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94274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docx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docx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烛之武退秦师》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古:

从属二主,动词;今:

“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

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

使者,出使的人;今:

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

那个人;今:

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

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今:

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

对这种局面;今:

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

原野;今: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不取古:

男子;今:

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

土地方圆;今:

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26。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

10、太后明谓左右古:

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

左和右两方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古:

多少;今:

指数学的一门学科。

12,至于赵之为赵古:

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今: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

把……当做,让……做;今:

认为。

14、是社稷之臣也古:

此,这,代词;今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古:

诸侯的封地称 今:

“国”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 古:

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

跑,逃跑;今:

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古:

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 古:

指金属制的刀剑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古:

验,检查;今:

探;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古:

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过秦论》 

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古:

崤山以东,即东:

《鸿门宴》 

23、约为婚姻古:

结成亲家;今:

指 

24、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

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古:

意外的变故;今:

26、将军战河北 古:

黄河以北;今:

河北省 

27、臣战河南 古:

黄河以南;今:

河南省

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 古:

鱼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

两次;今:

又一次 《兰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

旁边,水边;今:

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

过去,从前;今:

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归去来兮辞》

32、问征夫以前路 古:

行人;今:

指出征的人常见实词归类《烛之武退秦师》

①及郡下, (守,i舶口此(陈述)说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喜欢,高兴)

①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辞{②停数日,辞去(告别) ③不辞劳苦(推托)

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鄙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邑)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①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③见其发矢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勾践灭吴》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懂得)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

④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

复 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请复战(再)

③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

①果行,国人皆劝(劝勉)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说)

①自杀未遂(成功),遂{②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就)

③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

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

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面对)

小I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表示在某个时候)

④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

①追亡逐匕,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无,没有)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

38、利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利的形势)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固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

④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既,已)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失、丢失)40②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遗失之物)

③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读duo,计算)

41、度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

④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读du6,揣度)

《鸿门宴》①万事如意(顺、随)

42、如②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

③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比得上)④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到,往)

①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举起)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

43、举③孙叔敖举于海(推举)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

⑤杀人如不能举(全,杀尽)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44、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③乃令张良留谢。

(辞别)④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告诉)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45、意②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意料,料想)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

《兰亭集序》①此地有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修长,高而直)

46、②修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修短,文中指寿命的长短)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④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整治、治办)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必,必定到达)

47、期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

期年,一周年)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

48、致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土(招致)

①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这里引申为阅读)

49、临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

临风,迎着风)

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处所、地方,这里指曲水之旁)

50、次

②太不上辱先,其次不辱身。

(下一等)

③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序、按次序,这里引申为轮到)

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

《归去来兮辞》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②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③李白乘舟将欲行(离去)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①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拉开弓)

②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端起)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引来,引导)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称引,引用)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车,坐上战车)

②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53、乘③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就着)①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

54、叫缀嚣缥*,岩笔肭竹削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计策,策略)

堂田虏谰田律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若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③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你)

①子犯请击之(他们,指秦军)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它,指知识和道理)

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它,即弃掷的珍宝)

④君将哀而生之乎(我)l⑤是寡人之过也(的,结构助词)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⑦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⑧顷之,烟炎张天(补足音节,不译)

⑨辍耕之垄上(往,到,动词)

①既而儿醒,大啼(不久)

3、既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③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①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夕M总也”(V岫i,介词,向,对)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vvei,介词,替)

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vvei,介词,为了)

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V岫i,,Pr~l,因为)

4、为⑤吾属今为之虏矣(vvei,介词,被)

⑥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动词,作为)

⑦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酗口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

⑨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句末语气词,呢)

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继承,沿袭)

圃I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

5、㈤{③寿毕,请以剑舞,、围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L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词邀活田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晋军函陵(驻军)

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

质于齐(做人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树之以桑(种植)

五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填然鼓之(击鼓,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东面而视(面对)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以绳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

道芷阳间行(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2)名词用作状语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

必庙礼之(在庙堂上)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秋水时至(按季节,随着时令)

顺流而东行(向东)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对内)

天下云集响应(像浮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向上)、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时常)1

2、动词的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其继有在者乎(继承人)

足以极视听之娱(耳闻)

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1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

供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虽五四方之忧(忧愁的事,指外患)

秦孝公据骰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少长咸集(年纪轻的与年纪大的)

(2)形容词用作动词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尊贤而重士(敬重,看重)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处于困境之中)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削弱)

素善留侯张良(吏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近,接触)

杀人如不能举(杀尽)

刑人如恐不胜(用尽酷刑)

足以极视听之娱(尽情享受)

齐彭殇为妄作(看做相等)1

4、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若不阙秦(使……亏缺,减损)

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使……归服)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让……听到)

修文德以来之(使……来归顺)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相斗)

流血漂橹(使……漂浮)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击退)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救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从,带着: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阻止)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洁其居,美其服(使……洁;使……美)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受辱)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

会盟而谋弱秦(使……弱,削弱)

约从离衡(使……离散)

以愚黔首(使……愚昧无知)

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削弱)

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3)名词的使动用法既东封郑(使……成为边界)

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5、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少仲尼之闻(以……为少,小看)

轻伯夷之义(以……为轻,轻视)

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

(2)名词的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韭韭g:

L

1、判断句①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⑤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⑥此天子气也。

⑦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⑨此亡秦之续耳。

⑩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非我也,兵也。

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⑩君子生非异也。

⑩陈涉之位,非尊于……之君也。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疑问句①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②壮士!

