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 马诗》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3874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 马诗》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 马诗》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 马诗》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 马诗》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 马诗》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 马诗》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 马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 马诗》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 马诗》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语文《古诗三首马诗》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马诗)

难点名称

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诗题为“马诗”表面上是在写马,其实作者在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自己的志向,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要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就要结合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自身的经历去让学生理解,而作者所处年代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所以学生真正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

难点教学方法

1.课前搜集资料出示本课作者写作背景。

2.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师:

同学们的文学积累都很丰富,老师这里有几个成语填空,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2.课件出示成语填空题。

课件出示:

你会填吗?

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

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

3.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成语都和“马”有关)

4.在古代,马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人类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读课题。

(出示课题:

马诗)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5.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注意以下字词:

课件出示:

燕shān山sì似jīn金luò络nǎo脑

7.教师范读,明确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2)教师领读。

课件出示: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8.默读古诗,启迪质疑。

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读并思考:

这首诗写了什么?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9.教师点拨。

10.10.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1)大漠:

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课件出示大漠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大漠的广阔、荒芜。

(2)燕山:

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这里指边塞。

(3)钩: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课件出示钩的图片)

11.品读第一、二句。

(1)赏析前两句诗的含义,感受“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象。

师:

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并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沙如雪”“月似钩”的图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

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12.品读第三、四句。

(1)读诗句,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贵重的马、矫健的马)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金络脑)借助注释理解词语“金络脑”。

金络脑: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

(3)抓住“金络脑、快走”等词语体会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4)说说诗句的意思。

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5)指导朗读,读出问句语气。

1.这首诗仅仅是在写马吗?

请结合老师出示的资料,想想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2.师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

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13.师:

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结合老师给出的资料我们来填一填吧。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4.填一填:

诗人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

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诗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小结

15.背诵古诗。

16.回顾学习本首诗的过程,归纳通过“读、品、悟、背”这四步曲来学习古诗,简称“四字法”。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10《马诗》

难点名称

了解《马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诗描述的是怎样的一匹马?

因为古诗年代久远,我们对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了解的太少了,所以很难理解。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诗人李贺的生平故事知之甚少,而且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不熟悉,所以对该诗的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很难真正地感悟。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体会诗人描述的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及其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感悟诗人李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用图片导入:

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在唐代马的地位可不一般。

它不仅是干活的主力,更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马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还有一种马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使命,那就是战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李贺也是一个爱马成痴的人。

他身处贞元、元和之际,当时藩镇跋扈,怀揣着豪情壮志的李贺渴望有朝一日能为国效力、扫除战乱,建立功勋,但最终不被赏识。

他27岁就去世了,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呕心沥血,用才华横溢的诗笔铸成了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流传下来的240余篇光芒四射的诗篇。

《马诗》共23首,本诗是其中一首。

3.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

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4.诗文大意。

燕山:

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

是古代的一种兵器。

形似月牙。

络:

缠绕,捆绑。

络脑:

马笼头。

金络脑: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5.体察诗蕴,品悟诗情。

学习一、二两句。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燕山:

指蒙古境内的燕然山,是藩镇极为跋扈,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

钩:

是古代的一种兵器。

形似月牙。

这两句诗里用了两个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景:

沙如雪和月似钩。

其中如和似都是比喻词。

看似平凡的比喻句,其包含的寓意一点都不平凡。

沙如雪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皎洁、明亮;月似钩表达了报国之志。

这两个比喻句平实中含深意,形象中寄心志。

真可谓是“寄意深远,匠心独运啊。

这是一句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就是描写一幅悲凉肃杀战场景色,也代表有志之士报国的决心。

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

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大漠”“燕山”等地方,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也是战马奔驰之地。

诗意:

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上了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兵器)的弯月。

过渡:

想到边疆战场上这凄美的画面,李贺也蠢蠢欲动了,立即感叹到: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两句诗是借马抒情。

络:

缠绕,捆绑。

络脑:

马笼头。

金络脑: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走:

跑。

快走:

突出骏马轻捷矫健。

诗意:

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

此时李贺多么希望变成一匹战马,受到明主的重用之后,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6.题目是《马诗》,却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

为什么?

生:

因为诗人是借马来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及怀才不遇的感叹。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7.德育渗透:

同学们,学完这首诗后,我们要向诗人李贺学习,即使以后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要百折不挠,积极向上,迎难而上。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古代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马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10《马诗》

难点名称

了解《马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了解诗人志向,需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诗人满腹才华、却郁郁不得志,由此及彼,有一定难度;“托物言志”表达方法,为言在此而意在彼,且所表达的意向具有某种特定的思想感情,比直抒胸臆更难以了解,学生一时无法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诗中,诗人的内心报负,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怀才不遇、想要报效国家的迫切心情。

2.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及已学过的知识,体会“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如你有满腔热血、众多才华你最想干什么?

