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一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732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一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一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一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一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一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一及答案.docx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一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一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一及答案.docx

浙江省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一及答案

2018年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抢跑式”校外培训班喧宾夺主,主要原因在于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héng),这种不均衡导致一些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互相钩连,将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

B.教育事业绝不是一个人的独行,团队协作、分工明确、高效执行、目标一致是做成任何事业的必备前提,唯有如此,才能在于浑沌处亮一盏明灯,做教育行业中“口碑(bēi)票房”双丰收的《红海行动》。

C.水受重力驱动,总要往低处流,且荡平阻挡、充盈凹陷,秉(bǐng)持温良向善;沙则借风力助推,偏爱往高处攀,且积沙成峰、摧枯拉朽(xiǔ),始终前赴后继。

D.中国在外交斡(wò)旋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理念和方案,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休戚(qì)与共的态度和决心,也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中国的文人历来有出游的嗜好。

[甲]李白的狂放,除去金樽对月“将进酒”,还是仗剑浩歌“行路难”;而在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途中,大诗人陆游肯定会有不同于“铁马冰河”的全新感受。

[乙]相对于逼仄的书斋来说,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缤纷浩阔的人生体验,“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这又是何等的令人神往!

于是,他们打点一下行装,收拾起几卷得意的诗文(那大抵是作为“行卷”走后门用的),潇潇洒洒地出门了。

[丙]一路上访友、拜客,登临名胜,走到哪里把诗文留在哪里。

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些彬彬弱质的文人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要消磨在旅途中,而驿站,便成了他们诗情流溢和远游行迹的一个汇聚点。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还是B.逼仄C.打点D.潇潇洒洒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PM2.5俨然已成为中国当下最敏感的话题之一,1月30日全国雾霾面积已达到143万平方公里,社会各界呼吁尽快出台治理空气污染,各城市和地区开始探索治霾之道。

B.他处事谨慎,善于思考,也很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

C.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就是寻找人作为文化的人应该得到的一个朴素宁静的安居的住所。

D.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一两个字上,这一两个字常常使诗歌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产生出来。

5.请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但是,作者却回避了这样的渲染。

因为作者觉得,不用细节的铺陈、多方面的渲染,也可以构成相当的感染力。

▲。

▲。

▲。

而▲。

散文以情动人,收敛了情感,会不会影响文章感人的力量呢?

①叙述从表面上来看,和描写不同

②叙述首先是外部细节的简略,其次是情感的收敛

③感染力不一定从丰富的描写中产生,叙述也能动人

④描写是在细节上铺陈,不仅是外部细节的铺陈,而且是内在情感的夸张

答:

6.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6分)

(1)学校即将举办戏剧节,演出《雷雨》《哈姆雷特》《堂吉诃德》等剧目。

请你为演出节目单撰写一段角色介绍文字。

要求写清剧目与角色名称,突出角色的形象特点。

(2)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有人喜欢在“圈”里晒晒照片,吐吐槽,也有人不想再被其“绑架”,甚至退出了微信。

对此,你有何思考?

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

(3)请以“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为首句,写一段抒情文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去年曹文轩摘得“国际安徒生奖”,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实绩,也让我们再次想起了安徒生。

安徒生是一位童话创作者,他开辟了世界儿童文学的新时代。

安徒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其童话风格也从轻快、舒展走向沉重、感伤。

此中变化源自安徒生坎坷的经历与复杂的心绪,也使他的作品获得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

既有浪漫主义的诗情,又有现实主义的严峻。

今天,以成年的心境重读安徒生,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于底层的关注、对于社会黑暗的洞察讽刺、对于真善美的向往追求。

尽管是以童话形式出之,却既不幼稚,也不过时,且作品闪耀着经久不衰的文学魅力。

《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为了获得王子的爱情与人的灵魂,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小人鱼的遭遇真是让人黯然神伤,而她的巨大勇气与牺牲精神又让我们心生敬意,她是人类追求理想的永恒象征。

安徒生后期的不少作品都沾染了一种“淡淡的感伤”,可能是严酷的现实生活让他的心灵变得敏感与沉重了吧。

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愤世嫉俗,而是更加投入地热爱人类。

因为饱尝生活的艰辛,他反倒从寒冷中燃起熊熊心火,从苦难里升张起希望的旗帜。

《光荣的荆棘路》便展示了他高度的乐观与对“人”的自信。

在作品里,安徒生描绘了人类历史上诸多贡献卓著的前贤,他们无一例外走在“光荣的荆棘路”上直面苦难,用自身的拼搏与坚持鼓舞了后来者的斗志。

循着他们的足迹,人们未必一定会收获辉煌与快乐,但却可以“超越时代,走向永恒”,流淌在安徒生童话里的这种精神血脉值得我们珍视与传承。

安徒生的另一个伟大之处,正在于他为世界儿量文学在创作方法、文学语言、诗意想象等方面开辟了路径;他用精心熔铸的富有创造力的话语,把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世界的洞察,以童话的形式传递给了读者,从而带给他们欢乐与忧伤、遐想与沉思。

