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综合分析题部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0323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综合分析题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综合分析题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综合分析题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综合分析题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综合分析题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综合分析题部分.docx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综合分析题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综合分析题部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综合分析题部分.docx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综合分析题部分

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综合分析题部分

 

 

————————————————————————————————作者:

————————————————————————————————日期: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综合分析题部分(2012-7-23录入)(考试时3大题,30分)

1、某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分组(件)

工人数

50—60

60—70

70一80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6

12

12

14

15

18

22

8

合计

107

(1)上述数列属于(  AD )。

A.变量数列   B.品质数列  C.不等距数列   D.等距数列

(2)上列数列中的变量是(  A )。

A.日产量   B.工人数  C.日产量的具体数值   D.工人数的具体数值

(3)上述数列中工人数是(  B )。

A.变量   B.频数  C.变量值   D.分组标志

(4)各组的频率分别为(  C )。

A.61212141518228  B.5565758595105115125

C.6% 11% 11% 3% 14% 17% 21% 7%  D.60708090100110120130

2.为了了解北京市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情况,北京市统计局从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员中随机抽取了200人进行调查,这200人的考试成绩统计资料如下:

分数

人数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80~90分

90分以上

18

52

73

44

13

利用以上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题干中北京市统计局的行为属于(C)

A.统计资料B.统计学C.统计工作D.以上都不是

(2)题干中的数列属于(D)

A.单项式数列B.品质数列C.不等距数列D.等距数列

(3)题干中的人数是(B)

A.变量B.频数C.变量值D.频率

(4)题干中的变量是(A)

A.分数B.人数C.分数的具体数值D.人数的具体数值

(5)题干中各组的频率分别为(C)

A.1852734413B.0.180.520.730.440.13

C.0.090.260.3650.220.065D.92636.5226.5

(6)抽中的200人中有人考试成绩为80分,则应归入(B)

A.第三组B.第四组C.第三组或第四组均可D.第三组或第四组均不可以

(7)题干中北京市统计局所采用的抽样方式属于(A)

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

(8)题干中所进行的调查中,调查对象是(B)

A.北京市2010年所有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卷B.北京市2010年所有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

C.北京市2010年每一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卷D.北京市2010年每一个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

(9)题干中所抽取的200人构成一个(B)

A.总体B.样本C.总体单位D.样本单位

(10)题干中分组数列的全距是(C)

A.30B.40C.50D.60

3.甲、乙两企业人数及月工资分组资料如下:

月工资(元)

甲企业人数(人)

乙企业人数(人)

400以下

4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4

15

84

126

28

2

18

73

103

42

在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平均工资的步骤中,请回答下述问题:

(1)各组组中值分别为(D)

A、4005007009001100B、2004006008001200

C、40060080010001200D、3005007009001100

(2)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C)

A、简单算术平均B、调和平均C、加权算术平均D、几何平均

(3)甲、乙两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为(C)

A、甲823.74元乙832.74元B、甲838.66元乙823.74元

C、甲823.74元乙838.66元D、甲838.66元乙832.74元

(4)有关甲、乙两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的代表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有(CE)

A、甲企业标准差160元,乙企业标准差170.5元B、甲企业标准差大于乙企业标准差,甲企业平均工资代表性大

C、甲企业标准差162.96元,乙企业标准差175.19元D、平均指标不相同的总体,可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的大小

E、甲企业离散系数为19.78%,乙企业离散系数为20.89%,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大

4.某车间工人日产量如下表:

日产量分组(件)x

工人数(人)f

总产量(件)xf

各组工人数所占比重%

25

26

27

28

3

4

7

6

合计

请回答:

(1)若求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A)

A、加权算术平均B、简单算术平均C、调和平均D、几何平均

(2)工人平均日产量是(A)

A、26.8件B、28件C、25.7件D、27.8件

(3)各组工人数所占比重为(ABE)

A、结构相对指标B、15%20%35%30%C、比例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数之和大于等于100E、结构相对数之和等于100

5.甲、乙企业工人月产量资料如下表:

按月产量分组

(件)

工人数

(人)

按月产量分组

(件)

工人数

(人)

甲企业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50

100

120

80

60

30

乙企业

40-50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10

18

54

50

60

8

合计

-

合计

-

请回答:

(1)若比较两企业工人月平均产量,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B)

A、简单算术平均B、加权算术平均C、加权调和平均D、简单调和平均

(2)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为(D)

A、甲企业72件乙企业67件B、甲企业67件乙企业70件C、甲企业75件乙企业85件D、甲企业67件乙企业72件

(3)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分别为(D)

A、σ甲=14.07件σ乙=11.24件B、σ甲=12.24件σ乙=14.07件

C、σ甲=11.24件σ乙=12.24件D、σ甲=14.07件σ乙=12.24件

(4)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系数分别为(B)

A、V甲=20%V乙=17%B、V甲=21%V乙=17%C、V甲=20%V乙=21%DV甲=21%V乙=18%

(5)对比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代表性,则正确的选项有(B)