(报效祖国、建功立业)

2.出示马的图片,更直观表达今天要学的内容与马有关。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初读古诗,感知文意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

2.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示范读。

(二)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1.前两句:

幻灯出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勾”

解释:

“燕山”:

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沙”比作“雪”写出了月光下沙白的特点;“月”比作“钩”写出了月亮弯的特点。

前两句描绘的景色: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有一弯像金钩的新月当空挂着,(出示月光下的沙漠图、弯月图)写景。

2.后两句:

幻灯出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解释:

“何当”:

何时将要;“金络脑”: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翻译:

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3.质疑:

讲到这,不禁要问几个问题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

(“快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

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

(“何当”设问领起,这是作者的希望)

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感慨,期盼希望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他真的是在写马吗?

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三)介绍李贺生平,升华全诗主旨

1.介绍作者

出示图片

诗人李贺,字长吉,有"诗鬼"之称,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终身不得志。

自小家境贫寒,好在他很有才,7岁能诗,8岁能文,18岁那年写的《雁门太守行》被大文学家韩愈看到,十分看重李贺,正当李贺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即将成为冉冉之星时,远方传来李父病故的噩耗,守孝三年!

三年期满后马上参加科举考试,经过苦战终入围殿试,但是悲剧再次上演,有人提出李贺父亲李晋肃与其“进士”同音,李贺为避父亲名讳,放弃了进士考试。

文不通,那就选武,李贺参军去了前线,计划平定叛乱,英勇杀敌,可是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打脸,李贺,参加的部队战斗力太低,到最后都被遣散,李贺只好回家,27岁抑郁而终。

2.讲解托物言志:

通过对物品的描写,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实际上,,诗人是借咏马言志,盼望施展自身的才华,早日实现建功立业的报负。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升华主旨:

作者在这漠漠狂野中,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

因此他感叹: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作者想到之被小人迫害,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怎能不愤慨?

因他感叹: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师:

其实《马诗》是一首组诗,共有23首,来抒发自身的报负和怀才不遇之感。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五。

小结

最后让我们再次怀着对李贺才华的钦佩,对其命运的哀叹,再读这首诗。

微课《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借助注释了解《马诗》的大致内容。

2.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表达的人生志向。

3.体会重点字词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借助注释了解,《马诗》前两句的大致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字词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型课时:

新授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表达要准确。

古人在字词的运用方面就特别讲究,所以才有了推敲一词。

今天我们以古诗为例,来体会重点字词所表达的情感。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读一读这首诗,注意: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句。

2.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读得怎么样?

(教师随机指导:

出示有朗读节奏的诗:

3.指明学生再读,评价。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6.通过刚才的朗读,请大家思考:

这个标题中的马是指哪种马?

指的是战马

从哪里能看出这是指战马?

月似钩:

钩指兵器

金络脑:

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大漠、燕山:

边塞

通过这次字词,我们可以判断这首诗歌应该是个边塞沙场有关的

(二)品味古诗

1.朗读第一、二句,结合注释,思考这两句话写了怎么样的场景?

空旷的大漠上,沙子如雪一般。

高拔险峻的燕山上,月亮像钩子一样。

“沙如雪”从哪些角度来写沙子?

触觉:

冰凉的

颜色:

白色。

为什么会是如雪的白色?

在月光的照耀下。

因此月光应该是皎洁的。

月似钩:

新月如弯钩一般。

燕山:

一般用来代指边塞。

明确:

第一、二句所描写的场景应该是在何时何地的?

这样的景色给你带来什么感觉?

在边塞大漠的夜晚,宁静荒凉

猜测:

作者为什么会联想到战场?

你们觉得他联想到这样的场景,他会想做什么?

想到了上战场杀敌,报效国家

三、小结

钩,武术器械,古代兵器之一。

由戈演变而成。

钩是一种多刃器械,其身有刃,末端为钩状,护手处作月牙状,有尖有刃。

相传清代中期河北献县人窦尔墩曾以双钩闻名“钩”字在古诗中一般指“吴钩”,是春秋时的一种兵器。

“月似钩”不仅为了写月亮的形状,同时也是一种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板书设计:

马诗

沙如雪月似钩

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积累其他《马诗》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