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95619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审诗词之美,溯诗词之源”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为古典诗词单元,收入了魏晋南北朝、唐、宋共8篇诗歌。

魏晋风骨、大唐气象、雅宋风流,滋养出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诗歌风格,相对体现出了中国古典诗歌传承和发展的脉络。

曹操的古朴雄健,陶渊明的自然恬淡,李白的乐观浪漫,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平实动人,苏辛的豪迈,李清照的婉约,在诗的天国里,诗人的心是敏感的,现实生活的喜怒哀怨,折射到心田里,荡漾出诗意的色彩斑斓的涟漪。

阅读古典诗词,体味其饱满感情、深邃的哲思、感受诗人或“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中”,或“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多样人生,引发对社会深度的关注,对自我价值的思考,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从文艺创作三元论来看,创作过程是:

感知客观现实——作者的主观想象和创造——完成作品。

从中国古典诗歌创作手法来看,主要是体现在比兴手法的运用,而比兴手法的运用与意象密不可分。

这就决定了提高鉴赏水平,一要注意知人论世,二要分析经过作者主观意识创造,饱含情感的意象以及意境。

这两点也是单元教学的重点。

在诗歌的鉴赏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体会不同的诗歌风格,诗人个性化的表达,独特的审美视野,通过鉴赏者的心胸完成个体审美的创造和想象,而非只停留在“还原”这个审美的浅层次。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要丰富古典诗词的积累,更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

掌握古典诗词传承与发展的脉络,扩大审美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亦作为单元群文阅读的重点。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一)学习目标

1.诵读作品,涵泳其间品珠玉之声,感受诗词的形式美、韵律美,深切的体会诗歌的情感。

2.培养学生推敲诗词字、词、句以及理解引用、比喻等手法的能力。

从而提高分析诗词文本的能力。

3.掌握分析作品的意象以及意境的方法。

4.理解诗词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5.通过鉴赏诗词,体会不同的诗歌风格,诗人个性化的表达,独特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了解古典诗歌的传承与发展的脉络。

7.积累诗词,并能熟练运用到写作当中去;在单元教学中训练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学写文学短评,提高表达能力。

(二)学习内容

1.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前者是积极入世,后者是淡泊出世,这两种生命态度,就如孟子所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正是中国古典诗词里最为常见的审美情趣,可以作比较鉴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

课堂上参考的诗词有苏轼的《水调歌头》、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入世和出世之间内心的纠结,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审美情趣。

诗人作为社会性的个体,不同人生阶段的矛盾,会影响到诗人的创作,“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即便是陶渊明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不能简单的认为非黑即白,有效的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杜甫的《登高》,前者积极浪漫,后者沉郁顿挫,风格不同却是盛唐诗歌双子星。

通过比较鉴赏,让学生体会李杜不同的艺术风格,个性化表达,独特的审美情趣。

课堂上参考的诗歌有李白《将进酒》和杜甫的《蜀相》。

《梦游天姥吟留别》长短句的结合的形式,更有利于放荡不羁的李白尽情的抒发情感;而杜甫则更擅长严格于平仄的七律。

课堂上参考的篇目,能加深学生对着李杜作品区分以及不同风格的感受。

3.白居易的《琵琶行》作为长篇乐府诗体,叙事性和对音乐的描写这两点在本单元里是比较特殊的,是课堂上主要掌握的内容之一。

不同于本单元的其他诗歌,《琵琶行》的叙事性很明显,通过描写琵琶女的个人遭遇,暗合作者的落寞的处境,由此引发“同是天涯沦落人”感叹。

《琵琶行》对音乐极为出色的描写,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并列为描写音乐的三大杰作。

课堂参考诗歌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通过分析描写音乐的文字,掌握对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4.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声声慢》,苏辛词的豪放和李清照词的婉约,可以通过比较鉴赏来感受。

虽说苏辛这两首词均为豪放风格,但是思想感情是不一样的,辛词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

