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杀人狂 影片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9983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生杀人狂 影片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天生杀人狂 影片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天生杀人狂 影片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天生杀人狂 影片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天生杀人狂 影片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生杀人狂 影片分析.docx

《天生杀人狂 影片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生杀人狂 影片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生杀人狂 影片分析.docx

天生杀人狂影片分析

  

  我发现自己也许不是个好孩子,至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这样想的时候我正在看斯通那部著名的《天生杀人狂》。

本子是昆汀写的,虽然大获成功,可据称他本人对此片极为不爽,大约是源于两个天才在思想上不可调和的差异。

我的思维有些混乱,由于昆汀同学那部更加出名的《落水狗》作祟,我直接把两个人的不和精简成三个字——狗咬狗。

  事实上这两个家伙谁也不是好东西。

他们总是假惺惺地让你欣赏一场关于暴力或世俗的盛宴,借此折腾所有甘于平凡的人们骨子里最后一点点叛逆或者良知,接着就像东太平洋上的飓风那样一扫而过,摧枯拉朽般毁掉每个人的生活。

  

  这些牢骚话是我在电影结束后才想起来的。

此前的两个小时,我一直在为米基和梅乐丽欢呼雀跃,当他们轰掉所有白痴愚蠢的头颅的时候,当他们站在桥头忘情亲吻的时候,当他们从监狱里英勇逃生的时候。

  或者是担心,我始终希望他们有一个好结局。

  结局本身并没有令我失望,两个人得以逃出生天,享受生活。

如果不是这样,上帝,我想也许我会哭泣,坐在我的电脑面前,当着所有人,为了两个所谓的杀人狂。

  仿佛为了一个梦想的破灭。

  

  也就是这时我终于意识到大概我是个坏孩子,虽然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是三好学生是班长是所有亲朋好友的骄傲。

可是此刻我站在这所重点大学的某个窗户前面肆意张狂,敲击着所有能够发出声响的东西,一边大笑一边发觉说脏话原来是件很痛快的事情。

  然后我想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天生杀人狂呢?

  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暴力本身并不包含某种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获得存在的体验,如果原生态的弱肉强食没有遭到社会意识的刻意扭曲,如果所有人一觉醒来才发现自己原来始终生活在一个个别人或者自己编织的囚牢里的话,说不定杀人会像中国的乒乓球运动一样普及。

  

  你就当我危言耸听吧。

  

  二

  

  我纯洁的一刻胜于你一生说谎。

这句话是米基在监狱里接受采访的时候对主持人说的。

  我像个傻冒看到偶像般满怀激动地听他讲述着他眼里的世界以及死亡。

这个超级牛逼的家伙身上显然有种巨大的感染力与煽动性,以至于之后的监狱大暴动来得顺理成章。

  整个讲述听起来像一场总统就职演说。

当然这两者本身就没什么区别。

然后我记住了这句话,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它。

  沉浸在童年里的人都是纯洁的,不管那些时光是否只是一只巨大的阴影。

  

  电影的前半段,斯通采用大量具像化了的幻觉以及纵横交错的影像风格,肥皂剧纪录片旧胶片音乐录影带拉拉拉,闪迴盘旋,横冲直撞。

也许是试图告知我们,幻象无处不在,曾经的时光它们无处不在,并且充满力量,个人眼中的世界实质上如此混乱,荒诞不经。

  某一刻飞刀划出美丽弧线,直指要害,不带丝毫怜悯。

咽喉开出美丽花朵的瞬间,神秘女子唱响了最华丽的那个音符。

死亡如此简洁而仓促,谁也不关心背后的故事。

  例如米基与梅乐丽的故事。

  阴暗沉闷的童年,世态炎凉的社会,面目可憎的父母被他们联手干掉了。

  

  梅乐丽当然比她冷漠的母亲以及色鬼继父纯洁得多,可结果是她最后成为了众所失的。

梅乐丽又比我们幸福,因为她可以坦然面对一切异样的目光。

烧掉了自家的房屋以后,她微笑着对弟弟说:

“你自由了。

”那一刻的她无比真实。

  还有米基,他的爱纯洁而深刻。

  让那位印第安老人莫名其妙遭到枪击的一段是整部影片最失败的地方——影片需要这样一个所谓灵魂救赎的契机,导演却始终无法为米基的杀人行为找到适当的理由。

  是温和慈祥的老人,他们原本可以爱他。

  

  梅乐丽习惯在夜空下舞蹈,任由凛冽的风吹过身体,她说我是个天使。

的确,她穿上白色婚纱的时候圣洁得像个真正的女神,足以让任何一个男子动心。

  那件婚纱最终飘落峡谷深处,半空中看起来像一条舞动的蛇。

  蛇有毒牙,不代表它不善良。

  

  三

  

  按照修罗洋同学的说法,《天生杀人狂》会让他第一时间联想到大卫•芬奇。

或者是因为其中许多飞速跳转的凌厉镜象。

我觉得它更像丹尼•博伊尔的风格。

大卫•芬奇在他的许多作品里描述的都是中产阶级所面临的精神与道德困境,只有丹尼•博伊尔的《猜火车》,描写了一群同样在现实里沉沦却又心怀希望的人。

  这些人,他们天性纯良却疲于挣扎,无一例外地反叛世界。

  

  一开始,许多人是抱着好玩儿的心态去看这片子的。

它确实很好玩,如果你只是想去看看所谓的朋克、迷幻、颓废主义或者其它什么的。

伊万钻进马桶、和年轻女孩儿做爱、吸食毒品后出现幻觉拉拉拉好多段落都让人觉得新鲜甚至经典。

  可是最后好多人都哭了,主要是那些平时看起来放浪形骸的家伙们。

电影成了一面镜子,映照出所有真相,好多事情其实那样悲凉,并且无奈。

我们迷失其中,像呼啸而过的火车那样,找不到远方。

  就像我以前的好些朋友,那些成天无所事事的小混混。

他们抽烟打架泡美眉,把江湖意气挂在嘴角,然后无一例外地迷恋《古惑仔》,崇拜浩南哥。

古惑仔手上总爱拿着明晃晃的西瓜刀,砍人,仿佛这是唯一证明自身存在的方法。

  后来,年轻女老师感动了江湖浪荡女领悟了天生小哑巴微笑了,有些情节难免让人觉得矫情,可是黎明将至,刀锋血未冷,山鸡包皮浩南哥起身独自面对茫茫江湖的时候,我身边的他们也许就假借醉酒,哭得稀里哗啦。

  他们都是善良可爱的人。

  

  其实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我们垮掉是因为终于发现这个世界的绝望来得如此铺天盖地,无处藏匿。

还不如强颜欢歌、嬉笑怒骂、装腔作势、假装另类,最后也许不得好死。

  我们不是存心说谎,我们只是无可奈何。

  

  丹尼•博伊尔的新片《百万小富翁》真失败,影像方面故弄玄虚就不说了,像他这样满是愤怒忧伤的导演,根本就不可能拍出真正的童心未泯。

  

  四

  

  大卫•芬奇。

  大卫•芬奇是我心头所好。

最爱《搏击俱乐部》,看神一般的布拉德•彼特奋力搏击,杀出重围。

最后一场戏,夜色中的石头森林集体喑哑,满目荒凉。

  有时候我觉得大卫•芬奇丫是一流氓,老是凭借藏而不露的剪切技巧玩弄全体观影者的视觉逻辑。

偏偏有些家伙看得很爽看得高潮迭起。

  我只好也跟着假装高潮,假装看不懂故事,假装不知道布拉德•彼特和爱德华•诺顿其实他们就是同一个人。

  这样还可以保留最后一点卑微的希望。

  可惜终究还是醒悟晚了,他们义无反顾剥去层层伪装,却依旧没有好下场。

  

  五

  

  《天生杀人狂》跟《大象》一样,跟《天使爱美丽》也一样。

  

