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005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

《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docx

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

2015-2016学年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散文单元综合测试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屏障(bǐng)     眸子(móu)

遴选(lín)汩汩清流(gǔ)

B.庇护(bì)够呛(qiàng)

邈远(miǎo)颓壁残垣(huán)

C.铜臭(xiù)浚理(jùn)

突兀(wù)衮衮诸公(gǔn)

D.圭臬(niè)诘问(jié)

虔诚(qián)怦然心动(pīng)

解析:

A项,“屏”应读“píng”;B项,“垣”应读“yuán”;D项,“怦”应读“pēng”。

答案:

C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劲历  修缮  废弛  可掬可捧

B.惊悸濡养琐事雍容大度

C.自刎针炙胡逛金杖玉玺

D.滋润阻挠虔诚全幅心思

解析:

A项,“历”应为“厉”;C项,“炙”应为“灸”;D项,“幅”应为“副”。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年是体育大赛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和仁川亚运会等重头戏粉墨登场,体坛盛宴好戏连台。

B.空气污染与人类的健康休戚相关,关注空气质量,关爱健康,关爱生命是各级政府和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

C.李娜在职业生涯第三次澳网决赛上,拿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第二个大满贯奖杯,成为史上年龄最大的澳网女单冠军。

D.家风家教的唤醒和建设,是道德建设从社会细微处抓起的具体而微的措施,是延续优良文化传统的好方式。

解析:

C项,“梦寐以求”指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A项,“粉墨登场”指演员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贬义。

B项,“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D项,“具体而微”指整个形体已经具备了,只是形状和规模比较微小。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感动中国”自2002年创办以来,以评选年度震撼人心的人物为载体,弘扬社会正能量,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B.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相比于获奖呼声较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来说,爱丽丝·门罗对中国读者要陌生得多。

C.土地流转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避免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等现象不再发生。

D.2014年索契冬奥会已经落幕,中国运动员虽然在比赛中为国人奉献了不少惊喜,但是中国“冰强雪弱”的发展格局并没有多少转变。

解析:

B项,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可改为“中国读者对爱丽丝·门罗要陌生得多”。

C项,“避免”和“不再发生”前后矛盾,可以去掉“不再”。

D项,语序不当,“虽然”应该放在“中国运动员”的前面。

答案:

A

二、现代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9分,每小题3分)

乡愁的文化表达

邹广文

乡愁是对家乡故土的思念,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故乡的山川树木、住宅院子等都是乡愁最质朴的载体。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

人们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

乡愁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

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等,都生动地表达出了古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

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

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

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

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

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

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生活过的乡村生活的顾盼。

诗人北岛的“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体现的便是现代人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

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它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

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表达的就是台湾同胞期盼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

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

这折射了我们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

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人们告别乡村生活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心理距离却变远了。

生存环境的改变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

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

记起“我从哪里来”,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

“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

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

人们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选自2014年2月13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5.关于“乡愁”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是以故乡的山川树木、住宅院子为载体,寄托着人们对家乡故土思念的情感状态。

B.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作为对现代化生活反拨的乡愁是一种人们在今天都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

C.在中国文化史上,乡愁是借助诗词寄托人们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或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的一种文化记忆。

D.对于步入现代化文明的人来说,乡愁是指人们对文化岁月的真切感受和对现代生活方式的留恋、缅怀。

解析:

A项,“以故乡的山川树木、住宅院子为载体”说法错误。

C项,“借助诗词寄托人们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说法无中生有。

D项,应该是“已逝的文化岁月和生活方式”。

答案:

B

6.关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不再指向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而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B.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产生于距离,是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生活过的乡村生活的顾盼,传达的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

C.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与人们的生存距离拉近、心理距离变远有着密切关系。

D.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和“集体无意识”。

解析:

A项,“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不再指向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说法错误。

答案:

A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人类步入现代化社会,需要保存当下的文化记忆,乡愁就成了现代人串联起生命之流、体味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

B.余光中的《乡愁》表达的是台湾同胞期盼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是典型的传统意义上的乡愁。

C.乡愁既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还承载着这个地方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乡愁常常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

D.只有通过乡愁,现代人才能找到自己的“身份”,减少对传统的眷顾,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体温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

解析:

A项,“当下的文化记忆”说法错误。

B项,“典型的传统意义上的乡愁”说法错误。

D项,说法绝对,“减少对传统的眷顾”无中生有。

答案:

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10分)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与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融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刘备、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8.文章中说“它(都江堰)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不超过30字)(2分)

解析:

这句话的后面三句就解释了这句话的含义,概括一下即可。

答案:

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的民众输送清流,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9.第二段首先概述长城的伟大,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不超过12个字)“站远了看”和“味道”分别是指什么?

(3分)

解析:

从“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可概括出原因。

结合上下文理解“站远了看”和“味道”的含义。

答案:

(1)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2)“站远了看”指从今天看历史;“味道”指保持自然古朴,给人浑厚的感觉。

10.第五段中,作者指出都江堰和长城的文明大不相同,请加以概括。

(各不超过15字)(2分)

解析:

原文从三个方面对长城和都江堰进行了比较,概括出这三点即可。

答案:

长城:

突兀在外,讲求排场,缺乏活力。

都江堰:

浸润延伸,朴实真诚,充满活力。

11.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分)

解析:

写长城只是为了反衬都江堰,写出都江堰工程之造福后代、功在千秋的伟大。

答案:

文章从长城入手,作好铺垫,引出都江堰;文章对长城与都江堰及其文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从而表现了都江堰是一种灵动的文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三)(2014·安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

(17分)

独木舟之道

[美]西格德·F.奥尔森

①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

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

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

从他将船桨浸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

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

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②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

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