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教程知识地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0175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写作教程知识地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闻写作教程知识地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闻写作教程知识地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闻写作教程知识地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闻写作教程知识地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写作教程知识地图.docx

《新闻写作教程知识地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写作教程知识地图.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写作教程知识地图.docx

新闻写作教程知识地图

新闻写作教程

 

新闻写作教程

 

 

怎样学习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学习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这门学科在新闻学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这门学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这门学科在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

一、先有采访,后有写作,或者说,采访在先,写作在后,这个次序是不能颠倒的。

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写作的质量。

采访的质量主要是指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是“七分采,三分写”。

资深的记者用“七三开”的比例形象地概括了在采访和写作两个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与力量。

因此,学习新闻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采访基础之上。

一、加强政治修养。

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

新闻写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根底。

一个记者除了拥有新闻专业教育的背景之外,还要对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与新闻工作有关的问题有一定的知晓,才能较好地驾驭新闻写作。

三、加强思维修养。

加强自己的思维修养,即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思维能力。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一、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

1.确有其事

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

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

4.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

5.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二、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1.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

2.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

3.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

一、体制性失实——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

新闻传播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其真实性的实现不可能不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二、经济性失实——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所造成的新闻失实。

三、故意失实与非故意失实

1.故意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2.非故意失实,也称业务性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一、在确定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二、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新闻写作的谋篇布局,即消息或通讯的结构设计、段落安排,实际上体现着写作者对所报道事实的认识与分析。

此时此刻,要掌握与运用科学的方法,辩证地、全面地反映和报道事物,这是防止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在写情节细节时严禁想当然

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

将推测、推论、合理想象的东西作为事实来写均属想当然,无可非议地在严禁之列。

四、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资料

1.稿件中所引用的材料,包括采访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背景资料、史料,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询与核对。

2.对被采访者的自述,即记者通过采访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也要保持质疑意识,也要核对。

3.要注意核对数字。

五、描写要有分寸感

我国新闻界最常见的是滥用溢美之辞,描写时夸大、渲染、拔高。

新闻描写是否恰如其分从根本上说,起决定作用的是记者的态度,能否保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

如果带着个人的好恶,就会有意无意地夸大或缩小有关的事实。

六、要注明新闻来源

一般来说,新闻来源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新闻事件的知情者等。

七、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审稿者主要是被采访对象。

这个程序不仅有助于纠正稿件中的失实之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二次采访。

记者写出来的稿件,也还要经过所在传媒内部的审改。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新闻为何要用事实说话

一、什么叫用事实说话

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表述。

一种说法是:

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

另一种说法是:

记者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

二、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1.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2.事实胜于雄辩。

新闻报道坚持用事实说话,因为事实本身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3.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三、是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在说话?

1.传播的目的是说话2.选择就是在说话3.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何为典型事实?

1.它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2.它必须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3.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4.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

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来,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读者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

 

1.善于联想。

这是一种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其他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与引导读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论。

2.善于对比。

把两件事或更多的事实放在一起对比,横向对比,纵向对比都可以,这样有助于发现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

新闻写作也常常采用这个方法来发表无形的意见。

3.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报道同一件新闻事实,由于选择和运用了不同的背景材料,从阅读的效果分析,会对读者的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从用事实说话的写作方法分析,记者可以表现不同的倾向性和观点。

4.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

多层次的丰富的背景材料的运用,既可以增加文章的可阅读性,也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新闻事件的意义同时可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

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种受限制的写作

1.传播产品与读者观念

2.组合产品与版面观念

 

一、新鲜

1.要加强今日新闻的采写2.学会在报道中把最新鲜、最精彩的信息“拎”出来,用最明显的形式摆在读者的面前

3.寻找新闻的最近点,尽可能找这件新闻事实在今天的依据。

二、快速

1.学会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都能迅速投入写作2.学会和养成打腹稿的习惯3.熟练掌握新闻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特别要得心应手地运用消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4.善于准备好各种写作素材,灵活地组成“预制构件”。

5.注意培养自己口述新闻的能力。

三、简短

1.坚持一事一报。

说清楚一件事,比说清楚几件事要简便得多,容易写短2.注意把主题破小,把角度选小,把架子搭小,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3.化整为零,可以多一些滚动报道、组合报道或连续报道

4.挤掉水分,只讲事实。

可读性

具体生动通俗

一、具体

1.选题角度、报道内容要具体2.新闻报道的叙述以及情节、细节也要具体

二、生动

1.在某些方面“生动”与上文中讲到的“具体”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越是写得“具体”就越容易生动2.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3.新闻报道能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三、通俗

1.解决“新闻官腔”的问题2.要学会“第二种翻译”,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

3.巧妙地处理新闻报道中的数字。

针对性

信息知识思想

一、加大信息量

1.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或称写“立体化新闻”2.学会抓特点

3.学会使用新闻背景4.用尽可能少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新闻信息

二、加大知识含量

1.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经验总结。

它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性。

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加大新闻报道中的知识含量,即是要讲究科学性,要注意挖掘和展示信息背后的某种客观规律。

2.这种增加,不仅是简单的数量增加,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的增加,即在报道的选材、角度上都要比单纯信息的报道更深入一步。

