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怀化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00946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怀化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怀化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怀化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怀化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怀化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怀化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docx

《湖南怀化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怀化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怀化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docx

湖南怀化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重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基因频率的概念,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

3、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难点:

1、 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

2、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

(1)概念:

(2)特点:

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

个体之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所以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2、基因库:

3、基因频率:

例1、江思纯同学计算这样一个例子:

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20、60和20个,问

(1)其中A基因频率为多少?

(2)a基因频率为多少?

A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计算:

亲代基因型的频率

AA(20%)

Aa(60%)

aa(20%)

配子的比率

A()

a()

子一代基因型频率

AA()

Aa()

aa()

子一代基因频率

A()

a()

子二代基因型频率

AA()

Aa()

aa()

子二代基因频率

A()

a()

(3)产生新的等位基因A2,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变化吗?

基因A2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1、回忆变异类型

生物的变异

 2、在自然情况下,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多数有害,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吗?

例如:

每个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

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请同学们计算出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多少?

基因突变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种群中每代产生的基因突变的数量是很大的,并通过繁殖得到积累,成为基因频率改变的基础。

而且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________。

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________、_______,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_______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记忆节节清: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典型例题1:

中心血防站调查了1788个MN血型的人,其中397人是M型(LMLM),861人是MN型(LMLN),530人是N型(LNLN),请分别计算LM和LN的基因频率。

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据题意可知,M型者含有两个LM基因,MN型者含有一个LM和一个LN基因,N型者含有两个LN基因。

故本题应如此计算:

LM%=(2×397+861)/(2×1788)×100%=46.3%

LN%=(861+2×530)/(2×1788)×100%=53.7%

例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B.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D.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基础题:

1、下列哪项属于种群(   )

A、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

C、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      D、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

2.

(1)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

在一个30000人的人群中,蓝

眼人3600人,褐眼人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人。

那么,在这个人群

中A和a的基因频率为()

A、0.46和0.54B、0.36和0.64  C、0.50和0.50D、0.82和0.18

(2)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的出现频率增加,这很可能()

A、这个性状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B、该群体中具此性状的纯合体多

C、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D、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

3.

(1)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后代称为骡子,能够正常发育,但不能生育,这种情况称之为()

A、杂交育种B、人工诱变C、基因重组D、生殖隔离

(2)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A、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B、马和驴的遗传物质有本质的区别

C、发生突变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

4.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

A、地理隔离的结果B、生殖隔离的结果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5.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多选)

A、使用抗菌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B、抗菌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抗菌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个体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D、病菌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菌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6.据科学考察,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

A、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低等B、海洋环境相对稳定

C、海洋生物发生变异少D、海洋生物的变异个体生存机会少

7.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A.猫叫综合症B.高茎×高茎高茎、矮茎

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D.二倍体×四倍体三倍体六倍体

 拓展题:

9.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

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白色蛾

黑化蛾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污染区

64

16

25.0%

154

82

53.2%

非污染区

393

54

13.7%

406

19

4.7%

①自然选择是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大于、大于。

10.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

(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往往只要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

而有性生殖的生物,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的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原因是。

学案1.1(第1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

粉色

一、1.自花、纯种2.易于区分、生物、同一种、不同、豌豆茎的高矮或豌豆花的颜色等

二、相对性状、显现出来、F1不显现出来、杂种、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三、1、

(1)遗传因子

(2)成对,遗传因子组成相同、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

(3)配子(4)随机2、相等DDDddd1:

2:

13:

1

课后习题]

1—5:

ADBCC6、ACD7、BCD8、D

9、

(1)矮茎豌豆,高茎豌豆

(2)去雄、自花授粉之前、授粉、套袋隔离、防止其它豌豆花粉的干扰(3)红花

(4)3:

1AA、Aa、aaAA:

Aa:

aa=1:

2:

1性状分离

学案1.1(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二、1.观察和分析、推理、想象、假说进行演绎推理、通过实验演绎推理出结论、正确2.F1、隐性纯合子杂交、F1是否为杂合子、1:

1

三、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分离、不同配子中

课后习题]

1-5BDDDC6-10BDACB11-15BBBDA16-20BABBB

1.测交高茎:

矮茎=1:

1

2..1)第二组圆粒为显性性状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

1

2)rr×rrRr×RrRr×rr

3.