苏词则道尽个人襟怀未能展之悲叹。

而《声声慢》里叠字手法的使用亦是特色。

在感受豪放和婉约风格的同时,尤其要注意诗人个性化的表达。

课内参考诗词李清照《如梦令》。

通过李清照前后期词的比较来感受“知人论世”,李清照从“少女醉春”到“人老建康”漫长的岁月里,诗人个性化的表达、诗歌风格的变化与所处的时代及个人遭遇有着密切的关系。

5.本单元的诗词作品注重对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掌握鉴赏诗歌的手法,感受不同作者微妙的审美情绪。

6.通过本单元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的传承与发展。

从《短歌行》的四言古诗到《登高》的七言律诗,从诗言志到词缘情,整体上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传承与发展的脉络。

7.通过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等方式,训练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8.通过主题班会、阅读分享等形式,组织古典诗词分享活动。

二、情境和任务

(一)学习情境

中国古典诗词经典繁多,诗人辈出,这就为学生学习设置了一个天然的障碍,一叶知秋的感知明显是不够的。

古典诗词与当今的生活时间距离遥远,表达的语言的浓缩及古文和白话文的差异性,增加了学习诗词的阻力。

要把握古典诗词的传承和发展的脉络,也不太容易。

古典诗词的传承不仅在于形式的演变,还在于意象使用的传承和变迁,这对于阅读量不够,审美视野狭小的学生来说,也不太容易理解。

再者学生的对诗词的阅读量不够,难于做到举一隅而三隅反,学生必须要通过长期的大量的阅读,加以熟练的运用鉴赏手法,才能适应高中学段对古典诗词的学习难度。

(二)学习任务

主要通过比较鉴赏方法,通过群文阅读,完成诗歌鉴赏,并能整体感知中国古典诗歌传承和发展的脉络。

课时:

12课时

第1-2课时:

感受曹操《短歌行》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生命态度。

任务:

1.展示作者生平,诵读两篇作品。

教师点评。

明确诵读要注意体会作品的平仄、压韵、换韵,读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诗人的情感是呈现波形的,层层荡开,参差起伏。

要感受诗人情感的变化,用缓慢或急促,低沉或激昂的语气语调来诵读。

涵泳其间,品味其不同的情感变换,感受生命态度。

2.提出问题:

顾随说“曹操是英雄里的头的诗人,陶渊明是诗人里头的英雄,你怎么看待两者不同的生命态度?

通过分析意象和意境,抓住能表达作者生命态度的诗句,学生们之间互相交流。

展示交流结果之后,教师点评。

明确曹诗以年华易逝,时不我待之情为滥觞,几经辗转,终成“天下归心”之浩荡洪流。

“酒”虽解忧,然非儿女情爱之忧,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胸次格局自与碌碌之辈不同。

通过“子衿”“鹿鸣”“嘉宾”“明月”“乌鹊”之意象,或用典抒情或借景抒情,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求贤若渴之情,诗末连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两个典故,天风海雨般冲刷下,以天下为己任之初心一展无遗,犹如一曲由涟漪翻成巨浪的交响乐,定音鼓在高潮之际,敲响最强音。

陶诗平淡自述,真情流露,身耕手种,满手泥土的黑换来心灵的一片纯净,归隐之心终成归隐之实。

“羁鸟池鱼”之意象,除了作者自喻之外,何尝没有物本自然之哲思,也照应了结尾。

紧接通过白描手法,妙笔钩画出宁静而不失活泼的远人乡村,山水氤氲一淡泊脱俗之隐者凛然纸上。

同处乱世,曹操和陶渊明分别作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曹操励精图治,稳定北方之后,顺流而东,横槊赋诗,自比周公,以天下为己任;陶渊明苦于官场黑暗,心身疲惫,鱼鸟自喻,杳去桃源,真正开归隐诗之先河。

一积极,一悠闲,一如灼灼之烈日,一如幽幽之皎月,不污其志,各尽其美,皆为英雄。

3.展示苏轼的《水调歌头》和陶渊明的《读山海经》。

4.提出问题:

“苏轼‘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句和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句与之前两篇生命态度相比有何异同?