他的童话不仅适合孩子,也适合成人;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

安徒生也并非不能批评,当我们把安徒生的创作与对他的批评联系起来看,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安徒生当初所倚重的突破与创新,恰恰成为后来者突破与创新的切入点。

比如他所擅长的优美的童话语言,在一些后来者看来,恰恰是阻碍了孩子的阅读。

他童话中压抑不住的对美好的歌颂、对丑恶的鞭笞,则被认为是沾染了教化的色彩……类似的争论,我们很难用三言两语去探究其理,但若从心理角度分析,倒可见出一些端倪。

有时候,这些批评似乎未必真想否定安徒生童话,而更多是要倡导一种新的儿童文学创作理念。

文学发展的潮流常常是这样,不管经典多么伟岸,后来者都会有新的追求与创见,后来者的活力与价值就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凸显,这是“影响的焦虑”,是文学的流变,也是生命的诉求。

后来者要么选择站在经典肩上继续拓进,要么选择背向经典而别开新路,这种继承或反抗,都是文学也是生命的一种本质表现,从这个用度可以理解很多对于文学经典的批评,甚至至包括一些求全责备的声音。

当然,在另一方面,这也让我们对经典的伟大更具会心:

那是一种既可供人瞻仰、也可容人探讨的巨大存在。

安徒生童话也是如此,它的魅力显现于对它的重读与揣摩之中,它不断激励我们向善向美、向人类最高境界迈进。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坎坷经历与复杂心绪使安徒生在创作方法、主题和风格上发生较大变化。

B.我们很难用语言去探究后来者对安徙生作品的批评所蕴含的道理和心理。

C.后来者对经典的赞扬和批评、继承和反抗都是文学在发展中必经的东西。

D.文章列举两篇童话作品,主要论述安徒生的童话在思想价值方面的伟大之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文学发展的潮流为背景,论述安徒生童话受到批评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B.《海的女儿》和《光荣的荆棘路》分别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诗情和现实主义的严峻。

C.如果没有安徒生在童话创作方面的创新,就不会有后来者在儿童文学方面的突破。

D.文章围绕创作者和作品、创作者和后来者的关系,论述安徒生童话属于未来的原因。

9.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安徒生童话经久不衰的原因。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蛮子大妈

[法]莫泊桑

普法之间已经正式宣战的时候,小蛮子的年纪正是三十三岁。

他从军去了,留下他母亲单独住在家里。

他们并不很替她担忧,因为她有钱,大家都晓得。

 她单独一人留在这所房子里了,那是坐落在树林子边上并且和村子相隔很远的一所房子。

她并不害怕,这位蛮子大妈在她的茅顶房子里继续过着通常生活。

不久,茅顶上已经盖上雪了。

每周,她到村子里走一次,买点面包和牛肉以后就仍旧回家。

当时大家说是外面有狼,她出来的时候总背着枪,她儿子的枪,锈了的,并且枪托也是被手磨坏了的。

某一天,普鲁士的队伍到了。

有人把他们分派给居民去供养,人数的多寡是根据各家的贫富做标准的,大家都晓得这个老太婆有钱,她家里派了四个。

 那是四个胖胖的少年人,虽然他们到了这个被征服的国里,脾气却也都不刁。

早上,有人看见他们四个人穿着衬衣绕着那口井梳洗,而蛮子大妈这时候却往来不息,预备去煮菜羹。

后来,有人看见他们替她打扫厨房,揩玻璃,劈木柴,削马铃薯,洗衣裳,料理家务的日常工作,俨然是四个好儿子守着他们的妈。

但是她却不住地记挂她自己的那一个,每天,她必定向每个住在她家里的兵问:

“你们可晓得法国第二十三边防镇守团开到哪儿去了?

