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考区食品检验工微生物部分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8188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3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考区食品检验工微生物部分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广州考区食品检验工微生物部分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广州考区食品检验工微生物部分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广州考区食品检验工微生物部分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广州考区食品检验工微生物部分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考区食品检验工微生物部分题库.docx

《广州考区食品检验工微生物部分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考区食品检验工微生物部分题库.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考区食品检验工微生物部分题库.docx

广州考区食品检验工微生物部分题库

微生物学初步知识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特性

1.细菌亚种,变种命名时,采用( B )命名。

  (A)双名法(B)三名法(C)单名法(D)四名法

2.自然界的生物被分为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真核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B)界。

(A)细菌(B)病毒(C)原虫(D)支原体

3.沙门氏菌在生物界的位置属( C )。

(A)植物界(B)动物界(C)原核生物界(D)真菌界

4.根据细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革兰氏阳性细菌属( B )的细菌。

(A)薄壁细菌门(B)坚壁细菌门 (C)柔壁细菌门(D)疵壁细菌门

5.下列哪种微生物具有典型细胞核结构( B )。

 (A)沙门氏菌(B)桔青霉菌(C)葡萄球菌(D)大肠杆菌

6.根据细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革兰氏阴性细菌属( A )的细菌。

(A)薄壁细菌门(B)坚壁细菌门(C)柔壁细菌门(D)疵壁细菌门

7.一般球菌的平均直径为( A )微米。

 (A)0.8~1.2(B)0.6~0.8(C)1~1.8(D)2~3

8.有关G+菌细胞壁的特点不正确的是(D)。

(A)主要成分是肽聚糖(B)含有磷壁酸(C)对青霉素敏感(D)含有大量脂多糖

9.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只有( C ),无核膜。

   (A)原始核(B)核蛋白(C)核仁(D)细胞浆

10.球菌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四个菌体呈“田”字形排列为正方形,这种球菌称为( C )。

 (A)双球菌(B)链球菌(C)四联球菌(D)八联球菌

11.球菌在一个平面上连续分裂后,连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或长或短的链状,这种细菌称(C)。

   (A)葡萄球菌(B)双球菌(C)链球菌(D)四联球菌

12.细胞壁的固有功能是( B )。

(A)进行物质交换(B)维持菌体固有形态(C)决定菌体的抗原性(D)维持水分

13.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有夹膜、芽胞、菌毛和( A )。

(A)鞭毛(B)性毛(C)胞浆颗粒(D)核蛋白体

(√)1.细菌根据其外形,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菌。

(×)2.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

(√)3.根据细菌细胞壁的不同,沙门氏菌属薄壁细菌门的细菌。

(√)4.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5.细菌的外形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种。

(√)6.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有鞭毛、芽胞、荚膜和菌毛。

真菌形态结构与特性

1.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即细胞核有( D )。

 (A)核膜(B)核仁(C)染色体(D)核膜+核仁

2.酵母菌的无性繁殖以( A )多见。

 (A)出芽生殖(B)裂殖(C)孢子繁殖(D)出芽生殖+裂殖

3.关于霉菌菌落特征,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分枝状菌丝组成(B)菌丝较粗且长

(C)菌落湿润、紧密(D)菌落特征是鉴定霉菌的主要依据之一

4.根据真菌分类,黄曲霉菌属于( C )。

 (A)子囊菌纲(B)担子菌纲(C)半知菌纲(D)藻菌纲

5.根据霉菌的分类,木霉菌属于( B )纲。

(A)藻菌(B)子囊菌(C)担子菌(D)半知菌

6.根据霉菌的分类,根霉菌属于(A )纲。

(A)藻菌(B)子囊菌(C)担子菌(D)半知菌

7.真菌的繁殖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主要以( A )生殖。

   (A)孢子(B)菌丝(C)出芽(D)分裂

8.根据真菌分类,本耳属于( B )。

   (A)子囊菌纲(B)担子菌纲(C)半知菌纲(D)藻菌纲

(√)1.酵母菌是真核微生物。

(√)2.酵母菌是单细胞结构的生物,呈园形或椭圆形。

 (×)3.根据霉菌的有性繁殖特点及菌丝有无隔,可将霉菌分为藻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