(1)A

(2)黑毛,褐毛(3)BBBbbb(4)让甲兔与丁兔交配,若后代全是黑色,则甲是纯合,若有黑色有褐色,则是杂合的。

学案1.1(第3课时):

(1)、隐性

(2)Aa、AA(3)AA或Aa、2/3(4)1/3

学案1.2(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1)子叶的黄色和绿色;种子的圆粒和皱粒,等。

(2)F1为黄色圆粒,表明黄色和圆粒都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都是隐性性状。

(3)原有的性状是: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新出现的性状是:

绿色圆粒、黄色皱粒;数量比为: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9:

3:

3:

1。

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

B、A、C、D、D、C、D、D、A

二、填空题

1.YYRR、yyrr、YyRr、黄色圆粒。

(1)彼此分离,自由组合;

(2)YR、Yr、yR、yr,1:

1:

1:

1。

(3)随机的,16

(4)9,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5)4,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

3:

3:

1。

2.

(1)SsBb、Ssbb;

(2)SsBb或ssBb;(3)1/4,1/4

学案1.2(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五、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5.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组成;等位基因

课后习题]

选择题:

1—6:

CDCDAD7:

(1)Yyrryyrr

(2)YyRryyrr(3)YyRryyRr

(4)yyRryyRr(5)YyrryyRr

8:

BBD假说-演绎法(实验—假说—验证—结论)9—12:

DCDB

学案2.1(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有丝分裂、无私分裂、减数分裂

一、有性生殖、成熟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简办、一次、两次、减少一半

二、两条染色单体、着丝点;4个、23个;

B、6、12、12;4、4、同源染色体分离、没有

知识盘点]:

1、有性生殖、成熟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一次、两次、减少一半

2:

睾丸3、复制、初级精母细胞4、同源染色体

5、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6:

相同、23对、1

7:

2个次级精母、减半8:

不9:

着丝点、染色体10:

精细胞

选择题:

DCBDCCBA

学案21(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联会、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精细胞

二、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1

课后练习]:

1—5:

BCDCA6—10:

CBDCB11:

B12:

D

13:

(1)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4、8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2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

(4)1:

1、2:

1

14:

(1)精原细胞

(2)C中期

学案2.1(第3课时):

三、本节知识回顾

表1.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着丝点

不分裂

分裂

染色体数目

减半

不变

DNA含量

4C→2C

2C→C

染色体的主要行为

联会、形成四分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表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__1__次,产生__2__个子细胞

染色体复制__1__次,细胞连续分裂_2__次,产生__4_个精子或_1__个卵细胞和__3_个极体

前期无同源染色体联会,不形成四分体,无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第一次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_联会_,形成四分体,有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后期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第二次分裂后期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母细胞减少一半

分裂后一般形成体细胞

分裂后一般形成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

相同点

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都有纺锤体出现,一个母细胞都生成两个子细胞。

表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项  目

精子形成过程

卵细胞形成过程

形成生殖

细胞数

___4_____个精子

_______1____-个卵细胞

细胞质是否均质分裂

是否变形过程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__1___次,细胞连续分裂__2___次,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原细胞中一半。

巩固练习]:

1、

(1)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体

(2)4,8,8

(3)2,1和2,3和4,1、3,2、4,1、4,2、3,

(4)4,aa’、bb’、cc’、dd’,ab、a’b’、c’d’、cd

(5)1和2,3和4,2、3、1、4,4,2

(6)a’b、ab(7)次级精母细胞(8)4,2

2、

(1)二,次级卵母细胞

(2)4

学案2.2

教学过程]

一、

(1)完整、独立、形态结构;

(2)成对、成对、一个、一条;(3)父方、母方;

(4)自由组合、自由组合。

二、2.易饲养、繁殖快、便于观察和统计;

4.红眼、3:

1。

5.