三、挖掘思想深度。

思想深度决定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新闻角度

一个关系成败的切入点

新闻角度:

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1.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

2.不同的角度讲不同的话,有不同的报道效果

3.角度选得好可以出独家新闻

寻找

最佳

新闻

角度

1.根据不同读者群的定位寻找最佳报道角度

2.根据“接近性”原理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在选择新闻角度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

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的阅读愿望也就越大。

 

1.以旧见新找角度

以旧见新找角度,就是要求记者在报道老题材、老话题时,要善于将过去的报道与今天的现实联系起来,从旧闻中发现新闻,推陈出新。

犹如老树开新花,找到新花,就容易写出新意。

2.以小见大找角度

这里指的是表现大主题可以选择小角度,即“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3.虚中觅实找角度

所谓虚中觅实,主要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

4.逆向思维找角度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遇到有些事,可以倒过来想一想,在这种类似“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新闻角度。

5.发散思维找角度

即要求以一个新闻目标(或一个新闻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在思考时,思路要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6.统摄思维找角度

一般来说,这种统摄首先要把采访所得的具体新闻素材和具体观点聚拢,然后把这些事实与事实的意义向一个点或几个点集中,并进行深度挖掘以接近事实的新闻内核,聚焦点越来越小,越来越集中,最后就可能找出一个最佳聚拢点,这就是报道这件事实的新闻角度。

7.全局高度找角度。

所谓全局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

新闻跳笔

一、新闻跳笔的特点

1.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

2.它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启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二、为什么新闻写作要用“跳笔

(一)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1.跳笔要求段落短,而且每段讲清楚一件事实

2.长篇大论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

3.运用跳笔写作的新闻报道,排在报纸的版面上黑白相间,疏密有致,容易让读者“一见钟情”

(二)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

1.记者运用跳笔写作时,不必为文章的“启承转合”费心,他只需集中那些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一段一段写来。

2.“文如看山不喜平”。

以这样的行文结构叙述事实,在段与段之间实现了跳跃式的推进,文章自然波澜起伏,而且有一种动感,体现出新闻报道作品明快的文风。

(三)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1.运用跳笔,每写一个段落,就提供了一个分角度或者一个侧面的事实。

2.句与句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跳跃,留下了空间,留下了停顿。

有空间就有容量。

容量大可提供信息量就大,给予读者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就大。

1.短段落,多分段

2.断裂行文:

指段落之间不按照时间的顺序,或者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排列,不面面俱到,不平铺直叙,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而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它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

3.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

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然后在这样一些段落之间,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类似电影镜头推拉摇移,把它们连接起来。

4.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事实主体之间的变化与跨越;在描述与议论之间的变化与跨越;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越;由概述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还有各种笔法,例如倒叙、插叙、比喻、排比等等之间的跨越等等。

新闻语言

新闻写作对新闻语言的要求

新闻语言——根据新闻学的原理即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

新闻语言的特征:

准确、简洁、鲜明、生动;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即消息与通讯对于语言的要求有所不同,新闻语言风格取决于新闻事件本身的基调,新闻语言风格还取决于人物报道中被采访者的语言个性。

“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征,它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如何使用白描语言

1.多用动词,用准动词。

在新闻写作时掌握多使用动词的要领,既能把人物和事件写“活”,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也能把环境和景象写“活”,使人如临其境,最终让消息或者通讯“立于纸上”。

2.多用子概念。

也就是说,多用具体的语言去写作。

真实的东西都是具体的,具体的东西往往是生动的。

子概念的内涵总比相应的母概念内涵丰富具体,因此,多用子概念容易引起人们的形象思维。

3.多用大白话。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

消息

体裁

特点

1.简括。

简要、概括地反映新闻事实2.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3.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亦即俗称的倒金字塔结构。

4.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

消息体裁优势

1.消息适应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2.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

3.消息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4.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

导语

导语的定义与任务

导语——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

导语的任务:

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导语为全篇定音导语为一篇之首,导语确定了写作重点,决定消息的基调。

导语写作基本要求

1.导语必须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虚晃一枪、空泛无物

2.将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3.炼字炼句,力求简短

4.力求优美生动(事实内在的美、语言美)

 

1.概述型导语:

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是概述型导语。

应注意:

①增强提炼与概括能力;②用具体的而非抽象的事实概述。

2.描述型导语:

亦描亦述、描述兼有的导语,是描述型导语。

优点:

①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令读者不能不读;

②能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可以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

描述型导语的写作,要求记者:

①采访中勿忘捕捉有形的画面;

②导语所描写的画面必须与事件有内在联系,有助于揭示主题,不要游离于主题之外;③用剪影的办法来写。

3.评述型导语:

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型导语。

优点:

①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可以发挥“勾玄”的作用;

②评述型导语可以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能够直接影响舆论。

评述型导语的写作应注意:

①评述型导语中的评,应是言人之所未言,深刻而有新意;②评述型导评中的评,应是少而精,点到为止,不宜展开;③为了使导语中的评更具客观色彩、更有说服力,有时,也为了防止因记者直接评论而招致被动,可以使用引语方式发表意见。