(√)4.霉菌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

(×)5.真菌在生物界的位置,属植物界。

(√)6.根据真菌的有性繁殖特点及菌丝有无隔,可将真菌分为藻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

病毒

1.噬菌体具有( C )特异性,故可作为细菌分型鉴定用。

   (A)种的(B)属的(C)型的(D)科的

2.下列哪类生物属非细胞型微生物(B )。

(A)细菌(B)病毒(C)霉菌(D)酵母菌

培养基

1.固体培养基理想的凝固剂是( A )。

(A)琼脂(B)明胶(C)血清(D)海藻酸钠

2.盛装培养基的容器,最好用硬质玻璃,原因是( C )。

   (A)透明,便于观察(B)便于清洗

   (C)容易受热(D)防止有害金属进入培养基

3.下面不属于培养基配制过程所需的操作是( C )。

(A)称量混合溶解(B)加热煮沸调整PH值 

(C)检测氧源和碳源含量配比(D)过滤分装灭菌

5.S.S琼脂,属( C )培养基。

(A)营养(B)鉴别(C)选择(D)基础

6.三糖铁琼脂斜面属于( B )培养基。

(A)营养(B)鉴别(C)选择(D)基础

7.由已知的各种物质组成的培养基叫( C )培养基。

(A)选择(B)鉴别(C)合成(D)天然

8.培养基制备后应保持在所规定的PH值范围内,为此在制备时应( B )。

(A)均应调节PH值至规定值(B)调节PH可稍高于规定值

(C)调节PH值可稍低于规定值(D)调节PH至规定值的1倍

9.培养基制备后应保持原有物质的营养价值和一定水分,下面制备操作影响最大的是(A )。

(A)原料称量,混合溶解(B)调整PH值、过滤

(C)分装容器后灭菌(D)保温试验

10.培养基制备后应保持一定的透明度,下面制备操作影响最大的是( C )。

(A)原料称量混合溶解(B)加热煮沸,调PH值

(C)过滤、分装容器(D)消毒或灭菌

11.培养基配制好后经灭菌,还应进行下列哪种检定( D )。

(A)外观检验(B)无菌检验(C)效果鉴定(D)B与C两种

12.配制培养基时,煮沸溶解调整pH值后未过滤,可能影响的是( A )。

   (A)培养基的透明度(B)培养基的pH值

   (C)培养基的营养价值(D)培养基的凝固性能

(√)1.制作培养基时,盛装培养基的容器最好用硬质玻璃或糖瓷桶,目的是防止有害金属进入培养基。

(×)2.培养基中的蛋白胨主要供给细菌的碳源。

(√)3.培养酵母菌常用麦芽汁培养基培养。

微生物生长影响因素

1.每一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能适应的PH值都有一定范围,如超过它们规定的范围,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B )。

  (A)影响不大(B)被抑制(C)不受影响(D)有促进

2.食品中加入苯甲酸或苯甲酸钠,可抑制酵母和霉菌生长,但PH必须在( D )以下的食品中才有作用。

   (A)6.5(B)6(C)5(D)4.5

3.高浓度的氢离子,可引起菌体表面( A )水解,并破坏酶类活性。

 (A)蛋白质(B)碳水化合物 (C)脂多糖(D)脂蛋白

4.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与消毒剂的性质、细菌种类和环境中的(B)有关。

   (A)灰尘(B)有机物(C)矿物质(D)油污

消毒、灭菌、防腐

1.汽水、果汁等饮料抑制酵母菌生长的添加剂,应优先选用( B )。

(A)苯甲酸(B)苯甲酸钠(C)丙酸钙(D)尼泊金乙酯

2.抗生素可是由( D )产生的。

   (A)微生物(B)植物(C)化学合成(D)A+B+C

3.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 A )。

   (A)改变病原微生物的结构(B)破坏酶系统

   (C)抑制生长(D)A+B

4.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A)。

   (A)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气性

   (C)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影响细菌核酸的合成

5.杀菌剂福尔马林是(C)的水溶液。

   (A)乙醇(B)乙醛(C)甲醛(D)甲醇

6.体积分数浓度( C )的乙醇,杀菌作用最强。

   (A)90%(B)80%(C)70%(D)50%以下

7.土霉素的作用机理是( C )。

   (A)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B)影响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C)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影响细菌核酸的合成