  即使《大象》是一部如此冷峻压抑的电影,导演甚至没有展示任何有关凶杀的动机来源。

年幼的主人公面无表情地干掉生活里一个又一个或亲密或陌生的家伙,最后干掉了他的同伙。

没有理由,就像米基和梅乐丽对着帮助他们越狱的新闻记者疯狂扫射。

  《大象》的名字来源于“瞎子摸象”的典故,意图阐述“每个人眼中所看到的事实其实都只是事实的某一方面而已”。

而《天生杀人狂》的批判重点则是电视媒体及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为了利益而对民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误导。

因而影片结尾对记者韦恩•盖尔的扫射,一定程度上带有象征性质。

  

  《天使爱美丽》。

艾美丽的最大愿望是帮助身边的人和自己找到真正的幸福。

可她始终只能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如果没有那个男孩拯救她的话。

同米基和梅乐丽一样,艾美丽行事只尊照自己的人生逻辑。

  不过是判断方式不同而已。

  当然,艾美丽是个十分讨人喜欢的女孩儿,至于米基和梅乐丽……

  

  对不起,我也爱他们。

  大概奥利弗•斯通早有远见,在影片中就塑造了一大批盲目的米基与梅乐丽的追随者。

虽然这段描述带有明显的批判性质,却依旧无法影响我们的爱憎。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同时也无比悲怆。

  

  是否忆起小时候?

  那时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每天努力看书做作业,见到五星红旗就会想那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然后心怀敬仰。

  是多年前的事情,那以后我们都学会了麻木不仁地行走和微笑。

成长让梦想渐行渐远。

面对米基和梅乐丽我们顶礼膜拜我们说真TM酷,也许只是羡慕他们身上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毫不退缩的坚强。

  韦恩•盖尔说他生活多年,第一次感到了存在的意义。

随后他迅速转变成了一名反叛者。

虽然这个选择不一定正确,但他终究做了我们做不到的事情。

  在这样一个不知道该相信什么,该忽略什么,该崇拜谁的时代,或许只有如此,方能获得完整的人生体验。

  所以最后他心甘情愿死在自己的偶像手上。

  

  下一个轮到谁?

  

  小三即日。

  窗帘背后阳光普照。

她如果没有遇到他,就依然是那个咬着嘴唇颤抖的小女孩,手足无措于乱伦无耻的父亲和无动于衷的母亲,像一条细小无助的爬虫一样苟活于没有丝毫自由和尊严的畸形家庭之中。

  

  他如果没有遇到她,就依然是那个在田野里目睹父亲中枪而死的小男孩,大大地睁着眼睛流淌一地惶恐孤绝的神情,在梦里被獠着牙齿的兔子先生追打厮杀终夜奔跑不能安眠。

  

  然而,当他们相遇的刹那,喧嚣沉寂,音乐温柔,恍惚如见到六十年代老电影里的旖旎爱情。

她从楼梯上走下,穿着宛如盛装的雏妓,而他不羁,眼神睥睨,白衣上斑斑的血,昭然若揭着他们将来的轨迹。

  

  他与她相遇,仿佛天意,无人能违,无可避讳,他要带她亡命天涯。

  

  “总有一个晚上,我要去接你。

”他果然带她离开,杀死她的父母,犹如骑士浴血劈斩拦路的荆棘。

压抑了多年的愤怒喷薄而出,化成流淌的鲜血和熊熊的火焰,而她欢腾雀跃如同获得了赦免的囚徒。

临走时,她对弟弟说:

“你自由了!

