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桑植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9621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桑植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南省桑植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南省桑植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南省桑植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南省桑植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桑植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doc.docx

《湖南省桑植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桑植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桑植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doc.docx

湖南省桑植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历史doc

湖南省桑植一中-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每小题2分,共50分)

1.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分封制逐渐衰落。

其衰落的实质是(B)

A.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B.政治关系中的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

C.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便利其势力增长

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

“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好,宋代就太差了。

”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B)

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B.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弱

C.能否掌握选拔人才的权力     D.能否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解析】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初期是郡国制,后来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唐朝地方的主要机构是州,后来增设道;宋代在州之外,增设路一级。

因此从行政机构的设置来看,不能说宋代比汉唐差,可排除A。

宋代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过了头,使行政权、军权、财权集中于中央,而地方则日趋贫弱,以致后来金兵攻打北宋时,地方没有什么抵抗力,一触即溃;汉唐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相对合理,B正确。

唐宋都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权力都在中央,不能说宋比唐差,可排除C。

宋朝地方经济比唐朝更发达,可排除D。

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C)

第一步

第二步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

A.甲B.乙C.丙D.丁

4.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的一致之处是 (B)

A.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B.君主都是国家元首

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5.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

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

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

“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

”这说明了(B)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D.国会通过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6.有些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也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加若干个大国的世界”。

对“1+x”中“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A )

 A.是一个固定值 B.目前尚不能确定x等于几

 C.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D.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7.美国总统杜鲁门(1945年)说: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

……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这说明( A )

①美国的世界霸权政策昭然若揭 ②美国要领导西方国家对抗苏联 

③美苏同盟关系公开破裂      ④美国要同苏联进行合作

 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①④

8.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

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B)

9.春秋时期,晋相赵简子誓师时说: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

”以下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①血缘政治隶属关系进一步加强 ②郡县出现 ③“工商食官”的制度被废除 ④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晋国按军功授爵、赐田,提高庶人、工商业者的地位以及依军功免除奴隶身份的政策。

“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即宗法制和分封制;“郡县制”是以郡统县的制度;“工商食官”即工商业为官府垄断,是商周时期形成的制度;“世卿世禄制”即贵族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在西周盛行。

材料的意思是奖励军功,因此①错,④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晋国出现了郡和县,因此②正确;“庶人工商遂”是说普通百姓、工商业者在战场上立功后也可以得到奖励,这并不能说明晋国废除了“工商食官”的制度,③错。

10.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在所作的《逐满歌》中写道:

“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

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

”此作品的主要意图在于(B)

  A.制造民族仇恨,提高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  

  B.宣传人民革命,号召民众推翻清朝腐朽统治

  C.打击汉族反动官僚,组织反清朝的统一战线

  D.揭示太平天国政权后来完全封建化的本质

11.右图内容反映了(D)

  A.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增多

  B.日本“委托经营”的加强

C.官僚资本加强了经济垄断

D.美国扩大了对华经济特权

 

12.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

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D)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B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D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

13.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

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B)

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14.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B)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15.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英国(A)

原材料

食品

工业制造业

出口贸易

7%

8%

85%

进口贸易

61%

33%

6%

A.殖民体系初步形成B.农轻重比例发展失调

C.进出口贸易逆差严重D.工农业资源严重不足

16.“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

为给“不幸的公民以援助”,罗斯福新政(C)

A.发展非政府的慈善组织B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C.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17.下图是1944年美国建立的某一国际体系,其根本目的是(D)

A.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B.控制世界黄金交易

C.夺取战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D.建立世界金融的霸权地位

18.阅读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②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③各国的关税壁垒森严④经济全球化在逐步形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

由趋势图可看出世界关税平均水平下降,贸易额增长,反映了各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各国的关税壁垒逐步弱化。

它适应了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③结论与题意相反。

19.9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即知识经济出现。

下列有关知识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是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的产物B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知识和技术创新

C.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D既促进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人徐志摩(1896-1931)说:

“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B)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察新文化运动。

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审题时要注意隐性的时间信息。

【精讲精析】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

由此判断A错误,因为19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

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

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

此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

据此,B项正确,C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D项亦可排除。

21.法国作家蒙田说:

“一个知道如何正当地享受生存之乐的人,是绝对的而且几乎是神圣的完善之人”。

其主要宣扬的思想潮流是(D)

A.现代主义B、现实主义C、自由主义D、人文主义

22.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的相同点是(A)

①有唯物主义思想  ②有反封建思想   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④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

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

据此判断同文馆(C)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24.“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D)

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

25.某书描述杭州一名女子改扮男装,进入书院读书。

途中偶遇一男子,自此揭开一场的爱情故事。

但因男女双方社会地位悬殊,故事以双方殉情作结。

这部书描述的情境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个时期(C)

A.故事提到男女间社会地位悬殊,应系六朝门第社会的反映

B.故事提到妇女入学读书,应系自由开放的盛唐社会之反映

C.故事提到书院制度,说明这个故事最早可能发生在宋代

D.故事强调女性自主,该故事可能出现在受西方影响的民国初年

【解析】解题关键是材料中的“书院”,书院兴起于北宋时期,这就决定了其发生的时代,而本题中最大的干扰因素是对“社会地位悬殊”的认识。

对社会地位的关注自古有之,并存在到现在,因此不能认为门第观念是六朝特有的现象,排除A。

材料中提到女子改扮男装入学读书,说明当时社会禁止妇女入学,B、D强调的女性自主均与材料所述不符,可排除。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5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

“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自(宋代)古介《中国论》

材料二:

(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前,“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八年(1838年)一月到五月,“天朝”仅1次,中国14次。

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时)》记载,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几乎不用了,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

材料三:

清庭一些官员认识到逐步有必要了西方在调解国际关系中的法律、原则、规则、规章制度,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

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接受英、法、美、俄等公使入京设馆。

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派出了第一个外交使团,1878年在其它国家设立使馆

材料四:

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也吃过这个苦头。

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

再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是不可能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宇宙的世界体系的认识。

(2分)这一认识指导下的对外交往的理念是什么?