5.学生分组交流,深入探讨,通过文学短评的方式展示成果。

教师点评。

明确诗人的人生取舍,受到时代和个人认知的限制,形于诗歌,内容风格也因事而异,因时不同,几无可避免。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子一生沉浮受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密州之叹“天上人间”,委婉低徊,欲罢不能的矛盾正是焦灼心态的艺术化,处于曹操积极入世和陶渊明淡然出世之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陶渊明年轻的时候,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曾积极入世,热烈非常,因此才有了“精卫刑天”之引用,抒内心郁郁不平之志,与《归园田居》淡泊脱俗截然不同。

两者参照,可得出“知人论世”于鉴赏的重要性。

6.研究两篇作品的艺术手法的异同。

提出问题“《短歌行》和《归园田居》的艺术创作手法有何异同?

”通过学生讨论,展示答案,老师点拨的方式完成分析。

明确“借景抒情”为古典诗歌常用手法,曹陶之诗皆用。

然而曹陶过人之处在于,其抒情之物象情浓意至,自成一家之风格。

曹之“南飞乌鹊”与陶之“恋林羁鸟”,各有属意,皆成经典,为后世常引之物象。

曹诗的用典抒情尤为精彩,“悠悠子衿”“呦呦鹿鸣”自变为己用,不守其常,开后世先河。

曹诗用典抒情手法巧妙贴切,陶诗平淡舒缓的白描手法优美动人。

7.展示《诗品序》: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

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

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塞客衣单,孀闺泪尽。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

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

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8.让学生结合作品,分组讨论意象的组成,教师点评。

明确意象分两类,一为事象,一为物象。

诗人的生命感悟不仅来自四季更迭,缤纷物象,如陶诗“羁鸟池鱼”“榆柳桃李”等,曹诗“明月乌鹊”等。

而且还有人世间的种种事象。

事象常以用典抒情的方式出现。

同时明确,用典抒情可分两类,一为引用历史典故,如曹诗“周公吐哺”。

一为引用作品,如曹诗“悠悠子衿”“山不厌高”等。

对意象构成的整体性把握,是踏入古典诗歌殿堂的重要门径。

第3-5课时:

掌握白居易《琵琶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登高》、的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1.展示作者生平,诵读作品,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教师点评。

除上节课说过的诵读基本技巧外,要注意品味白诗音乐描写段落的情感起伏、节奏变化。

2.要求学生对《琵琶行》的叙事加以归纳。

展示学生的交流成果,教师点评。

《琵琶行》有着明显的叙事性,通过描写琵琶女的个人遭遇,暗合作者的落寞的处境,由此引发“同是天涯沦落人”感叹。

3.展示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学生通过比较鉴赏,交流讨论《琵琶行》对音乐的描写的手法。

4.展示交流成果,教师点评。

明确通过分析描写音乐的文字,作者主要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从音乐声音的缥缈若无,急促撩人入手;从音乐节奏的款款细吟,重章叠韵入手;从音乐情感的悲喜交加,心绪起伏入手,从把耳闻之声、心感之情化为可见之形,把抽象化为具象。

比喻修辞手法使用的贴切生动,淋漓尽致的表现音乐意境之美,侧面完善了琵琶女和“我”的形象塑造,通过鉴赏也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5.诵读诗歌。

教师点评,诵读时除了一些基本要求,注意品读出李白登山会仙段落的雄奇瑰丽意象带来的昂扬奋发之情以及杜诗于悲苦孤独,欲拔不能的沉郁顿挫之情。

6.提出问题“分析字词句,讨论意象和意境,你如何感受李杜两诗的语言风格?

7.学生分组交流,.展示学生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明确李诗放飞浪漫想象,通过夸张等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参仙图,意象活泼,色彩缤纷,令人神往。

李白乐观浪漫个性化语言里头“带有夸张的想象”是其显著的特点,这也跟李白雄健奔放,具有理想主义者的气质相关。

杜甫苦心经营,意象凝情,通篇皆为血泪,人于悲秋之境,哽咽之声仿佛耳闻。

杜甫沉郁顿挫的个性化语言里头“身处坎坷,情凝意象,不忘国难”是其重要作品的显著特点,杜甫十年长安,一无所获,“一览众山小”之凌跃之心日渐消磨,困于人事与国难,却不失推己及人的自省和深厚的家国情怀,此为杜甫伟大之处。