”何尝不是对自己说的。

从这一刻起,她自由,且要撒野到底。

  

  生活终于奔涌肆恣起来,像在暗夜里突然绽放的繁华烟火。

  

  她成为了全新的女人,抛落红裳羽衣的玩偶和粉红色的稚气箱包,如同把过去抛弃在过去。

他在横跨峡谷的大桥上向她求婚,用利刀割破手掌,紧紧相握,鲜血滴落融入江海,自此生死相缠。

相拥而吻之际,她发上的白色长纱飘然落下,在空旷的大峡谷中蜿蜒成柔媚的吐信白蛇。

而此时,没有支离破碎棱角分明的画面,没有扭曲的人脸和触目惊心的幻觉,也没有惨然的绿、刺眼的红,只有平和妍柔的色调,和相拥而喜的爱侣,这是电影中的至美一幕。

  

  相逢已在绝路上,只有互靠背脊,抵死拼杀,彼此奉陪到底。

君看寒光耀目流星没,绝胜沉沉天际苦勾留,他们胆大肆恣,无所顾忌,大开杀戒,短短三周就杀了五十个人。

他们的婚戒是一只盘曲缠绕的蛇,他们也像蛇一般,出其不意的攻击,狠辣而毫不犹疑,将子弹和飞刀化作致命的毒液。

而只要他们在一起,血流成河天下缟素也在所不惜。

  

  他们在报复这个世界,却仍不失自己的一番善恶标准。

杀死的,都是对他们不敬或者不利的人。

他们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坏人,他们到了如此的境地,只是想要保护自己和彼此,不惜使用最极端和暴烈的方式。

他们不懂得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是因为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对他们温柔过。

所以当米基错杀老印第安人的时候,他追悔莫及,因为这个老人让他们进屋,给他们温暖和食物,只有这一次的杀戮让他们不安和愧疚,他们错了,且承认。

  

  而与电影中嗜血无情的恶棍警长,虚伪自私的典狱长,和为了收视率不择手段的记者相比,米基和梅乐瑞是干净而纯粹的。

正如米基对记者所说:

“我纯洁的一刻胜过你一生说谎。

”他们的杀戮中没有阴谋、功利、谎言、交易、欺瞒、诈骗、歧视、伪善,所以尽管血债累累,却依然能让梅乐瑞在星光下舞出柔曼的姿势,期许着洁白天使的降临。

  

  

  米基与梅乐瑞,像是一对血腥的异色蝴蝶,依靠着彼此的残缺翅膀横冲直闯。

在不应该的年代,摆脱不了人世间的悲哀,上不了青天,只好彼此奉陪上演一场绝代的疯癫。

看完这个电影再回味,只觉得压抑恶心

  

  不是反对暴力,但昆汀的暴力一直是一种玩笑式的暴力,到了斯通手里却非要给这种惨无人道的滥杀加上诸如“一刻纯洁胜过一生谎言”的意义,再加上对传媒对大众的批判,其立场就变成了两难的暧昧。

导演你他妈难道想说大家都应该诚实的去杀人只要传媒别在一旁渲染夸张就行了是吗?

  

  到最后,所有人都成了虚伪的傻逼,两个杀人魔成了童话式的英雄。

又在豆瓣上看见这么多人或者为这个“童话般的爱情冒险”欢呼振奋着,或者为“是不是很多人都是天生杀人狂”之类的问题装逼地深思着,仿佛已经与主人公心灵相通对他们的心境感同身受,特别是那个置顶的唐门小三的评论,通篇充斥着一种以为自己的思想叛逆又深刻自己的阅历广阔又丰富的优越感,嗑药梦呓般地解读着这部影片本不该具有的种种思想和意义、象征和隐喻,我真是无语了。

  

  我只希望昆汀或者罗德里格兹能够重拍这个电影,把暴力玩的轻松一点痛快一点彻底一点,别再让这个他妈的严肃的混乱的自我矛盾的噩梦和这群头脑不清又自以为是的装逼犯们折磨我了。

  因为同种族的自相残杀,无论是从社会道德还是从生物繁衍的角度,都不应该被赋予这么一个严肃的意义,得到这么一种暧昧的歌颂。

 

场景

  主场景:

囚房里许多电视台工作人员,主持人盖尔化好了妆,架好的摄像机,拉好的凌乱的麦克风线,一台电视机。

典狱长坐在他们一边,在铁牢笼前面守卫着一排手持警棍的狱警。

一些女助理。

  男主人公米奇被戴着沉重的手铐,脚链出场,他的脖子上亦套着钢铁的颈圈

  副场景:

  黑白画面的儿时的野地,稻草高过了小男孩的头,猎枪的回响

  (随着米奇的叙述,导演插入了许多关于米奇杀人和童年的闪回镜头)

  全知视角的囚房外面看电视直播的囚犯们,双层的大厅

  深色的女囚房,梅一个人一块床板

  梦境中黑暗的森林,身型庞大如怪兽的野生动物

  

  

  时间地点

  时间:

《美国狂人》直播时间

  回忆里的杀人时间

  回忆里的童年

  梦境时间

  地点:

监狱囚房

  杀人现场

  童年的野地

  梦境中的森林

  监狱里囚房外面大厅

  

  

  价值

  导演把一个一对一采访的情节以全新的方式叙述出来,肆意的闪回闪前剪切,这一系列的形式实际上是对主题的映射——暴力。

  这个场景以对话为载体,台词中表现的是一种颠覆传统观念的善恶观,如男主人公米奇所说的那样,那些都是该死的人,他赋予自己杀遍七宗罪恶的责任。

或许在这样的人之前谈论责任本身就是不可饶恕的。

两人对话的另一个意义是导演借米奇之口表达了他所认为的“爱”,人之性本恶,而唯有爱是救赎这人性之恶的出路,米奇说,他和梅一起发光。

  整个影片与这段场景关于形式与内容主题的统一,一个关键的体现就在于这个场景元素的选取,杀人狂,监狱,主持人,媒体,收视率。

为什么也要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这是导演对万恶的大众媒体的一个黑色幽默的反讽。

这个场景结束后,男主人公趁这个采访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越狱。

  总的来说,这个场景的表现极具视觉冲击力与情绪张力,这并不是最精彩的。

最精彩的是导演通过颠覆往常的叙事方式和一次史上最混乱的剪接,无论画面的构图,灯光,影调还是音响的混乱与尖锐,一系列后现代的混合形式让体现暴力与表达反讽的主题有机地穿上了一层天衣无缝的皮囊。

由内而外,仿佛相由心生。

  

  情绪

  混杂,紧张,震撼,暴力与凄凉起伏交替

  从美术上来看,红色蓝色的光交替造成观众心理情绪上的焦躁与抑郁,这些光都打在男主人公米奇的脸上。

  从剪切来看,这个场面异常混杂,超现实与现实交替,使观众时而关注于事实,时而随着男主人公的叙述陷入臆想。

  现实主义的部分如现场采访,此时观众的心理是一个看电视节目的人,有一种间离和旁观的情绪。

  到了黑白画面的部分,观众的角色换成了看记录片的人,而由于黑白画面与彩色画面是交替的,于是从视觉到心理,情绪上有了起伏。

  当画面出现超现实主义部分时,观众会为之一震,猝不及防,那些血腥的一闪而过的镜头被导演出其不意地穿插到了现实主义的叙述部分。

蒙太奇的混乱拼接造成了极具冲击力的效果,从视觉到心理。

  

  长度

  5分零8秒

  

  导演思想

  《天生杀人狂》是一部极具有后现代色彩的影片,各种电影语言的杂烩拼贴。

导演OliverStone动用了一切可包容的元素,使每个场面都如混合过的化学药品一样爆炸观众的神经和思想。

  斯通的电影语言是反常规的,为了配合电影的虚幻,非真实的气氛,在影象风格上,斯通分别35毫米胶片,16毫米黑白胶片,和超8毫米胶片制造的粗颗粒画面,分别代表着客观的视角,媒体下的视角和人物主观的视角,并有意的混淆这三种视角造成错乱的感觉。

在用光上,有时两个镜头会出现明显的光线不匹配现象,甚至有时在同一个镜头内光色和方向都会变换不已。

剪接上的跳接和不连贯剪辑也随处可见,杂耍蒙太奇和隐寓蒙太奇的运用在这电影中屡见不鲜。

监狱采访的这个场面我把它分为现实和超现实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在片中不以时间为分割,斯通使它们交替出现,这是一种表现主义的手法,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扯出来搬上荧幕。