A、甲大乙小B、乙大甲小C、无法判断D、代表性相同

6.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00元,本年度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5%,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8%,同时,计划规定该厂本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而实际提高了15%。

请回答

(1)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D)

A、160%,超额60%完成计划B、96.84%,没完成计划

C、96.84%,超额2.16%完成计划D、96.84%,超额3.16%完成计划

(2)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4.5%,超额4.5%完成计划B、150%,超额50%完成计划

C、94%,没完成计划D、94%,超额6%完成计划

7.为了了解北京市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情况,北京市统计局从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员中随机抽取了200人进行调查,这200人的考试成绩统计资料如下:

分数

人数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80~90分

90分以上

18

52

73

44

13

利用以上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题干中200人的平均成绩是(B)

A.74B.74.1C.75D.75.1

(2)上述平均成绩的计算所采用的方法是(C)

A.简单算术平均法B.调和平均法C.加权算术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

(3)题干中200人的成绩标准差是(A)

A.10.45B.10.54C.11.45D.11.54

(4)题干中分组数列的离散系数是(B)

A.0.16B.0.14C.0.15D.0.13

(5)离散系数的意义是(B)

A.离散系数越大,均值的代表性越强B.离散系数越大,均值的代表性越弱

C.离散系数越大,标准差的代表性越强D.离散系数越大,标准差的代表性越弱

(6)将北京市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平均成绩与上海市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平均成绩相比较,得到(C)

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

 

8.某市2011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数列资料如下表:

某市2011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

时间

1月1日

3月1日

7月1日

11月1日

12月31日

从业人员(万人)

140.2

142.5

144.1

149.5

148.8

请回答:

(1)关于此数列,下列表述正确的有(BD)。

A、属于时期数列B、属于时点数列C、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D、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不能相加

(2)2006年该市的年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为(D)万人。

A、145.02B、145.07C、145.12D、145.15

(3)为了更真实地反映该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应尽可能地收集(A)

A、月度数据B、季度数据C、半年度数据D、年度数据

9.某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表:

某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

年份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工业增加值(万元)

200

220

231

240

252

262

请回答:

(1)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数列属于(A)(C)

A、总量指标时间数列B、数量指标时间数列C、时期数列D、时点数列

(2)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量为(B)万元。

A、10.33B、12.40C、42.00D、62.00

(3)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C)

A、B、C、D、

(4)该企业2001-2006年期间年平均工业增加值为(D)万元。

A、239.33B、239.14C、237.43D、234.17

10.2000年到2008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资料如下: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8

GDP(万亿元)

9.92

10.97

12.03

13.58

15.99

18.31

30.02

年末人口数(亿人)

12.67

12.76

12.84

12.92

13.00

13.08

13.56

三产比重

27.5

27.7

28.6

29.3

30.6

31.4

32..0

人均工资(元)

9371

10870

12422

14040

16024

18364

32817

利用以上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题目:

(1)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的是(AB)

A.GDP数列B.人口数列C.三产比重数列D.人均工资数列

(2)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的是(C)

A.GDP数列B.人口数列C.三产比重数列D.人均工资数列

(3)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平均指标时间数列的是(D)

A.GDP数列B.人口数列C.三产比重数列D.人均工资数列

(4)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时期数列的是(A)

A.GDP数列B.人口数列C.三产比重数列D.人均工资数列

(5)题干中的几个数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B)

A.GDP数列B.人口数列C.三产比重数列D.人均工资数列

(6)十五期间,我国年均GDP为(A)

A.14.18万亿元B.13.47万亿元C.15.83万亿元D.13.14万亿元

(7)2001年到2008年我国人口平均数为(B)

A.13.40亿人B.13.04亿人C.14.03亿人D.14.30亿人

(8)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累计增长量为(D)

A.19.10万亿元B.20.01万亿元C.8.39万亿元D.20.10万亿元

(9)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平均增长量为(D)

A.3.35万亿元B.2.23万亿元C.2.51万亿元D.2.87万亿元

(10)计算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时,常需要计算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这两个指标,二者的关系是(A)

A.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B.逐期增长量之积等于累计增长量

C.累计增长量之和等于逐期增长量D.累计增长量之积等于逐期增长量

(11)2000年到2008年我国人口数的定基发展速度为(B)

A.106.27%B.107.02%C.6.27%D.7.02%

(12)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定基发展速度为(A)

A.302.62%B.3.02%C.2.62%D.202.62%

(13)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A)

A.114.85%B.104.85%C.113.09%D.103.095

(14)计算上述平均发展速度时使用的方法是(A)

A.水平法B.累计法C.叠加法D.换算法

(15)计算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时,常需要计算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这两个指标,二者的关系是(B)

A.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定基发展速度B.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环比发展速度D.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16)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定基增长速度为(D)

A.302.62%B.4.85%C.13.09%D.202.625

(17)2000年到2008年我国GDP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A)

A.14.85%B.4.85%C.13.09%D.3.09%

11.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

产品名称

价格(元/件)

销售量(件)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200

220

4000

5000

100

120

8000

6000

160

150

3000

4000

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并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

