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危机公关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帮助以农夫山泉砒霜门为例看危机公关对企业业绩的改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345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危机公关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帮助以农夫山泉砒霜门为例看危机公关对企业业绩的改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论危机公关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帮助以农夫山泉砒霜门为例看危机公关对企业业绩的改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论危机公关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帮助以农夫山泉砒霜门为例看危机公关对企业业绩的改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论危机公关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帮助以农夫山泉砒霜门为例看危机公关对企业业绩的改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论危机公关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帮助以农夫山泉砒霜门为例看危机公关对企业业绩的改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危机公关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帮助以农夫山泉砒霜门为例看危机公关对企业业绩的改善.docx

《浅论危机公关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帮助以农夫山泉砒霜门为例看危机公关对企业业绩的改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危机公关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帮助以农夫山泉砒霜门为例看危机公关对企业业绩的改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论危机公关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帮助以农夫山泉砒霜门为例看危机公关对企业业绩的改善.docx

浅论危机公关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帮助以农夫山泉砒霜门为例看危机公关对企业业绩的改善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危机公关,一个由危机管理衍生出的新概念,正在逐渐被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们意识到其重要性,其对应的危机公关产业也在中国蓬勃发展。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目前中国一些管理者仍然对危机公关重要性的认识非常有限,他们认为花费额外的精力进行危机公关甚至请专业公关公司进行危机公关产生了额外的成本,但这一额外的投入却无法为公司带来额外的收益。

换言之,危机公关只能产生成本,却无法带来收入的增加。

他们认为:

第一,我们不能从公司的总收入中分离出危机公关对公司创造出的额外收入的部分,即我们无法确定收益的增长是否由危机公关创造,特别是当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时,我们更加难以确定危机公关是否成功,是否应该继续危机公关;第二,我们难以量化危机公关对公司的价值创造或价值损失的避免。

虽然我们能够量化公司在危机公关中投入的包括人力成本以及请公关公司进行危机公关的费用,但是我们难以准确地量化危机管理对公司的实际价值创造或价值损失的避免,即:

通过危机公关,公司规避了多少因危机产生的销售额的下降?

也不能比较其成本和收益以证明危机公关给公司带来多少增加的财务价值;第三,管理人员的侥幸心理。

管理人员如果存在诸如“此类危机发生的概率非常小,应该不会发生在我们公司这里”的心理,他们的决策将基于这个基本假设之上——既然危机不会发生在“我们公司”,为什么我们要进行危机管理?

这样危机管理将不被收到重视,同时,即使公司真正出现危机,公司也可能采取被动的危机公关,最终导致公司收到的损失加大。

中国企业管理人员的这些观点为企业的危机公关造成了阻碍和挑战,也造成了诸多不良的后果,许多公司因此产生巨幅亏损甚至破产,比如南京冠生园公司因为被曝光其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在消极被动的危机公关策略下,最终申请破产;三株集团由于没有对当时一篇“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的报道做出及时的反应,引发社会舆论对其产品的质疑,最终破产。

这些公司的后果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更多管理人员意识到危机公关的重要性。

(二)选题动机

国内学术界对于危机管理或公司公关方面的研究已开展了一段时间,从纯粹的探讨危机管理、公司公关对企业的帮助,已发展到探寻公司危机公关的方式。

但是,目前的大多数研究仍然停留在纯粹的危机公关方法上,很少有文章讨论危机公关对公司的价值挽回,很少有文章能从实际可操作性层面上改变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对危机公关的不信任看法,回答他们对于危机公关效果的疑问。

这让本文探讨危机公关为公司规避损失和挽回价值产生了意义。

目前国内的公关行业正在蓬勃发展。

有数据显示,从1984年美国伟达公关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经五个城市统计,专业经济公共关系公司发展超过2000家,营业额超过45亿,年增长率超过30%。

虽然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公关行业产生了剧烈冲击,但是目前的公关行业也已随着经济的复苏而重新回到高速发展的状态。

因此,本文力图通过案例分析,来表明危机公关有助于企业价值损失的规避,甚至可以创造价值,从而说明企业公关部门或公关行业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三)研究内容

本文参考前人对于危机管理和危机公关的定义,观察、分析在国内市场环境下大型本土企业所遇到的典型公共关系危机及其危机公关,观察其危机公关后经营业绩、品牌形象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力图向人们表明危机公关确实能帮助处于危急中的企业挽回损失,挽回价值。

(四)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首先对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的描述,考察其对于危机的有效公关,以及通过对其采取危机公关行动后商业表现情况的分析,最终得出危机公关确实能为中国企业创造价值的结论。