我的儿子在那一团里。

”他们用德国口音说着不规则的法国话回答:

“不晓得,一点不晓得。

”后来,明白她的忧愁和牵挂了,他们也有妈在家里,他们就对她报答了许多小的照顾。

她也很疼爱她这四个敌人。

谁知有一天早上,那老太太恰巧独自一个人待在家里的时候,远远地望见了乡村邮差向着她家里走过来。

他拿出一张折好了的纸头交给她:

蛮子太太,这件信是带一个坏的消息给您的。

您的儿子威克多,昨天被一颗炮弹打死了。

差不多是分成了两段。

我们在连队里是紧挨在一起的,他从前对我谈到您,意思就是他倘若遇了什么不幸,我就好当天告诉您。

现在我亲切地向您致敬。

第二十三边防镇守团二等兵黎伏启

她看了并没有哭。

她呆呆地待着没有动弹,很受了打击,连感觉都弄迟钝了,以至于并不伤心。

她暗自想道:

“威克多现在被人打死了。

”随后她的眼泪渐渐涌到眼眶里了,悲伤侵入她的心里了。

各种心事,难堪的,使人痛苦的,一件一件回到她的头脑里了。

但是这时候,她听见一阵嘈杂的说话声音了。

正是那几个普鲁士人从村子里走回来,她很快地把信藏在衣袋里,并且趁时间还来得及又仔仔细细擦干了眼睛,用平日一般的神气安安稳稳接待了他们。

她和那四个兵同桌吃饭了,但是她却吃不下,甚至于一口也吃不下,他们狼吞虎咽般吃着并没有注意她。

她一声不响地从旁边瞧着他们,满脸那样的稳定神情。

她搬了许多干草搁在他们睡的那层阁楼上,她对他们说明这样可以不会那么冷。

四个德国人都踏上那条每晚给他们使用的梯子,爬到他们的寝室里了。

那块做楼门用的四方木板一下盖好了以后,她就抽去了上楼的梯子。

她赤着脚在雪里一往一来地走,从容得教旁人什么也听不见,她不时细听着那四个睡熟了的士兵的鼾声,等到她判断自己的种种准备已经充分以后,就取了一束麦秸扔在壁炉里。

它燃了以后,她再把它分开放在另外无数束的麦秸上边,随后她重新走到门外向门里瞧着。

不过几秒钟,一阵强烈的火光照明了那所茅顶房子的内部,雪白的原野被火光照得像是一幅染上了红色的银布似地闪闪发光。

许多人都到了,有些是农人,有些是德国军人。

他们看见了这个妇人坐在一段锯平了的树桩儿上,安静的,并且是满意的。

一个德国军官问她:

“您家里那些兵到哪儿去了?

她用一种洪亮的声音回答:

“在那里面!

大家团团地围住了她。

那个普鲁士人问:

“这场火是怎样燃起来的?

“是我放的。

大家都不相信她,以为这场大祸陡然教她变成了痴子。

她就从衣袋里面取了两张纸,口里说道:

“这张是给威克多报丧的。

”又拿起另外一张,偏着脑袋向那堆残火一指:

“这一张,是他们的姓名,可以照着去写信通知他们家里。

您将来要写起这件事的来由,要告诉他们的父母说这是我干的。

请您不要忘了。

一道口令喊过,立刻一长串枪声跟着响了。

她那只拘挛不住的手里,依然握着那一页满是血迹的报丧的信。

(有删节)

10.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答:

11.小说第1段在全文有何作用?

(5分)

答:

12.根据情节发展,赏析蛮子大妈这一矛盾复杂的人物形象。

答:

13.蛮子大妈在烧死四个德国士兵后还留下他们的姓名和住址并托人通知他们的家人,有人认为这一情节设计不够合理,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6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百忍箴》序

(明)陈继儒

神医疗疾,妙在一针;至人救世,括于一字。

道岂远乎哉,术岂多乎哉?

即今紫巘仇公梓行《百忍箴》是已。

此箴为四明高士许奎所撰,曾刻成化间,自后日远日亡。

谁复悬之座隅,置之家塾?

赖仇公特地拈出,将人间用壮用妄,好挺好斗者,痛切唤醒一番。

语不期多,期于及时,此之谓也。

古训曰:

“有忍乃济”;又曰:

“小不忍则乱大谋。

”是非圣人之言,而《易》之言也。

《易卦》有“渐”,有“巽”,有“濡”,有“解”,有“谦”,有“艮”,皆忍之象也,亦忍之义也。

天地以能覆能载为忍,佛家以定为忍,道家以柔为忍,儒家以三戒九思为忍。

如仲尼之微服,颜子之不校,忍之上也。

子舆氏以横逆付之妄人,又甚而比之禽兽,似犹有疆阳之意焉。

况人非圣贤,而敢不坚忍乎哉?