能复饮乎?

3、被动句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⑥王之蔽甚矣。

⑦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4、省略句

(1)省略主语①(勾践)无不铺也。

②旦日,客从外来,(忌)与坐谈。

③(老臣)愿令得补黑衣之数……④(太后)不及今令有功于国……⑤(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⑥(百越之君)受命下吏。

(2)省略谓语动词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行)三四里……(3)省略宾语、①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

②不得见(太后)久矣。

③具告(之)以事。

④则与(之)斗卮酒。

⑤竖子不足与(之)谋。

⑥鞣以(之)为轮。

⑦以(之)为桂林、象郡。

⑧铸以(之)为金人二。

(4)省略介词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②委命(于)下吏……③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④置之(于)坐上。

⑤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5、变式句

(1)宾语前置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④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⑥何以伐为?

⑦不然,籍何以至此?

⑧沛公安在?

⑨大王来何操?

⑩夫晋,何厌之有?

⑧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⑩……我之谓也。

⑩求!

无乃尔是过与?

⑩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定语后置1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2国之孺子之游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介词结构后置勾践说于国人曰……又败之于没能谤讥于市朝赵氏求救于齐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虎兕出于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良曰:

“长于臣。

”晤言(于)一室之内。

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二册)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知识梳理通假字《谏太宗思疏》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滕王阁序》

2、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4、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师说》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六国论》7,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冒着。

8,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9,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

《游褒禅山记》10,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石钟山记》

1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12、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13,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14、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通“拷”,敲打。

《项脊轩志》

15、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你的。

《五人墓碑记》

16、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资财,钱财。

17,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

1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通“搢”,插。

《登泰山记》

19、须臾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20、石……多平方,少圜圜,通“圆”,圆形的。

古今异义《谏太宗思疏》

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

路人;今:

走路。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

树木的根部;今: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

放纵自己的情思;今:

尽情。

《滕王阁序》

4、千里逢迎古:

迎接;今:

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5、俨骖騑于上路古:

高高的道路;今:

走上路程,上轨道。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古:

困厄,处境艰难;今:

没有钱,穷困。

《师说》

7、古之学者必有师古:

求学的人;今:

有专门学问的人。

8、吾从而师之古:

跟随(他)并且……;今:

表因果的连词。

9、无贵无*古:

无论;今:

没有。

10。

今之众人古:

一般人,普通人;今:

许多人。

1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

风尚;今:

道路,道德。

12、小学而大遗古:

在小的方面学习;今:

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13、弟子不必不如师古:

不一定;今:

用不着,不需要。

《阿房宫赋》

1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

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

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1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

明亮的星光;今:

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16、韩魏之经营古:

指金玉珠宝等物;今:

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17、齐楚之精英古:

指金玉珠宝等物;今:

指优秀人才。

1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

可惜;今:

怜悯,同情。

《六国论》

19、思厥先祖父古:

祖辈、父辈;今:

指父亲的父亲。

20、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

终究,到……结局;今:

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21、可谓智力孤危古:

智谋和力量;今:

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22、后秦击赵者再古:

两次;今:

表示又一次。

23、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

先例,旧事;今:

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游褒禅山记》

24、比好游者尚不能一古:

分之一;今:

数词。

2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

不平常,不一般;今:

很,分。

2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

到;今:

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27、于是余有叹焉古:

“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

今:

合用为连词。

《伶官传序》

28、岂非人事哉古:

人力所及之事;今:

指有关人员录用管理等事宜。

29、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

属官,下属;今:

做某种事。

《石钟山记》

30、空中而多窍古:

中间是空的;今:

天空上。

31、自以为得其实古:

那事情的真相;今:

实际上。

32、与向之噌咳者相应、古:

先前;今:

方向,相对。

《项脊轩志》

33、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

一丈见方;今:

寺院主持。

34、墙往往而是古:

处处;今:

时常,经常。

《五人墓碑记》

3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

行,品行;为,成为。

今:

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36、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

党羽;今:

个人,非公家的。

37、吴之民方痛心焉古:

痛恨;今:

极端伤心。

38、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

头颅,脑袋;今:

指领导者。

39、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古:

脸色;今:

颜料或染料等。

《登泰山记》

40、石苍黑色,多平方古:

平滑方正;今:

称一个数自乘。

常见实词归类《谏太宗思疏》l、信 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2、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追求,要求)

3、治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滕王阁序》

4、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没,干)③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④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

5、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

6、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就)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则)

《师说》

7、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8、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③吾师道也(学习)④师必退(军队)

9、从 ①从惑而不从师(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阿房宫赋》

10、一 ①六王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