8.细菌素的作用机理是( D )。

   (A)使菌细胞裂解(B)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C)影响菌体核酸合成(D)A+C

9.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器具灭菌操作时下面不正确的是( D )。

(A)放入的物品不能太挤 (B)待压力升至0.1MPa左右时,应排除冷气

(C)器具与营养培养基一同灭菌(D)营养培养基、器具与乳糖发酵管同灭菌

10.高压蒸汽灭菌时,温度为( D )℃,经15~20min,可全部杀死锅内物品上的各种微生物或芽孢。

  (A)110(B)115(C)118(D)121

11.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器具灭菌时,下面操作正确的是( B )。

(A)放入的物品应尽量排列紧密(B)待压力升至0.1MPa左右时,至少排放冷气一次

(C)灭菌结束时,立即放气取出物品  (D)琼脂培养基与发酵管同锅灭菌

12.在洪水淹没的地方,因受到污水、粪便污染环境,我们常用漂白粉液喷洒,以达到(A)目的。

   (A)杀死病原微生物(B)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C)杀死繁殖体(D)杀死其它微生物

13.血清培养基用流通蒸汽灭菌,通常温度不超过100℃,每日一次,每次加热时间(C )分钟。

   (A)10(B)20(C)30(D)40

14.血清培养基用流通蒸汽加热灭菌,通常温度不超过100℃,应每日( A )灭菌。

   (A)1次(B)2次(C)3次(D)4次

15.流通蒸汽灭菌时,其温度一般不超过100℃,经( D )可杀灭细菌的繁殖体。

(A)8分钟(B)10分钟(C)12分钟(D)15-30分钟

16.不耐热的药品、含血清的培养基常用(D)方法灭菌

(A)煮沸(B)流动蒸汽(C)巴氏消毒(D)间歇灭菌

17.氯能取代蛋白质氨基中的氢,而使蛋白质变性,同时在水中能产生(B)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A)分子氧(O2)(B)新生态氧(O)  (C)H2O2(D)HCl

18.氧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结构中的氨基,羟基或其它化学基团造成( A )障碍而死亡。

  (A)代谢机能(B)呼吸机能 (C)组织机能(D)酶系统紊乱

19.发现食物中毒后,对接触过有毒食品的器具、设备不应采用下面的(  B)方法处理。

   (A)煮沸(B)用自来水冲洗

   (C)用蒸汽消毒15-30min(D)0.2%-0.5%的漂白粉液浸泡刷洗

20.巴氏消毒法能杀死物体中( C )。

(A)大部分细菌(B)全部细菌  (C)非芽胞病原菌(D)芽胞菌

21.杀死物体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叫( A )。

 (A)消毒(B)无菌(C)防腐(D)抑菌

22.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叫( C )。

 (A)消毒(B)无菌(C)防腐(D)抑菌

23.物体上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叫(A)。

(A)无菌(B)消毒(C)抑菌(D)防腐

24.在微生物实验操作中,防止微生物进入培养物的方法叫( D )。

(A)灭菌(B)无菌(C)消毒(D)无菌技术

25.采取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叫(D)。

(A)无菌(B)消毒(C)抑菌(D)灭菌

26.微生物检验中器皿的包扎灭菌,下面不正确的是( B )。

(A)培养皿每10套用牛皮纸卷成一筒(B)吸管10支一扎,尖头部用纸包好

(C)试管要塞上合适的塞子(D)三角瓶塞上合适的塞子

27.对微生物影响的物理因素包括( D )。

 (A)温度、干燥(B)干燥、渗透压  (C)温度、辐射(D)B+C

28.干热灭菌的时间(B),温度是160-180℃。

   (A)1h(B)2h(C)20min(D)2s

29.微生物检验中器皿包扎灭菌,用于稀释样液的试管,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 )。

   (A)试管内盛装10ml生理盐水(B)试管口塞上合适松紧的棉塞

   (C)棉塞长度不低于管口直径的2倍(D)棉塞约2/3塞入管口

(√)1.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是指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2.巴氏消毒法属湿热灭菌的方法。

