根桩试压一次
桩顶超灌量不少于50cm
14、施工安全保证
按照国家《劳动保护法》发放相应的劳保用品:
如安全帽、工作服、防护眼镜、橡胶手套、防尘口罩等。
在岗前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并持证上岗。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作业标准和承包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为本标段安全目标的实现,争创昆明市安全生产建筑工程标准工地提供必要的保证。
施工现场
⑴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工地设置专职安全检查员,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
⑵制定各工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施工程序,加强对桩机操作员的管理,施工机械由专人持证上岗,严禁串岗作业。
⑶严禁违规操作,不得违章指挥。
⑷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整改安全隐患,对违章作业人员进行一定的处罚。
⑸施工材料堆放有序,不侵入运输通道道施工界限。
⑹施工机械的转动部分有安全罩。
⑺所有吊装装置必须有安全检验证书,并定期维修管理。
⑻配电箱开关有操作指示和安全警示。
⑼机械定期维修,确保作业安全。
⑽危险品必须严格管理,其存放、运输、使用均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
⑾临时设施及变压器等供电设施,应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采取防护措施,并增设屏障、遮栏、围栏、保护网。
凡可能漏电伤人或易受雷击的电器设备,均设置接地装置或避雷装置,并派专业人员检查、维护、管理。
⑿调制水泥浆时,应戴好防尘口罩。
⒀做好管路的调查保护工作,联系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准备。
15、环境保证措施
1、防止大气污染措施
⑴清理施工垃圾时使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撤造成扬尘。
施工垃圾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⑵施工道路采用硬化,并随时清扫洒水,减少道路扬尘。
⑶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尽量库内存放,如露天存放时采用严密苫盖。
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
⑷在施工区禁火焚烧有毒、有恶臭物体。
2、防止水污染措施
⑴施工区合理发置排水明沟、排水管,道路及场地适当放坡,做到污水不外流,场内无积水。
⑵在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清洗处设置沉淀池。
排放的废水先排入沉淀地,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城市排水管网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⑶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
所有排水均要求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防止施工噪声污染措施
⑴作业时尽量控制噪音影响,对噪声过大的设备尽可能不用或少用。
在施工中采取防护等措施,把噪音降低到最低限度。
⑵对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设置封闭的操作棚,以减少噪声的扩散。
16、钻进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卡埋钻具
卡埋钻具是旋挖钻进施工中最容易发生的、也是危害较大的事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加以预防,一旦出现事故,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
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较疏松的砂卵层或流砂层,孔壁易发生大面积塌方而造成埋钻。
在钻遇此地层前,应提前制定对策,如调整泥浆性能、埋设长护筒等。
2)粘土层一次进尺太深孔壁易缩径而造成卡钻。
所以,在这类地层钻进要控制一次进尺量。
3)钻头边齿、侧齿磨损严重而无法保证成孔直径,钻筒外壁与孔壁间无间隙,如钻进过深,则易造成卡钻。
边齿、侧齿应加长,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钻头边齿、侧齿磨损后要及时修复。
4)因机械故障而使钻头在孔底停留时间过长,导致钻头筒壁四周沉渣太多或孔壁缩径而造成卡埋钻。
因此,平时要注意钻机本身的及时保养和维修,同时要调整好泥浆性能,使孔底在一定时间内无沉渣。
处理措施:
1)直接起吊法,即用吊车或液压顶升机直接向上施力起吊。
2)钻头周围疏通法,即用反循环或水下切割等方法,清理钻筒四周沉渣,然后再起吊。
3)护壁开挖法,即卡钻位置不深时,用护筒、水泥等物品护壁,人工直接开挖清理沉渣。
17、塌孔
主要是因为钻进过程中不使用泥浆,或使用很少的泥浆,护壁效果差所致。
为防止钻孔坍塌,钻进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水位适当高出地下水位,同时注意控制钻斗的升降速度和泥浆比重。
16、水下混凝土灌注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1)封底失败由于首批混凝土数量过小、孔底的沉碴厚度大等原因导致首批混凝土灌注入孔后,未实现水下混凝土封底的现象称为封底失败。
封底失败后,应立即暂停灌注,及时对孔内已灌注的混凝土进行清理。
2)地层稳定性差时应及时拆除导管、拔除钢筋笼,将钻机安装到位,将未灌注混凝土部分钻孔回填,待地层沉积稳定后用冲击钻清除已灌注的混凝土,达到孔底设计标高后,请示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后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3)因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中含有大块骨料或受潮凝固的水泥块、灌注混凝土冲击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造成卡管。
由于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