XW

Y

XW

XWXW

XWY

Xw

XWXw

XwY

 

6.XWXw×XwY

XWXwXWYXwYXwXw

7.基因在染色体上

三、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巩固练习]

1~9:

A、A、D、D、B、C、B、C、D10.

(1)4、XY;

(2)AaXWY

学案2.3

教学过程]

二、分析人类的红绿色盲:

(1)①X、隐②X

(2)①男、女XbXb、、携带者b②外孙③患、患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XDXDXDXdXDY①X、显②高于④母亲、女儿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ZW、XY

巩固练习]

例题:

B、A

选择题:

D、A、D、C、C、C、C

填空题:

(1)aaXBXB或aaXBXb、、、AAXbY或AaXbY

(2)5/12、1/12(3)色盲、白化病、或同时存在;5/12

 

学案3.1:

导入:

孟德尔、萨顿、约翰逊、摩尔根、蛋白质DNA

一、选择低等简单的生物。

二、

(一)1.

 

菌落(光滑、粗糙)

有无荚膜

有无毒性

S型细菌

粗糙

R型细菌

光滑

2.①小鼠存活;②小鼠死亡;③小鼠存活;④小鼠死亡,并从尸体中分离出S型活细菌

思考:

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没有毒性2、S型活细菌3、重新出现的,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3.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二)①S、R型肺炎双球菌;②DNA可以使R型活细菌转变为S型活细菌(或者蛋白质可以使R型活细菌转变为S型活细菌);③分离出S型活细菌的各种成分:

多糖、DNA蛋白质;④DNA可以使R型活细菌转变为S型活细菌(或者蛋白质可以使R型活细菌转变为S型活细菌);⑤DNA可以使R型活细菌转变为S型活细菌;⑥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DNA是遗传物质。

实验结论:

DNA;DNA

三、2.同位素标记法3.①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DNA。

不能用14C和18O标记,因为这两种元素在蛋白质和DNA都存在,不能区分。

②搅拌是为了将大肠杆菌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分离,离心是为了使菌液分层,第一组中上清液中放射性高,主要是噬菌体外壳;沉淀物放射性低,主要是大肠杆菌和噬菌体的DAN;第二组中上清液中放射性低,主要是噬菌体外壳;沉淀物放射性高,主要是大肠杆菌和噬菌体的DNA。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内

子代噬菌体

实验结论

32P标记DNA

DNA是遗传物质

35S标记蛋白质

噬菌体DNA

四、小结:

 

1-5:

DDDBA6-10:

DCAAD11、

(1)32P、35S

(2)31P;32S;35S;子代噬菌体是以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3)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DNA的作用下完成的

学案3.2:

一、1、沃森、克里克二、

(1)两;反向平行;双螺旋;

(2)脱氧核糖和磷酸,碱基对(3)氢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选择:

1-5BBCCD6-10ACABA

填空:

11、1000;10000;10000;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氢键;一条脱氧核苷酸的片段

拓展:

1、A2、D

学案3.3:

一、半保留复制;二、1.大肠杆菌;同位素示踪技术;2.14N;15N;

培养基类型

结果

在试管中位置

亲代

15N

15N/15N

重带

子一代

14N

15N/14N

中带

子二代

14N

15N/14N,14N/14N

轻带、中带

 

一条母链;半保留复制

三、1.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间:

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模板:

DNA的每一条链;原料:

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

ATP;酶:

解旋酶、聚合酶等;场所: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结果:

一个DNA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四、意义:

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选择;1-5DABCC6-8BBD9、⑴A;B;D⑵0:

2:

2⑶32P/31P31P/31P⑷

半保留复制;遗传信息

3.4答案:

小结:

主要载体;一;遗传物质;拖延核苷酸序列;磷酸;脱氧核糖

选择:

1-5DBBDB6-8CCC9、海蜇的绿色光蛋白基因与小鼠体内的DNA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10、(l)磷酸;脱氧核糖;蛋白质