(1)销售量指数为(A)。

A、107.69%B、116.35%C、92.86%D、90.56%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B)。

A、105.67%B、108.04%C、90.28%D、94.62%

 

(3)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B)。

A、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16.35%,增加34万元

B、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7.69%,增加16万元

C、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7.14%,减少14万元

D、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44%,减少19万元

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增加的数额

(4)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B)。

A、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5.67%,增加13万元

B、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8.04%,增加18万元

C、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72%,减少22万元

D、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5.38%,减少12万元

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加的数额

12.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

产品名称

单位产品成本(元/吨)

产量(吨)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350

320

50

60

180

176

50

50

30

30

160

200

若根据上表资料编制三种产品的总成本指数,成本总指数,产量总指数,并分析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变动对产品总成本的影响,请回答下述问题:

(1)总成本指数为(A)

A、108.62%B、118.04%C、92.05%D、98.45%

总成本指数(108.62%)115.02%*94.44%=108.62%

(2)产量总指数为(B)

A、114.86%B、115.02%C、86.94%D、87.06%

3)成本总指数为(B)

A、96.57%B、94.44%C、105.88%D、106.65%

(4)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C)

A、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5.88%,增加2117元B、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6.65%,增加2400元

C、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5.56%,增加2000元D、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3.43%,增加1235元

(5)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A)

A、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5.02%,增加4700元B、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增长14.86%,增加4650元

C、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3.06%,增加4087元D、由于产量的变动,使总成本下降12.94%,增加4050元

13.某电器城5、6两个月所销售的三种电器资料如下:

产品

销售量(台)

销售价格(元)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冰箱

500

600

2000

2200

彩电

600

400

1000

1200

空调

400

500

1500

1400

利用以上所给资料,完成下列题目:

(1)题干中彩电销售量变动的相对数是一个(D)

A.总指数B.综合指数C.平均指数D.个体指数

(2)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可以计算得到(ABCD)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B.质量指标综合指数C.个体指数D.总指数

(3)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量指数属于(A)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B.质量指标综合指数C.个体指数D.总指数

(4)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价格指数属于(B)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B.质量指标综合指数C.个体指数D.总指数

(5)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额指数属于(D)

A.数量指标综合指数B.质量指标综合指数C.个体指数D.总指数

(6)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量指数为(A)

A.106.82%B.106.38%C.113.64%D.105.83%

(7)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价格指数为(B)

A.106.82%B.106.38%C.113.64%D.105.83%

(8)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额指数为(C)

A.106.82%B.106.38%C.113.64%D.105.83%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30万元,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15万元、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15万元。

B.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30万元,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12万元、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18万元。

C.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30万元,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18万元、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12万元。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13.64%,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6.82%、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6.82%。

B.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13.64%,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6.38%、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6.38%。

C.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13.64%,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6.82%、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6.38%。

与5月相比,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13.64%,其中,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6.38%、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D.增加6.82%。

14.某统计工作者撰写了一篇题为《北京碘盐为何脱销》的统计报告,研究了2009年7月的碘盐销售现状,但到2010年6月才成稿。

(1)该统计报告的题目类型是(C)

A.主题式B.观点式C.提问式D.中心式

(2)本篇统计报告不能满足(A)

A.时效性B.完整性C.准确性D.代表性

(3)该篇统计报告属于(BCD)

A.宏观统计报告B.微观统计报告C.销售统计报告D.专题统计报告

15.已知某地区某年有关经济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如下:

1)农业总产出为12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40亿元;

2)工业总产出为3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25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出为15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90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出为11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70亿元;

5)贸易,餐饮业总产出为10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50亿元;

6)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为90亿元,其中间投入为30亿元;

7)非盈利性服务业经常性费用支出为35亿元,固定资产价值为100亿元,虚拟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5%计算;

8)全地区劳动者报酬为320亿元,固定资产消耗为40亿元,生产税收入为100亿元,生产补贴为60亿元,营业盈余为30亿元.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GDP)可采用的方法有(AB)

A.生产法B.收入法C.支出法D.产品法

(2)该地区生产总值(GDP)为(B)

A.425亿元B.430亿元C.525亿元D.310亿元

解:

(120-40)+(350-250)+(150-90)+(110-70)+(100-50)+(90-30)+(35+5)=430亿元

(3)该地区工业增加值率为(A)

A.28.6%B.40%C.41.7%D.71.4%

解:

350-250/350*100%=28.6%

(4)收入法增加值有组成部分是(D)

A.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

B.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补贴和营业盈余

C.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和营业盈余

D.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16.某户农村居民家中有常住人口4名,某年的家庭收支情况如下:

家庭总收入为10万元,家庭经营费用支出2.2万元,税费支出3000元,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2400元,赠送农村内部亲友支出14000元。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包括(ABCD)

A.工资性收入B.家庭经营收入C.财产性收入D.转移性收入

(2)该调查户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A)

A.14650元B.25650元C.11720元D.10200元

(3)该被抽中的居民家庭提供农村居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