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海岸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6122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海岸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海岸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海岸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海岸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海岸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海岸带.docx

《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海岸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海岸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海岸带.docx

高三地理复习微专题海岸带

海岸带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两题。

据保守估计,北极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在1000亿到2000亿桶之间,天然气在5万亿到8万亿立方米之间。

此外,铁、锌、黄金、金刚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也相当可观。

但由于技术问题,这些宝藏让很多国家可望而不可即。

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核动力破冰船的国家,以往也只有它可以从北极有所收获。

1.利用核动力破冰船在北冰洋勘探和开采海底矿产资源,说明该工程具有_____特性(  )

①高投资 ②高技术难度 ③低风险 ④低产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下列关于海岸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主要以开发石油为主

B.海岸带离海洋较近,生态环境不容易被破坏

C.全球变暖将首先威胁海岸带的人类活动

D.海岸带人口密集,是因为那里气候湿润

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地带,这里经济发达、人口聚居,是人类活动对环境作用较强烈的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下图中所示能表示海岸带的序号是()

A.AB.BC.CD.D

4.全球人口约一半居住在海岸带,其主要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②有适宜的温度和降水 ③交通便利,信息交流快 ④开发历史悠久 ⑤资金和人才密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近年来,伴随天津滨海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各类海洋及防灾、减灾工程的逐年建设,天津及附近海岸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1天津沿海地区海岸变迁示意图

图2天津港附近海岸景观图

5.过度开发海岸带会造成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海陆水分交换失衡

③河流含沙量增加④海洋灾害频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为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A.定期休渔B.停止围填造陆

C.增殖放流D.防治水体污染

海岸带是海洋和陆地的特殊交接地带在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用地压力陡增的情况下人类的各种经济开发利用活动使海岸带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下表为1990—2014年我国泉州港海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数据统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数据显示泉州港海岸线的变化特征是

A.海岸线长度基本稳定B.海岸线长度增加

C.海岸线长度先增后缩D.海岸线长度缩短

8.泉州港海域土地利用状况是

A.土地利用率低B.土地利用方式单一

C.土地集约D.土地规划合理

9.泉州港海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海岸带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A.扩大滨海湿地面积B.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C.加剧生态的脆弱性D.减缓海岸侵蚀

浙江省地势呈阶梯状由西南向东北倾斜,钱塘江为最大河流。

图3为根据海岸自然地貌的空间差异划分的7个自然岸区,近30年来各岸区海岸线变迁显著,岸线向海推进,自然岸线长度缩短,人工岸线显著增加,海岸线开发利用强度加大但存在差异,其中②岸区的海岸带岸滩面积增加远大于其它岸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近30年来,②岸区海岸带岸滩面积大增的重要原因是杭州湾南岸

A.地壳抬升明显B.水下坡度平缓

C.海流的侵蚀作用弱D.海水的顶托作用弱

11.近30年来,岸区海岸线开发利用强度北部高

①地形地貌②经济发展③科技水平④台风影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海岸带正在经历剧烈的变化。

下图为近70年间我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及自然岸线长度比例变化统计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从统计图来看,近70年间我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

A.数量增多B.数量减少C.自然岸线变长D.自然岸线变短

13.若仅考虑经济发展对海湾自然岸线变化的影响,则我国海岸带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段是

A.1960—1970年B.1970—1990年C.1990—2000年D.2010—2014年

14.海湾及自然岸线变化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①海湾水体的污染程度加大②海湾对河流的调蓄作用下降

③海洋灾害影响程度加大④海陆相互作用形式发生改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下列各题。

15.图甲中南赤道暖流越过赤道向西北流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陆轮廓B.地转偏向力C.东北信风D.赤道低压带

16.图乙中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温湿的海岸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在南美洲回归线附近A海岸带缺失红树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B.地形C.洋流D.大气环流

17.图乙中A海岸带缺失红树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易导致海水侵蚀严重B.降水减少,气候更干旱

C.海水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增强D.海洋渔业资源增多

 

二、综合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东省珠海市陆地分布及其周边示意图。

材料二珠海市陆地面积1701平方千米,是珠江三角洲上海岸线最长的城市,海岸带分布有大片红树木。

近年来,珠海,市大qi力开展填海造陆工程,计划到2020年全市围填海造地16758公顷。

下表为珠海市1998~2008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状况(单位:

公顷)。

(1)珠海市陆地分布分散,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珠海市大规模填海造陆对周边海岸带环境的危害。

(3)描述1998~2008年珠海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

核动力属于搞投资能源,破冰船属于高难度高技术产品,利用核动力破冰船在北冰洋勘探和开采海底矿产资源,说明该工程具有高投资、高技术难度特性选A。

3.A

4.D

【解析】试题考查海岸带范围和区位优势

3.海岸带范围为由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10公里左右,向海洋至水深10~15米等深线处,A正确。

4.海岸带的区位优势是地势低平、有适宜的温度和降水、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资金和人才密集,D正确。

5.D

6.B

【解析】

5.多项选择可利用排除法。

对海岸带的过度利用和无序开发会导致:

生物多样性降低,渔业资源减少;海陆水分交换失衡,海洋灾害频发。

外流河含沙量是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

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就大,海洋对其影响小,故③排除;正确答案选D。

6.填海造陆是一些地区开疆拓土的重要方法,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大规模围填海活动,滨海湿地大面积减少,自然岸线锐减,海洋污染加重,对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造成极大损害,故选B。

ACD是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措施,其影响的范围有限,但不是根本措施,故可排除。

7.B

8.A

9.C

【解析】

7.读图,由材料分析可知,除蚀退表示海域面积增加外,其他利用类型均表示海域面积减少,由表中数据可知表示海域面积减少的数据远远大于蚀退的数据,这说明海域面积逐渐减少,陆地面积逐渐增大,海岸线长度属于增加状态,B正确。