4.橱窗式导语:

有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

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

其特点在于:

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

写入导语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导语修辞

技巧

1.设问2.拟人3.借用4.对比

5.直呼6.排比7.惊警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

主体与结尾

主体重任在肩

一、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1.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2.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二、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1.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

2.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

三、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四、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

1.运用“色彩”;2.打开包袱中的包袱;

 

主体的结构方式

一、倒金字塔结构:

仅从导语和主体这两大部分的关系来看,绝大多数消息整体上采用的都是倒金字塔结构;另一层意思是,主体本身也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主体也是倒金字塔结构。

二、纵向结构:

主体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让读者了解前因后果。

记者也可以借“过程”说话,表达某种观点和意见。

三、横向结构:

这种主体结构方式的特点是,不受事物发展时间顺序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地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

四、点面结构:

点是指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是指一般的、总体的情况。

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这也是主体安排结构的一种常见的方式。

这样安排结构可以为读者提供广阔的认识空间,可以使消息更有说服力,而且,也更符合普通读者的认识规律。

消息结尾

一、消息结尾的特点:

它的特点是以事实结尾,亦即,事实该讲到哪里,消息就在哪里结尾,戛然而止,无需再加。

二、几种巧妙的结尾方式

1.材料典型、意味隽永;2.首尾关照,巧妙呼应;

3.稍加议论,画龙点睛;4.水到渠成,自然抒情。

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

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宏观意义上,是指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狭义上,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新闻背景的任务、作用:

①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②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③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④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⑤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⑥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⑦累加同类事实,开拓读者视野

精选

背景

材料

1.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2.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

3.借用新闻价值标准精选背景材料

穿

1.插入导语(帮助“说话”、吸引读者、修饰导语中的事实或人物)

2.导语之后接背景段(关键性的人和事、关键性的词语急需解释、思维逻辑和文章过渡的需要)

3.分散插入主体之中(看不出背景与新闻事实的界限)

 

事件性消息

报道事件是消息的基本使命

一、新闻报道必然追逐事件

1.事件本身具有明显的“变”——变动的特点,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2.事件本身程度不同地都具有典型性的特点,具有典型示范、典型示警的作用;

3.凡事件,都有其原始的戏剧性,对读者都有吸引力。

二、消息是报道事件的首选体裁

 

1.事实要交待得一清二楚

事实交待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缺少新闻要素,事情的轮廓不清楚;

②忽略了某些必须交待的细微部分,令事件模糊不清;

③事实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不够具体。

2.勿做表面文章

记者应是观察家与思想家,他应当能够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层的含义,预见到它的影响,并用准确的语言将事件的意义、自己的发现告诉读者。

这样,消息才会有思想性、有深度。

3.见事见人

①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

②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③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

4.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①不要煽情;

②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漏破案方法;

③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

④关注事件成因。

 

一、动态消息的特点

①动态消息大多一事一报,一篇消息只写一件事;

②动态消息更强调“宏观笔法”;

③与其他类型的报道相比,动态消息更加注重时效。

二、动态消息的写作

①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

②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

③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

④连续报道,确保时效。

 

一、简讯的特点

1.简讯文字简略,内容简单;2.结构单一;

二、简讯的地位

1.简讯是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2.简讯篇幅短小,可以多发稿,从总体上增加媒体的信息含量;

3.多发简讯可以活跃报纸版面;

4.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它还可以为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索。

三、简讯的写作

撮要:

1.构成事实的基本要素;2.提示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讲究文字:

1.精简;2.要有表现力;

 

非事件性消息

非事件性消息日益受到重视

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

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

它们与事件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价值:

①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

②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③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④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一、对比显现

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要求记者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将其变化、其问题性、新闻性,明显地揭示出来,摆在读者面前。

这需要用一种方法来加以“显现”。

而显现的基本手段是对比。

二、量化集中

非事件性新闻在写作上有必要将散在的事象加以概括和集中。

集中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总体量化——剥去事物的个别的外壳,以抽象了的全局性的数字,反映某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总体态势。

三、以点带面

点,即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即全局情况。

忽视点会削弱消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没有面,则难以反映总的态势。

四、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大多数非事件性报道,记者是为了反映某种情况或问题而行动的。

有些报道即使利用的是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资料,其调查本身——信息源一方的行动本身,也带有鲜明的“问题意识”。

 

一、预测性消息的基本特征

报道尚未发生、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未来信息的消息,属预测性消息。

它所报道的事物带有不确定性。

预测性消息同预告性消息不同。

预告性消息是对必定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新闻所传达的信息是确定无疑的。

二、预测性消息的价值

1.有助于科学决策;

2.可以帮助治疗“近视症”。

三、预测性消息的写作

1.及早预测;2.他人预测;3.权威预测;4.深度预测;5.审慎发稿。

 

一、服务性消息的特点:

“直接可用”,亦即,这种消息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

二、服务性消息的功能:

1.可以从“生活”角度关注科技发展,为大众提供参考性信息;

2.在经济领域指导消费、捍卫消费者利益;

3.提供信息、方法、建议,满足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需要。

三、服务性消息的写作

1.服务性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