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自考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8190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基础自考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自考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自考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自考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自考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自考通.docx

《计算机应用基础自考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基础自考通.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应用基础自考通.docx

计算机应用基础自考通

第1章计算机应用基础

 【名词解释】

1.服务器:

一种可供网络用户共享的、高性能的计算机,一般具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和丰富的外部设备,其上运行网络操作系统,要求较高的运行速度。

服务器上的资源可供网络用户共享。

2.工作站:

一种介于PC机和小型机之间的高档微型机,通常配备有大屏幕显示器和大容量存储器,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较强的网络通信能力,有大型机或小型机的多任务和多用户能力,同时兼有微型机操作便利和人机界面友好的特点。

3.人工智能(AI):

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人脑进行演绎推理和采取决策的思维过程,是计算机在模拟人的智能方面的应用。

人工智能的主要方法是在计算机中存储一些定理和推理规则,还有经验性只是,然后设计程序,让计算机根据这些知识、定理和推理规则自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应用的前沿学科,主要应用领域有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自动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机器人学、博弈、医疗诊断、人工神经网络等。

4.运算器:

运算器又称算数逻辑部件,简称ALU,是计算机用来进行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5.存储器:

计算机中具有记忆功能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或数据。

程序中的指令总是被送到控制器解释执行,数据则总是被送到运算器进行运算。

存储器就是一种能根据地质存取指令和数据的装置。

6.控制器:

计算机的指挥系统,控制器的作用就是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有条不紊地工作。

控制器一般是由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是从内存读取指令并执行指令。

7.指令:

能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二进制代码,它规定了计算机能完成的某一种操作。

一条指令通常有两个部分组成:

即操作码和操作数,其中操作码指该指令要完成的操作的类型或性质,如取数、做加法或输出数据等。

操作数指操作对象或所在的单元地址,操作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地址码。

8.CPU:

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及寄存器等组成,它起到控制整个微型计算机工作的作用,产生的控制信号可以对相应的部件进行控制,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如今在微机中,CPU被集成在一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这种芯片称为微处理器。

因此,通常把微机中的CPU称为微处理器。

9.内存:

又称主存,是CPU能直接寻址的存储空间,由半导体器件制成,内存用来存放计算机运行期间所需要的信息,内存的特点是存取速度快。

内存按其存储信息的原理和功能又可分为两类:

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10.外存:

内存的延伸,主要作为一种辅助存储设备使用。

通常外存都被用来存放一些暂时不用而又需长期保存的程序或数据,当CPU需要执行外存中的程序或处理外存中的数据时,必须现将其调入内存RAM中,然后才能被CPU执行和处理。

所以,外存实际上是一种输入/输出设备。

微型机上常用的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等。

11.随机存储器(简称RAM):

是计算机的主存,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内存容量就是指RAM存储器的容量,其特点是:

在计算机加电正常工作时,既可以从中读出信息,也可以随时写入信息,但只要计算机一断电,RAM中的信息变回丢失。

所以,RAM是一种必须在计算机正常工作时才能使用的可读可写的存储器。

12.只读存储器:

简称ROM。

ROM与RAM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

一是在计算机正常工作时,只能从中读出信息,而不能写入信息,因此称为只读存储器;二是ROM中的信息不会因为计算机断电而丢失,也就是说,ROM中的信息一旦写入便可长期保存供读取使用。

因此,ROM中一般存放计算机系统管理程序。

13.内存容量:

指计算机系统所配置的内存总字节数,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空间,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内存容量越大,容纳的程序和数据量就越多,运行速度就越快,处理能力就越强。

14.总线:

一组连接计算机各部件的公共通信线路。

在计算机中,各个有关联的部件不是单独地使用导线一一连接起来,二是都链接到总线上,这样各部件之间的通信关系就变成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

采用总线结构便于部件和设备的扩充,也容易使不同设备间实现互联。

15.PCI:

即外围元件互联。

它是一种32位的高性能的局部总线,可扩展到64位,与ISA总线兼容。

PCI总线是当前最流行的总线之一,已经成为Intel即插即用(PnP)规范的典范。

PCI总线广泛用在高性能微机主板上,现在的微机和服务器大多采用PCI总线。

16.BIOS芯片:

BIOS是PC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内容被集成在主板的一块特殊芯片中,该芯片因此被称为BIOS芯片,主要保存着有关系统的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即驱动键盘、显示器、鼠标、磁盘、打印机等设备工作的程序)、系统信息设置程序、开机加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等。

17.应用软件:

除了系统软件之外的所有软件,是由计算机生产厂家或软件公司为支持某一应用领域、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专门研制的应用程序。

18.系统软件:

指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系统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程序集合,是计算机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一般由计算机生产厂家或由软件开发人员研制,一般与具体的应用无关,可确保应用软件能够正常运行,也可以为用户开发具体的应用程序提供必不可少的开发平台。

19.字节:

来自英文Byte,简记为B,音译为“拜特”。

通常将8个二进制位作为一个存储单元,称为1个字节。

字节是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内部,数据传送也是按字节的倍数存储的。

20.位:

音译为“比特”。

存放一位二进制数的记忆单元称为1个二进制位,简称“位”。

位是计算机存储数据、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

通常用一个bit来表示一个开关量,例如1代表“开关闭合”,0代表“开关断开”。

21.ASCII码:

目前计算机普遍采用的字符编码之一。

ASCII是英文“AmericanStandard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的缩写,意为“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ASCII码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纳,作为国际通用的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ASCII码用七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由于27=128,所以共有128种不同组合,可以表示128个不同的字符。

其中包括:

数码0~9,26个大些英文字母,26个小写英文字母以及各种运算符号、标点符号及控制字符等。

22.主机:

在硬件系统中,CPU、内存和连接输入输出装置的借口统称为主机。

微型计算机的主机通常被制作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将其称为主机板,简称主板。

23.I/0接口:

CPU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电路,它们通过总线与CPU相连,实现主机与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

24.地址:

在微型计算机中,整个内存通常被划分成很多的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一般可存放8位二进制数,要执行的程序和要处理的数据就是被存放在这些存储单元中。

每个存储单元都有唯一的编号,称为该存储单元的地址。

按地址访问存储单元就能准确读取其中的内容。

这就如同宾馆中的每个房间都有唯一的房间号一样,按房间号就能找到住在该房间的人。

CPU能够访问的最大寻址范围与CPU的地址总线的根数有关。

若CPU的地址总线有32根,则寻址范围为0~232-1。

25.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位于CPU和内存之间的小容量存储器,它的工作速度比一般内存快的多。

设置高速缓冲存储器就是为了解决CPU速度和RAM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26.主频:

指CPU的时钟频率,即CPU在单位时间(秒)内发出的脉冲数,其度量单位一般为Mhz或Ghz。

主频是衡量PC机运行速度的主要参数,主频越高,执行一条指令的单位时间就越短,速度就越快。

27.字长:

计算机内部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它通常是取字节数的整数倍。

子尝试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通常与CPU内部的寄存器、运算器的位数、系统总线的指令宽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字长越长,一个字所能表示的数据清晰度就越高,数据处理的速度也越快。

28.运算速度:

指计算机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它取决于指令的执行时间。

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29.多媒体技术:

指能够交互式地综合处理多种不同的感觉媒体(多媒体)的信息处理技术,也就是说把一种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表现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技术。

30.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中的第二条对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作了严格定义:

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器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简答题】

1.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答:

第一代计算机:

1946~1958年,电子管;

第二代计算机:

1958~1964年,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

1964~1971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

1971年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

2.简述微型机的发展历程。

答:

根据微处理器的集成规模和能力,又形成了微型机的不同发展阶段,它以平均2~3年的速率迅速更新换代,到目前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代微型机(1971~1972年),第二代微型机(1973~1977年),第三代微型机(1978~1981年),第四代微型机(1981至今)。

3.简述计算机的特点。

答:

计算机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并得以发展,是因为计算机本身具有许多特点,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运算速度快;即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是其他一些传统的计算工具所无法比拟的。

(2)计算精度高;(3)记忆能力强;(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5)能自动执行程序;这是计算机区别于其他工具的本质特点。

(6)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4.简述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答: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率的提高,计算机的应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系统、过程控制、人工智能。

5.简述计算机辅助系统。

答:

计算机辅助系统是指将计算机用于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教学、辅助测试等方面以提高相应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以及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其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Computer-AidedDesign)是指用计算机帮助各类设计人员进行设计。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是指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用计算机对生产设备进行管理、控制和操作的技术。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Computer-AidedInstruction)是指用计算机辅助各学科教学的自动化学习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辅助测试(CAT:

Computer-AidedTest)是指用计算机帮助完成大量复杂的测试工作。

6.简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答: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组成计算机的各种程序的集合,是计算机的灵魂,是控制和操作计算机工作的核心。

所以,软件和硬件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7.冯·诺依曼设计思想可以简要概括为哪三点?

答:

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以下三点:

(1)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2)计算机内部应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

每条指令一般具有一个操作码和一个地址码,其中操作码表示运算性质,地址码指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地址;

(2)计算机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工作,程序由指令和数据组成。

将编好的程序送出内存储器中,然后启动计算机工作,计算机无需操作人员干预,能自动逐条取出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

8.简述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答: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

先编制程序,通过输入设备把程序送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保存起来,即程序存储,然后执行程序。

根据冯·诺依曼设计思想,计算机应能自动执行程序,而执行程序其实就是逐条执行指令,每条指令的执行又可分为以下四个基本操作:

取出指令,即从存储器某个地址中取出要执行的指令送到CPU内部的指令寄存器暂存;分析指令,即把保存在指令存储器中的指令送到指令译码器,译出该指令对应的微操作;执行指令,即根据指令译码向计算机各部件发布相应的控制信号,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为执行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即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9.简述在微机系统中,地址总线、数据中心和控制总线的作用。

答:

数据总线用于CPU与主存或I/O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送,它的条数取决于CPU的字长,信息的传送是双向的。

地址总线总是用于传送存储单元或I/O接口的地址信息,信息的传送是单向的,它的条数决定了计算机内存空间的范围大小。

控制总线传送控制器的各种控制信息,它的条数由CPU的字长决定。

10.计算机软件根据其用途可分为哪几类?

答:

计算机软件极为丰富,种类繁多,通常根据软件用途将其分为两大类: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其中系统软件是指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并为用户操作使用计算机提供服务的一类软件。

应用软件是指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为某一专门的应用目的而开发的软件。

11.简述操作系统的功能。

答: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与基石。

操作系统的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点:

(1)CPU的管理和控制;

(2)内存的分配与管理;(3)外部设备的控制和管理;(4)文件的控制和管理;(5)作业的控制和管理。

12.计算机中的信息为何采用二进制?

答:

在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码表示信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物理上最容易实现;可靠性强;运算规则简单;易于实现逻辑运算和逻辑判断。

13.如何实现十进制转换为R进制数?

答:

将一个十进制数转换成R进制数,其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的转换方法是不同的,需要分别转换,方法如下所述:

整数部分:

除R取余法。

即用整数部分不断除以R,取其余数,直到商为0。

余数按反向排列,即后得的余数排在高位,先得的余数排在低位。

小数部分:

乘R取余法。

即用小数部分不断乘以R取整数,整数部分依序排列在小数点右边。

14.二进制如何转换为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答:

二进制转换成八进制数的转换规则是:

以小数点为界,三位一组法。

不足三位时,整数部分高位补零,小数部分低位补零。

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的转换规则是:

一小数点为界,四位一组法。

不足四位时,整数部分高位补零,小数部分低位补零。

15.存储器的容量单位有哪些?