8.据表中数据可知,在海岸带的土地利用中,未利用土地和待利用水面合计超过50%,意味着新开发的陆地面积近一半没有充分利用,故土地利用率较低,故A正确。

9.由材料分析可知,泉州港海域由于经济发展,大量围海造陆,加剧了海岸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故C正确;滨海湿地面积缩小,A错误;防灾减灾能力下降,B错误;加剧了海岸侵蚀,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10.B

11.A

【解析】

10.近30年来,岸线向海推进,自然岸线长度缩短,人工岸线显著增加,说明岸线变化原因是围海造陆。

②岸区海岸带岸滩面积大增的重要原因是杭州湾南岸受钱塘江泥沙沉积影响,水下坡度平缓,围海造陆的工程量小,B对。

地壳没有明显变化,A错。

全球变暖,海面上升,海流的侵蚀作用、海水的顶托作用可能增强,C、D错。

11.近30年来,岸区海岸线开发利用强度北部高,与地形地貌有关,北部岸线水下坡度较平坦,①对。

北部临近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②对。

同一省内,科技水平差异小,③错。

南部受台风影响更多,④错。

A对,B、C、D错。

12.D

13.C

14.B

【解析】

本题以我国海湾的海岸线的变化统计图为载体考查我国海岸线的变化及其影响。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能从图中所示信息推测出我国海岸线的变化和海湾面积的变化,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12.从统计图中看,可以得出海湾的海岸线中自然岸线的占比越来越小,自然岸线变短,不能看出海湾数量的变化,故ABC不对,答案选D。

13.根据题意,若仅考虑经济发展对海湾自然岸线变化的影响,则自然岸线减小最快的时间段即为经济发展最快的时间段,把四个时间段比较,1990—2000年的自然岸线的变化最明显。

故选C。

14.从材料中看,自然海岸线减少,则海湾面积减少,对水体的净化能力减弱,水体污染加剧,①对,排除CD;海湾是河流入海处,对河流没有调蓄作用,②不对,排除A;海岸人类活动增多,则海洋灾害的影响程度加大,海陆相互作用的形式并未改变,只是作用强度可能发生变化,③对,④不对。

故选B。

15.A

16.C

17.A

【解析】

15.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影响因素问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南赤道暖流沿着赤道自东向西流到南美洲,再沿着陆地尖角向南北两侧流去,不管是图示南赤道暖流还是巴西暖流,影响因素都是大陆轮廓,因此A项正确;考虑地转偏向力,南半球应该向左偏,该暖流不应穿过北半球,B项错误;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不会把南半球的洋流吹到北半球,同时如果受东北信风的吹拂,洋流应该向西南,而不是图示向西北,C项错误;赤道低压带,气流上升,为无风带,不会吹动表层海水,D项错误。

16.根据题文可知: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对水温要求较高。

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由于寒流经过,水温较低,红树林无法生长。

因此只有C项符合。

17.红树林是一种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这样有利于固岸护堤,防风消浪,净化海水。

缺失红树林会导致海水入侵严重,海水降解污染雾的能力下降,对决昂话虽影响不大,红树林减少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不是主要因素。

故选A。

【考点定位】该题主要考查影响洋流的因素,杨柳堆地理环境的影响,湿地的价值。

【名师点睛】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之一,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又是海洋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对发展生态旅游业也有积极作用.且红树本身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总的来说,红树林具有社会、生态、经济三方面的效益.

1.天然的海岸防护林:

红树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盘根错节屹立于滩涂之中.红树林对海浪和潮汐的冲击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保护农田、降低盐害侵袭,对保护海岸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内陆的天然屏障,有“海岸卫士”之称.

2.净化海水:

红树林可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防止赤潮发生.

3.促淤造陆:

红树林在海滩上形成了一道樊篱,促进了淤泥的沉积,而密致的支柱根,加速了淤泥的沉积作用.随着红树群落向外缘发展,陆地面积也逐渐扩大.

4.科研、教育、生态旅游:

红树林是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兼具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特性.其特殊的环境和生物特色使得红树林成为自然的生态研究中心,对科普教育、发展生态旅游业也有积极作用.

18.

(1)位于珠江入海口,河网密布;濒临海洋,多岛屿。

(2)破坏沿海红树林(或沿海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增加海潮(风暴潮)入侵频率

(3)变化特征:

土地面积总体增加;耕地、林地、与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或建设用地、水域大幅度增加)。

原因:

填海造陆使总面积增加;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占用,使耕地与林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水产养殖业发展,使水域面积增加。

【解析】

本题以广东省珠海市陆地分布及其周边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城市以及城市化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可知珠海市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处且附近的河流众多,地块被河流分割的比较破碎;珠海市是沿海城市境内海岛众多,众多的岛屿对分散的地块也起到了一定的分割作用。

(2)由材料二可知珠海市沿海地带有众多的红树林,填海造陆会破坏红树林;填海造陆的开展会破坏沿海滩涂和红树林,破坏生物的栖息地,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由于填海造陆生成的陆地多位于海岸地带,因此,受到台风的影响会加大。

(3)变化特征:

由表格内容可知珠海市1998~2008年的土地总面积是增加的;耕地、林地、与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而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增加的幅度较大。

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8~2008年珠海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较快,建设用地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和林地,因此,耕地和林地的面积有所减少;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海市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大幅逐渐,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使得水域面积增加。

【点睛】

在回答第1题时容易忽略“濒临海洋,多岛屿”这一答案要点;在解答第3题时要先总的概括珠海市土地面积变化的总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