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寒假补习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92648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寒假补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初中物理寒假补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初中物理寒假补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初中物理寒假补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初中物理寒假补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寒假补习试题.docx

《初中物理寒假补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寒假补习试题.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寒假补习试题.docx

初中物理寒假补习试题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

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

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m;1dm=m;1cm=m;1mm=m;1μm=m;1nm=m

(3)测量:

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

秒表、手表等。

(2)单位:

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min=s.

(3)测量:

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

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运动和静止是的。

考点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公式,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区别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

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

求速度

用v=s/t求速度

=s/t求路程s内的平均速度

基础检测

1.妈妈用电动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2.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它的速度最接近()

A.3m/sB.30m/sC.300m/sD.3000m/s

3.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时间跑完全程

D.从30m高出竖直下落到地面的物体用了2.5s

4.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车窗   B.铁轨C.路边的树  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5.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

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

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

6.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

这是因为()

A.以地面我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B.以机场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非常大

C.以机场内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7.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图像,正确的是()

 

图1

8.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

A.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改进测量方法

C.更换更精确的测量工具D.测量数据不合适时,可做适当的修改

图1

9.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种物体为参照物的()

A.河岸上的树B.迎面驶来的船C.船舱D.河水

图2

10.空中加油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水平方向以相同的速度飞行,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的;以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11.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

12.如图3所示,量筒的直径d为cm。

图3

13.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的。

1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如图4甲、乙所示,其中甲是;乙是。

图4

 

图5

15.“五·一”假期,小明一家乘汽车前往钦州探望爷爷,在经过如图11—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时,汽车行驶速度如图5—乙所示,若汽车继续以该速度匀速行使,再经过h才能到达钦州;一路上他看到公路两旁的树木飞快地向后退,这是以为参照物。

16.如图6所示,是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时的频闪摄影照片。

照相机拍照时每隔0.02s曝光一次。

由照片可知,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F位置时所用的时间是s,此过程中,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大约是m/s。

17.小明同学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50m跑项目中,取得7s的成绩。

求:

(1)小明的平均速度;

(2)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才计时,则小明的成绩比他的实际成绩快多少秒?

(已知声速为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图6

 

备考满分挑战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A.米B.秒C.摄氏度D.安培

2.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车窗    B.铁轨C.路边的树    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3.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A.教室里的黑板B.教室地面上滚动的篮球

C.教室外走过的同学D.教室外飞过的小鸟

4.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交警部门在校园和校园附近安放了图l所示的四个标志,其中表示“限速5公里”的是()

 

5.如图2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图2

6.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取决于()

A.测量工具的分度值B.测量工具的种类

C.测量工具的量程D.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7.如图3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钦州驶向南宁,若钦州至南宁的路程约为1.2×10

m,则()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

图3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1.5小时就可到达南宁

8.夜晚,我们观察到乌云穿月。

如果说月亮是运动的,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A.太阳B.月亮C.乌云D.观察者

9.张大爷说:

“昨晚的那阵大风可厉害了,把我家院子里的一棵大树吹到篱笆墙外了。

”张大爷说这句话时,选择的参照物是()

A.篱笆墙B.大树C.房子D.围墙

10.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B.认真细致地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是不遵守测量操作规则所引起的

图4—乙

C.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难以避免

图4—甲

11.如图4—甲所示,物体长度为cm。

如图

4—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

12.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公路上沿着风的方向骑自行车,结果甲感到顺风,乙感到无风,丙感到逆风,则甲运动的速度风速,

乙运动的速度风速,丙运动的速度风速。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3.传说孙悟空具有腾云驾雾的本领,一个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折合5.4×10Km),我国高铁的安全运行速度可达300Km/h。

已知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78×10Km。

请根据这些数据估算孙悟空从花果山约需翻个筋斗云即可到达月球;若建一条“地月高铁”,以300Km/h的速度从地球运行到月球约需h。

14.如图5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铅笔的长度为cm。

 

图6

图5

15.如图6所示,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相同比较的方法。

16.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5m/s的速度通过此桥,火车完全通过此桥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但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可以再分,但再分就不能保持物质原有的性质了。

3.分子之间有间隙,物质的三种状态:

、和。

4.纳米(nm)是长度单位,1nm=m

考点二质量

1.质量:

质量是物体,它是物体的一种,跟物体的、和无关。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要单位是,1t=kg=

=

考点三质量的测量

1.常用工具:

杆称、台秤、电子称等。

2.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3.天平的使用

(1)调平

放:

将天平放在台上。

调:

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或左右摆动幅度一样是,天平平衡。

(2)称量

放:

物码,用加减砝码,加砝码顺序时从到,砝码不能调平时,调节标尺上的直到调平平衡。

(3)读数

物体质量等于总质量加上指示的示数。

注意:

天平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遵循“左物右码’原则,称量物体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天平的平衡。

考点四密度

1.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表示。

2.单位:

kg/m

或g/cm

;1g/cm

=

kg/m

3.公式:

注意: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考点五密度的测量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测量步骤:

(1)用测出固体的质量m。

(2)在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为V1。

(3)把固体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出二者的体积为V2。

(4)固体的密度

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测量步骤:

(1)用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m1。

(2)把烧杯中适量液体倒入中,用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4)液体的密度

基础检测

1.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并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的是()

A.质子B.原子C.夸克D.分子

2.某物理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固、液、气态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质的状态,如图1所示,图中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A.固态、液态、气态B.固态、气态、液态C.液态、固态、气态D.气态、液态、固态

3.著名科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a粒子散射实验后,指出原子核结构模型,以氢原子为例,图2的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

 

4.5.0×10

mg可能是()

A.一头大象的质量B.一名初中生的质量C.一只鸡的质量D.一只燕子的质量

5.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块熔化成铁水B.一块铜压成铜片

C.一块木头带到月球上D.粗糙的铝锭被摩成光滑的圆柱体

6.若游码归零前就调节横梁使天平平衡,则测得物体质量的值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

7.某同学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小心把被测的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左盘,天平平衡时,左盘的砝码为50g一个,10g一个,游码移到2g的刻度处,则该物体的质量是()A.62gB.60gC.58gD.52g

8.某托盘天平的砝码由于使用不当,不注意保养,砝码沾上污垢,并且生锈了。

用它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所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9.如图3甲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

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两处错误,请你指出

图3

(1)

(2);

(3)纠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3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g。

 

10.亲爱的同学,您会使用下面基本实验仪器吗?

为了测量物体的质量,小菲同学从实验室取来一架天平和一盒标准砝码,如

图4

图4所示,实验前她突发奇想:

天平准确吗?

请您帮助她设计验证天平是否准确的实验方案:

步骤一.将天平放在;

步骤二.

步骤三.

图5

步骤四.观察天平是否继续保持平衡,确认天平是否准确。

11.小丽同学用天平测一铁块的质量,当她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并把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如图5甲所示,她应把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调好后,测得结果如图5乙所示,则铁块质量为______g,合____kg.

备考满分挑战

1.你在使用水性笔解答中考试题时,水性笔中的墨水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

A.

质量    B.密度    C.重力    D.体积

2.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kg的物体可能是( )

A.一个兵乓球B.一只母鸡C.一张桌子D.一头牛

3.如图1所示,氢原子结构的各种模型图,其中正确的是()

图1

 

4.如图2所示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图像。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不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C.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

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图1

5.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A.被“飞船”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

6.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小佳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通过多次增、减砝码后,指针还稍微偏在分度盘中线的左边,如图3所示,这时应该()

A.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

7.如图4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ρ水=0.1g/cm3)之间的正确关系是(A )

A.ρA>ρ水>ρBB.ρB>ρA>ρ水C.ρB>ρ水>ρAD.ρ水>ρA>ρB

8.已知ρ水=1.0×103㎏/m3,ρ冰=0.9×103㎏/m3。

体积为lm3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冰的质量为____㎏。

水凝固成冰后体积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使用天平之前,应使游码停留在标尺左端的。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某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5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g。

10.如图6所示,实验室所用的托盘天平是测量   的工具;水的密度为:

ρ =1.0×103 kg /m3,

图6

将一杯水倒出一半以后,剩余水的密度为       kg/m3。

11.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

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当天平平衡

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

置如图6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

质量m为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将烧杯中的液

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

图7

6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mL。

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

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选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7所示。