(五)相关概念的定义

在论文的讨论过程中,将涉及到多个公共关系领域的专业术语,这些专业术语的定义如下:

1.危机

危机是能让企业在短时间内遭受重大损失和存在严重损失风险的事件,有可能对企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RosenthalandPijnenburg,1991)认为“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性和有危机感的情境。

”例如,哭喊是威胁情况下紧急压力的一种反应,它也反映了危机本质上的不确定性和其影响。

虽然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指出了危机的本质,但这是一种抽象性的定义,对于后续的危机管理不能提供更直接的指导作用。

巴顿(1993)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巴顿的定义将危机影响的范围清晰地指向人和组织的名声,由此他认为沟通形象管理是必要的。

从这些定义上来看,危机的特征清晰地表现为对组织或人的威胁、猝然性、决策紧急性三个特征。

2.危机的“涟漪效应”

“涟漪效应”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考白·库宁(JacobKounit)提出的,定义为:

一群人看到有人破坏规则,而未见对这种不良行为的及时处理,就会模仿破坏规则的行为。

如果破坏规则的人是人群中的领导者,那么波及人群的效应就更加严重。

在危机中,一个危机经常会导致另外一个危机,或者在没有采取行动的情况下,危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通常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所以,本文对危机的“涟漪效应”的定义是:

危机事件对外界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这一负面影响若未被及时处理,如通过舆论等手段进行制止,则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并有可能引发另外一个更大的危机。

在被动危机公关情况下危机对企业造成的伤害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涟漪效应”的存在而造成的,该效应也是管理者在危机公关中应该重点被遏制的。

3.危机管理

美国学者史蒂夫·芬克(StevenFink)把危机管理定义为:

“对于企业前途转折点上的危机,有计划地消除风险和与确定性,使企业更能掌握自己前途的艺术”。

该定义倾向于危机管理是一门艺术;而维基百科(Wikipedia)把危机管理定义为:

危机管理是一个组织处理不可预料且有可能存在威胁,伤害到组织、其股东等利益相关者或是社会等事项的一个过程。

该定义更倾向于危机管理是一个过程。

本文采用的是后一种定义,其原因在于该定义表现出两个特点:

第一,危机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对危机前的管理到危机后的管理;第二,危机管理的作用是缩减甚至消除危机对组织和个人的伤害,将危机给组织和个人造成的损失最小化。

4.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管理的一种,是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也是危机管理和公共关系管理在现实商业环境中的结合。

游昌桥指出:

危机公关具体是指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

在危机事件当中,虽然危机都是公司不能预测的事件并对公司造成了一定损失,不过其中还有细微的差别,按照危机爆发原因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

完全未知、不可预测的危机和因公司自身潜在风险爆发产生的危机。

前者往往是由于某种突发的客观原因造成的,与公司本身无关,公司不能预测也不能通过建立预警系统来规避。

后者往往与公司道德问题相关联,即公司在知道该行为存在潜在风险、违规甚至违法的情况下,抱着侥幸心理进行操作,试图获取非法利益,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和“蒙牛OMP事件”是此类事件的代表。

在本文中,我们将关注第一种危机,并观察在这一情况下企业采取的危机公关对企业损失避免或价值创造的效果和机理。

二、文献综述

(一)危机管理的起源和发展

危机管理起源于西方。

莱特纳在《企业危险论》(1915)中首次提出了危机管理的概念,马歇尔在1927年《企业管理》中提出了危机的处理方法。

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由于以美国和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爆发冷战,世界诸多地区都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和预防此类矛盾的发生,冲突将不可避免,并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危机管理成为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探讨的重要课题。

由于危机管理理论发展的背景,早期的危机管理研究主要关注政治危机领域。

在之后的发展中危机管理理论的适用范围逐渐从政治领域扩展至多个领域,包括公共危机领域和企业危机领域,许多公共危机事件都被用来进行危机管理的研究(比如著名的1987年伦敦皇家十字勋章地铁站火灾案);另一方面,美国企业从80年代开始在企业内部开始运用危机管理办法,随着企业规模变大和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危机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

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是针对于危机生命周期理论提出的。

按照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危机可分为四个阶段:

潜伏期(ProdromalPeriod)、爆发期(BreakoutorAcutePeriod)、持续期(ChronicPeriod)和解决期(ResolutionPeriod)。

危机管理贯穿于整个危机生命周期中,并以一个期间为单位,采取针对性的行动进行危机管理,其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

通过对危机的全方面管理,做到如下有效危机管理的目标:

在危机潜伏期,转移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在危机爆发期,重视危机初始管理;在危机持续期,改善对危机冲击的反应管理;在危机解决期,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

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在企业中运用较为广泛的则为危机公关。

危机公关是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这些行动通常包括:

(1)如果产品确实出现问题,则需迅速采取清空战略,在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怀疑或产生更大的不信任感之前撤走产品;如果产品没有问题而攻击方以此或其他类似原因对企业形象进行攻击,应及时找出主要问题、主要攻击内容、潜在(或已经明确的)获益者以及危机事件可能对公司的影响。

(2)通知到每一个相关人员,包括股东等利益攸关者、大众、政府以及其他可能的反应组,并保证通畅的相互交流。

(3)及时报道企业对危机的处理情况,信息明朗并且报道定期,让消费者或客户及时了解企业的工作并保持企业危机公关行动的透明度。

特别如果是因为产品问题产生的危机,企业需要将危机处理情况通报与客户的利益相结合,以获得客户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客户流失,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4)如果危机是由产品的原因引起,那么企业需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根本上解决危机。

(5)应继续采取行动进行媒体管理和形象管理,通过手段重塑企业形象、恢复客户对企业的信心,帮助企业进入恢复阶段。

通过这些行动,可以帮助企业在危机管理的各个期间达到如下的目标:

在危机潜伏期,保持和媒体、评论家等人友善的关系;并对可能对组织产生影响的风险进行监控和评估;事先设计企业的危机公关计划和应急预案;在危机爆发期,迅速反应,对舆论产生影响,控制危机事件的蔓延,最终控制损失;在危机持续期,把握主动,避免“涟漪效应”,没有因为这个危机引发另一个危机,以一个清晰的思路、清楚地策略处理危机;在危机的解决期,解决危机事件及相关的可能影响公司的问题,并采取行动重塑企业形象,帮助企业进入恢复阶段。

(三)危机处理的原则

如何有效处理危机?

英国学者迈克尔·里杰斯特提出了危机处理的3T原则:

1)从企业的角度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Tellyourowntale);

2)讲清事件的全貌(Tellitall);

3)第一时间对外宣传(Tellitfast)。

这三条准则被用来衡量当事企业是否成功地进行了危机公关。

而罗伯特·西斯则提出了“直线式排序法”的危机管理案例分析的方法,该方法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危机事件进行提纲式的概括和要点的提炼。

①背景——时间、地点,以及危机发生之前的先导事件。

②事故——危机的起始事件。

③反应——按时间顺序或提要的形式,记录在危机事件中的管理层的举措。

④统计——有关危机的程序、规模及其影响的数据资料。

⑤评述——对危机起源的分析,对其影响的评估以及通过危机公关所获得的成果。

⑥管理视角——从经营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进一步透视危机管理问题。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危机公关的理念也随之传入中国,被中国的学者研究、被本土企业实践。

由于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中国商业环境下企业采取危机公关获得价值帮助,所以下一部分将简要介绍危机公关在国内的发展。

(四)危机管理在国内的发展

我国在危机管理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危机管理的概念由西方传入中国。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以政府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探讨,尤其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发展迅速,在最近几年的大事件如“三聚氰胺事件”、“甲型H1N1流感防控事件”中可以看到公共危机管理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袁丰(2009)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中就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讨论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以企业或机构(Organization)为主体,以赢利性组织和非盈利性组织的组织危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组织在发生危机事件时应采取何种有效的危机冲击管理。

这些研究集中于“巨人”、“三株”、“秦池”等拥有危机管理方面失败案例的企业。

那么这些企业面临过怎样的危机呢?

国内专家姚家祥(1996)认为,我国企业危机问题有两类:

一类是内部危机,如领导危机、人才危机、信誉危机、财务危机、产品质量危机、技术信息危机等;另一类是外部危机,如企业地位危机、客户与市场危机、资源危机等。

随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力因素被引入到对企业的危机管理研究中。

孟雪梅和贾春华(2001)提出,企业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方面是社会环境信息引发的危机,对此企业要调整战略,如采取收缩性战略或重组战略,以求新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运行环境引发的危机,它是企业发展竞争和生存的不利因素长期积累所致,企业危机由此引发,解决方法是实施危机管理。

周婷(2002)认为,转变政府职能,构筑良好的企业外部管理环境是有效减少企业危机问题的方式之一。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在危机管理方面面临更复杂的环境,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对于企业的危机管理研究也将全球化这一因素考虑在内。

