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高一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7504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高一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期中高一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期中高一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期中高一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期中高一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中高一语文.docx

《期中高一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高一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中高一语文.docx

期中高一语文

2012年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问卷)

时间:

12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激亢(kāng)忤视(wǔ)瞋目(chēng)忸怩不安(nì)

B.倾圮(pǐ)撰写(cuàn)骨髓(suí)嘉言懿行(yì)

C.横亘(gèn)弄堂(lòng)租赁(lìn)睚眦必报(zì)

D.创伤(chuāng)叱咤(chà)刀俎(zǔ)百舸争流(kě)

2.下列所给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浸渍杀戮倾轧殒身不恤

B.踌躇竞然笙萧桀骜不训

C.忌殚心菲棱侮切齿抚心

D.寥廓斑阑河泮仁者乐山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四十多个青年的血,在我的周围。

②我将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③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的悲哀。

④随后走进了一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A.弥漫深味微淡五短身材

B.洋溢体味微薄短小精悍

C.洋溢深味微漠短小精悍

D.弥漫体味微漠五短身材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外语,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牙买加“飞人”博尔特破纪录如探囊取物,美国游泳选手菲尔普斯勇夺8金,这一切都使29届奥运会成为永恒的经典。

C.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般啊,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两鬓的白发,他不由得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D.第一次凌家滩考古共试掘4座墓葬,出土文物131件,其中90%是美轮美奂的玉器,这无疑向考古专家传递了令人振奋的讯息!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名篇,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和艾青。

B.《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历史著作,与宋代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首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D.《荆轲刺秦王》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喧嚣繁杂的都市生活和跟车轮一样单调压抑的忙碌令你满脸倦容的时候,朋友,请读一点毛泽东吧,他会让阳光重新洒满你的胸膛。

B.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让世界不仅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

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

C.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对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可以堪称典范。

D.《包身工》之所以具有如此的震撼力,主要是在于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毫不畏惧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造成的。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B.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8.江西省某重点中学百年校庆征联,其上联为“今朝桃李芬芳齐竞秀”,请选择最佳下联()

A.今朝星辰璀璨同辉煌B.百年幽雅兰芝更风流

C.明日梓楠繁茂共争荣D.世纪沧桑风雨焕新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每题2分,共6分)

汉语,我为你忧心

①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②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③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

诗人余光中说得好:

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

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④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省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万物不复存。

”纵然汉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⑤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

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走向何处?

⑥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9.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A.汉语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10.下列有关“汉语,我为你忧心”的原因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B.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而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生活中已全然消褪了。

C.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的古老优雅的汉语,中国人使用起来却言不达意,书写语言失范,生活用词平庸乏味。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

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1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

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我们可以乐观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

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令人叹惋。

二.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12——16题(共14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曰: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

“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披:

掀开

B.杀人如不能举举:

C.道芷阳间行间:

趁机

D.沛公则置车骑置:

放弃,丢下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故遣将守关者

君安与项伯有故

B.因招樊哙出

因击沛公于坐

C.覆其盾于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乃令张良留谢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4.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张良)则与(樊哙)斗卮酒

B.加彘肩(于盾)上

C.(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

D.(项王)欲诛有功之人

15.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樊哙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⑤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⑤⑥

16.翻译文中划横线的文言语句。

(每句3分,共6分)

1、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三、诗歌鉴赏(4分)

1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每空2分,共4分)

梦寻梅

方岳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注】金貂是汉代的官饰,玉华是唐代的宫殿名。

围绕“寻梅”,第二联前句表现了寻梅的,后句突出了得梅的。

(每空不超过两个字)

18.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

(6分)

(1)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包身工》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夏衍写的一篇      (文体),其代表作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

(3)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5)荆轲又前而为歌曰:

“,。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收字纸的老人

汪曾祺

⑴中国人对于字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认为字是神圣的。

有字的纸是不能随便抛掷的。

亵渎了字纸,会遭到天谴。

因此,家家都有一个字纸篓。

这是一个小、宽肩的篓子,竹蔑为胎,外糊白纸,正面竖贴着一条二寸来宽的红纸,写着四个正楷的黑字:

“敬惜字纸”。

字纸篓都挂在一个尊贵的地方,一般都在堂屋里家神菩萨的神案的一侧。

隔十天半月,字纸篓快满了,就由收字纸的收去。

这个收字纸的姓白,大人小孩都叫他老白。

他上岁数了,身体却很好。

满腮的白胡子茬,衬得他的脸色异常红润。

眼不花,耳不聋。

走起路来,腿脚还很轻快。

他背着一个大竹筐,推门走进相熟的人家,到堂屋里把字纸倒在竹筐里,转身就走,并不惊动主人。

有时遇见主人正在堂屋里,也说说话,问问老太爷的病好些了没有,小少爷快该上学了吧……他把这些字纸背到文昌阁去,烧掉。

⑵文昌阁的地点很偏僻,在东郊,一条小河的旁边,一座比较大的灰黑色的四合院。

正面三间朝北的平房,砖墙瓦顶,北墙上挂了一幅大立轴,上书“文昌帝君之神位”。

这文昌帝君不知算是什么神,只知道他原先也是人,读书人,曾经连续做过十七世士大夫,不知道怎么又变成了“帝君”。

他是司文运的。

更具体地说,是掌握读书人的功名的。

谁该有什么功名,都由他决定。

因此,读书人对他很崇敬。

过去,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一些秀才或候补秀才到阁里来磕头。

要是得了较高的功名,中了举,中了进士,就更得到文昌阁来拈香上供,感谢帝君恩德。

科举时期,文昌阁在一县的士人心目中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的,后来,就冷落下来了。

⑶正房两侧,各有两间厢房。

西厢房是老白住的。

他是看文昌阁的,也可以说是一个庙祝。

东厢房存着一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书版。

当中是一个颇大的院子,种着两棵柿子树。

柿树之前,有一座一人多高的砖砌的方亭子,亭子的四壁各有一个脸盆大的圆洞。

这便是烧化字纸的化纸炉。

化纸炉设在文昌阁,顺理成章。

老白收了字纸,便投在化纸炉里,点火焚烧。

化纸炉四面通风,不大一会,就烧尽了。

⑷老白孤身一人,日子好过。

早先有人拈香上供,他可以得到赏钱。

有时有人家拿几刀纸让老白代印《阴骘文》(印了送人,是一种积德的善举),也会送老白一点工钱。

老白印了多次《阴骘文》,几乎能背下来了(他是识字的)。

后来,也没有人来印《阴骘文》了,这副版子就闲在那里,落满了灰尘。

不过老白还是饿不着的。

他挨家收字纸,逢年过节,大家小户都会送他一点钱。

端午节,有人家送他几个粽子;八月节,几个月饼;年下,给他二升米,一方咸肉。

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

化纸之后,关门独坐。

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

他有时也会想想县里的几个举人、进士到阁里来上供谢神的盛况。

往事历历,如在目前。

⑸老白收了字纸,有时要抹平了看看(他怕万一有人家把房地契当字纸扔了,这种事曾经发生过)。

近几年他收了一些字纸,却一个字都不认得。

字横行如蚯蚓,还有些三角、圆圈、四方块。

那是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的习题。

他摇摇头,把这些练习本和别的字纸一同填进化纸炉烧了。

孔夫子和欧几里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

⑹老白活到九十七岁,无疾而终

19.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因为生活所迫,老白只能靠看文昌阁和收字纸为生,尽管生活清贫,但他无怨无悔,甘于寂寞,悠然自得。

B.“化纸之后,关门独坐。

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一句,体现了汪曾祺作品语言干净利索、淡而有味的特点。

C.老白收到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习题的字纸,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变迁的步伐,但老白对此并不大理解。

D.“孔夫子和欧几里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一句,揭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冲突,带有悲剧意味。

E.这篇作品写了一个收字纸的老人的晚年生活,叙事平实,不追求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也不重视高潮的设置。

20.文中描写了不少的乡土风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五、语文知识运用题

21.下面是上下联打乱之后的二副对联,请仔细品味,然后分别将上下联组合起来。

(4分)

注:

只填序号,上下联的顺序不能颠倒。

①日照花如锦  ②青山一鹤归  ③风吹柳似丝  ④碧水双鸥静

第一联:

第二联:

2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2分)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第一》

曾子在这段话中表达了他对哪些传统美德的追求?

(任意回答2点即可)

答:

六、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些眼泪,是有重量的——它表达着坦诚、渺小抑或悲伤。

一滴泪怦然滑落、流下的瞬间,你或许感触很多。

眼泪虽小,但它却蕴涵了很多的东西。

哭,并不代表伤心;眼泪,也不是痛苦的痕迹。

 

  请以“眼泪的重量”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文体明确,叙事生动;

2.情节尽可能富有波澜;

3.中心突出,立意尽可能深刻。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姓名班级考号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2012年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

答卷

2012.11.09

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非选择题(第16至23题,共70分)

1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3分)

(2)(3分)

17.诗歌鉴赏(4分,每空2分)

(每空不超过两个字)

18.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6分,每空1分)

(3)。

(4)。

(5),。

文学类文本阅读(8分)

19.()()(4分)

20.

(4分)

语文知识运用(6分)

20.对联(4分,每空2分)

第一联第二联

21.阅读《论语》(2分)

传统美德有:

①②

 

23、作文(40分)

请以“眼泪的重量”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文体明确,叙事生动;

2.情节尽可能富有波澜;

3.中心突出,立意尽可能深刻。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0

400

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