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0989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

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

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

①实验原理:

糖类中的还原糖(所有的单糖、绝大多数二糖(除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化学选修五已讲原理可自行了解}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②材料用具:

还原糖的检测:

还原糖含量高、细胞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材料。

脂肪的检测:

富含脂肪的材料。

蛋白质的检测:

富含蛋白质的材料。

③试剂:

斐林试剂:

甲液:

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乙液:

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

双缩脲试剂:

A液:

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B液:

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碘液、苏丹Ⅲ/Ⅳ染液

④检测方法步骤:

还原糖的检测:

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现配现用;50-56℃水浴加热。

脂肪的检测:

从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切下薄片,先染色(Ⅲ3min/Ⅳ1min),再用酒精洗去浮色,用低倍镜找到物像、用高倍镜观察。

蛋白质的检测:

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⑤现象:

还原糖:

溶液先变蓝(斐林试剂颜色),再变棕(红蓝混合),最后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

溶液呈紫色。

脂肪:

Ⅲ:

橘黄色的脂肪颗粒/Ⅳ:

红色的脂肪颗粒

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①实验原理:

{教材原话感觉都比较重点——}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虽然书上说了一大堆成分以及配制方法,但凭我多年的做题经验来看没考过}

③方法步骤:

制片:

1、在纯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

(维持细胞形态){基本上生理盐水都是这个作用}

2、涂抹细胞

3、烘干

水解:

(考点):

盐酸的作用: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冲洗:

用蒸馏水的缓水冲洗(洗去盐酸并防止细胞被冲走)。

染色:

(考点):

吸水纸作用:

洗去多余水分、染色剂

④观察:

用低倍镜:

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用高倍镜:

观察

⑤现象:

细胞核染成了绿色,细胞质染成了红色。

三、制备细胞膜{比较水的一个实验}

(考点):

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现象是:

进水的部分红细胞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一种分离细胞膜的方法:

差速离心法

四、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实验原理:

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线粒体有短棒形、圆球形、线性、哑铃形等。

健那绿{JanusgreenB}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染色质接近无色。

(线粒体可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

2材料用具:

新鲜的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等){插一句这里看出黑藻是真核生物}

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1%(将0.5g健那绿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

3方法步骤:

1、观察叶绿体:

载玻片中央滴清水→藓类小叶(或菠菜稍带叶肉的下表皮){被坑过无数遍-_-}→盖玻片→先用低倍后用高倍观察

2、观察线粒体:

滴健那绿→涂口腔内侧细胞→盖玻片→高倍镜下观察

五、质壁分离{不得不说这个实验很重要,全国卷感觉每年都会有一道选择题(4)很坑人}

1材料用具:

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2方法步骤:

制作洋葱鳞片外表皮的临时装片→低倍镜下→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吸水纸的第二项(第一项是吸收多余液体排除实验干扰)作用:

加快液体均匀覆盖)→观察→滴清水(吸水纸)→继续观察。

3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验选材:

要选取成熟的、液泡带有一定颜色的植物组织进行试验{其实黑藻叶片也可以(黑藻叶片细胞液泡呈无色,原生质层中有叶绿体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观察,全国高考就很坑的考了。

}

2、选取的蔗糖浓度要合适:

过低,质壁分离的时间过长;过高,细胞由于失水过多会死亡。

(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是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内在前提,死亡的细胞既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也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4实验结果分析及拓展

1、在此实验中,发生质壁分离复原需要将植物再置于低浓度的溶液或蒸馏水中(蔗糖不会被植物细胞吸收),但如果所用溶液为葡萄糖、硝酸钾、氯化钠、尿素、乙二醇等,质壁分离后因细胞主动或被动吸收溶质微粒而使细胞浓度增大,引起质壁分离的复原。

2、此实验中,质壁分离复原过程:

既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也有水分子从胞外扩散到胞内,是一个表现为相对吸水的过程。

{这个易错点在下面第2题有体现}

⑤重要原理: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此处插入几道我认为比较有价值的题目,由于时间所限,不能详细的说明解析,但这几道题的解析都可已在网上搜到,大家可以做完后搜一搜。

}

1、【吉林东北师大附中2016三模】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

C.实验说明萝卜细胞膜上运载甘油的载体比葡萄糖载体数量多

D.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

2、【天津理综2016•1】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试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2016天津高考理综真题)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3、【课标全国Ⅰ理综2014•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4、【课标全国Ⅱ理综2014•4】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此处将两个实验放在一起,一是觉得它们的精髓是相通的,二是它们经常一起考……}

(考点)1、控制变量:

详见必修一p79页下方小字……(弄清楚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组、实验组)

2、看此表格

实验目的

自变量

无关变量!

因变量

验证酶的专一性

酶的种类(底物相同)

酶的量、底物的种类和量、反应时间、温度、pH等

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

底物种类(酶相同)

底物量、酶的种类和量、反应时间、温度、pH等

验证酶的高效性

催化剂的种类

底物量、反应时间、温度、pH等

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温度

酶的种类和量、底物的种类和量、反应时间、pH等

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pH

酶的种类和量、底物的种类和量、反应时间、温度等

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pH)

温度(或pH)

酶的种类和量、底物的种类和量、反应时间等

七、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①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2、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二氧化碳的产生情况

3、检测酒精的生成: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②实验装置图:

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①实验原理:

1、提取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2、分离色素:

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

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②实验流程及相关原因分析:

1、选取新鲜叶片(色素含量高),加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2、试管口加棉赛:

防止层析液和色素被氧化

3、制备滤纸条:

剪去两角:

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处扩散得过快。

4、画滤液细线:

干燥后重复划线一两次,否则实验结果很浅。

5、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③实验结果:

(看图)

九、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感觉这一实验只有几个结论稍微重要那么一点}

(考点)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3、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

十、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重要级别同质壁分离}

①实验原理:

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

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各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着色。

②材料用具:

洋葱(可用葱、蒜代替)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

③方法步骤:

1、装片的制作: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PS.各材料以及步骤作用:

A、盐酸和酒精(1:

1混合):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B、盛有清水的玻璃皿: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C、着色(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

D、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2、观察

PS.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再换成高倍显微镜仔细观察,首先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然后再找前期、末期、后期的细胞,最后观察分裂间期的细胞。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