8.。

展示李白《将进酒》和杜甫的《蜀相》,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学生讨论诗体和句式特点。

9.展示交流成果,教师点评。

进一步明确,《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类似古乐府诗体,长短句的结合,更有利于豪放的李白尽情的抒发跌宕的情感,李白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作几乎都是古乐府诗体。

而杜甫则擅长严格于平仄的七律,意象天然的对举,但不呆板凝滞,一如流水注地,因势而滋。

通过七律,杜甫更能表现其沉郁顿挫之风格。

第6-7课时:

辨析苏辛词的豪放风格和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1.展示作者生平,诵读课文,让学生选择作品里豪放和婉约的意象,进行交流探讨。

2.讨论交流,展示交流成果,教师点评。

明确苏词借大江开阔雄奇之景、周瑜名扬赤壁之事抒自我生命短暂、志不得展之憾;辛词铺陈用典,一洗南宋词颓靡之态,爱国之情一往无前;李词意象惨淡,愁结冰心,叠字手法的使用,声声低徊,道尽哀怨。

3.展示诗词李清照《如梦令》

提出问题:

“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相比,风格有何变化?

学生交流讨论,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明确正如之前学过的作品一样,诗歌风格的变化与所处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通过“知人论世”以及比较鉴赏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受到李清照从“少女醉春”到“人老建康”漫长的岁月里,诗歌风格的变化由活泼开朗转为消沉寂寞,个人化的语言组成的意象由明亮可人变为哀怨暗淡。

第8-10课时:

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传承与发展的脉络

1.通过对本单元的词作的群文阅读,思考词作为唐末知识分子写给歌女消遣的文学形式是如何演变成和唐诗并重的文学体裁?

展示:

李清照《词论》

提供参考篇目,每生一份。

学生分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总意见并展示。

词由长短句组成,随着柳永等人对词牌的创新,大量的长调的出现,字数的增加,便利了词人的抒情。

苏辛以文入词,虽偶与词韵冲突,但是突破了“词缘情”的传统,扩大了宋词的题材。

题材从吟唱男女之情扩大到抒发士大夫之志,词遂登上了大雅之堂。

巨擘的种种创新,给词人提供了形式上和题材上的的创作视野和审美趣味,最终把宋词推向了和唐诗并重的地位。

2.通过对本单元诗歌作品的群文阅读,体会四言古诗到七言律诗的形式上的变化。

同时提供参考篇目,每生一份。

学生分组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汇总意见并展示。

教师点评。

明确古典诗歌形式上的变化,一是字数从由四言到五言到七言,《楚辞》和古乐府诗存在长短句结合的形式。

字数的增多,有利于诗人更好的表情达意,随之而来就是修辞手法的日渐繁多和成熟,譬如从诗经常用的古朴的反复手法到七言华丽的对偶手法,技巧趋向成熟。

二是诗歌演变到七言律诗,对诗歌格律要求也比较严格起来,平仄相间,双声叠韵、押平声韵等形式,让诗歌诵读更有金声玉振之优美。

4.通过对本单元的诗词作品的群文阅读,思考意象的传承性。

学生交流,展示交流的成果,教师点评归纳。

明确意象的传承,例如“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对荷花这个意象的传承,是香草美人传统的演变和传承;“无边落木萧萧下”,是对落叶这个意象的传承,楚辞《湘夫人》就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表达的同是悲秋思人之情。

而意象象征意义的扩大也是传承的一种方式,《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由男女的情爱扩大为对贤才的爱慕。

李清照对“梧桐”这个意象,情有独钟,或象征爱情凋零,或象征丈夫死亡,而最早的《诗经大雅》中“梧桐”的意象则象征贤君求才,才子亦非梧桐不栖之意。

正是有了意象和形式上的变化和传承,中国的古典诗词才具有了共同的DNA,发展到唐宋,臻于至善。

第11-12课时:

学写文学短评

1.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完成一篇文学短评。

2.课堂上展示,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评。

明确文学短评侧重于审美内心受激荡漾处入手,由情推及创作手法,推敲字词句,次第展开想象,可以通过单个作品或比较鉴赏等形式,创设自我“芥子满须弥”的诗意的审美意境及意趣。