甚矣!

箴之善言忍矣。

今夫匹夫匹妇,攘臂披发,哄于三家之村、五都之市,有逢衣先生,规行矩步,淳淳然以主敬主静,执而前导之,不暇省为何语。

适有田庚闾师,摇首东西向曰:

“姑忍是,姑忍是。

”则刚狠之气渐缓,诃詈噪击之声亦渐细渐夷,往往且曳且挟而去。

乃知儒者多言繁称,不如单提忍之一字,则尤直接捷而痛快也。

大抵小忍小益,大忍大益,暂忍暂益,久忍久益,半忍半益,全忍全益。

闾里忍,无讼可挑;士大夫忍,无党可击;边疆忍,无衅可开;宫府忍,无题可借。

正如猛火聚而沃之千丈之寒冰迅雷鸣而豁以万里之碧汉有事化为无事不平化为太平《百忍箴》者真两藏之大总持五伦之大药石也。

忍之,忍之,又重忍之。

既鬼神且无奈我何,又何纷纷之虚舟飘瓦哉?

读此,庶不负仇公救世之苦心矣。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谁复悬之座隅隅:

角落

B.有忍乃济济:

成功

C.诃詈噪击之声亦渐细渐夷夷:

平息

D.乃知儒者多言繁称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好挺好斗者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此之谓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C.哄于三家之村乃设九宾礼于廷

D.既鬼神且无奈我何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用神医治病类比“至人”教人,不管是个人的为人处事,还是为国的救民济世,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忍”。

B.作者认为,《百忍箴》这本书可以用来警醒一些争强好胜、不可一世的人,孔子和颜渊是“忍”的最高境界的代表,而孟子不在此列。

C.本文思路开阔,有现实针对性,有能引古论今。

文中不仅联系《易卦》解释“忍”的含义,而且还涉及佛道儒为到标的诸子百家。

D.“忍”既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可以让天下太平,长治久安。

“忍”都快成了万能的灵药了。

作者的观点似有夸大之嫌。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

正如猛火聚而沃之千丈之寒冰迅雷鸣而豁以万里之碧汉有事化为无事不平化为太平《百忍箴》者真两藏之大总持五伦之大药石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道岂远乎哉,术岂多乎哉?

即今紫巘仇公梓行《百忍箴》是已。

(4分)

(2)如仲尼之微服,颜子之不校,忍之上也。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

(7分)

江城子(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

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

纵使。

19、本词为抒写暮春别恨之作。

上片抒写;下片抒写。

(2分)

20、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与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比较这两句诗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6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1-22题。

(6分)

(1)《论语》:

子曰: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2)《论语》:

尧曰:

“咨!

尔舜!

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3)《中庸》: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21.回忆书本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中庸”是一种至德?

为什么“民鲜久矣”?

(2分)

22.《论语》《中庸》都言及“允执其中”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4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个小题)(6分)

(1)子曰:

“志士仁人,,。

”(《论语》)

(2),则刘病日笃;,则告诉不许。

(李密《陈情表》)

(3)今年欢笑复明年,。

弟走从军阿姨死,。

(白居易《琵琶行》)

(4)孟尝高洁,;阮籍猖狂,。

(王勃《滕王阁序》)

(5)春色三分,,。

(苏轼《水龙吟》)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米兰.昆德拉说,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

然而,没有负重,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

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呢?

轻,还是重?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写一篇文章,对此进行评说。

【注意】

明确观点,自拟题目。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2018年高二升高三暑假语文练习卷一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第三题2分)

1.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音、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钩连——勾连B.浑沌——混沌D.“戚”应读qī

2.A【解题思路】A.还是:

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保持不变,或不因上文所说的情况而改变。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就是”。

B.逼仄:

(地方)狭窄。

C.打点:

收拾;准备(礼物、行装等。

)D.潇潇洒洒:

人的举止自然大方。

3.C【解题思路】“访友”“拜客”是并列的谓语,之间应该使用逗号。

4.C【解题思路】A.宾语中心语残缺,“出台治理空气污染”后加“的有效办法”。

B.“随便”与“苟”重复。

D.句式杂糅,可将“产生出来”删去。

5.③①④②(3分)

【解题思路】先从四个句子中选取与画线处前一句衔接紧密的一句,句③中的“感染力”紧承前一句“也可以构成相当的感染力”,第一空选③;①②两句中的“叙述”都承接句③中的“叙述也能动人”,但句①是②④两句的总起,第二空选①;句④顺承句①中的“和描写不同”,且句②中“情感的收敛”与后文“散文以情动人,收敛了感情”语意连贯,应把④②两句填入第三、四空。