(×)3.一般来说,细菌和病毒对氢离子的敏感性比酵母和霉菌低。

(×)4.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当锅内蒸汽压力到规定值时,即关闭电源开关,冷却,可达到无菌要求。

(√)5.一般来说,细菌和病毒对氢离子的敏感性比霉菌和酵母菌敏感。

(×)6.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称为抑菌。

(×)7.巴氏消毒法能杀死物体中所有病原菌。

(×)10.干热灭菌的时间2h,温度是100-120℃。

(×)11.一般培养基的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条件是115℃15min。

(√)15.食物中毒容器具及环境由应消毒,家具墙面可用5%来苏尔擦洗。

(×)16.低温对细菌的不利影响,在于能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

(√)17.食品贮存于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可防止需氧性细菌和霉菌所引起的食品变质。

染色原理及方法

1.革兰氏染色液的第一液是( B )。

(A)碘液(B)结晶紫(C)95%乙醇(D)石碳酸复红

2.用油镜头镜检细菌时,将物镜头浸没在(A)。

(A)香柏油(B)结晶紫(C)95%酒精(D)二甲苯

3.显微镜镜检完毕,应上旋镜头,先用试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再用试镜纸沾一点( B )擦镜头。

   (A)黄柏油(B)二甲苯(C)甘油(D)75%乙醇

4.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C)。

(A)结晶紫染色(B)碘液固定(C)酒精脱色(D)复染

5.革兰氏染色液的第三液是( C )。

(A)碘液(B)结晶紫(C)95%乙醇(D)碳酸复红

6.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在显微镜下呈( A )色。

 (A)红(B)紫(C)黄(D)绿

7.革兰色染色法的第四液是( C )。

(A)结晶紫(B)95%乙醇(C)沙黄染色液(D)碘液

8.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在显微镜下呈( B )色。

(A)红(B)紫(C)黄(D)绿

9.革兰氏染色液第二液是( C )。

(A)结晶紫液(B)95%乙醇(C)碘液(D)沙黄染色液

(√)1.细菌染色法有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两种。

(√)2.革兰氏染色属于复染色法。

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有机械和光学部分,光学部分不包括下面的( B )。

(A)接物镜(B)光圈(C)接目镜(D)聚光器

2.下面显微镜使用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D )。

(A)先用低倍镜,用粗调螺旋调节找到图象(B)再用旋转器将高倍镜转至镜筒下

(C)略调细调节器使物象由模糊到清晰(D)观察活菌悬液时载物台应倾斜

3.显微镜的构造有机械和光学部分,机械部分不包括下面的( A )。

(A)聚光器(B)镜座(C)镜臂(D)载物台

4.下面显微镜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C )。

(A)采光以间接日光为宜   (B)光源为自然时使用平面反光镜

(C)采用人工灯光时使用平面反光镜 (D)采用人工灯光时应滤去黄色光波

5.显微镜的物镜分辨率,是根据区分开物体上两点之间的( B )距离。

(A)最大(B)最小(C)中间(D)1/3

6.显微镜的构造有机械和光学部分,机械部分不包括下面的(D  )。

(A)镜座(B)光圈(C)升降调节器(D)反光镜

7.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A  )。

(A)积(B)和(C)商(D)差

8.镜检用过的玻片,正确处理是( B )。

   (A)置于肥皂液缸内(B)置于来苏口消毒液缸内

   (C)清水缸内(D)置漂白粉液缸内

9.载玻片和盖玻片在清洗前的处理,下面正确的是( B )。

   (A)用1%KMnO4溶液淋洗(B)用2%的盐酸浸泡1h

   (C)用5%的NaOH浸泡10min(D)用95%乙醇擦洗

10.载玻片和盖玻片在清洗前可先在( A )溶洗中浸泡1h。

(A)2%的盐酸(B)8%盐酸(C)2%的NaOH(D)6%NaOH

(×)1.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和。

(×)2.显微镜时,应将显微镜放在平稳的实验台上,镜检者姿势要端正,一般用右眼观察左眼绘图或记录。

(×)3.一台普通光学显微镜至少有2个目镜和3个物镜。

菌种保藏与筛选

(×)1.菌种的复壮最好的接种方法是点植法。

无菌操作

1.关于无菌操作,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B)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C)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