3.展示本人自己写的文学短评,以便与学生的文学短评互相交流,分享心得体会。

雄奇险峻的群山里荡漾着柔柔的岚气

--谈谈李白的诗歌风格

李白,唐代诗歌的代表诗人,可以说是完美地展示了作为唐代诗人的偶像魅力,吸粉无数。

作为妇孺皆知的优质偶像,李白有其可爱可佩之处的。

说李白可爱,颜值不是最主要原因,而是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真。

一个诗人的纯真在作品里,往往表露无遗。

《上李邕》“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将进酒》诗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行路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对于自己的理想抱负,李白从不遮掩,袒露心胸,磊落赤诚。

《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爱情在性灵诗人李商隐笔下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委婉的爱意回荡在内心深处,是隐秘而曲折的;而在李白的笔下,畅快的叙事,对细节的生动捕捉,使得两小无猜的爱情显得格外的天真明丽。

《将进酒》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襄阳歌》诗云“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梁园吟》诗云“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云“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都说中国传统诗歌离不开眼泪和酒,但是在李白的哥们儿杜甫那里的酒却是沉闷苦涩的。

譬如杜甫《曲江》诗云“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酒和愁,水乳交融一般,难以分开。

同样的事物,在李白这里则是“嗜酒见天真”,李白饮酒是痛快的,敞亮的,酣畅的那一瞬间,是自由的。

李白的赤子般的天真是那些习惯了低调思考的知识分子的兴奋剂,是散去心理沉抑郁的凉风,是唤醒生命的最强音。

这些个诗词,就如山中的氤氲的岚气。

雄奇险峻的群山永远滋养着这活泼的精魂。

而这些岚气精魂又反哺这雄奇险峻的群山,愈发显得挺拔,令人神往。

《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梁甫吟》“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永王东巡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白诗词的可佩之处恰恰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般伟岸超迈。

赵昌平在《李白诗评选》说的:

“(李白)对现实王权的精神上的傲视,而昂扬着一种建立在人格觉醒之上的强烈的主体精神。

”如此高昂的人格,这难道不像雄奇险峻的群山?

李白在《与韩荆州书》里说:

“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

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不委屈自己,不卑躬屈膝,唯愿以才济世。

“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又是何等的自信!

李白在《代寿山答盂少府移文书》一文里说:

“(李白)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

”赵昌平评论说:

“他的诗歌反复歌咏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这样一个大写的自我。

特别是作为绝命诗,李白的《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依旧气势恢弘,毫无日薄西山之态,从无暗淡。

李白这只大鹏,朝着光明,一直在追求。

我爱这岚气,也爱这雄奇。

三、学习资源

(一)基本资源

1.曹操的《短歌行》

2.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杜甫《登高》

5.白居易《琵琶行》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李清照《声声慢》

(二)拓展资料

1.苏轼《水调歌头》

2.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

3.李白《将进酒》

4.杜甫的《蜀相》

5.韩愈《听颖师弹琴》

6.李贺《李凭箜篌引》

7.李清照《如梦令》

8.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第六节“诗体的演变”

9.李清照《词论》

10.钟嵘《诗品序》

11.《唐诗鉴赏辞典》选择部分诗歌素材

12.《宋词鉴赏辞典》选择部分诗歌素材

四、评价建议:

1.整个单元教学设计带有创新性,通过比较鉴赏方式、以及通过群文阅读探寻中国古典诗歌的传承和发展的脉络。

掌握好单元知识,对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

学生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以及初步对中国古典诗歌史有片面的了解,而高中的诗歌鉴赏的要求则更高,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专著阅读、专题阅读、精品阅读等多种课内课外阅读方式,持续积累,才能在单元教学之后更深的理解和巩固知识点。

2.通过主题班会、阅读分享、诵读分享等形式,开展古典诗词分享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

3.单元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表(ABC分别代表实现程度的深浅:

差、一般、较好)

单元主要内容

实现程度ABC

教学建议

鉴赏方法掌握程度

诗歌风格理解程度

诗人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程度

诗歌的发展传承的脉络理解程度

并依据该表,完成一篇单元学习分析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