(2)A腺嘌呤;T胸腺嘧啶C胞嘧啶G鸟嘌呤(3)D是F的基本组成单位(4)E是由遗传效应的F片断(5)F指导G的合成(6)H是F的主要载体

4.1.1答案:

教学过程:

3、转录:

(1)细胞核、1、mRNA

(2)核糖核苷酸、氢键、DNA链

(3)细胞核、核糖核苷酸、1、一条mRNA链

课后习题]:

1-5:

DBDAD6.C7.D8.B9.BC

10.……TGCCTAGAA…………UGCCUAGAA……

11.

(1)乙、丙

(2)A-T,G-C

12.

(1)略

(2)磷酸基团(3)细胞核、线粒体

4.1.2答案

一、遗传信息的翻译:

1、将游离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部位:

细胞质

原料:

游离的氨基酸,模板:

mRNA,结果:

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2、实质:

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

3、4,20,4×4×4=64;1,几,3,64,2,AUG、GUG,3,UAA、UAG、UGA;4、三叶草,携带氨基酸,3,mRNA5、20,64,1,几,3,AAU、CUA、UGA,天冬酰胺酸、亮氨酸、终止子

二、

存在部位

作用

遗传信息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决定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仅是间接作用

密码子

mRNA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直接控制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反密码子

tRNA上

tRNA分子上与mRNA分子中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

步骤

场所

模板

条件

原料

产物

其他

复制

细胞核

DNA的每一条链

DNA聚合酶

脱氧核苷酸

子代DNA

DNA→DNA

转录

细胞核

基因的一条链

RNA聚合酶

核苷酸

mRNA

DNA→mRNA

翻译

细胞核

mRNA

酶、tRNA

氨基酸

多肽链

mRNA→蛋白质

选择:

1-5:

D、D、D、D、A6-10D、C、A、B、B11-12A、D

简答:

1、45%2、

(1)翻译、核糖体、

(2)tRNA、TGA、TTC、GAA、(3)C3、

(1)解旋酶,半保留,

(2)异亮氨酸、亮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3)染色体、纺锤体

4、

DNA双螺旋

G

C

A

C

G

T

信使RNA

G

C

A

转运RNA

C

G

U

氨基酸

丙氨酸

密码

G

C

A

5、

(1)大肠杆菌核糖体,人类胰岛素

(2)306,43164,3708(3)遗传密码

4.2答案:

1.B、2.B、3.B、4.B、5.D、6.BD、7.ABC

8.-AGTCTGGAC-、-AGUCUGGAC-、3、3、UCA、GAC、CUG、

丝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

9.

(1)DNA病毒;RNA病毒;逆转录病毒。

(2)转录;翻译;复制;酶、ATP、模版、原料。

(3)逆转录,逆转录酶,使中心法则进一步完善。

10.

(1)复制,逆转录;

(2)转录,复制;

(3)60,20;(4)逆转录。

5.1学案答案

一、替换、缺失、增添,基因突变二、原因:

1.射线等2.重金属元素等;3.病毒

特点:

1.自发产生、普遍存在;随机的、不定向的;频率低意义:

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根本来源;原始材料三、1.有性生殖;基因;自由组合3.生物变异;进化

习题巩固1.D2.A3.C4.A5.B6.B7.基因突变;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复制;基因8.宇宙射线;基因;诱变育种;提高突变频率,加快育种进程9.

(1)基因突变;CATGUA;

(2)复制;碱基的排列顺序;遗传信息(3)hh;CTTCATHh(4)一个碱基对的替换;性状(5)A

5.2答案:

1C2B3A4C5A6B7C8C9B

10、

(1)雄性染色体组

(2)体Ⅲ(3)4对

11、

(1)雌性

(2)XX(3)2Ⅱ、Ⅲ、Ⅳ、X或Ⅱ、Ⅲ、Ⅳ、Y

回头看:

1A2B3D4C5B6A

5.3答案:

教学过程]:

一、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