(D)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2.无菌采样时操作人员手和容器消毒后,下面操作不正确的是( C )。

(A)固体样品用灭菌勺取样装入容器

(B)采样容器在火焰下消毒瓶口加盖封口

(C)液体样品瓶口消毒后开盖直接倒入取样瓶中

(D)在酒精灯火焰下封口

(√)1.无菌指环境中一切有生命活动的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及其芽胞或孢子都不存在。

(√)2.食品微生物检验操作,必须在无菌环境中无菌操作进行。

细菌的分离纯化及接种技术

1.划线法是进行微生物分离时常用的接种法,其目的和作用是( C )。

(A)让菌种在培养基上更好生长繁殖(B)将菌种复壮

(C)分离出单个纯菌落(D)将菌种进行筛选

2.划线法是进行微生物分离时的常规接种法,下面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B )。

(A)将含菌材料均匀地分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B)在培养基表面划线,接种量逐渐减少

(C)将含菌材料用接种针在培养基表面几个点接触(D)用接种针将菌在培养基表面均匀划线

(√)1.点植法常用于霉菌的接种。

(√)2.微生物分离常用的划线接种的原则是使样品中的微生物分离出单个菌落。

(√)3.接种必须在一个无杂菌污染的环境中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细菌的生理及生长

1.细菌群体繁殖可分为四期,其中细菌生长迅速,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此阶段称( B )。

   (A)迟缓期(B)对数生长期(C)稳定期(D)衰退期

2.细菌的群体繁殖过程可分为四期,其中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但细胞分裂缓慢,此阶段称( A )。

   (A)迟缓期(B)对数生长期(C)稳定期(D)衰退期

3.细菌经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菌的繁殖速度愈来愈慢,细菌的死亡数超过活菌数,以致细菌形态发生改变,此阶段属细菌的( D )。

(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退期

4.细菌对葡萄糖的氧化,是将1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后,产生38分子ATP,此过程称作( B )呼吸。

   (A)厌氧(B)需氧(C)发酵(D)兼性厌氧

5.细菌对糖的分解,是将多糖分解成丙酮酸,厌氧菌将丙酮酸进一步分解成H2O和CO2,此过程称为(C)。

   (A)三羧酸循环(B)氧化(C)发酵(D)还原

6.无论专性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均能进行( A )生理过程。

(A)发酵(B)氧化(C)三羧酸循环(D)ED途径

7.细菌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过程,属( A )代谢。

(A)分解(B)合成(C)氧化(D)还原

8.细菌的生物氧化过程离不开酶,酶的主要成分是( A )。

   (A)蛋白质(B)脂肪(C)糖(D)无机盐

9.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充足的营养、合适的PH、适宜的温度和( C )。

(A)酶(B)氧气(C)水分(D)生长因子

10.引起蛋白质分解而使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 B )。

 (A)酵母菌(B)细菌(C)曲霉(D)青霉

11.能够分解脂肪的微生物主要是(B)。

(A)酵母菌(B)霉菌(C)细菌(D)放线菌

12.培养基中供给细菌生长需要的氮源主要来自于( C )。

   (A)琼脂(B)糖(C)蛋白胨(D)无机盐

13.培养基中的蛋白胨主要供给细菌的(B )。

   (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生长因子

14.糖醇类物质为细菌生长提供( A )。

   (A)碳源(B)氮源(C)无机盐(D)生长因子

15.检查细菌是否有动力,最常用( A )方法。

(A)接种半固体(B)悬滴法(C)鞭毛染色(D)暗视野显微镜

16.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利用的这种关系称为( A )。

   (A)共生(B)寄生(C)互生(D)拮抗

17.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并从中获得所需的营养并使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 B )。

   (A)共生(B)寄生(C)互生(D)拮抗

18.有一些微生物能产生特殊的代谢产物,这种代谢产物能抑制或杀死一定种类的微生物,这就称为( B )。

(A)拮抗(B)抗生素(C)抑制(D)生物灭菌

19.对细菌突变,杂交重组、转化、转导、溶源性转换的研究属( B )范畴研究。

(A)形式遗传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