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733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docx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包括十八个课题。

教学安排考虑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与前面学过知识的衔接,同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

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

合作的学习方式:

分小组(或者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

例如:

戏剧表演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或按照已经分成的小组,各自分角色进行排练和表演。

特别是本组所要表演的剧情,可以根据自己小组对内容的理解而改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充分的协作,才能共同完成。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第3课《冰棒棍玩具》

提前布置学生们搜集冰棒棍并进行加工利用,在学习了本课之后,期末进行“便废为宝”的展览。

2、第14课《爬升玩具》

学习之后,启发学生思考出更多的做爬升玩具的方法,之后将自己的作品装饰在元旦联欢会上。

创造性的培养:

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激励学生创造性的进行研究和探索。

了解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同时设想自己在此方面进一步学习的方式、方法。

电教辅助教学:

1、录音机、录音带、VCD(机、光盘)

2、电子课件

3、上网(适合学生学习、教学使用得当的网站)。

评价的改革:

由过去强调优劣、确定等级、考试选拔的评价方式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的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

内容

第一周

我的小天地

第二周

民间面塑

第三周

冰棒棍玩具

第四周

植物籽粒拼图

第五周

面具

第六周

红色的画

第七周

黄色和蓝色的画

第八周

机器人

第九周

捏泥巴

第十周

童年

第十一周

怪兽

第十二周

连环画

第十三周

对印版画

第十四周

爬升玩具

第十五周

彩墨游戏

第十六周

身边的设计艺术

第十七周

电脑美术

第十八周

各种各样的鞋

第十九周

豆腐“美”食

第二十周

家乡的桥

课题:

1、我的小天地总2课时

教材分析:

《我的小天地》一课是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一个内容。

本课教材的意图是通过看有关录像和欣赏图片,使学生初步地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教学目的:

1.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

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

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

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

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教学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教师作自我介绍,学生依次作自我介绍.

二.导入新课:

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

今天我们是第一节课美术课,我想大家都想轻松一点,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一幅外国名作.

学生欣赏讨论:

1.从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感觉怎样?

2.从画中、文字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东西?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介绍《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的相关知识:

1.古典油画的特点

2.《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的画面特点

板书设计:

课后随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小朋友作品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古代名作《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这幅作品虽然好,可是同学们总觉得它离我们台遥远了是吧?

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现代一点的东西。

提问:

1.你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地方?

你最喜欢那一个设计,它有什么特点?

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卧室,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谁能告诉大家你的那片小天地是怎样的?

3.你对你的小天地满意吗?

4.你理想中的小天地是怎样的?

它的布置应当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5.你准备怎样去改进你的那片小天地呢?

(学生讨论)

想一想,在你动手的时候你会遇到些什么困难?

(内容、比例、层次等)

二.学生作业:

要求:

可凭记忆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的居室。

三.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交流讨论

1.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地方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拓展:

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试着设计我们的教室、校园等。

板书设计:

课后随想:

第2课民间面塑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

面塑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文献记载,我国的面塑早在汉代就已出现。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如今它已成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

橡皮泥、牙签等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

二、形象回忆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

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课件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小组探究

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

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

紧密细腻,黏合力

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

揉球搓条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动手操作

介绍几种不常见但实用的方法,如碾、压、剪、拧、捻,以及用这些方法可以制作哪些特殊的装饰。

三、自主创作

结合不同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四、互相交流

面塑博览会开幕啦!

组织学生有秩序的互相欣赏浏览。

谈谈自己分别的发现,分别从造型设计,创意、色彩搭配、造型手段等方面进行评述。

五、课堂延伸

由于时代、地域、风土人情等各不相同,我国的面塑艺术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今天你创造出了面塑作品,珍藏了好朋友的面塑作品,这可能是你的第一件藏品,希望今后同学们更多地关注这一古老的艺术奇葩。

教学反思:

3、冰棒棍玩具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以“冰棒棍玩具”为课题,利用冰棒棍、大头针和彩色纸、颜色笔等进行活动人物、动物形象的创作和设计。

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1、参考教材中作品,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彩色纸、剪刀、胶水、彩色笔根据预先的设计进行冰棒棍玩具制作。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学习利用冰棒棍制作动物、人物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难点:

作品的新奇、牢固、美观、生动。

学习材料

冰棒棍、大头针、彩色纸、胶水、彩色笔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问:

谁能说说冰棒经过组合之后有什么特点?

布置学生研究教材第7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问:

(1)说说你熟悉的人物、动物的运动方式。

(2)想想开合的冰棒棍像什么动物的嘴?

学生分组观察冰棒棍的组合。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新课教学:

(1)结合手中材料,学生分析、研究,了解用冰棒棍设计人物、动物的一般规律。

小组同学互相启发谈话。

了解冰棒棍组合后的活动规律。

(2)布置学生研究教材第6页:

冰棒棍玩具制作的步骤。

小组中进一步新的创意和设计。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三、布置作业:

创作实践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四、小结。

提问:

说说制作冰棒棍的体会。

教后反思:

第四课植物籽粒拼图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以“植物籽粒拼图”为课题,利用各种植物的种子、纸板和胶水进行拼图、粘接,创造和实际形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利用身边容易得到的材料进行创造、设计和制作的能力,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用各种色彩、大小的植物籽粒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

2、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会制作植物籽粒拼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教学难点:

制作一幅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植物籽粒拼贴画。

学具准备:

各种植物籽粒(如:

红豆、绿豆、西瓜籽、大米等)和胶水(胶水或白乳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感知探索

1、欣赏分析植物籽粒拼图。

2、分组讨论植物籽粒拼图究竟美在哪儿?

为什么美?

3、思考如何制作精美的植物籽粒拼图?

4、利用课件,直观感知制作步骤,分为:

⒈用铅笔在卡纸上起稿;⒉在需要粘贴处涂胶水;⒊用选择好的植物籽粒拼图。

三、实践创作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准备各种不同大小、颜色的植物籽粒。

2、讨论:

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用植物籽粒来制作一幅有特色有创意的拼图。

3、实践创作:

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四、展示评价

1、“小小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