江捷(2008)认为,中国制造企业应积极分析自我的形象构成要素,努力打造自身形象,通过提升中国产品的自我形象让企业在海外市场获得更好表现。

为进一步地理解危机及其危机管理的内容,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参考罗伯特·西斯所著的《危机管理》一书中的“直线式排序法”,对案例进行提纲式的概括和要点的提炼,即以以下的格式对案例进行描述和分析:

背景——时间、地点,以及危机发生之前的先导事件。

事故——危机的起始事件。

反应——按时间顺序或提要的形式,记录在危机事件中的管理层的举措。

统计——有关危机的程序、规模及其影响的数据资料。

评述——对危机起源的分析,对其影响的评估以及通过危机公关所获得的成果。

危机公关行动评价——评估企业在危机公关行动中的成功和失败,评价企业危机公关行动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

会计学视角——从差量分析法出发,进一步透视危机公关对公司面临危机是的价值创造。

下文就将以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为例进行具体的论述。

三、案例分析——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

本文用修正后的“直线式排序法”的分析手段,以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作为案例,来分析危机公关对企业价值创造与价值损失避免的作用。

(一)背景

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为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

公司的核心品牌“农夫山泉”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3年9月农夫山泉瓶装饮用天然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4年,公司首批获取国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证和产品质量安全(QS)标识;2006年,“农夫山泉”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农夫果园果汁饮料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2008年,“农夫山泉”被美国《读者文摘》评选为中国瓶装水中唯一的“白金品牌”。

因此,农夫山泉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极高的占有率。

饮用水的质量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和消费者极大地关注,过去的数年中,康师傅纯净水就因为水源问题受到消费者质疑并因此对其销量和市场占有率造成影响。

由于水是消费者直接摄入体内的一种产品,所以任何饮用水品牌的质量问题会引起消费者极大地忧虑,使产品面临重大危机。

(二)事故

1、危机爆发

2009年11月,海南省海口市工商局在对该市部分批发市场、商场、农贸市场、超市等销售的各类饮料食品进行抽样初检后,发现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生产的30%混合果蔬(生产日期:

2009年6月27日,规格:

500毫升/瓶)、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溶C100西柚汁饮料(生产日期:

2009年8月16日,规格:

445毫升/瓶)、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的蜜桃多汁(生产日期:

2009年8月22日,规格:

250毫升/瓶)中成分超标,超标的成分是总砷。

11月24日,海南省海口市工商局发布第8号消费警示,告诫消费者谨慎购买这些产品,并通知经销商对涉嫌超标产品下架、召回、退货。

11月26日,消费者对农夫山泉问题产品出现消费恐慌,据当天新浪网上的网民调查显示,41.2%的网民当场认为农夫山泉的饮料不安全,57.5%的网民表示不会继续购买农夫山泉的饮料,只有26.9%的网民会继续考虑购买农夫山泉的产品。

农夫山泉产品面临信任危机。

11月27日,海口市工商局将同批次产品送至北京国家级检测机构进行最后复检。

11月29日晚10点半,消费者对农夫山泉产品的不信任情绪继续蔓延。

据某网站的调查显示,有57.5%的人认为统一与农夫山泉的饮料不安全,73.7%的人表示不会购买统一和农夫山泉的饮料。

与此相对应的认为安全的与会继续购买的人只有9.1%和10.9%。

认为农夫山泉不安全、不会继续购买的人群继续扩大,“涟漪效应”初步显现。

11月30日,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中心负责人表示,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3个批次的抽检产品总砷含量超标的检测符合正规检测程序,并表示可以对检测结果负责。

12月1日,问题样品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监测中心复检,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的3种抽检产品全部合格。

同日,海口市工商局连夜通报并向相关企业要求停止下架行为。

12月2日,海南省卫生厅认为,海口市工商局在处理此事时存在“程序错误”。

该厅疾控处主任科员马永忠对于海口市工商局公布初次抽检结果的做法,认为不符合《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所规定的程序。

海口市工商局也承认工作存在失误。

同日,工商局局长被调走,相关政府官员被替换。

2、危机持续

12月2日,省工商局成立了以黄成模局长为组长的调查组,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

12月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4日对“农夫山泉、统一”事件明确表态:

“工商总局高度重视此事,已责成海南省工商局立即查清情况和原因,依法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2010年01月05日,最终的调查报告公布,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但是未发现违规舞弊行为;仪器老化方法不标准是导致该事件的主要原因,相关人员被追究责任。

(三)反应

11月25日,农夫山泉将同款、同批次的留存产品向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河源市质量计量检测所同时送检,结果均合格。