于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也是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主义部分主持人盖尔与男主人公米奇的两人对话;另一个世界是米奇的内心世界,斯通把内心的东西视觉化,超现实地展现在我们视网膜上。

更重要的是它们的交替混乱而不管不顾,于是现实与超现实,眼睛的现实与内心的现实,时间的现实与思想的现实,逻辑的现实与感知的现实就到了一种模糊而深刻的境界。

  这个场面开始于影片下半段的第17分17秒,它以电视机屏幕上盖尔的脸做为开场,表示这是一个现场直播的人物访谈节目的开头。

这是两个时间的统一,电影的叙事时间与故事中直播节目的时间。

而采用一种媒介(电视机屏幕)去叙事是后现代主义导演常用的一种手法。

  在下半段第17分23秒的时候,画面脱离了电视机屏幕出现了长达一秒不到的男主人公米奇搓揉眼睛的大特写,而在24秒到来之前又切回了电视机屏幕做为叙事媒体的画面。

这是一种极为跳跃的手法,斯通注定要用不止一种语言来完成这个一对一采访的场面。

  从第17分24秒直到17分33秒,一个摇镜头使电视机里的米奇过度成了现实中的米奇。

这个镜头的作用在于,表明一个共时性,亦表明一个共地性,在我看来,这个镜头带有一种“在场”的责任感。

  在第17分35秒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斯通会通过反打来表现两人对话,殊不知鬼才导演总是弄人为乐。

在36秒,当镜头对着米奇我们想象着一个电视采访节目画面的时候穿着囚服接受采访的米奇的脸在他的一声长笑中忽然变成了一张坐在黑暗中的鲜血淋淋的脸。

这样的视觉冲击对于恐怖的斯通来说只是小菜,这仅仅只是一个表现主义小手法的点缀而已。

  在第17分42秒,米奇讲到他从小生活的暴力的家庭时,灯光在他的脸上变成了蓝色,冷色调让在笑声过后显得格外抑郁,这是米奇的童年,异常的压抑,病态。

  然后随着米奇的叙述,画面剪到了黑白的,一个纯真小男孩在野地里欢笑的脸。

这就是童年时候的米奇,从蓝色的影调到无色的童年,斯通只用了两秒不到的时间和一次剪切。

  而在51秒到52秒之间,仅仅一秒的长度,就闪过了三个画面。

这是在盖尔让米奇谈论关于他父亲的死的时候,米奇脑海里闪过的三个画面,一张狰狞的人脸在指责咒骂,一张恶魔的黑白的脸,一个童年时枪声中奔跑的背影。

一个是有限叙事时间,一个是模拟人脑海里想象的无限空间,斯通以现实的时间同步浓缩了人脑海里回忆的速度。

人在用力回忆的时候总是会感觉头痛,何况是让人痛苦的回忆。

而斯通在这里的模拟真人的脑海,很多极具冲击力的画面从观众眼前闪过,视觉的负荷使得观众的神经紧绷,于是和男主人公一起头痛。

传统的电影叙事总是无限的放大回忆的时间,而斯通此次反常的缩短了回忆的时间,达到了真实还原与情绪渲染的效果。

  在第18分32秒的时候,坐着被采访的米奇的脸上被打了红色的光,红色在视觉上给人以暴力的感觉,而米奇在说“不过是杀人罢了,造物主造出来的都会杀戮”。

在他说话期间,镜头还打到了典狱长的脸上,接下来是黑白的米奇的脸。

彩色与黑白的交切是这个电影的特色,代表着客观视角和以盖尔为代表的媒体下的视角。

  在第18分46秒的时候,画面出现了一个美女助理微笑挥手的脸,这是女助理与盖尔在工作时候的眉来眼去。

在52秒的时候,是典狱长用手指挖耳屎的镜头,很多人会思索这些镜头的意义,仅仅只是为了表现盖尔的个人生活不检点和典狱长的恶心麽?