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

 

第七章第八章力力与运动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力

1.概念: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特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单位:

牛顿,符号N。

6.力的示意图:

用一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适时总结

1.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一个是受力物,离开物体或只有一个物体不会有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触或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都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3.一个物体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一个反作用力,因此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在指明该物体是施力物体环是受力物体的,必须指明对哪一个力而言。

 

 

考点二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力

(1)弹性:

物体受外力后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又恢复原来的形状。

(2)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大小:

跟物体的弹性强弱和形变量有关。

注意:

有些形变非常微小,肉眼是看不见的。

如:

压桌子时,桌子发生的形变等。

2.弹簧测力计

(1)原理: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使用:

测量前指针要归零,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力时,被测力的大小应在测量范围之内;测量过程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的方向和所测的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考点三重力

1.定义: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地球上及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大小:

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3.计算公式:

G=mg,g=9.8N/kg(粗略计算时一般取g=10N/kg)。

g的意义是在地球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4.方向:

竖直向下。

5.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不规则的薄板形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

考点四摩擦力

1.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分类: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1)压力的大小;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减小)压力;

(2)使接触面变粗糙(光滑);

(3)变滚动(滑动)为滑动(滚动);(4)使接触面分离,即加润滑油或形成气垫。

考点五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或者受力平衡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条件:

没有受到力或受力平衡。

考点六惯性

1.定义:

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的性质。

2.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3.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比较

区别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条件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

任何条件下

本质

描述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遵循的运动规律

物体本身的属性

考点七二力平衡

1.定义: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或二力平衡。

2.条件:

(1)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大小相等;

(3)方向相反;(4)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基础检测

1.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B)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B.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D.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2.小明在使用一个测力计测量力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指针指在0.1N处,他用这个测力计测量一个力为4.5N,则这个力的实际大小为(A)

A.4.4NB.4.5NC.4.6ND.无法判断

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会慢慢停下来   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司机开车时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危害   

D.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是为了利用惯性提高

4.关于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B.在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滚动轴承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C.在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要站在安全线以外,是防止摩擦力过小带来危害

D.鞋底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5.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6.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B.运动物体的惯性比静止时大

C.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失去惯性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7.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N的力推乙,如图1所示。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D)

A.甲对乙的推力为60N,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

图1

B.甲对乙的推力与乙对甲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乙向后退,且始终受到60N推力的作用

D.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8.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只有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9.如图2所示,小强和小丽坐在滑板车上,各自握住绳子的一端,同时向相反地方向用力拉动绳子。

请你写出在此情境中涉及的两个物理知识。

答: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10.如图3所示,用手指快速地把小卡片向前弹出,小卡片

图2

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但夹子由于具有惯性

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而落入杯中。

请你写出这一物理

知识在生活或生产中的应用泼水(扔东西;合理也给分)。

11.端午节,在进行赛龙舟时,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的

向后划水,龙舟快速前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龙舟

图3

到达终点后,虽然桨手停止划水,但是由于惯性,龙舟仍会继续向

前运动。

12.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1Kg的单位长方体。

用4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

长方体静止不动,此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4N;拉力增大至6N时长方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增大至8N时,长方体所受的摩擦力为6N。

13.如图4所示,是物理教材中的两幅插图,甲图表示小球受磁铁的吸引情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乙图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外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甲乙

图5

图4

14.如图所示,是篮球投出后在空中飞行时的情景。

请在图中作出篮球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备考满分挑战

1.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不相同,它是(A)

A.拉力把弹簧拉长B.推力把铅球推出

C.重力使苹果从树上掉下D.阻力使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来

2.下列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A)

A.跳远运动员助跑可以跳得更远B.在地面滚动的足球会停下来

C.脱离树枝的苹果总是落向地面D.船上的人用力向后划水,船会向前运动

3.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下列做法中,为了减小摩擦力的是(D)

A.在矿泉水瓶盖侧面刻上条纹B.举重运动员比赛前在手上涂抹镁粉

C.在拔河比赛中用力握紧绳子D.在旅行箱上安装小轮子

 

4.如图1所示,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A)

A.汽车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