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学案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1068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考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学案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选考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学案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选考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学案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选考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学案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选考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学案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考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学案人教版.docx

《选考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学案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考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学案人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考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学案人教版.docx

选考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7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学案人教版

第27讲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存在。

(2)重要原因: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广大劳动人民相对贫困,激化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直接原因:

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表现

(1)1929年10月下旬,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2)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失业人数激增,“大萧条”时期来临。

3.特点:

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影响深远。

4.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等抗议活动不断发生,法西斯分子乘机造势,扩大政治影响。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3)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5.对策

(1)措施:

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2)结果:

经济危机更加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1.背景

(1)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2)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

(3)1932年,罗斯福当选总统。

2.措施

财政金融

令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管制证券业

工业

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农业

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社会福利

加强救济工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社会立法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

3.特点:

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影响

(1)直接影响:

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2)间接影响:

缓解了社会危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3)深远影响: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美国的创新在于:

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

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核心论点:

罗斯福新政运用国家行政权力,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构图解史】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信息提取: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破坏性严重,导致了世界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漫画说史】 经济危机与美国

1933年10月,美国《名利场》

杂志的封面漫画

信息提取:

漫画中的人物从1929年的生活富裕,到1933年的贫穷而孱弱。

这反映出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带来严重的冲击。

【构图解史】 罗斯福新政

信息提取:

罗斯福新政是在坚持资本主义自由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做出的局部调整。

【图解历史】 蓝鹰计划

信息提取:

蓝鹰一只脚踩的是齿轮,一只脚踩的是闪电,实则代表了工业和能源,意寓罗斯福新政振兴美国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政策。

重点一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自由放任”政策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体现了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经济思想。

“自由放任”政策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政府对于经济领域中的问题应当实行自由放任的原则。

政府的经济职能仅限于保护自由竞争,保护私有财产,建立某些必要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对点训练] (2020·山东菏泽一模)1932年,一位观察家报道:

“从南、北卡罗来纳起,一直伸展到新墨西哥,地里的棉花没人采摘。

葡萄园里还有未摘的葡萄,橄榄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果实……”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

A.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美国企业中劳动力的缺乏

C.各国普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国家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

解析:

选A。

题干中的信息描述的是经济大危机,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生产的盲目扩张与市场需求之间严重脱节,引发经济大危机,当时美国总统胡佛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迟迟得不到化解,故选A项。

“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

实证1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史料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究其根源,这是因为工业革命完成之后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产力……但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没有适应这一重大变化,采取措施在其他领域进行相应的调整,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而是延续“无为而治”的经济政策。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解读】 本段史料阐述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思考】 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指出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试答:

                                    

                                    

【提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不适应工业化后迅速发展的生产力;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实证2 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史料 经济危机发生后,他们对中国的争夺更为激烈。

在对华争夺战中,美国先后与国民政府订立两项借款合同,1931年的美麦借款规定:

“中国向美国粮市平价委员会购买美麦粉45万吨,此项麦价,嗣经结算,共美金9212826.56元,作为借款。

”美麦连本带息,高出当时国产麦市价的30%以上。

两年后,美国财政善后银行公司向国民政府再次贷款5000万美元,以购买美国的棉花和小麦。

日本更是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不仅武装占领东北四省,控制华北,而且鼓吹所谓的“中日经济提携”,掠夺中国的资源,提出“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口号,企图变中国为其原料供应地,后来更是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汪效驷《1929~1933年世界经济

危机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解读】 本段史料阐述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思考】 从史料中找出经济大危机的危害在中国市场的体现及其影响。

试答:

                                    

                                    

【提示】 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列强对中国市场的争抢,主要手段有:

与中国政府签订合约;采取军事占领措施,控制中国部分市场等。

这些手段不仅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而且,加快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实证3 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及应对

史料 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或政府的声明而恢复。

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肌体本身细胞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治愈。

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

……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

——胡佛的演讲(1930年12月)

【解读】 本段史料通过胡佛的演进稿阐述了胡佛对经济危机的认识及其应对措施。

【思考】 从史料中分析指出胡佛针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试答:

                                    

                                    

【提示】 在经济危机面前,胡佛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能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

“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

1.经济大危机波及全世界的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爆发危机,其他国家亦受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其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

2.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不仅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各国国内政治、国际关系格局、世界贸易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观念。

(1)经济方面: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及危机之后的持续萧条,各国纷纷提高关税,加强贸易壁垒,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集权的斯大林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2)政治方面: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社会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应对危机。

(3)从国际关系上看,这十年可被称作“走向大战的十年”,一方面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幌子疯狂侵略扩张,另一方面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

1.认识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和结果

(1)措施

①对内经济政策:

扶助大企业。

从1929年11月起,胡佛政府通过扩大信贷和减低公司所得税的方法,给资本家以财政援助。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把35亿美元借贷给银行、工业和铁路企业,帮助资本家渡过难关。

通过新关税法。

1930年6月国会通过《霍利—斯穆特法》,大幅度提高关税。

新关税法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农产品市场,实际上,它保护了美国垄断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利益,使他们免受外国进口产品的竞争。

在农业方面,胡佛政府还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减少“过剩”农产品,缓和农业危机。

再有一项就是通过复兴金融公司向农场主贷款。

②对外经济政策:

胡佛政府采取措施保证美国投资安全,并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使美国的商品和投资获得出路。

③社会维稳政策:

一方面胡佛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通过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扩大就业,维护社会安定。