11月26日,农夫山泉向南方日报报社发去声明,表示目前还未收到任何官方机构关于此次检测的报告,也无法核实事情的真伪。

但农夫果园和水溶C100在最近国家和上海等地组织的产品监督抽查中均是合格。

2009年11月27日,农夫山泉已经紧急召开电话新闻发布会,就其旗下两款产品被海口工商局通报不合格一事做出严正声明和解释。

农夫山泉认为海口市工商局本次检测的发布严重违背了法定程序,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还表示相关产品在最近的国家、上海和广东等地组织的产品监督抽查中均为合格。

11月30日,农夫山泉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引用多份历史文件向媒体证明其产品的合格性。

同时,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指责海口市相关检测部门“知法犯法”,并怀疑“有幕后黑手操纵”。

11月30日,农夫山泉称,根据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广东省河源市质量计量检测所的检测报告,农夫山泉两款产品“总砷含量”合格。

12月2日,在海口市工商局发布农夫山泉产品复检合格的结果之后,农夫山泉发表声明“不认同”该结果。

2010年1月7日,海南省工商局发布了“砒霜门”最终调查结果后,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检测失误”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局。

在提出五大质疑后,农夫山泉试图证明此次“砒霜门”存在幕后黑手。

(四)统计

据农夫山泉公司统计,危机事件发生后,其正在全国推广的农夫果园和水溶C100受到严重影响,有些地方这两种产品甚至被要求下架,两种产品销量比事发前平均下降50%。

相比危机发生前一周在全国超时、卖场和便利店中的销售额,农夫果园和水溶C100销售额分别下降46.1%和53.47%,超过农夫山泉原先预估的15%-30%的降幅。

在海南市场,农夫山泉涉案的两种产品市场占有率非常低,故并无大的销售额上的损失,不过事件依旧对公司的商誉造成重大的影响,并对农夫山泉日后宣传这两种产品并进入新市场产生了阻碍。

在产品形象方面,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农夫山泉虽然在政府出具正式报告后赢得一部分消费者的同情,但是在此次危机的持续期中已经遭受重大的损失并且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

12月6日,某网站调查显示,仍然有57.7%的消费者不愿购买农夫山泉相关产品。

危机对消费者关于农夫山泉产品的认知难以通过危机公关全部消除。

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认为:

“该事件对企业的损伤不可估量,初步预计损失有近10亿元。

(五)评述

事实证明,在“三聚氰胺”、“OMP事件”以及“康师傅水源门事件”等诸多饮品市场的危机发生之后,消费者对于国内饮料产品安全已经非常敏感了。

任何一点可能与饮料产品相关的质量问题将引起消费者的巨大恐慌和对产品的质疑,质量和安全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选择饮品的首要考虑因素——这也是农夫山泉能够最后从“砒霜门”这一严重的公关危机中走出来的根本性原因。

由于农夫山泉本身确实按照法规、严格控制质量,履行着它的使命:

“为生命健康提供产品和服务。

”最后才能在复检中得以重获清白,避免了其牵涉其中的两种产品面临毁灭性打击的危险。

“砒霜门”事件的起因目前还无法得知,不过它对于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乃至整个饮品行业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首先,该危机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会因为危机公关行动的采取而完全消除,它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减弱,并且呈边际递减的趋势。

在事件发生后的2009年12月6日,一份网络调查显示,仍有57.7%的消费者对农夫山泉产品表示“不会再购买”;将近半年以后,在中国经济网的另一份类似的调查中显示,继续表示“不再购买问题饮料”的网民占投票人数的53%,虽然人数上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农夫山泉产品的不信任和敌意正在随着时间和积极危机公关行动而降低,但是其无法根本上改善所有消费者对于农夫山泉产品的既有印象。

其次,危机事件对之后几年的销售量的影响。

由于“砒霜门”事件发生在年末,是许多经销商和企业签订新的一年经销合同的时间,该事件的发生不单在海南省引发相关产品的书面、口头消费警示和下架,还影响其他多个省市对农夫山泉相关产品下架、召回处理。

这可能阻碍经销商继续从企业进同类产品或减少同类产品的进货量。

第三,“涟漪效应”的影响。

在“砒霜门”事件发生之后,消费者在对发生问题的产品拒绝购买的同时,也可能同时对农夫山泉其他产品产生怀疑:

“是否农夫山泉其它产品也存在这类似或其它问题?

”于是即引发了新的危机,危机的涟漪效应可能显现,对公司产生更大的损失。

第四,对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影响和新产品推广的影响。

根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软饮料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统一的“多果汁”系列占据低浓度果汁市场的第二位;农夫山泉的30%混合果蔬占据中浓度果汁市场的前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