答:

位,存放一位二进制数的记忆单元称为1个二进制位,位是计算机存储数据、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

字节,通常将8个二进制位作为一个存储单元,称为1个字节,字节是计算机中最常用的数据单位。

字,计算机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字节数称为字,字所包含的字节数与具体及其有关,可能是两个字节,也可能是三字节或四字节,这取决于机器的字长。

1KB=210B=1024B。

1MB=210KB=220B。

1GB=210MB=230B。

1TB=210GB=240B。

16.汉字有哪几种编码?

答:

为了解决计算机上的汉字输入、存储、处理、传输和输出问题,汉字编码根据处理环节的不同,主要有输入码、机内码和字形码三种。

其中,汉字输入码主要用于解决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的问题。

汉字机内码主要用于解决汉字在计算机内的存储、处理和传输的问题。

汉字字形码主要用于解决汉字的输出问题。

17.最常见的计算机输入和输出设备有哪些?

答:

最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等;最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18.最常用的外存储器有哪些?

答:

常用的外存储器有

(1)软盘,常用的软盘是3.5英寸1.44MB软盘,软盘上的数据存储是按磁道和扇区来存放的。

(2)硬盘,硬盘是PC机最重要的外存,特点是存储容量大,读写速度快,可靠性高,使用方便。

(3)光盘,光盘存储器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外存储器,包括光盘片和光盘驱动器两部分。

(4)U盘,U盘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物理驱动器,无外接电源,抗震防潮防磁,耐高低温,容量较大,易于携带。

(5)移动硬盘,移动硬盘是直接由台式电脑硬盘或者由笔记本电脑硬盘改装而成。

19.简述内存和外存的区别。

答:

从存储容量上讲,内存的存储容量小,外存的存储容量大;从读取数据的速度上讲,内存读取数据的速度快,外存读取数据的速度慢;从信息保存的持久性上讲,只要计算机一断电,内存中的信息便会丢失。

外存中的信息则不会丢失。

20.在计算机系统中为何要设置I/0接口?

答:

不同的外设其工作方式不一样,数据格式也不一样。

例如,有的设备采用并行方式与主机交换信息(如打印机),有的则采用串行方式与主机交换信息(如键盘、鼠标器等)。

I/O接口就是针对上述原因而设计得逻辑电路,用于解决:

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反映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备CPU需要时查询;实现数据格式的变换;提供适当的定时新号以满足数据传送的需要。

21.简述高速缓冲存储器的作用。

答:

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一种工作速度比一般内存快得多的存储器,它位于主存和CPU之间,其作用是加快机器的运行速度,解决CPU与内存之间的速度不匹配问题。

22.显示卡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什么?

答:

显示卡放入性能主要体现在显示分辨率、色彩数、显存容量、刷新频率等几个方面。

(1)显示分辨率:

是指屏幕上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最多能显示的像素点数,一般用“横向点数X纵向点数”来表示。

一般来说,分辨率越高,显示的图像越清晰。

(2)色彩数:

是指显卡在当前分辨率下所能显示的颜色数量,一般以多少色或多少bit色来表示。

例如,色彩数为256色表示能显示的颜色数量是256种。

色彩数可以通过操作系统设定。

(3)显存:

是显卡自带的显示存储器,用来临时存放所处理的数据。

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图像数据一般都存放在显存中。

显卡的分辨率越高,色彩数越大,所需要的显存就越多。

(4)刷新频率:

是指影像在显示器上的更新速度,即每秒钟刷新显示器影像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23.光盘根据其介质材料和信息记录方式的不同分为哪几类?

答:

光盘根据其介质材料和信息记录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类:

(1)只读型光盘(CD-ROM),只读型光盘的信息是生产厂家在制造时写入的,用户不能抹除,也不能写入,只能通过光盘驱动器读出盘中的信息。

商场上大量的VCD、DVD的盘片都属于这类光盘。

(2)一次写入型光盘(CD-R),一次写入型光盘也叫空白盘,可以由用户是用光盘刻录机写入信息,一次写不满时可以续写,但写入的信息不能抹除和改写,即只能写一次。

(3)可读写性光盘(CD-RW),可读写型光盘就像硬盘一样可随机写入和读出信息,也可删除信息。

可读写型光盘在写入或删除信息时需要使用光盘刻录机,普通光驱只能读出信息。

24.简述外部设备。

答: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统称外部设备,简称外设或I/O(Input/Output)设备。