另一方面,由于胡佛政府和美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美国法西斯势力从胡佛到罗斯福执政期间都始终未能得逞,这为美国经济的复兴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2)结果:

胡佛以上反危机措施,使美国的经济危机得到一定程度的减缓,有效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但是,胡佛由于未能采取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等政策,使反危机措施不能明显奏效,但这恰恰给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

2.世界各国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1)对策

①提高关税:

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②实行货币贬值:

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教训

①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②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③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重点二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特点、影响及评价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蓝鹰计划

所谓“蓝鹰计划”就是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美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志,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即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每件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只有被政府贴上蓝鹰标志的才可以进入市场。

[对点训练] 1.(2020·北京朝阳区二模)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说:

“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

”为此颁布的法律是(  )

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农业调整法》D.《联邦紧急救济法》

解析:

选B。

根据材料“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可知,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故选B项。

2.“国家干预”

“国家干预”是指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国家运用管制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亦指校正、补充市场缺陷的活动的总称。

[对点训练] 2.(2020·山东济南模拟)从1930~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从8600万美元一跃而增加到1.72亿美元。

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1930年在科罗多河动工。

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  )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表明仍在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C.有利于彻底根除经济危机

D.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支持

解析:

选A。

据题干可知,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以及“胡佛水坝”的工程,属于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选A项。

“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

实证1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1935年6月27日……在罗斯福的坚决要求下,国会……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

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利,雇主不得干预或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集体谈判合同……

——《世界史·现代史编》

史料二 罗斯福新政固然不可能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但是这些调整顺应了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资本主义类型现代化国家中具有开创性意义,因此影响深远。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开端。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解读】 

(1)史料一主要阐述的是罗斯福新政举措的特点及影响。

(2)史料二说明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评价了其影响。

【思考】 

(1)据史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举措的特点。

(2)据史料二分析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及结果。

试答:

                                    

                                    

【提示】 

(1)为缓解社会矛盾,罗斯福政府采用立法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普通民众的权益。

(2)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使美国逐渐走出大危机,但并未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实证2 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史料 从世界历史的实践看,几乎每一次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都在进行自我调整。

面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采取扩大政府开支、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等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罗斯福采取的政策遭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

大垄断财团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讽刺罗斯福抄袭了《共产党宣言》,甚至批判他是“本阶级的背叛者”。

——孟庆龙《从世界历史看当前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

【解读】 本段史料阐释了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及评价。

【思考】 分析史料,论证罗斯福是否是“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本阶级的背叛者”。

试答:

                                    

                                    

【提示】 否。

从表面来看罗斯福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工人的权益,加强社会福利保障,给下层民众的生存提供庇护,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但是,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从根本上来说,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的理论和政策:

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

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3)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其他国家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

1.理解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1)政治机制上:

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新政也使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

(2)经济机制上:

罗斯福新政初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社会保障机制上: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

2.客观辩证地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罗斯福减少了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罗斯福新政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研真题·引领航向]

1.(2018·高考全国卷Ⅲ·T34)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

工资变化表(单位:

%)

时间

类别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  )

命题点:

经济危机的影响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解析:

选C。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三个行业工人的周工资在这两个时段都在下降,说明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C项与此相符。

规定工人工资最低标准的是1933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排除A项;产业结构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排除B项;付给工人工资的是资本家,不是政府,材料所述现象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排除D项。

2.(2015·高考全国卷Ⅰ·T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命题点: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解析:

选B。

本题关键信息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由材料“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故选B项;A、D两项是对工业生产的调节,C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均排除。

3.(2019·高考海南卷·T19)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

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

命题点:

经济危机的影响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

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

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

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

解析:

选D。

题干材料“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说明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故选D项。

国家干预主要是对国内,不会影响国际合作,排除A项;材料说明与会国希望合作解决经济危机,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C项。

4.(2015·高考海南卷·T19)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命题点:

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解析:

选D。

D项反映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开发,故选D项。

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是调整农业的措施,与题干不符,A项错误;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要是抵御外来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是恢复工业的措施,C项错误。

5.(2015·高考江苏卷·T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命题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解析:

选D。

1921~1930年,美国盛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故A项错误。

1930~1932年,罗斯福还未上台,美国尚未开始实施新政,故B项错误。

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说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表明公共开支增多,故C项错误。

由于实施新政,美国逐渐渡过经济大危机,故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D项正确。

6.(2014·高考全国卷Ⅱ·T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

命题点: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解析:

选C。

结合时间“20世纪30年代”及“孤儿”判断A项“重现繁荣”不符合题意;20世纪30年代前期,经济危机严重时,美国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不断,B项中的“淡定应对”不符合史实;结合“幻想型影片”分析,D项中的“现代主义艺术”不符合“幻想”的特点。

故C项正确。

[练模拟·能力提升]

1.英国于1931年11月颁布《非常进口税法》,对于特定商品征收最高达100%的歧视性高关税。

1932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新的进口税法案,规定将对一般进口商品增收10%的从价税,对大多数工业品实际征税20%,而对钢铁、奢侈品等征税更高。

可见当时英国(  )

A.坚持自由贸易的政策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

C.提高关税应对贸易战D.大萧条使社会混乱

解析:

选C。

据题干材料“英国于1931年11月颁布《非常进口税法》”“1932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新的进口税法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各国为了转嫁危机先后提高关税,货币贬值,英国为应对危机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故选C项。

2.(2020·广东惠州调研)十月革命后,美国政府外交上不承认苏联。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

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法西斯侵略的扩大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