我们应该注意到与画面对应的声音,此时米奇的台词是,“但我认为许多人死得罪有应得”。

斯通和许多意义上的“后现代”导演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永远知道他想要什么并且懂得如何把这些想要以天南地北的拼接方式说出来。

  在18分58秒的时候,米奇讲起了他心的“原罪”,每个人心中的恶心的见不得人的东西,说到这里的时候黑夜画面与米奇的脸出现了叠画,再次构成一个独特的隐喻。

接下来的镜头就变成了黑夜。

  在19分02秒的时候,是黑白画面的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在看直播节目,而只有电视机屏幕里米奇的脸是彩色的。

这个时候米奇的台词在说,“许多活人其实早就死了”。

在这个画面里,除了彩色的鲜活的米奇,其它一切是黑白的,彩色与黑白亦是“活”与“死”的隐喻。

  在第19分11秒的时候,画面切入了一个淋雨中的女性乳房。

美好的女性乳房,是赤裸裸的爱的象征,亦象征着一种母性和回归。

米奇说,除非小麦落地枯死……

  在19分17秒的时候,米奇说下去,否则一旦落地生根,就会结成累累果实。

画面有如科教片,一盘新鲜的水果在瞬间腐坏酶化成黑色,渐渐消失。

  这个镜头结束后,斯通又插入一个被砍掉了头的男人,他鲜血淋漓的身子从椅子上站起身来,然后画面立刻切回到正在说话的盖尔。

这是一个从人物主观视角回复到客观视角的转换。

斯通通过超8毫米胶片和35毫米胶片的转换来完成这两个不同视角。

  在第19分39秒的时候,画面如专题片一样,植物被砍掉,生态被破坏。

斯通以此做了一个比喻,正如米奇心中所想,那些阻止他帮人结束生命的虚假的人,有如破坏了生态平衡。

  在20分41秒的时候,斯通使米奇的脸出现了畸变,有如恶魔,而当他讲到人人心中都有恶魔的时候,他的脸又回复了正常。

这是斯通在镜头上的手段,他没有再像前几次一样运用镜头的交切来完成,此次他只通过一个简单的镜头畸变,可以使人变成恶魔,使恶魔变成人。

由此不得不称赞,后现代电影所包容的电影语言是多元化的,是实验性的。

  在20分50秒的时候斯通切入的镜头是围观在电视机前看直播的囚犯们,如同纪录片的镜头一般记录的是囚犯们的日常生活,此时米奇说“只有邪恶的人才能生存”。

因为米奇说我们都明白,在这个生存空间里,自己都不是什么好人。

而画面的镜头正是这群生活在牢笼中的邪恶的人,这也为后来的大越狱埋下了伏笔。

  在21分33秒的时候画面出现一只微距镜头下的兔子,兔子显得异常的大,畸变后这种平日里温顺柔弱的动物忽然间异常凶猛,这就是米奇口中的“兔先生”。

关于兔子的隐喻,我们不能忘了,兔子实际上时一种邪恶的动物,出生弑母是兔子的动物本性,这是米奇的身世。

  在22分开始的时候,米奇的脸上被打上了异常洁白明亮的光,显得无比的不和谐,而斯通要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不和谐。

一个邪恶的人坐在黑暗里,脸上的光有如天使,米奇的表情陶醉,他说,领悟的一刻值得做上千次祈祷。

然后画面切换成高调的黑白。

  在22分11秒的时候,高调画面变成低调画面,于是显出米奇手上的纹身,一半黑一半白的太极图。

画面从光明的高调变成暗调字,正如米奇说,我既是光明也是黑暗。

  

  斯通在这里最伟大的一点,我认为就是他做到了形式与思想的统一,物理与心理的统一,画面就是主题,形式既是中心。

 

·布拉德彼特拒绝了米基的角色,而女主角朱丽叶特·刘易斯是他当时的女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