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数字化校园构建和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8417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书数字化校园构建和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书数字化校园构建和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书数字化校园构建和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书数字化校园构建和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题申报书数字化校园构建和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书数字化校园构建和实践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数字化校园构建和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书数字化校园构建和实践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书数字化校园构建和实践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数字化校园构建和实践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数字化校园构建和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

数字化校园构建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构建实践研究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其他

研究类型:

其他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研究现状: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基于数字化校园这样的理念,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分布实施法,统一规划、承前启后,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有三个方面特点:

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将成为继PC、基础网络后数字化发展的又一个全新的阶段,它们将成为未来数字化校园的热点。

在这三者中,如果说网络化是基础、是环境,个性化就是标准,智能化就是目的,就是人类千百年来所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

在我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经历了校园网硬件建设阶段,综合信息系统建设阶段,网络教学实验阶段,现正向着更高层次的数字化校园发展。

目前,有些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初具规模。

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尚存在着一些观念和建设上的问题亟待解决。

比如:

重视技术应用,忽视教育理念转变;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及应用;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等等。

我校正处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阶段,新改建的实训大楼和网络中心即将拔地而起。

我校整体校园改造工程,深圳市投资1.42亿元,改造新建共34086.46平方米的教学楼、实训楼和体育馆将于2012年6月竣工,其中独立的11853.33平方米的实训大楼同期投入使用。

将建设预算2700万元的“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等16个示范专业实训室。

目前已完成《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室建设规划书》的编制。

期中将建成新的网络控制中心,对校园网的改造搭建了良好的硬件平台。

围绕学校信息化环境进一步改善,数字化教育资源进一步充实,信息化应用系统进一步开发利用,师生信息技术素养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工作目标,加快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和教育资源的建设,加强学校信息应用水平的提高,加快学校信息技术研究步伐,以学校现代教学技术发展带动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在此基础上结合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立示范校主题网站和教学资源库,将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整理内涵。

因此该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见和研究价值。

 

 

 

研究目标:

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流程通畅,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师生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

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决策效率,提高信息利用率,提高核心竞争力,总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1、环境数字化:

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

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标准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中心,统一门户平台以及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为实现更科学合理的高校数字化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2、管理数字化:

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的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的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的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教学数字化:

构建教学管理的数字化环境,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师、教室、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4、产学研数字化:

构建数字化产学研信息平台,为产学研工作者提供快捷、全面、权威的信息资源,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训一体化,提供开放、协同、高效的数字化产学研环境,促进知识的产生、传播与管理。

5、学习数字化:

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6、生活数字化:

构建便捷、高效、高雅、健康的数字化生活环境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利用一卡通系统,实现校内外主要消费流通、学生入学缴费、身份认证及门禁管理等。

7、一站式服务:

实现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对师生服务的水平,提高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研究内容: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首先提出总体解决方案,确定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制定数字化校园的信息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

1、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2、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建设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提供全面的系统支持。

3、数据中心建设:

建设一个为全校服务的数据中心,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

4、建立统一信息门户:

建立一个信息的集成平台,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通过统一的访问入口,实现各种资源、各种应用系统跨数据库、跨系统平台的无缝接入和集成。

5、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

集中进行身份认证,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安全性、便捷性、真实性与权威性,提高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6、校园一卡通建设:

校园一卡通建设,必须满足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一卡通的设计要架构在校园网上,不仅具备消费功能,而且还要具备身份识别和校务管理功能。

正确处理好一卡通与其他已有的信息系统(如图书管理系统、人事、财务、教务等管理系统)的对接和系统数据共享问题是“数据集中”和“应用集成”的重要关键。

创新之处:

我校设计将校园智能化系统与楼宇智能化专业实训基地融为一体、合二为一的建设方式,使校园智能化系统具有楼宇智能管理和教学实训双重功能,这是一项实训基地建设的首创性做法。

凭借我校新校园建筑物具有地下人防、地下停车场、地面运动场、架空层、多层楼宇和高层楼宇等建筑类型齐全、使用功能多样、楼宇设施设备完备的良好基础条件,采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综合智能物业管理应用系统、信息集成平台、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安防管理系统、消防管理系统以及教学实训系统等高度集成,建设一套具备楼宇管理和教学实训双重功能的校园智能化管理及教学实训系统。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收集并学习有关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理论,了解数字化校园的内涵,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价值所在,为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

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良好的兄弟学校调研取经,向本校教师、学生进行调研,搞清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校园,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设施设备和功能,能达到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3、实践反思法:

依据研究目标和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体系,制定本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方案,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反思

4、实践评估法:

分析学校软、硬件建设现况、学校师生特点、网络应用情况等,通过实践应用分析、评价“数字化校园”在运行中的效果。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方案制定、论证阶段

成立学校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提出方案需求,并提交相关专家或专业公司论证。

第二阶段:

具体规划、实施阶段

根据制定的方案,实施硬件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以及软件的开发、修改、测试等。

第三阶段:

设备、应用平台的测试阶段。

聘请网络专家、电教专家和硬件提供商家及软件开发商家共同检测设备和各类应用。

第四阶段:

人员培训阶段

对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电教人员、信息管理人员、教职工进行相关的网络应用、教学平台、管理平台、多媒体设备等的使用培训。

第五阶段:

总结修正阶段

总结各类设备和应用的运行使用情况,以及师生使用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

同时完成相关的论文和研究报告提交成果。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涛.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探索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

154-158.

[2]孔繁之.高校数字校园管理模式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6(7):

112-115.

[3]徐捷.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6

(1):

26-28.

[4]中国电化教育

[5]计算机与网络

 

工作分工:

欧阳文伟(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本科学士45岁):

负责领导和外部协调;

林晓(教研督导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电子技术应用本科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硕士46岁):

负责校内数字化校园应用,示范校主题网站构建,教学资源库建设;

范柏华(电脑与设计教研室主任,华中理工大学子计算机应用硕士47岁):

负责校内数字化校园部分应用,教学资源库建设;

王志波(网络中心负责人,西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本科计算机网络硕士39岁):

负责校内数字化校园构建和维护;

叶品卉(网络中心管理员香港理工大学酒店管理学士):

负责网络维护;

潘涛(第一职教集团防卫科技学院计算机学士):

负责网站建设,教学资源库管理;

徐增霞(教研督导室深圳大学心理学学士):

负责资料收集和整理。

保障条件:

我校创办于1983年,2006年被评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申报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单位。

我校正处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阶段,新改建的实训大楼和网络中心即将拔地而起。

我校整体校园改造工程,深圳市投资1.42亿元,改造新建共34086.46平方米的教学楼、实训楼和体育馆将于2012年6月竣工,其中独立的11853.33平方米的实训大楼同期投入使用。

将建设预算2700万元的“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等16个示范专业实训室。

目前已完成《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室建设规划书》的编制。

期中将建成新的网络控制中心,对校园网的改造搭建了良好的硬件平台。

研究资料、研究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均有保障。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