6.【写作指导】

(1)着眼对角色的介绍,既要清楚每部戏剧的主要人物形象,更要对形象的特点把握准确、到位。

由于是介绍性文字,一要注意用语的准确,二要注意介绍时的条理性。

(2)表达你对退出微信或对微信晒照、吐槽的思考,所以观点一定要鲜明,然后再围绕观点进行阐述,注意说理性和条理性。

(3)写抒情性文字,但所给的限定是“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可以把这个作为抒情中心进行展开,注意突出“青春”和“太仓促”这两个关键词,用语方面要生动、形象。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7.D(A.“创作方法、主题和风格上发生较大变化”错误;原文只说了风格变化;B.“很难用语言去探究后来者对安徒生作品的批评所蕴含的道理和心理”错误,原文是“三言两语去探究其理,但若从心理角度分析,倒可见出一些端倪”;C.“是文学在发展中必经的东西”错误,原文是“这种继承或反抗,都是文学也是生命的一种本质表现”。

8.B(B.“分别体现”错误,《光荣的荆棘路》是后期作品,原文说“使他的作品获得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

既有浪漫主义的诗情,又有现实主义的严峻”。

9.

(1)安徒生童话里流淌的精神血脉(对真善美和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乐观和拼搏精神等)值得我们珍视与传承

(2)为世界儿量文学在创作方法、文学语言、诗意想象等方面开辟了路径

(3)让后来者拥有重读、揣摩、探究的空间

(写出一点1分,写出二点3分,写出三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10.(4分)通过精巧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了蛮子大妈得知儿子在前线的噩耗后,极度悲伤,使慈母的心燃起复仇的焰火,她非常沉着冷静地准备烧死这四个普鲁士士兵,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11.(5分)①小说开篇写普法之间正式宣战,为小说创设了时代背景;②点明主人公蛮子大妈,并说明其有钱,为下文四个普鲁士士兵分配到蛮子大妈家里作铺垫。

12.(5分)①单纯善良。

当四个普鲁士士兵安排到她家的时候,她没有反对,而是很乐意地接受了,并为士兵做饭,照顾他们的生活,疼爱这四个敌人。

②坚强独立。

一个妇女单独生活在离村子很远的地方而不害怕,生活照常,也没有与世隔绝,“每周她到村子里走一次,买点面包和牛肉以后就仍旧回家。

”不怕狼。

③真挚的母爱。

对儿子用过的物品“枪”总背着,总打听儿子的下落;善待照顾四个士兵。

④残忍冷静。

当她得知儿子战死的消息之后,没有哇哇大哭,而是很有心计地沉着地预谋了一次仇杀,要将普鲁士人给她的痛苦还给他们。

事后,她安静并且满意地坐在那里。

13.(6分)观点示例:

这一设计合情合理。

①从人物性格,蛮子大妈决定烧死四个敌人时表现得异常冷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让他们留下姓名恰好表现了她的这一性格特征;②从情节安排,记录四人姓名的纸和儿子的报丧信同时出现,相互呼应,凸显了复仇的主题;③从小说主旨,蛮子大妈最后坦荡地表白说明她的行动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这样更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性和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阐明观点2分,分析每点2分,回答反对观点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

◆14.选A隅:

边,旁

◆15.选B前一个“之”宾语前置标志;后一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A.者:

助词,构成者字结构,“……的人”;C.于:

介词,在;D.且:

表递进关系,况且。

◆16.选C“以儒道佛为代表的诸子百家”错。

本文涉及佛道儒对于“忍”的表述。

但没有涉及诸子百家,且佛家不属于诸子百家。

17.正如猛火聚而沃之千丈之寒冰/迅雷鸣而豁以万里之碧汉/有事化为无事/不平化为太平/《百忍箴》者/真两藏之大总持/五伦之大药石也

(每断对两处得1分。

基本原则是具备单句的主要条件,兼顾特殊情况。

“正如猛火聚而沃之千丈之寒冰”虽长但中间不能断开,“《百忍箴》者”与后文构成判断句,按照古人习惯,判断句中间一般有停顿。

◆18.

(1)道理哪里远离我们?

办法哪里需要很多?

就在目前先生出版发行的《百忍箴》这本书中。

(“道”“术”“梓行”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像孔子为隐蔽身份而改换平民服装,颜渊遇到有人冒犯时不与人计较,都是忍的最高境界。

(“微服”“校”“上”各1分,句意通顺1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

(7分)

19、离愁;年华老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