外部设备不是可有可无的,恰恰相反,它们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倘若计算机没有外设,人与计算机就不能交流和沟通。

其中输入设备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变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代码存放到内存中。

输出设备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

25.简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答:

随着多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几乎涉及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领域:

(1)应用教育与培训是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之一;

(2)应用于出版业,这对于出版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电子出版物应运而生;(3)应用于通信,这有极其广泛的内容,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刻影响,人们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多媒体通信带来的好处;(4)应用于商品广告、商品展示、商业演讲等方面;(5)应用于家庭娱乐和游戏,这为家庭娱乐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

26.简述计算机信息处理有关的媒体主要有哪几种?

答: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下属的国际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的定义,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有关的媒体主要有如下五种:

(1)感觉媒体:

能由人类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媒体。

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

感觉媒体其实就是信息的自然表现形式。

(2)表示媒体:

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二进制编码的表示形式。

(3)存储媒体:

用于存放表示媒体的物理实体。

如磁盘、光盘等。

(4)表现媒体:

转换表示媒体和感觉媒体的工具。

一般是指输入输出信息的设备。

如显示器、音箱、数码相机、摄像机、打印机等。

(5)传输媒体:

将表示媒体从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的通信载体。

实际是指传输介质。

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27.简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答:

计算机病毒具有如下一些显著特点:

(1)隐蔽性,即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是隐藏在合法程序或数据中,当用户启动程序时,病毒程序便伺机窃取系统控制权,从而得以抢先运行,而用户还不易察觉。

(2)传染性,即病毒程序一旦侵入计算机系统,就会通过自我复制迅速传播。

(3)潜伏性,即计算机病毒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的能力,依靠病毒的寄生能力,病毒可以悄悄隐藏起来,然后再用户不觉察的情况下进行传染。

(4)破坏性,即占用系统资源、降低系统工作效率、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或摧毁整个系统和数据,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5)可触发性,即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触发条件,一旦满足触发条件,便能激活病毒的传染机制使之进行传染,或者激活病毒的表现部分或破坏部分。

28.简述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答:

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

(1)通过已感染病毒的软盘、硬盘、光盘、U盘等传播病毒;

(2)通过电子邮件传播;(3)通过局域网传播;(4)通过互联网上的即时通讯软件和点对点软件等常用工具传播;(5)利用系统、应用软件的漏洞进行传播;(6)利用系统配置缺陷进行传播,如弱口令、完全共享等。

29.列举与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法规。

答:

(1)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3)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4)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30.简述信息社会的特点。

答:

信息社会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生产率因素,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

(2)社会经济的主题由制造业转向了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以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3)劳动力主题不再是机械的操纵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4)交易结算不再依靠实物或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5)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6)信息的收集、整理、控制和扩散能力正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力量。

第2章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2000

 【名词解释】

1.桌面:

是在启动Windows2000时,首先出现在屏幕上的区域。

它是Windows提供给用户操作计算机的平台,Windows的操作都是在说面上进行的。

2.窗口:

是屏幕上的一些矩形区域,是Windows应用程序的界面。

窗口可以缩小成任务栏上的一个图标,也可以放大到整个屏幕。

3.活动窗口:

即当前的工作窗口,又称当前窗口。

在有多个打开的窗口时,只有一个是活动窗口,它就是位于最上层,不为其他窗口遮掩的那个窗口。

4.图标:

是代表诸如文档、文件夹或程序等文件的小图片。

例如,用一个“垃圾桶”图片代表“回收站”程序。

5.快捷键:

又称组合键,指再按住某键的同时再按其他键,一般用来实现特殊场合的方便操作。

6.对话框:

是Windows和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界面。

7.菜单:

是可供选择的命令项目列表。

8.工具栏:

由一组相关的图标按钮组成,可以用鼠标单击某个按钮来激活对应的某一项菜单命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