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542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docx

《最新《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docx

最新《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60学时)

课程编码:

10272003

课程名称:

医学统计学

英文名称:

MedicalStatistics

开课学期:

学时/学分:

60/4(其中实习学时:

20)

课程类型:

专业课

开课专业:

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

选用教材:

马斌荣主编:

《医学统计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

1、方积乾主编:

卫生统计学 第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年

2、倪宗瓒主编:

卫生统计学 第四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年

3、余松林主编:

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4、徐勇勇主编:

医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执笔人:

陶育纯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医学统计学是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公共卫生事业和卫生事业管理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必修的主要课程。

医学统计学也是该专业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医学相关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是加强和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养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很有益处。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方法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医学科研设计方法等。

它需要较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及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等形式进行,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严密统计逻辑思维、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采用提问、考试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医学统计方法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2、掌握常用的和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将来阅读医学专业书刊和从事临床医学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3、熟悉运用统计图表表达统计分析工作中的相关指标。

4、了解医学科研设计常用的基本方法,熟悉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5、熟练掌握科学型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了解统计软件的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

6、注重统计分析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统计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掌握医学统计资料的分类,了解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绪论

第二节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及资料类型

第三节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外文专业术语

statistics,medicalstatistics,population,sample,parameter,statistic,probability.

考核要求

了解:

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

理解:

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

掌握:

医学统计资料的分类。

第二章平均水平(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和用途,掌握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和百分位数的各自意义、计算方法及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

第一节频数分布

一、频数表

二、直方图

三、频数分布表的用途

第二节平均数

一、算术均数

二、几何均数

三、中位数和百分位数

外文专业术语

frequencydistributiontable,mean,geometricmean,median,percentile.

考核要求

了解:

频数分布表的用途。

理解:

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

掌握:

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和百分位数的各自意义、计算方法及应用范围。

实习课(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习,借助教师的理论讲解和对具体资料和习题的演练,使学生掌握科学型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一、电子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教师讲授)

二、具体资料和习题(见教材后的练习题和相关的实习材料)的演练(学生实习)

三、教师讲解

第三章离散趋势的统计描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各自意义、计算方法及应用范围,熟悉和理解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衡量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指标

一、极差和四分位数间距

二、离均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第二节正态分布及应用

一、正态分布

二、标准正态分布

三、正态分布的应用

第三节医学参考值范围

一、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概念

二、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

外文专业术语

range,quartile,variance,standarddeviation,coefficientofvariation,normaldistribution,standard

normaldistribution,referencevaluerange.

考核要求

了解:

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概念。

理解:

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

掌握:

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各自意义、计算方法及应用范围和医

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

实习课(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实习,借助教师的总结和归纳和学生对具体资料和习题的演练,使学生掌握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的计算,掌握医学参考值范围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总结和归纳(教师讲授)

二、具体资料和习题(见教材后的练习题和相关的实习材料)的演练(学生实习)

三、教师讲解

第四章抽样误差与假设检验(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抽样误差的意义,了解抽样误差的计算原理,掌握均数的标准误

的计算方法,掌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计算方法,理解假设检验的意义,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教学内容

第一节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第二节总体均数的估计

一、可信区间的概念

二、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计算

第三节假设检验的意义和步骤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二、建立检验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

三、选择检验方法和统计推断分析

外文专业术语

samplingerror,standarderror,intervalestimation,confidenceinterval,hypothesistest,sizeoftest,

teststatistic,statisticalsignificance.

考核要求

了解:

抽样误差的计算原理。

理解:

抽样误差的意义和假设检验的意义。

掌握:

均数的标准误的计算方法,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计算方法,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第五章t检验(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t分布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概念,掌握单个样本的t检验、配对样本的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教学内容

第一节t分布

第二节单个样本的t检验

第三节配对样本的t检验

第四节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一、总体方差相等时的两独立样本t检验

二、总体方差不等时的两样本t’检验

三、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的t检验

第五节t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一、要有严密的抽样设计

二、选用的检验方法必须符合其适用条件

三、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四、假设检验的结论不能绝对化

五、正确理解P值与差别有无统计意义

六、假设检验和可信区间的关系

第六节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

一、I型错误

二、II型错误

外文专业术语

ttest,pairedsamplet-test,twoindependentsamplet-test,homogeneity,typeIerror,typeIIerror.

考核要求

了解:

t分布的概念和特征,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概念。

理解:

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P值与差别有无统计意义,假设检验和可信区间的关系。

掌握:

单个样本的t检验、配对样本的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实习课(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实习,借助教师的总结和归纳和学生对具体资料和习题的演练,使学生掌握单个样本的t检验、配对样本的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总结和归纳(教师讲授)

二、具体资料和习题(见教材后的练习题和相关的实习材料)的演练(学生实习)

三、教师讲解

第六章方差分析(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掌握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了解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了解多个方差齐性检验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第二节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第三节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多重)比较

一、q检验法(Newman-Keulstest,NK)

二、新复极差法(Duncan’snewmultiplerangemethod,Duncan新法)

第四节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

一、随机效应模型的方差分析

二、固定效应模型的方差分析

三、混合模型的方差分析

第五节多个方差齐性检验

外文专业术语

analysisofvariance(ANOVA),multiplecomparison,Newman-Keulstest,Duncan’snewmultiplerangemethod,factorialdesign.

考核要求

了解:

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多个方差齐性检验的方法。

理解: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计算原理。

掌握:

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

实习课(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实习,借助教师的总结和归纳和学生对具体资料和习题的演练,使学生掌握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的计算方法,掌握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

教学内容

一、总结和归纳(教师讲授)

二、具体资料和习题(见教材后的练习题和相关的实习材料)的演练(学生实习)

三、教师讲解

第七章相对数及其应用(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相对数的概念和率的抽样误差的计算,掌握相对数的计算和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方法,了解率的标准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相对数的概念及计算

一、率

二、构成比

三、相对比

第二节相对数使用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率的标准化

一、标准化的意义

二、标准化直接法的计算步骤

第四节医学中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一、死亡的统计指标

二、常用疾病统计的指标

第五节率的抽样误差与区间估计

一、率的标准误

二、率的区间估计

外文专业术语

rate,constituentratio,relativeratio,standardizedrate.

考核要求

了解:

医学中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理解:

率的标准化意义。

掌握:

相对数的概念和率的抽样误差的计算,相对数的计算和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方法。

实习课(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节课的实习,借助教师的总结和归纳和学生对具体资料和习题的演练,使学生掌握相对数的计算和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方法。

教学内容

一、总结和归纳(教师讲授)

二、具体资料和习题(见教材后的练习题和相关的实习材料)的演练(学生实习)

三、教师讲解

第八章χ2检验(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四格表χ2检验、行×列表χ2检验和配对四格表χ2检验,了解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检验法的原理和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2×2表χ2检验

一、四格表χ2检验

二、四格表χ2检验的连续性校正

三、四格表χ2检验的确切概率检验法

第二节行×列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