(2分)

认识:

中国是宇宙中心,是世界中心。

(2分)

理念:

夷夏观念下的朝贡外交(礼番外交)(2分)。

(2)根据二概括清政府的对外称呼变化的趋势。

(2分)

“中国”“大清国”的称呼逐步取代了“天朝”的称呼。

(3)材料二、三与材料一比较,清政府对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变化:

开始抛弃“天朝上国”的传统意识,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交往的理念。

(2分)

原因:

鸦片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维护自身利益,急需了解与学习近代国际外交知识;洋务运动的需要。

(任答2点记4分)

(4)据材料四分析邓小平的世界意识。

(2分)并指出中国政府是如何实践的?

(4分)

意识: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促进国家发展。

(2分)

实践:

制订对外开放政策,建立经济特区;学习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中国现代工业化建设,推动全球化发展;参与联国合的维和活动,促进国家间的政治合作,维护和平。

(任答2点记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1937年

41.4

12.5

9

6

3

4.8

1948年

56.4

11.7

4.3

4.1

2.1

1.5

材料二美国的进口贸易情况表(单位:

亿美元)

年份

1950

1960

1970

1980

与日本的贸易

+2.5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注:

+为顺差;—为逆差

材料三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年份

1937

1945

1960

1971

1972

资本主义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美国

46.4

59

31.2

9.7

7.6

日本

6.1

-

3.2

12.4

12.3

欧共体各国

-

-

26.5

30

29.6

材料四70年代初,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的责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值。

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美元地位下降。

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

请回答:

⑴二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表现如何?

请你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

(8分)

⑴地位:

美国确立了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2分)

表现:

战后初期,美国工业生产占资本主义世界的近3/5,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同西欧、日本之间均为顺差,而美国所拥有的外汇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近3/5,可见美国在工业生产、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方面都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6分)

⑵材料四中所述史实说明了什么?

(3分)据材料一、二、三指出这种现象的原因。

(6分)

说明: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分)

原因:

到了70年代随着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它与西欧、日本的国际贸易均出现较大的逆差,外汇黄金储备也下降到不足资本主义世界的1/10,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基础消失,所以,该体系也就瓦解了。

(6分)

28.【选修《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政策,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

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阿拉伯产油国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两个月后石油价格提升了3—4倍。

西欧和日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保证原油,被迫公开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对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纷纷直接同阿拉伯产油国谈判签订石油贸易协定。

材料二世界石油探明储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

请结合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举两例即可)(6分)

二战前夕,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1980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海湾战争(伊拉克突袭科威特)等。

(其它史实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6分)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西欧和日本一改追随美国的政策,而与阿拉伯国家合作?

(9分)

西欧和日本对中东地区的石油有着严重的依赖;

中东国家的石油禁运损害了它们的利益;

中东地区石油储备丰富。

(9分)

 

桑植一中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答案卷

姓名班级考室号座位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C

B

B

A

A

B

D

B

D

D

B

B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D

D

B

D

A

C

D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26题18分、27题17分、28题15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宇宙的世界体系的认识。

(2分)这一认识指导下的对外交往的理念是什么?

(2分)

认识:

中国是宇宙中心,是世界中心。

(2分)

理念:

夷夏观念下的朝贡外交(礼番外交)(2分)。

(2)根据二概括清政府的对外称呼变化的趋势。

(2分)

变化:

开始抛弃“天朝上国”的传统意识,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交往的理念。

(2分)

原因:

鸦片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维护自身利益,急需了解与学习近代国际外交知识;洋务运动的需要。

(任答2点记4分)

(3)材料二、三与材料一比较,清政府对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变化:

开始抛弃“天朝上国”的传统意识,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交往的理念。

(2分)

原因:

鸦片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维护自身利益,急需了解与学习近代国际外交知识;洋务运动的需要。

(任答2点记4分)

(4)据材料四分析邓小平的世界意识。

(2分)并指出中国政府是如何实践的?

(4分)

意识: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促进国家发展。

(2分)

实践:

制订对外开放政策,建立经济特区;学习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中国现代工业化建设,推动全球化发展;参与联国合的维和活动,促进国家间的政治合作,维护和平。

(任答2点记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⑴二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表现如何?

请你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

(8分)

⑴地位:

美国确立了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2分)

表现:

战后初期,美国工业生产占资本主义世界的近3/5,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同西欧、日本之间均为顺差,而美国所拥有的外汇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近3/5,可见美国在工业生产、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方面都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6分)

⑵材料四中所述史实说明了什么?

(3分)据材料一、二、三指出这种现象的原因。

(6分)

说明: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分)

原因:

到了70年代随着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它与西欧、日本的国际贸易均出现较大的逆差,外汇黄金储备也下降到不足资本主义世界的1/10,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基础消失,所以,该体系也就瓦解了。

(6分)

28.【选修3《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提到“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

请结合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举两例即可)(6分)

二战前夕,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1980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海湾战争(伊拉克突袭科威特)等。

(其它史实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6分)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西欧和日本一改追随美国的政策,而与阿拉伯国家合作?

(9分)

西欧和日本对中东地区的石油有着严重的依赖;

中东国家的石油禁运损害了它们的利益;

中东地区石油储备丰富。

(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